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600000006

第6章 惨烈片段里,家国肌体的磨砺 (2)

现今,所谓“百姓社会”,主要指没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的人群。而“公民社会”对“公民”的素质要求普遍较高,一般应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精神,能够有意识地对社会起到监督、批判的舆论作用,有改良社会的良好愿望,可以起到调节社会压力的作用。自“五四”开始,以蔡元培、胡适先生为首的知识分子

就一直倡导真正的“公民社会”。随着“救亡图存”的历史风暴席卷全国,建设“公民社会”的呼声暂时退居其次。但是当国家迎来和平统一的时候,“公民社会”再次成为主流,因为它对于国家在各种时期面临各种问题时,能起到强大的社会调剂作用,它可以在精神上约束一个人,使公民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俄国民主主义思想家别林斯基曾说:“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一个人生于一个国家、一个集体当中,因为有了社会营养的滋润,才能开出绚烂之花,得到瑰丽之果。同样,果实也要重归大地,再次生长出新生之物。当国家和谐太平之时,作为汪洋中的一点水滴的人此时能做的,是安然地享受大海所带来的宁静;当国难来临之际,纵使力不能及,也要给予国家以精神支持。

万点滴水成浩海。“滴水”之间互相交融,就有了同胞之情。同在一国之内,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一旦哪里有了困难,哪里面临着枯竭,其他的“滴水”就会迅速补充。黄河与长江的洪泛曾毁灭了多少人的家园,但是在同胞、手足的支持下,家园得以重建。我国的东南沿海终年受到台风的侵袭,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风魔”的威胁,但是台风过后,八方援手又再次撑起了中国东南海岸富丽的美景。2008年初春南方的雪灾、5月中旬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国民众大规模动员、号召,甚至自发捐款,组织各种形式的志愿者队伍奔赴灾区,其人道主义精神和人文关怀,足以让全社会对其共唱生命的赞歌。

“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列夫·托尔斯泰曾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这样一个比喻。当一国建立,作为其公民,就被赋予了对国家所应承担的责任,如果背离这个国度,就注定要慢慢地枯萎,最终无所依归。

团结,并不只存在于志同道合的人群之中,它适用于更大更广的范围,例如国家乃至世界。想要拥有一个凝聚力极强的集体,只需要我们都用真诚去面对集体中的每一个人,让他们感觉到心灵的温暖。学会在他人的赞赏中寻得自信,而不是自大;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语,而不是妄加评论;客观地看待他人的言论,而不是偏袒憎恶;发现他人的优点,而不是缺点;宽恕他人的缺陷,而不是挖苦;在必要时忍让,而不是斤斤计较。

人与人之间,不一定要志趣相同,纵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不一样,在中国“以和为贵”的传统精神熏染下,再大的矛盾也可以容纳,并且在共同抵御灾难侵袭时,站在一起,互伸援手,这才是真正的“公民社会”。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中国在改革开放30年后,“公民社会”已然成形。每个人都是社会汪洋中的一滴水,靠着一滴滴的汇集,水乳交融,互相滋润。

为未来造就担当的一代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以山石崩裂、岩浆喷涌的豪迈激情写下了下面的句子:“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从这些句子中,我们仿佛看见了他对国家未来充满忧虑,但少年们又让他充满信心。

懂得倾听历史是一种智慧,懂得承担过去是一种勇气,懂得担当未来则是一种明智。

有人说:我们不能总是为我们的青年造就美好未来,但我们能够为未来造就我们的年青一代。青年、少年群体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在不同的时期,青年群体的最核心力量分属于不同年代的人。20世纪,新中国成立之初,二三十年代的人是国家复兴的基础动力;改革开放,五六十年代的人则为国家擎起了一片天空;今日的中国,青年群体最核心的力量是七八十年代的人,而“80后”的年轻人,则更是将这个国家的发展推向一个高潮的“新生者”。

十年来,从1998年的洪水,到“非典”、风灾、雪灾,再到重大的地震灾害,中国人民逐渐认识到自然伟力之“恐怖”,同时也清楚地看到人类之渺小。曾经,面对自然不可抗力的因素而惴惴不安的人类,寄希望于神灵的救赎,祈天求雨、设坛祭祀、哭乞跪拜,可惜天光云影依然变化无穷,人类依然要承受很多突如其来的剧变。数千年过去,当人们以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可以疯狂地掠夺自然的时候,自然还以痛击,人类终于察觉自己的脆弱与不堪一击。

如今,我们不得不正视灾难带给我们的创伤和痛苦。灾难带走了无数生命,上演了一幕幕接近于覆灭的惨剧。然而,我们也清楚地知道,灾难的一次次洗礼令我们这个民族焕发出雨后的“新绿”,每一次战胜灾难后,我们都越发充满力量和勇气。这些“新绿”,即是一代代青年与少年。

也许有人会说,20世纪60年代的人在急流勇退,70年代的人在不断前进,而80年代与90年代的青少年,却因为陶醉于安逸的生活而变得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但是,面临变化极快的社会现状,青少年也同样体会到了时代的紧迫感和历史的责任感。

青少年惯于幻想,生活越稳定,幻想往往越多。这也是为什么生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人,对理想的思考常常大过对现实的考量。他们喜欢读一些杂书,对世界各国的古代英雄充满崇拜感,这从他们喜欢看历史剧和古典大片就可以看出。同时,他们也寄希望于幻想,思考未来和无限的星空。也许这会被一些成熟的、实际的人嘲笑为单纯、虚伪和不自量力,但是这种对历史的赞叹、对未来的憧憬,为青年们承担责任做了必要的准备。

1998年的洪灾中,出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年轻官兵走上了抗洪第一线,以血肉之躯拦截洪水,牺牲性命在所不惜;“非典”时期,年轻的医生和护士们站在医疗前线与病毒打了一场硬仗;汶川地震中,“80后”纷纷以人民子弟兵、志愿者的身份投入救灾当中,证明了自己的价值,显示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道主义情怀。青年和少年们不仅接受灾难的洗礼,而且在灾难中承担和履行了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时代的车轮永无休止地滚动着,关于世界,关于未来,中国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将不断涌现。与此同时,青少年们接受重大灾厄洗礼之后所建立起来的担当感还远远不够,他们的热血需要不断沸腾,去追求更高的理想。

知之易、行之难,世事之规律。青年人眼下可以做的,首先是培养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心态,无论处境如何,都以乐观的姿态去面对生活、笑对人生,不要因一时的失意而气馁,不要因一时的得失而放弃梦想。因为年轻,所以心灵清澈,所以更容易被激情点燃。

接下来就是要选择自己未来的路。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走在路上或许会彷徨无助,因为有荆棘,也许会伤痕累累。不同的人在面临抉择的同时所展现的心态,就决定了他们所处的层次。心有明灯,坚持走下去的想法就难以动摇。也许狂风暴雨会让这盏灯忽明忽暗,但是在暴风雨后所绽放出的或高大、或深远、或璀璨、或静谧的光芒,如耀眼的精灵,会将腐朽的人生化为神奇。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都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青少年是在为自己的未来奋斗,也是在为国家的未来奋斗。这是一个平衡木,偏向任何一端,另一方都会高高翘起。只有二者兼顾,视为等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才能实现。不必害怕任何痛苦,因为青春赋予了青年承受痛苦的体力和心态,正像一首诗说的那样:你快乐吗?我快乐!你悲伤吗?我悲伤!你害怕吗?我害怕!你继续吗?我继续!

同类推荐
  • 明辰幻境

    明辰幻境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胜者成王,败者为寇,是不可更改的变故。同样,故人去世,敌方死亡亦有真情假意存在。处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却又不知疲倦。到底是一将成名万骨枯,还是在劫难逃?是背叛;是离愁;是真情;是命运。究竟能否做到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时间,也许会回答。喜怒哀乐的交加,悲欢离合的故事,意想不到的结果,究竟是人定胜天,又或是人算终不如天算。
  •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此书只是更通俗化的表现出刘备的一生。更形象的表达出刘备的管理技巧。大家都知道刘备虽说是汉室宗亲,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市井小民而已。那么为什么一个市井小民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呢?又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下属。并且让这些下属死心踏地的为他效命。
  • 并州李义

    并州李义

    现在开始会将新章节慢慢上传……看过的人都说说感想吧.书友群:255648654
  • 都柏林的暴动

    都柏林的暴动

    这本书中的一些章节并非就是这场起义的史实。对这场起义我一无所知。当下,我对它也还是一无所知,也许到若干年后,这场起义的真相才会浮出水面,为世人所知。而我所写的,无非是陈述了下这座城市的四分之一区域内刚发生的故事,也同时是在这将近两周时间里的流言蜚语和悬念剧情的集合。而就在这两周里,这些无数的流言与悬念,却是都柏林人唯一关注的新闻信息;就像面包之于人一样的重要。
  •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1895~1916)

    满地江湖吾尚在:章太炎与近代中国(1895~1916)

    章太炎配得上一部伟大的传记,配得上那些苦难。这些苦难在他的文字中愈发纯粹,从未遗失:从《訄书》、《中华民国解》到《俱分进化论》、《五无论》、《四惑论》,之后融入了《齐物论释》,融入了鲁迅的平民性、农人傲骨,在《破恶声论》、《阿Q正传》、《孤独者》中,雄赳赳地联手打败了时间。章太炎人如其名,有一双火眼,游侠气质的火眼,这双火眼是如何观望中国的法律变革的?章太炎是谜一般的革命家,学问好,又有佛学的底子,每以道家文体,写出佛家慈悲,这是怎样的一种风格?章太炎迷恋旧时文化,仿佛一个落难的富家公子,隔着窗棂望见别人在自家旧宅宴乐,总怀着深刻的尊严感。如何看待这种中国知识人阶层常有的尊严感?
热门推荐
  • The Nile Tributaries of Abyssinia

    The Nile Tributaries of Abyssini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 如意娘

    如意娘

    她是乱世之中李代桃僵的皇家养女萧如意,凭着一颗七窍玲珑心平安无虞地长大。与表哥徐仪订下婚约,二人青梅竹马,心意相通。直到逆贼李斛攻进皇宫,如意才得知自己竟然是李斛之女。她不甘认贼作父,在二皇子萧怀朔的援救下浴血破围。其后二人并肩御敌,力挽狂澜于既倒。逆贼平定,太子遇害,萧怀朔回宫继承大统。战场上的生死不离,使萧怀朔早已对如意弥足深陷。而君子如玉又情深意重的徐仪,乱世中几度离合依然初心不改。如意是选择辅佐天子,母仪天下,还是与青梅竹马长相厮守?
  • 北方的相思

    北方的相思

    与“下半身”写作不同,与晦涩、冷冽不同,女诗人桑小燕这本诗集充满情意——对万物有情,对亲人有情,对岁月有情,对一切生命有情……这一切温暖、深情,充盈着满满的爱。《北方的相思》一书,作者选择了近年来诗歌创作中的精华作品,以细腻的情感,生动的语言,心旷神怡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爱情、忠善的理解和追求。诗集分五辑,共195首诗歌。诗歌内容丰富,上天入地,表外里内,动物植物,山川河流,老人孩子,男人女人,思想情感,物质精神,几乎无所不包,饱含了诗人对生活的观察和感受。作者简介桑小燕,山西黎城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拂剑行

    拂剑行

    魔王重生,腰悬日月,剑挂乾坤,平地涌泉,送上青云。
  • 阿难七梦经

    阿难七梦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醒世新编

    醒世新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套装共6册)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套装共6册)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课》是揭开美国政商精英成功秘诀的“禁书”。《智慧书》是全世界公认的“三大奇书之一”。《身体语言密码》教你一眼读懂人心深处的秘密,提供人际交往制胜的简单实用教程。《不抱怨的世界》能使常人脱颖而出,告诉你成功者最有力量的强者品质。《秘密》告诉你使人富有、成功、健康、幸福的终极“秘密”。《人性的弱点》是销售1500万册的超级励志巨著;影响千万人的生活和成功指南。
  • 怀得上,生得下

    怀得上,生得下

    不得不承认,越来越多高学历、高职位、高薪酬的女性不会生孩子了。怀不上、保不住、生不下……一场生育危机似乎已经到来!作者通过十余位女性的好孕故事,系统地解读了“怀孕”这一复杂而又神秘的系统工程。针对排卵监测、同房体位等坊间流传的生育传言,作者从科学的角度给予了解答。在现实生活中,许多身患妇科疾病的女性正经历着过度治疗,身心俱疲,作者通过五位患者的求医经过讲述了常见妇科疾病的发病原理及治疗原则,旨在帮助人们避开医疗陷阱,迅速有效地治愈疾病。此外,作者还专门用一章的篇幅讲述了导致严重生殖障碍的几种疾病,通过几位女性历尽波折终于怀孕生子的经历告诉人们,只要医患互相信任齐心合力对症治疗,好孕终将降临。
  • Thus Spake Zarathustra

    Thus Spake Zarathustr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