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6300000002

第2章 老家的童年(1)

一、贤腰村

贤腰村的传说

在山西省晋南,汾河之东的黄土高原上,有一座叫贤腰的小山村。这村的东边约八九里处有座佛岭山,山势险峻。据说山上有座四五百年的古庙叫佛岭庙,外墙用石头砌成,远远望去有三四层楼高,气势雄伟。

这座古庙年久失修,无人打理,显得有些荒废败破。拂去厚厚的灰尘,仍能透露出当年的辉煌痕迹。

庙里有金光闪闪高大的佛像,还有涂着色彩的八大金刚塑像。庙宇琉瓦飞檐、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有精致的木雕、飞檐翘角的阁楼和戏台。听老人们说,庙里有个暗道,三四里长,可以通到山脚下的龙泉口,若把一只活鸡从庙里的暗道口投下去,鸡就在山脚下的龙泉口出来了。

这一带像一条巨龙,佛岭山是龙头,贤腰村是龙腰,往西再蜿蜒起伏五六里的驼腰村是龙尾。碰到大旱的年景,村里的人们为了求雨,就用轿子抬着龙王爷的雕像,在村里转几圈,再抬到龙泉口的小庙,给龙王爷叩头上贡,然后取来一小罐象征性的“神水”,用柳树叶沾着水,在村里各处洒一洒。有时,也真灵验,果然一两天就下倾盆大雨了。

村里村外

贤腰村处于龙腰的位置,地势平坦宽阔,是附近有名的粮仓,适合种植小麦、玉米、小米和大豆等农作物。田地都分布在东圪塔、西圪塔和场埝里几片平坦的地方。农民种地收割庄稼都用牲口车拉,现在也用上汽三轮和拖拉机等机械化的农具。不像附近其他村庄,梯田分布在七梁八沟的山坡上,道路弯曲窄陡,农民种地都靠手拉肩挑,艰辛异常。

在离村里东西沟较远的地方,有几座荒山和低洼地,长着茂盛的牧草和灌木,是人们放牧牲口的好地方。

贤腰村有四五十户人家,村庄坐落在东圪塔、西圪塔和场埝里之间的一片低洼地。村庄分东边村和西边村,村庄的前面是一条一两百米的深沟,沟里有果树、酸枣和灌木。沟的南边是村里的风水山,俗称“禁山”,山上长满了松柏树木,禁止任何人砍伐和放牧。沿着沟的北边是错落有致的院落和一排排土窑洞,也有砖瓦砌成的窑洞。

村子东西两头的沟里各有一口山泉,清澈见底,水味

甘甜,供人畜饮用。村西边离山泉两百多米的山坡上盖有一座庙,据村里老人们说,这座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清朝乾隆年间邻近四五个村庄集资合建的。这庙其实是用砖瓦砌成的窑洞,有十多间,每间里面都有几尊一人高的菩萨大佛,供人们朝拜。西边有一个一两百平方米的戏台。每年的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要演戏,邻近村的大人小孩都会来观看,村里也热闹起来,附近的小商贩、货郎担也都赶来,在庙旁边的空地上摆满了小吃、水果、玩具和日用品……

在村庄中间有个叫后十字的地方,有一个四五百平方米的水池,俗称“波池”,有两米来深,水池里的水都是靠每年雨季时的洪水流积储蓄形成的,经过沉淀可用来洗衣和牲口饮用。村里的孩子们夏天可以在池里游泳玩耍,冬天水面结冰了,孩子们又在冰上滑冰游乐。

槐树是村里的又一景观,几乎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栽着槐树。在村里的广场和后十字的路口有几棵大槐树,根深叶茂,长得有七八层楼那么高,其裸露在地面的树根盘延上百平方米,村里的老人们都说不清是什么年代栽的,树干七八个人都围抱不住,树阴可遮盖一两亩地。高而茂盛的树枝上,有喜鹊和乌鸦做的窝。夏天,人们在树阴下乘凉休息,孩子们在树下捉迷藏玩耍。每年的正月和八月十五,村里的年轻人都会在大槐树下荡秋千。在离地面十多米的树杆上,绑上两根粗麻绳,下面用一根一米长的木棍把两根麻绳连起来,脚踩在木棍上,两手各抓住一根麻绳,可以一个人踩荡,也可以两个人一起踩荡,能荡到十来米高。据说荡秋千可以消灾,带来好运气,青年男女和孩子们都喜爱玩这种游戏。

村里还有一所小学,小学设在一座有三孔窑的院落里,一孔窑给老师食宿和备课用,另两孔窑做学生的教室。小学只有一个老师,教一至四个年级,有四五十个学生。老师是多才多艺的,要教一至四年级的所有课程,包括语文、算术、写字、珠算、图画、唱歌和体育,逢大的节日,老师还要教学生演戏、唱歌、说快板等文艺节目。村里人不管男孩、女孩都送到小学读书。村里人都对老师十分尊敬,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东西都愿意送些给老师。每年春节,学生们都会自发组织去老师家拜年。村里人把小学当成培养孩子学习文化知识的神圣地方。一些有点文化知识的人还经常到小学翻阅报刊杂志,了解国家的形势,小学就自然成了村里的文化宣传阵地。

听当地老百姓说,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曾一度设在离佛岭山十多里路的一个小山村里。朱德总司令经常出入在佛岭山一带,指挥八路军打日本鬼子。据说,朱总司令挑粮用过的一条扁担,丢在了佛岭山上,被当地老百姓捡到后收藏起来留作纪念。

二、周家

贤腰村虽然只有四五十户人家,却有七八种姓氏。据说,村里最早只有姓张的十多户人家,因为这里土地平坦肥沃,后来逐渐搬来了齐、周、段、乔、许、柏等姓人家。不知什么缘故,张姓人家慢慢衰落下去,现在只剩三四户了,其他几个姓氏人家繁衍发展也不快,一般也只有两三户。唯有姓周的人家人丁兴旺发达,已经到第七代了,现在是村里唯一的大姓人家,占了一半多的人口。

上顶子院

留在贤腰村的周姓人家,分布在八九个大院落居住。在村中心的上顶子院,住着周家辈分最高的一家人。住在上顶子院的周正忠六十多岁了,为人正直精干,一生勤劳务农,精打细算。他种的庄稼比别人种的长得好。他通常买来瘦小的牲口,精心喂养一年多就变肥壮高大了,再高价转卖掉。所以他家的日子过得很宽裕,从来没有缺吃少穿。周正忠五十岁开始和妻子一起吃素念佛,平时乐做善事,爱打抱不平。族人们都很敬畏他,有什么家庭纠纷或疑难,只要他一出来公断,大家都服服帖帖地遵照办理。在村里他也是很有名望的人,有什么纠纷也都会请他出来主持公道。听说二十多年前,村里的柏家人是很霸道的。柏家要把自家窑洞顶上的水道改从张家院子的窑洞顶上通过,张家人有意见,但争辩不过柏家人,张家人就请周正忠劝说,柏家人仍蛮横不讲理。周正忠一气就把此事告到乡公所公断,乡公所调查后一纸公文判柏家败输,柏家只好从自家窑洞旁另开挖隧道做水道,才把此事平息。

1942年前后的那几年,经常会有一些河南一带拖家带口的逃难人来,周正忠总把院子后边放干草的两孔窑洞腾出来给逃难人住。曾有一对逃难夫妇带着两三个孩子,得了传染病饿得躺在炕上起不来。周家老祖母心肠好,经常拿一些剩饭菜和草药送给逃难的人,逃难人跪着叩头作揖说:“村里人都不敢靠近我们,您老人家还送吃的给我们,老天爷会保佑您长命百岁的。”这些逃难人有的会住上几年,待荒年过了就回河南去了,也有的把女儿送给村里人家做童养媳或把妻子送给别人当老婆,换一口救命的饭吃。

在那荒年青黄不接的季节,村里每家都很困难,有的人靠吃谷糠度日,吃谷糠后大便拉不出来,就用手硬抠出来。周家有两户人家特别困难,一户是周正忠的本家侄儿,另一户是本家侄孙,都饿得走不动路了。周正忠看到他们后就说:“你们饿成这个样子,怎么不到我家来吃?你不懂得路吗?”就这样他们每天到周正忠家里吃两餐饭,挨到一个多月后麦子黄了,才算渡过难关。

上顶子院位居村中心的最高处,院子朝北有三孔土窑洞,朝西有三孔用砖瓦拱成的卷窑,朝南的空地栽一棵槐树,东边是用砖砌成的大门。院子外的东头有一盘石磨和圈羊的两个窑洞。院子背后是朝西的晒谷场和储放干草的两孔窑。还有果树园,果树园里有五六棵枣树,三棵核桃树,几棵苹果树和桑树。在村里,除了东边乔家财主的院子外,就数这院子像样了。

这院子的主人周正忠育有三儿两女,女儿都已出嫁,老大结婚后分家搬到下边院里另过,因讲究吃穿,不怎么勤劳,经常遭老人训斥。有次他穿成像要去走亲戚的样子在地里劳动,老人看不惯就说他没有庄稼人的样子。老大不服气还顶嘴,老人一气就打了他两鞭子,老大赌气出走,许久都没音信。过了半年多老大才托人稍信回来说,他在北京做生意。

老二和老三也已结婚,都和两位老人一起过。老二从1944年起就担任行政村公所的村长,行政村管辖十多个自然村,三千多人口,所以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忙公务。老三从小爱当兵,十六岁就偷跑参加了阎锡山的部队,当了一年多兵又偷跑回家。家里人想赶快给他娶个媳妇可拴住他的心,可结婚后在家待了不到一年,又瞒着家人参加了八路军。

老二和老三结婚几年了,媳妇都没生育,妯娌两个都很想要个孩子。家里都是大人,妯娌俩闲着没事就商量怎么办。老二媳妇说:“我看先到本家兄弟孩子多的家里过继一个男娃来。”老三媳妇说:“你这个想法我赞同,但要找哪家的娃好呢?”老二媳妇说:“西边院二嫂家的娃好,二嫂人长得漂亮,又聪明能干,生了那么多娃,个个都长得白白净净,又聪明又乖巧。”妯娌俩就这样说定了。

说起西边院二嫂家,她男人叫周尚成,老实勤劳,整天默默无闻,近四十岁了,同妻子育有四男二女。村里人都说这家多亏二嫂能干,会当家。二嫂是村里有名的巧媳妇,心灵手巧,手脚麻利,家务、针线活样样精通:纺纱、织布、做衣服、纳鞋子做得又快又好,把整个家打理得井然有序。大女儿帮母亲纺纱、织布做针线活,大点的男孩帮父亲挑水、喂牲口、放羊、干农活。连孩子剃头理发也是二嫂亲自操手。那个年代,农村里人的衣服、鞋子和铺盖都是靠女人亲手做的,全家八口人,每逢过年,都能穿上新衣服,村里的女人都很羡慕佩服。

上顶子院妯娌俩说好要到西边二嫂家要孩子,开始时不好意思先开口,于是妯娌俩经常到二嫂家闲坐聊天,帮二嫂做些针线活。有天,妯娌俩笑着问二嫂说:“看你肚子又大了,快生了吧?”二嫂也笑着说:“已五个多月了,八九月份就要生了。”妯娌俩接着说:“看你家有六七个娃了,就送一个男娃给我们家吧!”二嫂笑着说:“那感情好,我还盼不得呢!你们就挑吧。”妯娌俩顿时心花怒放。她们心里早就盘算要挑那四岁的男娃双元子。妯娌俩就说:“那我们就要四娃双元子吧!”于是,就这样说定下来。

妯娌俩回到上顶子院给两位老人说起要娃的事,老人也都同意。祖母还说:“你们要慢慢地把娃哄顺了再带回来。”于是,妯娌俩天天到西边院二嫂家,跟双元子套近乎,陪孩子玩耍,带好吃的给孩子吃。双元子也嘴甜地搂着妯娌俩“小妈”、“三妈”地叫个不停。妯娌俩看到孩子已哄顺了,就顺势对双元子说:“上顶子院里有很多好吃好玩的,带你去好吗?”双元子眨眨眼,点点头。于是妯娌俩一个背着娃,一个在背后扶着回到上顶子院。

双元子刚到上顶子院,看到什么都很稀奇,又有很多好吃的,晚上妯娌俩轮流陪着睡,两天都不提回西边院。二嫂家不放心,第三天傍晚叫二女子偷偷到上顶子院看娃怎么样。二女子在上顶子院门外探头探脑看到双元子正坐在炕上吃东西,老祖母看到二女子来看娃就对着她大声说:“我家娃好好的,别来看。”二女子回去跟家里人说起看娃的情况,二嫂就说:“看来这娃被人家哄顺了,将来有福享。”

双元子在上顶子院,虽说有好吃好玩的,但没有伴一起玩,有时一个人在院子里转来转去,好寂寞的样子。老祖母就对妯娌俩说:“你们可要看好娃,不要叫他到西边院去,熬过一阵子就会安下心的。”等过了一个多月后,双元子也都习惯了上顶子院的生活,经常一个人自娱自乐。妯娌俩有时带双元子到西边二嫂家玩一会儿,他的两个哥哥就戏弄他说:“你是人家上顶子娃,快滚回去!”他也不吭气,照样跟他们一起玩耍,快到吃饭的时候,就回到上顶子院去。

妯娌俩都想要这娃做儿子,但又不好直说,都推说叫老人定吧。祖父考虑后说:“还是过继给老二吧!”这样大家都同意,不再说别的了。

三、送父南下

村长

说起这上顶子院老二,名叫周尚祥,已快三十岁了。他念过几年书,高小文化程度,在村里也算是有文化的人。自1944年加入共产党后,他就当选上民主行政村的村长,已有三年多了。他在家对父母很孝顺,在村里人缘也好,能给群众办实事,深受农民群众的爱戴。当父亲决定将双元子过继给他时,他自然乐意。在家时他也常带双元子去串门玩耍看热闹。村里人都说,这村长的儿子长得越来越像村长了,周尚祥听了心里甜滋滋的。小双元显得很得意,连走路也学他爸的样子。

同类推荐
  • 金沙滩的女人和男人

    金沙滩的女人和男人

    通过通过26个或长或短的故事和场景来递进小说的进程。“事情从七十年代的一次强奸案说起。婉儿是金沙滩一带最美的女人,她的美主要在于她那一笑就有两缕皱褶的小鼻子,随之而来是两个甜甜的小酒窝儿,她的皮肤非常白皙,比浪花还白,身板又是那么高挑,颤盈盈的,就像一杆被风吹拂的修竹。婉儿是三叔王积辉的女人,喜欢赶海。这一天,她挎着小篮儿,又要去赶海。那天的海风平浪静,天空如洗,蓝莹莹的,就像一床铺满浩渺宇宙的毯子。一些船儿睡在毯子上,摇摇晃晃的,像一个个醉汉一样。婉儿来到海边,手打眼罩过来张望,这时伍老大过来了。过去伍老大是婉儿公公的佣人,一次伍老大的父亲随婉儿公公出海时,被大浪掀翻了……”
  • 童年诡事

    童年诡事

    本书是“我”身患绝症的爷爷,即主人公李书甲所讲述的故事。十岁那年,主人公偶遇了传说中的鬼尸婆婆,她行踪诡秘、法力高深,独自住在荒野坟地之间。从认识鬼尸婆婆那天开始,主人公便遇到了以前从未想象过的诡异事件,后来,他们一同经历了一场场荒诞离奇的鬼怪之旅。在这段艰险的历程中,有一条勇猛忠诚的黑狗和一只神秘莫测的黄鼠狼时常陪伴在他们左右,以无畏的勇气和神奇的法术帮助他们度过种种难关。
  • 暖与凉

    暖与凉

    《暖与凉》是当代中国实力派女作家魏微的代表作品集,共收录了《薛家巷》《情感一种》《姐姐和弟弟》《沿河村纪事》《家道》共五篇文章。
  • 幕后女王

    幕后女王

    作为都市女性,找个直男癌的另一半能少奋斗半辈子,不过要忍受随时丧失人权气到吐血的可能;找只小奶(狼)狗会对你嘘寒问暖,可你需要无比强大地为自己挡风遮雨披荆斩棘。你会怎么选?作为职业人士,凭借关系铺就的道路是康庄大道,但路途一切与路尽头的风光早已一览无遗;从零一步一个脚印闯出的是羊肠小道,但一路有永不重复的风景,路尽头更是无限可能的未来。你又会怎么选?
  •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

    本书是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原著小说的修订版,亦是严歌苓作品的经典代表。1937年12月的南京,守城的中国军队全线崩溃,美国威尔逊教堂成了临时的避难所,一个美国神甫,十三个秦淮河胭脂歌女,一群避难的女学生,几个流散的中国军人和伤兵,一群日本官兵,在这个局促的空间里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家国仇恨……那些如花的名字,那些姣好的美眷,那些最泼辣轻贱的话语,那些最纯净善良的灵魂,终刻在了那段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历史上。
热门推荐
  •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巧夺天工 岩画(文化之美)

    那些埋藏在大地之下的石砖瓦砾、珠宝器物……是记载先人讯息的密码。它们静静地、默默地守候着远古的秘密,等待着后人去发现,去破译。看人类祖先是如何用粗犷、古朴、自然的方法来描绘、记录他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
  • 韩先生,我想请你结个婚

    韩先生,我想请你结个婚

    黑暗中,她为救他,成了他的女人,他却隔天清晨匆匆离去。六年后,她进入他的公司,与他擦肩而过,却互不相识,但一切却悄然发生改变,他有了自己爱的人,她有了爱自己的人......她带着女儿疲于奔命,他重新进入她的生活,当他决定娶她时,她却淡淡一笑,转身离开……
  • 会办事才能办成事:瞬间把事办成的81个心理策略

    会办事才能办成事:瞬间把事办成的81个心理策略

    本书借鉴和汲取了诸多办事智慧的精华,从魅力征服、礼仪为先、因人而异、善借外力、洞悉人心、巧言胜师、示人以弱、把握分寸、以进为退、方圆有度、处变不惊、转换思路等12个方面对如何办事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透析,并通过一些生动而有趣的案例介绍了那些会办事的聪明人是通过什么样的方法和智慧最终达成了目的的。通过《会办事才能办成事:瞬间把事办成的81个心理策略》,读者可以针对不同场合、不同对象,把握办事的分寸、火候、分量、次序,有效利用各种资源达到成功办事的目的,轻轻松松把事情办好。
  • 腹黑邪王专宠妻:火爆妖妃

    腹黑邪王专宠妻:火爆妖妃

    未婚夫的一纸休书,名门小姐的残害,众人的欺凌,云骁凰冷眼观看,下一秒却让他们后悔来到这个世上。各种阴谋阳谋,明害暗害,云骁凰一一将它们揪出撕碎。“天若遮我,我捅破它;地若埋我,我掀翻它;众人若欺我,我打得他们连爹妈都不认识。”“爱妃,你先别捅天,先让……,我等了好久了。”某无良王爷躺在床上,媚眼如丝的朝着云骁凰说道。
  • 金牌召唤师:小妖妃霸天下

    金牌召唤师:小妖妃霸天下

    一朝穿越,她这个爹不疼娘不爱的庶出公主被丢入魔窟,献给大妖当小妾,可为毛她掉的是狐狸窝?“你是妖王赐给我们的老婆吗?”小狐狸萌萌的看着她!“我去,毛都没有长齐娶什么老婆。”某女鄙视:“不知道老娘以前是专门降妖除魔的嘛,你们这些小狐狸都给我排队站好,不乖的宰了做衣裳。”废柴华丽转身,带着一群小狐狸闯天下,开个妓院赚大钱,某妖王太帅,抓来站台,某皇帝太妖孽,抢来接客……什么?不乖,那行,皇位不还你。
  • 废土三百年

    废土三百年

    “地球上的人类,是恶魔的后代啊!”——《银河系正史》
  • 龙舞戮尊

    龙舞戮尊

    三界之中,六道之内。神王,仙帝,人皇,魔尊,妖君主掌五方世界。五方世界混乱不断,却没人知道,他们争斗的真正原因,五界暗中交锋,世界风起云涌,一切明里暗中的动作经久不息。没有人知道真正的危机不知何时已悄然降临。那神秘的所在,埋藏的是千万年的命运,种下这众生命运的,是千万年前的因果。命运的走向早已被相遇的巧合安排,直到,他的出现,他裹挟着些许希望,降临到了人间。“风萧萧兮易水寒,在下萧兮。”
  • 我们遗忘的三年青春

    我们遗忘的三年青春

    即将踏入初三阶段的他们,是否能够体会到紧张的气氛,脱离稚嫩的外表,变得成熟稳重是否能够坚持下去,不中途放弃是否能够赶上进度,适应现在的生活,不喊苦喊累是否能够拥抱梦想,走向自己的道路是否懂得失败不是最可怕的是否会选择正确的人生新道路,掀起新篇章
  •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读完它,你会明白商家促销惯常的花招,你会解释生活中恼人的莫名其妙的冲动,你会理顺复杂的人际关系,你会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爱情。
  • 哨前

    哨前

    天降异物,那浩瀚无垠的天空只剩了血红色,破裂的大地,腐败血腥参杂!面对一个全新的文明,没有一丝的退缩,勇往直前,在这个混乱没有秩序混乱的世界下,尽管是这样,我们并没有乱,我们是谁在!是军人!是人民战士!建立防区,前线退敌!PS:不后官,男女老少都可以看!少了一点算计,多了一点真诚!有难以割舍的爱情故事,患难与共的兄弟情,有尘封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