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2500000002

第2章 胡适:台湾没有言论自由(2)

美籍华裔学者余英时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当时副国务卿鲁斯克的旧档案披露了一个重要史实:1949年6月23日,鲁斯克跟胡适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谈话,希望由胡适出面领导中国的事业,以取代蒋介石政权,但胡适对此表示全无兴趣。他深信以个人的身份说话,对蒋介石政权或更有益。也正是在此前后,宋子文密电蒋介石,推荐胡适出任台湾行政当局一把手。蒋介石请胡适回台湾面商,但胡适坚决表示他对此议“从未赞成,也决不赞成”。宋子文跟胡适之间的矛盾是众所周知的,他出面推荐胡适,显然也是出于美国政府的旨意。只是由于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美国才不得不继续采取援蒋的政策。

5民主·自由·独立

对于盘踞台湾的蒋政权,胡适的寄望主要有三点:

(1)延续法治精神。他于1951年3月30日、31日和1952年9月14日先后三次给蒋介石写信,规劝蒋介石辞去国民党总裁,听任国民党自由分化,分成几个独立的新政党。慑于胡适在美国的影响,蒋介石表面对胡适的谏言表示宽容,但实际上丝毫没有让步。

(2)保证言论自由,包括批评蒋介石父子的自由,批评三民主义和所谓的“五权宪法”的自由。他支持的《自由中国》杂志就是他争取言论自由的阵地,也不到几年就名存实亡了。

(3)维护学术独立,特别要使“中央研究院”独立于政治之外。1957年8月,蒋介石逼迫原“中研院”院长朱家骅辞职,依照规章,“中研院”评议会推出三位院长候选人,最后由蒋介石拍板敲定。胡适在这方面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事情缘于胡适对朱家骅被迫去职一事表示愤慨,他委托王世杰代他投票时,仍把第一票投给了朱家骅,以示对政治干预学术的抗议。后来经过四轮投票,胡适、李济、李书华三人被选为候选人。蒋介石选定了胡适,胡先回电表示不就,李济、李书华也表示,胡适不就,他们也不就。但这样一来,“中研院”的大权就可能由属于国民党派系的张其昀执掌。基于这一状况,胡适才改变初衷,于1958年11月5日到台湾定居。

6父子分道扬镳

胡适离开中国大陆,他的儿子却没走,后来进入了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胡适没想到这个小儿子竟会朝他投枪,“追求进步”地称他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并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宣布与胡适脱离父子关系。胡适知道后坚信是别人逼儿子写的,并在《时代》杂志上发表《没有沉默的自由》一文;文中还表达出知子莫若父的无尽的凄凉与无奈。

在台湾复任一把手的蒋介石认为有机可乘,同时为了笼络胡适,他专门约见胡适并出示一份香港的《大公报》,上面有胡思杜批胡适的文章。蒋介石对此事表示“关怀”,孰料胡适却不领情,反倒认为这是蒋介石借此嘲弄自己儿子不肖,便情绪激动地反唇相讥,巧妙地兜出蒋经国的老底:“我的小儿子天性愚钝,实不成器,不如先生令郎迷途知返!”

胡适这番话暗指1927年蒋经国留学莫斯科时,曾写文章大骂其父蒋介石是“革命的叛徒,帝国主义的帮凶”,“是我的敌人”。此举不是同胡思杜如出一辙吗?蒋介石一下子愣住了,只好尴尬地报之以苦笑,可见胡适公私分明。

7为言论自由而奔走

胡适回台湾后除了登上多所大学的讲坛外,在各种公开场合的演讲也不少,向来声音洪亮的他,由于频繁地演说,喉咙变得嘶哑,不得不求助于大夫。在台湾受到如此隆重的欢迎,胡适对台湾多了几分依恋,他面对台湾媒体问及返台感想时说:“大约一年左右,我还是要回来的;以后希望每年能回来一次,但我也希望当我下次回来时,大家能给我不说话的自由,让我胆子更大些,多玩些日子。”从这时开始,胡适开始频繁地往返于中国台湾与美国之间。

1952年11月19日,胡适应邀回台湾讲学,受到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蒋经国也代表蒋介石前往机场迎接。几天后,胡适在《自由中国》杂志三周年纪念茶会上发表演说,强调“民主社会中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言论自由”。他说:“单单在法律上有保障言论自由的规定是不够的,我们还须努力去争取。如果我们不去争取言论自由,纵使法律赋予我们这种权利,我们也是不一定会得到的。”为此,他希望“在朝的应该培养鼓励合法地反对;在野的应该努力自己担负起这个责任,为台湾人民做诤臣,为台湾行政当局做诤友。有这种精神才可以养成民主自由的风气和习惯”。利用一切机会争取言论自由,是胡适此行的最大特色。12月4日,胡适在台湾有关当局举办的欢迎会上说,“民主政治最要紧的基础,就是建立合法地批评‘政府’,合法地反对‘政府’,合法地制裁‘政府’”的机制。

五天后,他在台北市编辑人协会上强调,言论自由是需要争取的,要把自由看得和空气一样重要。他还说,台湾行政当局承认新闻独立,扶持私人办报,是获得舆论支持的必由之路;报人说老实话,说公平话,不发表不负责任的高谈阔论,是争取言论自由的主要秘诀。

1953年1月16日,蒋介石设宴为胡适饯行,胡提出台湾没有言论自由等问题。胡的意见相当尖锐,但是蒋介石却能够接受。这一点,从他当天的日记中可以看出:“蒋公约我吃晚饭,七点见他,八点开饭。谈了两点钟,我说一点逆耳的话,他居然容受了。”

胡适又记载:“我说,台湾今日实无言论自由。第一,无一人敢批评彭孟缉。第二,无一语批评蒋经国。第三,无一语批评蒋先生。所谓无言论自由,是‘尽在不言中’也。”

《胡适回忆录》记载:“我说,有关法律只许蒋先生有减刑与特赦之权,绝无加刑之权。而蒋先生屡次加刑,是违‘宪’甚明。然整个台湾行政当局无一人敢如此说!蒋先生必须有诤臣一百人,最好有一千人。开放言论自由,即是自己树立诤臣千百人也。”

然而书生毕竟太天真了,蒋介石在政坛滚打了一辈子,怎会听信一介书生的空话。蒋介石要的是权力与地位,因此他想利用胡来捞取政治资本,想继续连任。但是胡适却看不透,以为蒋不知“宪政”运作,居然在日记里说:“最奇怪的,是他问我,召开‘国民大会’有什么事可做?我说,当然是选举‘总统’与‘副总统’。他说,这一届‘国大’可以两次选‘总统’吗?我说,当然可以。”

当届伪“国大”,召集是在1948年3月29日。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任期到1954年5月20日为满任,2月20日必须选出新的台湾地区领导人,故正在此第一届“国大”任期之中。蒋听罢大喜,他立刻向胡适说:“请你早点回来,我是最怕开会的!”

胡适还傻乎乎地写到:“这最后一段话颇使我惊异。难道他们真估计可以不要有关法律了吗?”

1954年2月18日,胡适回台湾参加在那里举行的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当天晚上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说蒋介石又劝他竞选领导人,他重申1933年说过的“为国家作诤臣,为政府作诤友,不愿居官”的愿望,并表示要全力支持蒋介石竞选。胡适又回到台湾参加“国民大会”,在开幕式上,胡适提出“扣足六年任期”的推算法,来解释一届“国大”为何能两次选举领导人,为蒋介石的连任制造了绝好的舆论。

会议结束后,胡适在会见台北记者时,一方面批评新闻界争取独立的精神不够,一方面向大家披露,蒋介石曾向他保证,“今后台湾将实施更多的民主措施,人民将获享更多的自由”。

此时的胡适似乎又沦为蒋家的弄臣。他力排众议,全力支持蒋连任,并将领导人的聘书亲手送给蒋介石,使得蒋介石心花怒放,摆出台湾随时欢迎胡适归来的姿态。胡适并不领情,他说:“按照有关法律规定,是可以连任一次的!”他争的是“宪政”发展。

因为胡适关键的临门一脚,让蒋介石再次坐稳“总统”大位,蒋因而对胡感铭五内,礼遇有加。相对于在美国的冷清,年入古稀的胡适在台湾受到追捧,飘飘然有与天接壤之快感,使得生性喜欢热闹的他也动起归去来兮的念头。

8祝寿不忘争自由

1956年蒋介石七十岁生日的时候,胡适回台,他根据《“中央”日报》负责人的要求,草成一文为蒋祝寿。胡适在文章中讲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两个小故事之后,交代了自己的用意。胡适说:“我当年在武汉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就托人送给他一本《淮南王书》,希望他能够像书中说的那样,尽量克制自己,不轻易做一件好事,正如不轻易做一件坏事那样。今天我要奉劝蒋先生的还是‘无智、无能、无为’这六字诀,希望他能够做一个无智而能‘御众智’,无能无为而能‘乘众势’的‘总统’。”

随后,他在接见台北的一位记者时说:“言论自由对政府领导人而言,可以说有百利而无一弊。自由的言论,只有增加政府领导人的力量。”他还说:“现在能办事的人的最大弱点,就是在那些人中没有诤臣,只有唯唯喏喏的‘是是是先生’(Yes Man),要把‘是是是先生’变成诤臣,不是容易的事,只有从言论自由着手。

言论自由了,不仅有诤臣,而且有无数的诤臣、诤友敢于说话,有痛苦的人可以诉苦,有冤枉的人可以宣冤,政府有不当的言行,有人敢出来批评而不致有犯罪坐牢的危险。言论自由了,领导人才有无数的诤臣、诤友,就不必再靠私人耳目,这才是真正的民主力量。”

第二天,胡适在机场上对前来送行的蒋经国说:“蒋先生对我太好了。昨天我们谈得很多,请你替我谢谢他。”胡适的台湾之行,受到海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有人说“在台湾,只有胡适一人享有言论自由”,也有人说他是一位“象征自由”的老人。

二十年后,那位《“中央”日报》的负责人胡健中也披露了一些内情。他说:“犹记在1956年蒋先生七十华诞,那时我还在《‘中央’日报》服务,报社征文为蒋先生祝寿。我就打一个电报给适之先生,请他写一篇文章为蒋先生祝寿。他答应了,写了一篇寄给我,并有一封信说:‘我量你不敢登!’这文章是希望蒋先生‘无为而治’,不要管太多的事情。……我当时确很为难,但蒋先生非常宽宏大量,说可以照登,让他去讲好了!这篇文章就一字不改地登了出来,胡适不知台湾真的没自由,只有他才是唯一有部分自由的人。”

9《胡适与“国运”》公案

1958年胡适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之后,准备回台湾定居。据说为了给他盖房,蒋介石表示要从自己的稿费中拨出一笔款项,“中央研究院”也要追加预算。胡适听到后深感不安,他在信中对代院长李济说:“我盼望最切的有两点:一、我要的是一个学人的私人住房,不是“中研院”院长的住宅。二、我仍坚持此房子由我出钱建筑。”为此,他先寄上2500美元,并表示“如有不敷,乞即示知”。不久,胡适从美国返回台湾。刚下飞机,就有记者问他关于组建反对党的事情。胡适以不了解情况和对政治不感兴趣为由,避开了这个敏感的问题。

1958年4月,胡适即将返台出任“中研院”院长之时,台湾突然出现一本匿名的小册子,名为《胡适与“国运”》,四处散发。内容包括五篇文章:《胡适的领袖欲》、《请看空前的胡博士和我怎样佩服他的理由》、《吴虞文录序》、《敬以“无为”为胡适之先生寿》、《拜伦哀希腊诗的汉译》,从品德到学术,全面攻击胡适。警务处涉入调查后,很快搞清楚是台大教授徐子明与国防医学院教授李焕荣所印发。

经警方传唤,两位教授坦承所为,并愿负责。且辩称全书系“纯为学术研讨”,并无任何政治因素存在。为此,殷海光教授特别在《自由中国》发表《请勿滥用“学术研究”之名》一文,并指出:虽然“一切的人都可被批评,胡适是人,所以胡适也可被批评”,但这本小册子给他的印象却是:“一、人身攻击;二、毫无思路;三、缺乏常识;四、汉文欠通;五、不诉诸论证而诉诸情绪;六、有主张而无解析;七、专门向真正学人不屑的实现政治权利等问题上瞎扯。”所以他认定应为现实政治的副产物。

事情真相到底如何?谁也不晓得。从后续发展来看,殷海光的推论却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这本小册子后来干脆光明正大地冠上“徐子明等著”,交由学生书局正式出版。李焕荣更是再接再厉,又写出了续集,且照样刊行。

在白色恐怖的时代里,言论箝制从严从紧,宁可错杀一百,不愿放过一人。若非背后有政治势力支持,若是胡适确实被国民党推心置腹地视为“我党中人”,则这本小册子如何还能流传下去?难怪日后有人解释,这根本就是蒋氏父子授意,给即将回台的胡适当头棒喝,要他回台后,最好不要跟《自由中国》合流!是耶非耶,当事者俱逝矣,无凭可据。倒是这本小册子,实实在在地留了下来,成了时代的见证。

10谏蒋遵守规则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到1960年蒋介石的领导人任期即将届满,因此谁是下一届领导人就成了大家最关心的问题。这时,社会上盛传蒋介石为了连任要修改有关规定,甚至有人在报端刊登“劝进”电报。

同类推荐
  • 中国十大皇帝

    中国十大皇帝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十大名帝的故事,包括秦始皇、刘邦、唐太宗、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康熙、乾隆等。
  • 拿破仑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拿破仑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法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人称“奇迹创造者”: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兼任意大利国王、莱茵联邦的保护人、瑞士联邦的仲裁者: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俞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从达·芬奇的儿时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成为一名画家、科学家后的生活,以及他在艺术事业、科学事业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达-芬奇充满波折动荡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伟人令人惊异的博学多才,从他身上领略人间艺术中最接近上帝的灵感和智慧,体会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以及他为人类艺术事业、科学事业所作出的杰出贡献。
  • 徐志摩传

    徐志摩传

    没有人走的路,我偏要去走走;走的人多了,我又想换路走。我也说不清这是好习惯还是怪脾气。二十年前研究徐志摩虽已不属禁区,但仍受着世俗偏见的白眼。那时研究徐志摩的这条路上还冷冷清清。或许正因为冷清,我就毛手毛脚闯了进去,也顾不得谁皱眉,谁拍手,谁白眼,谁欢呼了。尽管路上有杂草、有荆棘,我还是一步步往深处走,想寻找点风光,想采撷几茎有色有香的花卉。后来这条路上越来越热闹了,摩肩接踵,五光十色,我的兴致却反而淡了,想换一条冷清的路走走看。有三分冒险,就有七分诱惑,才可能达到十分境界。
  • 现代狂人李敖:当代最能挑战自我的人

    现代狂人李敖:当代最能挑战自我的人

    李敖笑傲台湾五十年,他在大陆及全世界华人中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学贯中西,横睨一世,是台湾思想界和文化界最具有争议的人物,曾两度入狱,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李敖无疑是中国现当代知识分子中值得给予极大重视的一位。他是一位大“狂人”、大才子。他是在鲁迅之后用文字进行斗争最具战斗力的一位学者、作家、战士,在台湾反对国民党一党独裁、推进民主和捍卫人权的斗争中,他举起了大刀,冲在前面,所向披靡。他让人们看到文字的力量有多么巨大。他被誉为文化的基督山,社会的罗宾汉。
热门推荐
  • Maiwa's Revenge

    Maiwa's Reven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从拯救咖啡店开始

    从拯救咖啡店开始

    穿越到疑似二次元的世界,随身携带拯救系统做福利。能够通过增加熟练度的方式提升等级?完成任务后的抽奖能够获得各种物品以及能力?还需要前往更多二次元世界完成拯救任务?好吧,在此之前李亚林最需要考虑的,还是如何赚够一个亿的债款,守住那承载着少女梦想的咖啡店。一切都要从这里开始……
  • 冲喜新娘:不嫁坏心大少爷

    冲喜新娘:不嫁坏心大少爷

    她有未婚夫?!以至于她即将奔三了还没有交到半个男朋友.每次在她要不顾一切拉个男人跳进恋爱的火炕时,总是有人能让她悬崖勒马,恋爱未遂。当年,爸爸为报恩而答应她成为了某个病秧子大少爷的冲喜新娘,从此,她就开始老老实实做寒窑18年的怨女。原以为那个家伙多年没消息,应该早已经暴尸在某处,而终于,她重获自由的时候,他妈妈告诉她一个‘好’消息,他要回来,并且希望他们马上结婚,并生儿育女。OMG!那绝对比天打五雷轰,比下地狱,比五马分尸,比死一百次还要难过,生出来的,一定也是一只会喷火的暴龙宝宝。她记得,当年他们短短的相识,对她来说根本就是噩梦一场!那个病的随时可能断气的却坏脾气大少爷,就是恶魔跟撒旦的化身。所以,她绝对绝对不要跟他结婚!哦?这个呆女人主动说不要嫁给他?有意思!她甘心前功尽弃?毕竟,这么多年,她一直没嫁,图的是什么?“嫁给那个随时会死掉的病秧子?我才不想当寡妇!那个家伙,为什么就没死在外边!”她对她的朋友这么说。好,很好……
  • 麻辣水浒

    麻辣水浒

    以“麻辣”来给水浒命名,大概想赋于水浒以新的味道。人们对于味道有多种需求,一种味道尝久了,就想换一种味道。我猜晓东的意思,是要给水浒的读者们换换口味。麻和辣都是重口味,都是刺激性的口味,读者诸君小心了,别被晓东麻翻,别辣出汗来。
  • 异世界的小说家

    异世界的小说家

    卢小辉重生平行世界,随身携带图书馆他发现这个世界没有《盗墓笔记》于是他开创了盗墓流派小说········他用《占星杀人魔法》写出史上布局最为宏大、诡计最为离奇的恐怖推理作品·········他用《凡人修仙传》开创出凡人流······卢小辉:我要成为史上最牛最作家男人!
  • 给40岁男人看的长青书

    给40岁男人看的长青书

    古人云:四十不惑!不惑,就是头脑更清醒。正因为头脑清醒,做人做事更成熟,人生自然就更成功。40岁的男人比青年人经历过更多的风雨,吃过更多的苦、受过更多的教训,头脑更成熟,认识问题更全面,所以他们比青年人更加成功!40岁的男人比年长者精力更旺盛,体力更充沛,也相对更大胆、敢冒险,所以他们比年长者更能取得辉煌!既然这么说,难道40岁的男人就万事顺心、一身轻松么?当然不是,男人到40,上有老、下有小,诸事劳形,万事费心,事业、家庭、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让他感到心力交瘁、不胜重压。但是,只要你摆正心态,将压力变为动力,就能从中得到快乐,进而取得成功。
  • 予你皇冠

    予你皇冠

    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战争,什么地方的女人最多?从前是后宫,现在则是高校。高校里藏着各式各样的女生,她们有各自的小团体,以独特的眼光判断对错,思想尖锐,善于做任何事件的审判者。而最优秀的男生是王。
  • 云画扇·红泪未央

    云画扇·红泪未央

    她,原该是大兴国尊贵荣宠的七公主,一出生竟成了天降灾星!她,原本应该是他连宸祁的皇后,可是姐姐却代替她穿上了嫁衣!命运虽不可抗,当有机会逆转时,却因一个无心的掩饰将她引上了不归路。她笑着流泪,笑着看他含笑饮鸠,才知道,原来恨并不是爱的背面,而是延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总裁小心我会爱上你

    总裁小心我会爱上你

    在一次探险中,他俩因迷路进入了一个山洞,还无意的打开了水晶棺材的封印。而那里面竟然躺着一个——少女。“你是谁?为什么会在这里?”偶然的相遇,命运的浩劫。他们能否一起走到最后!
  • 首席炼金术师

    首席炼金术师

    这个世界,要想出人头地,修炼命魂是唯一的办法,但是她却是天生缺少半魂的废物。但是有一天,她的灵魂突然完整了,但是这只是意味着,她人生中另一扇艰难大门向她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