登陆注册
2941600000005

第5章 一本书,几个人,几十年间(4)

这以后,我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躺在病床上把已经全部译出的《奥涅金》整理抄清。记得我用的是一种像土制卫生纸似的非常粗糙的黄色稻草纸,当时我只买得起这样的纸。我抄了两份,一份寄给其芳先生,一份作为投稿寄给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就我当时的右派身份和没有“单位”的无业游民身份,我的译稿当然是不会出版的。不过当时人文社外国部负责人,我国译界前辈之一的孙绳武先生给我写了一封简短的回信,说稿子收到了,但暂时不能考虑出版。谁也想不到,将近二十年后,这部稿子重又回到我的手里,我就是用它再修改成了出书的定稿。

其芳先生收到译稿后,让他的办公室主任王平凡先生给我一封回信,说他很忙,以后会看的,等等。而后来,接着是一连串的政治运动,接着便是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而这场“革命”刚结束不久,其芳先生便离我们而去了。到1982年,我才能在那篇译后记里,写下上面引出的那段怀念他的话。

余振老师的帮助

1961年,我们国家遇上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国各地供应困难,社会生活紧张,急需调整各方面关系,力求社会稳定。这时相应地有了一个为“改造好了的右派分子”摘帽的机会。也是在陈文俊同志的多方努力下,并且在他亲自主持下,我在上海我所住的弄堂的居民小组中被表决通过,摘掉右派帽子,回到人民的队伍中。带有幽默意味的是,陈文俊谈到我应该摘帽的理由时,举例说,我在农村劳动和在上海生病失业期间,还“念念不忘”(他也用了这四个字)翻译《奥涅金》,说明我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忠诚。那天会上,听他说出这四个字,我真是感慨万分。我觉得,我们中国的语言真是妙极了,针对同一件事情的同样这四个字,当年可以把我打入地狱,让我身败名裂,而现在又能让我走出地狱,重见天日。

这年冬天,出乎意料地有人来看望我。居然是我的恩师,北大俄国文学教授余振(李毓珍)先生。1950年起,李先生便指导我阅读《奥涅金》。1956和1957年间,我又参与了他主持的《马雅可夫斯基诗选》的翻译。由于这项工作,我在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以后)曾多次到他家去。没想到我每一次去他家,都有人暗中跟随,后来便成为我们“反党串联”的罪证。再加上其他罪证(我和他各自在本单位帮助党整风的会议上的“鸣放”发言等等),我们两人都被划为右派。他在被划右派以后调离北京大学,来到上海,做《辞海》编辑工作。这时他也已经摘掉右派帽子。他说,他早知道我在上海,知道我又失业又生病,很想来看望我,但是直等到我头上的帽子也摘掉了,他才敢来见我。否则,他害怕再有牵连。

余振先生见到我全部译出的《奥涅金》,非常高兴。我也给他看了王平凡先生替何其芳先生给我的回信和孙绳武先生的来信。他说:“现在要出版你的译本是当然是不可能的。不要忘了我们头上曾经有过的那顶帽子啊。再说,我们头上现在还是有一顶帽子的,人家现在叫我们是‘摘帽右派’。”“摘帽”,意味着“回到人民的队伍里”,不再是“右派”。“摘帽右派”这个名称显然是违反党的政策的,也是不合逻辑的。既然摘了帽子,就不再是右派。但是余振先生和我作为曾是右派分子的人,在生活中的实际体验却是另一回事。

我们两人都黯然无语。片刻以后,他又说:“也好,再多改几遍,好好磨磨,铁棒磨成绣花针嘛。”

他喜欢用“磨”这个字来表示认真下工夫的意思。和其芳先生当年指示的“态度老实些,多花些工夫”是一样的。没想到这一磨就又磨了二十多年,直到1982年书才印出来。而且现在我还在遵照他们的教导,继续“磨”下去。

余振先生要我首先把原作再仔细阅读。为了鼓励和鞭策我,他给我看了他在抗日战争时期亲手抄写的全本《奥涅金》原文,并且说:“我当时虽然这样用功,仍是不敢译它,还是你大胆,做得好!再磨它几年,做得会更好的!”他的手抄本对我是一个极大的鼓励和教育,老师曾经如此潜心地钻研这本书,我当然应该继续他的意愿,努力工作下去。余振先生见我一家五口生活困难,连买稿纸的钱也没有,竟然把他心爱的藏书,《四部备要》的第二编送去福州路卖掉,把几百块钱拿给我,叫我安心养病和工作。

从这时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的几年间,我每个星期都要到余振先生家里去一两次,在他的指导下研读普希金作品和有关的参考书,不停地对我的《奥涅金》译稿进行修改。后来又有一个“摘帽右派”参加进来,他是杜嘉蓁,北大俄语系1957年的毕业生。在他一年级时我给他上过俄语讲读课,他也是一个普希金的热爱者,我们师生三辈爱好一致,命运相同,我们相聚时唯一的话题便是普希金和《奥涅金》。那时我们曾经说,如果能给我们一间屋子,挂上个“普希金研究翻译室”的牌子,我们愿意进去坐一辈子,不给工资也行。那时,他们两人(主要是余振先生)帮我修改《奥涅金》,我们一同对俄诗韵律与节奏如何在汉译中表现的问题做过许多探讨。我的《奥涅金》的译稿在这几年里大约至少重译、重抄过上十遍。反正我还在失业,有的是时间。

这段时间里,我在上海几家中学做代课教师,同时以每千字两块钱的代价,给上海科技情报所翻译外文资料,以此维持一家五口的生活。

“文化大革命”期间

1966年,“文化大革命”如狂风暴雨般来到,我这个“摘帽右派”、知识分子和没有单位的“无业游民”日子更难过了。我的代课工作和翻译工作都没有了。连续五年,我们五口人只能吃母亲从菜场拾来的菜皮和低价买来的鸡饲料碎米充饥。我没有任何收入,全靠出卖全家人的衣物和哥嫂的一些接济过活。当时我每天主要的时间是被叫去批斗、扫弄堂、烧砖头、挖防空洞。但是我还是坚持每天必读俄国文学,必读普希金和《奥涅金》。记得一个阴历年的大年初一,外面下着雪,我正在被窝里考虑着一节《奥涅金》的诗韵。那位矮矮胖胖的里弄小组长女士在我的窗下大喊:“×××,你下来扫弄堂!”喊完这一句,还意犹未尽地再补充两句:“你们这种人还配过年?臭右派分子!”我只得乖乖地从床上爬起来,下楼去扫弄堂。其实,这位女士的话还是说错了一些,她应该说“臭摘帽右派”,而不应该说“臭右派分子”,因为当时我已经光荣地摘掉那顶可怕的帽子五六年了,虽是同样的“臭”,但她毕竟还是应该至少在嘴上贯彻一下党的政策。这里还有一个旁证可以提供:著名翻译家傅雷先生1966年被逼自杀后,上海市长宁区公安局在同年九月三日所写的“尸体报告”中写道:死者成分——右派。而当时傅雷先生早已经“摘帽”了。可见当时许多负责执行党的政策的人都和这位里弄大姐同样水平,都是把摘了帽子的右派仍当作右派看待。

那时抄家之风已过,但是还不时地要“刮台风”,就是半夜三更出其不意地来你家搜查。搜查我倒不怕,因为我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在抄家高峰时期,我把我的许多文章手稿,我家多年来收藏的古旧字画,甚至我父亲的许多张珍贵的清朝大龙邮票全都一把火烧掉了。但我的许多外国文学书籍和资料,尤其是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译稿,我舍不得丢失。而这些东西是很容易被人家认为是“封资修”的“余孽”而被拿去毁掉的。一旦如此,那就损失巨大了。我考虑再三,想出一个办法:我把那些我视为至宝的东西中我认为最最重要的,包括我的《奥涅金》译稿,放进一个大书橱里锁上,而在橱门上贴一副我自己抄写的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果然,不出几天,一群人就在半夜里由那位小组长女士带领闯进我家来。正要搜查的时候,其中一位看见那副对联,立刻大吼一声,问我:“你这是什么意思?你是在骂谁?!”

我因为早有准备,便不慌不忙地回答他:“这是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叫我写了贴在房间里的。”

“你放屁!毛主席?叫你?写这个?!你胆大包天啦!你是不是在咒骂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你不想活啦?!”

于是我从书桌上拿来《毛泽东选集》的第三卷,翻到《改造我们的学习》那一篇,把一段话读给他们听。毛主席在那篇著名文章里,在引用了我抄写的这副对联以后说:“我奉劝那些没有改造好的知识分子,把这副对联抄出来,贴在自家的墙上……”

同类推荐
  •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名家亲情散文精选:两情久长时·浓情卷

    亲情是与生俱来、恒久不变的一种情感,也是人世间最无私、最崇高的情感,更是人们渴求无偿付出的一种高尚品质。本书精选了包括许地山、郁达夫、庐隐、柔石、梁遇春以及托尔斯泰、萧伯纳、罗素、尼采、泰戈尔等二十多位中外著名作家的亲情散文,所选作家都以自己特有的直觉,表达了我们在生活和生命中随时能够感受到却无法表现的真情实感,并将他们的激情与柔情倾注于笔端,在有限的篇章里,浓缩了无限的情感,使内容更加艺术化和人性化。
  • 在爱中我们已然相遇

    在爱中我们已然相遇

    这是一本关于爱、梦想、生活的书。17个刻骨铭心的真实故事,17段痛彻心扉的相知相遇,只想告诉你:无论生活曾多么辜负你的真心,你要相信,美好的一切终会来临。有时候,多么希望晚一点遇到对方,那是否就不会因为年少的不成熟而分开呢?有时候,多么希望没有遗憾、不曾错过,那是否才不会在未来的年岁怀旧伤感?人生其实就是一场场相遇,然后挥手再见,本就不是你的风景,又何须太眷恋?总有那么一瞬间不够珍惜,或者留有悔恨,或许,这才是青春本来的样子。
  • 生活·文学与思考

    生活·文学与思考

    李炳银参与文学活动,从事文学批评写作,已有近20年的历史了。同这个已不算短的时间相比,所取得的成果显得十分单薄。每想到此,不免汗颜。选入这本书中的论文共有三个部分,它们是有关作家作品的论评,有关小说、散文创作的思考,有关报告文学创作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写作发表的时间几乎伴随着我全部的文学评论研究历史。
  • 宋朝的江山风月

    宋朝的江山风月

    读宋词的过程,就是亲近一棵大树的过程,有树在,或者能在刹那中遇见古人,或者能在微尘中显现大千。作家选取15位成就最高的词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深厚的文学修养和细腻优美而又富有穿透力的文字,为读者还原词人们生活的时代、生平、故事、心理,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特有的文化氛围、生活情致和审美韵味,既新颖而又富有感染力。
  •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

    卡夫卡,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前鲜为人知,死后震撼世界。他终身未婚,与父亲关系紧张,他的妹妹奥特拉·卡夫卡或许就是他最为亲近的人。卡夫卡的书信集中,《致蜜伦娜情书》、《致菲丽斯情书》和《致父亲》都已经有了中译本,而《致奥特拉及家人的信》尚无中译。通过卡夫卡与家人的书信,可以看到这位孤独一生的作家难得的温情。
热门推荐
  • 静思

    静思

    想,是一个词语,内涵很深,若分类,又有想思、想念、想望、想往之别。这些类别又有不同的意义。想,是抽象的,无色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抓不住。但想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谁没有想呢?连动物也有想。想有没有能量?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有!儿女远在千里之外,父母急切思想时,儿女皆有感应,回以思想。亲人遇难,凡有血缘关系者,无不心神不安。有人白天想念已故的亲人或朋友,夜间亲人或朋友便会与他在梦中相会。
  • 岁岁常欢

    岁岁常欢

    威风凛凛的卫将军竟然怕狗?卫忧算是看出来了,小美人儿只对两件事儿感兴趣:刺绣和养狗。小美人儿看都不看自己一眼,这可如何是好!!青铜雄狮灯台旁,卫忧侧首看了一眼缩在角落里吐着大红舌头的肥狗。僵硬地垂首,剑眉微蹙,瞅了一眼骨节分明的长指间的小小绣花针,满目纠结,痛苦地闭上眼睛,想着对自己温柔冷淡的美人儿,咬咬牙,猛地睁眼,认命地在鸳鸯绣绷上戳了起来。身边的侍卫实在看不下去了,抬手擦擦额边的冷汗,低声献策:“爷,不如请个绣娘?”某人闻言,冷冷地瞪了他一眼:“本将军在你眼中如此不堪?”笑话!请绣娘?!让他将军的脸面往哪搁?!!终于,大功告成的卫将军欢欢喜喜地策马前往云绣坊。寂静的绣室中,绿衣女子微低螓首,玉指翩飞。一条大白狗枕着女子的绣鞋好梦,卫忧僵在原地,对上女子如水般的眸光,轻扯嘴角,硬着头皮道:“云欢姑娘,在下夜以继日绣得一幅鸳鸯图,可否指点一二?”看着男人展开那幅说是“小鸡啄米图”都勉强的“鸳鸯戏水图”,云欢:“……”男人仔细打量云欢的神色,见状不对赶忙岔开话题:“不愧是姑娘的狗,跟姑娘一般可爱…”云欢:“……”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

    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

    人人都渴望成为百万富翁、亿万富豪,但却不是人人都能梦想成真。有许多人终其一生,一无所有;而一少部分人却能够站到财富的金字塔尖,荣华富贵一生。我们相信富有一定有其成功的原因,如果能够揭开富翁的创富秘密,我们也一定能够借鉴它走上创富之路。凡禹、刘挥编著的《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集结了众多富人的创富经验和智慧,《一分钟百万富翁大全集》中既有精彩的创富故事,又有结合故事所作的精彩论述和创富指导。以理论结合实例的方式梳理了诸多致富思路、提供了诸多致富方法,全面解析富人由穷到富或者由富到更富的秘密,为读者呈现了一条清晰的高效致富之路。
  • 谢堂春

    谢堂春

    玉珏国历裕安七年,第73代皇后柳娴诞下一女:季苍鸾。一时惊艳天下皆传言,此女将来定有作为,前途难料得此女者得天下。而玉珏国主,季明渊与皇后柳娴则唯恐其出事,便在季苍鸾两岁之时送去好友云浮处,托起好生照料……
  • 我的随身升级打怪系统

    我的随身升级打怪系统

    (新书【武极天尊】上线,火热爆更中,欢迎大家阅读)一次突发意外,极限运动者楚南告别了熟悉的地球,告别了所有的亲人,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异界。在这里,武道为尊,弱肉强食……在这里,不讲道理,只凭实力……在这里,充满挑战,满藏刺激……对于常年行走在生死存亡间,体验激情和刺激的楚南来说,这里是一个比极限运动还要让他兴奋的事情!“系统,走,咱升级打怪去……”
  • 我只能陪你到这里

    我只能陪你到这里

    家境富裕的贵小姐,玩世不恭的公子哥;纯洁美好的落魄美人,心地善良的音乐才子。是什么样的际遇让四个原本互不熟识的人榻遇相知?是什么样的秘密让最初的圆满一步步走向万劫不复?爱情与友情在撞击之后能否还原到最初的形状?梦想与现实在权衡之间能否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如果不是刻骨铭心就不会这么痛,如果不是深入骨髓就不会这么伤。比哭还要绝望的是现实,比恨还要残忍的是破灭。对不起,我只能陪你到这里,毕竟有些事不可以。
  • 校草的猫丫头

    校草的猫丫头

    超市无意间的触碰,两人便擦出了奇葩的火花儿,正是开学之际,大门口拥挤不堪,纯净的眼眸射向面前招蜂引蝶的货,第一次招惹了学院的风云人物,便引得无数粉丝围攻怒骂。你当真如此的玩弄我于掌心之中,你这般的虚情假意,又为什么还要唬弄我,骗取我的真心为你,你若欺凌我,我不会就此放弃,一定让你狠狠地先爱上我,之后心也渐渐沦陷下去……若喜欢请加Q群:178011638
  • 附身吕布

    附身吕布

    新书《回到古代当匠神》已发布一个二十一世纪企业高管,在即将踏上人生巅峰之际,老天却跟他开了一个玩笑,一场车祸,让他灵魂穿梭时空,附身于气数将尽,不久之后,将要城破人亡,被吊死在白门楼上的吕布身上。为了能在这个时代生存,甚至更好的生存下去,吕布开始了自己逆命改运的旅程(感谢疯魔提供的书友群,群号578078151,有兴趣的兄弟欢迎加入)
  • 80后不结婚

    80后不结婚

    当今社会,爱情逐渐淡薄,利益冲突加剧,婚内婚外的男女们对于恋爱婚姻的态度越发现实功利。结了婚的在柴米油盐中挣扎;未婚的被老辈们各种花式催恋催婚;随着二胎的放开,选择生还是不生,成为了诸多家庭讨论不休的课题。随着现实的冲突加剧,致使现越来越多的未婚、已婚男女迷失于现实,纠结于当下。是按部就班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还是逆流而上,过自由自在的快活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