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000000001

第1章 河姆渡文明—穿行在神秘的北纬30度

发现地点: 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村

分布范围:杭州湾宁绍平原的南缘 

发现及发掘时间:1973年发现,同年进行发掘

距今年代:6500~7000年(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

代表性国宝:猪纹陶、漆碗、骨耜

考古地位: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之一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

1973年夏天,又是洪涝季节,河姆渡村所在的罗江公社地势低洼,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为了旱涝保收,公社决定对姚江边上的一座旧排涝站进行改造。于是,施工队开始挖土,谁也不会料到,这一挖就挖出了一个惊世发现!在挖出的泥土中出现了很多石头、瓦片甚至骨头,清理这些东西给施工人员造成了困难,耽搁了工程进度,所以他们就向公社负责人罗春华做了汇报。罗春华对文物知识有一定了解,他认真查看了挖出来的破碎物品,认为有可能是古代器物,很快就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县文化站,并将散落的器物保护起来。

经调查,工作人员认为这是一处含量非常丰富、年代相当古老的重要文化遗址。为防止文物流失,他们把现场保护起来。这一结果被上报到浙江省博物馆,博物馆领导得知情况后,即派人到实地进行取样调查,紧接着,就开始了对该遗址的第一次发掘。

发掘过程中,不断有重大发现。首先挖掘出了一口木水井,然后是大量的墓葬、灰坑。特别是当考古人员挖掘到距地面3米深的地方时,在黑褐色的土层中竟然发现了一些金黄色的小颗粒,这些小颗粒见风以后马上变成了黑色。考古人员立即对这些小颗粒进行了认真研究,发现竟然是炭化的稻谷!为确定这些稻谷是人工栽培的还是野生的,考古人员还做了一下比较,结果这些稻谷更接近人工栽培的颗粒大小。难道远古的河姆渡人就已经种植水稻了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挖掘工作继续进行,又有稻谷不断地出现,这样大量的囤积使考古人员认定,6000年前居住在这个地方的人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

接下来的发现让人费解,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木板和木桩,还有大量的石器工具。在木桩和木板的两端,居然出现了榫卯的痕迹。原来,6000多年前的河姆渡人已经会将石头磨成锋利的工具,用来在木桩和木板上分别凿出榫卯,把木桩和木板牢固地连接在一起。一直到今天,这些石制工具依然非常锋利。在木桩和木板附近,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用芦苇编织的席子,这些苇编与今天当地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苇编,从图案到编制方法几乎完全一样。

考古人员将这些木板、木桩、木构件及苇席进行复原,一种“干栏式建筑”的原形就展现出来了。他们从中国“有巢氏”的传说推断,这些干栏式建筑就是原始人从树上的巢居向地面居住过渡的一种建筑形式。到这时,对河姆渡遗址的首次发掘暂告结束。

第二次发掘是在1977年10月。这次同样发现了很多墓葬、灰坑以及大片木构建筑遗迹,出土各种编号器物4700多件,陶片近20万片。这些丰富的遗存为我们进入神秘的河姆渡之门提供了一把钥匙。

河姆渡遗址的发掘,终于让我们有机会一睹河姆渡文明的风采。遗址位于东经121°22’,北纬29°58’, 也就是杭州湾宁绍平原的南缘。它临近北纬30度这个神秘的地带,世界上许多著名的自然之谜和人类文明之谜都贯穿在这个北纬30度线。它的南面是连绵逶迤的四明山麓,属丘陵地带,北面是一片平畴,西南就是碧波荡漾的姚江,可谓依山傍水,远古的河姆渡人就在这里居住、繁衍、生息,建造着远古文明的家园。6000年后,当我们挖开这片神秘的遗址,看到那些金黄色的小颗粒,我们似乎还能嗅到那些稻谷的香甜,它们穿越了几千年的岁月涤荡,渗透到我们心底,悠远而深长。

河姆渡遗址所发掘的遗存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远古的河姆渡人就在宁绍平原这山水环抱、气候温润的鱼米之乡落户了。在原始的生活中,河姆渡人只靠采摘森林中的野果度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野生水稻的生长规律,于是就开始收集这种植物的种子,进行有意识的栽培,慢慢发展成了人工栽培的水稻。根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谷壳,可以看出,当时河姆渡人的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是很大的。他们把水稻种在湖滨地区的低洼地带,利用自然水源进行灌溉。但是,这样并不能保障收成,遇到洪涝或者干旱,也许会颗粒无收。

所以,稻米并不是河姆渡人唯一的食物来源,他们还要以适当的渔猎和采集进行补充。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骨镞、木矛、骨哨、石丸、陶球等物品,这是他们用来打鱼捕猎的主要工具。他们还用动物的肩胛骨制成了农耕用的骨耜。为了操作方便、省力,骨耜的上端绑有木柄,木柄和上部做成Y形或T形。在浙江博物馆收藏着一件弥足珍贵的骨耜,是迄今保存最完整的。河姆渡人就用骨耜来疏松土壤。可见,他们已经有了一整套从翻土到收割的农具,开始走出刀耕火种的蛮荒阶段,进入发达的耜耕时期。

河姆渡遗址所处地区遍布湖泊沼泽,河流纵横交错,水域辽阔。河姆渡人在长期居住过程中发明了一种防潮建筑——干栏式建筑。干栏式建筑是一种以桩木为基础,构成高于地面的基座,再用桩柱绑扎立柱、架梁、盖顶的半楼式建筑,是巢居的继承和发展。干栏式建筑可以保护远古的河姆渡人避开野兽的袭击,还可以抵抗一般性的洪涝灾害,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用住在潮湿的地面上了。河姆渡人已经懂得了根据房子的采光进行选址,还会对房子进行简单的装修,他们的居宅里面有粗糙的、高低不平的地板,室内坐卧处的地板曾用泥土抹平,然后铺上苇席,使得这些部位比较平整、易打扫,有利于休息。可以说,河姆渡人是杰出的建筑师。

河姆渡所处的位置总是受到海潮、暴雨的侵袭,河姆渡人很难喝到洁净的水。针对这个问题,他们就发明了木结构的水井。木构水井由200多根桩木、长圆木等组成,分内外两部分。里面的井口方形,每边坑壁上打下几十根排桩,排桩内支一个方木框,起到稳固的作用。排桩上平卧16根长圆木,构成井口的形状。水井上面还盖有简单的井亭。木构水井的出现,使水质得到了改善,河姆渡人就能经常喝到干净的水了。为了在水域地区出行方便,他们还制造了最早的水上交通工具——木桨。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河姆渡人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追求,他们在象牙、兽骨、木头上都刻下了精美的图案,正中是光芒四射的太阳,用五个同心圆表示日面,很多人认为这表明了河姆渡人对太阳的崇拜,象征着部族兴旺发达的美好前景。他们还把一些兽类的獠牙和犬牙、鹿类的尖角和鱼类的脊椎骨等,钻上小孔,做成串饰戴在脖子上。 

河姆渡如一座藏品极为丰富的地下博物馆,形象地展示了南方远古先民生产、生活的真实情景。它丰富的遗存更加深化了我们对河姆渡遗址文化内涵、特征的认识,再次证明了河姆渡遗址是我国长江下游一处保存良好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国古文明的另一个源头——长江流域从此进入了研究者的视线。

附:河姆渡遗址发掘后的历史沿革

1982年2月23日,国务院公布河姆渡遗址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1986年开始,浙江省、宁波市和余姚市三级政府共同出资,实施河姆渡遗址的保护、建设工程。

1993年5月12日,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落成开放。

2001年,经国家文物权威部门评选,河姆渡遗址被列入“中国二十世纪百项重大考古大发现”名单。

目前,有关部门正准备对河姆渡遗址做第三次考古发掘,并在那里再建一座发掘现场的纪念馆和原始部落村。

同类推荐
  • 著名歌剧欣赏

    著名歌剧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歌剧欣赏》定位为歌剧欣赏入门普及型书籍,收集了世界著名的歌剧,包括《白毛女》、《江姐》、《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等,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其中包含了歌剧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及其创作的背景、故事等。
  •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短片也风流:50部欧洲最新获奖短篇评介

    本书收集了50部在国际知名电影节上最新获奖的欧洲短片,以出品时间为序,对各部分影片进行介绍、评赏,像万花筒一样,能让我们了解到欧洲丰富的短片创作。
  • 承德避暑山庄散记

    承德避暑山庄散记

    一个人不可能走遍天下,览尽风光。如果有个风光集中、景物荟萃的地方,一览知天下,那可是人生一大乐事。巧啦!我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地方——承德。我是1955年至1958年在承德念高中,1971年又来承德工作,一直到如今,前前后后在承德生活了40年,和承德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把她视为我的第二故乡。如今,我已到了“古来稀”之年,三个子女全在北京,他们动员我和老伴去北京过晚年。可我们舍不得离开承德,坚意要在承德生活下去。承德在300多年前只是居住十几户游牧人家。
  • 电影编剧学

    电影编剧学

    写作这本书的目的,是想向读者介绍写作影视剧本必须具备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本书,我想告诉读者,写影视剧本不同于写小说,或写舞台剧本。尽管无论是小说,还是舞台剧本,或是影视剧本,它们都包含主题、人物、情节、结构、语言等要素,但影视剧本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说:一是,因为影视是造型和叙事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强烈的造型意识,要学会用镜头去讲故事;二是,因为影视是画面和声音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掌握视听语言,要学会用声画结合的方式去讲故事;三是,因为影视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因此写影视剧本的人必须具备影视的时空结构意识,要学会用时空的变化去结构剧本。
热门推荐
  • 八识规矩直解

    八识规矩直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凌天食道

    凌天食道

    荒灵动,造化起。在这以灵为尊的世界,少年于微末之处崛起,以天地为鼎,万物为料,品万道,尝众生。红尘入世七十载,终得吾名食中仙。
  • 女神的王牌特工

    女神的王牌特工

    曾经的当过特种兵王的林东,为了执行暗杀毒枭的任务,被组织开除,于是。回到家乡当了女神曲莹莹的王牌特工,于是,将京城扰的风生水起,尽在《女神的王牌特工》
  • 迟暮

    迟暮

    上个礼拜,在我身上发生了一件怪事,而这件怪事的开端与所有过程都源于一面至今仍挂在我卧室里的镜子。这面镜子,与其说奇特,不如说是诡异。那面镜子好似一个梦,我看见我的身躯正在逐渐消逝,一点一滴融化在镜面的宽阔透亮中,为之牵动,为之痴迷,如同无数根扎实的线,操纵着我傀儡般的身体,一步一步迈向深渊巨口。它是我生命中的一场灾难。
  • 伤魂

    伤魂

    龚合国是“我”在新兵连认识的铁哥们。一次,“我”为新兵们请命,得罪了班长。起初,龚合国还跟“我”一条心,不久却“变节”了,二人的情义也至此决裂。很多年后,战友沈从武偶然联系上了“我”,他说龚合国早就转业到地方政府机关工作,不过现在人已废了。更让“我”想不到的是,龚合国竟然在他的家乡上演了一出堪称惊世醒人的活报剧,他独创的“频道论”至今仍被大家津津乐道,而他和他所在的小城里的官员们有一天忽然懵懵懂懂地去“集体自首”,更是荒诞离奇……小说充满了黑色幽默,发人深省。
  • 爱丽尔

    爱丽尔

    当代美国诗人普拉斯经典代表作:死亡是一门艺术。美国著名诗人普拉斯的重要代表诗歌集。她在1963年2月11日自杀时,在书桌上留下了一个黑色的弹簧活页夹,里面是四十首诗作的手稿合集,集子最初的起名是《爱丽尔和其他诗》。后来由其丈夫休斯根据该手稿顺序进行了整理和删减,并于1965年和1966年分别出版了英国版和美国版两个不同版本的《爱丽尔》诗集。这个修订版本的《爱丽尔》与之前两个版本完全不同——它收录了完整的四十首诗歌,并严格遵照普拉斯最后留下的手稿顺序来编排,更加原汁原味地呈现作者那时候的思想状态。
  • 彪悍农女之丑夫宠上天

    彪悍农女之丑夫宠上天

    穿越农女十三岁,又是长姐,爹愚孝,娘软弱,弟妹幼小嗷嗷待哺,极品亲戚一箩筐。虐虐这些黄狗财狼。一文钱逼死英雄汉,古代求生太难。农女也要自强。舒薪彪悍威武人人躲闪,邻村二十三还没娶媳妇的光棍看上她,等到舒薪十五岁,沈多旺上门提亲,正式开启宠妻日常……夫是宠上天,可婆婆、妯娌却极难缠,使点计谋巧分家,夫妻双双努力致富把包子养!
  • 诡秘毒踪

    诡秘毒踪

    容州市近段时间毒品泛滥,吸毒人数大幅增加。上边责成警局尽快查明毒源。雷清警官接到任务后,感到非常棘手。容州地处中原,一向对毒品控制非常严格,对毒贩打击力度非常大;再则,毒贩子从境外往内地贩毒品,路途遥远,途中经过多处关卡,风险非常大,一般不敢轻易妄为。可近段为什么毒品突然泛滥起来了呢?难道毒贩子就不怕死了吗?雷清警官调动所有人力物力、启动内线外线跟踪探查,结果反馈回来的信息是,近段并没发现新的贩毒团伙,容州连续半年各个关卡查抄毒品数量几乎为零。可以说毒贩子几乎没敢再往容州贩毒品。没有贩毒品,这毒品从何而来?是不是有人在本地制作毒品呢?
  • 公园里的谋杀案

    公园里的谋杀案

    陈集益,70后重要作家。曾就读于鲁迅文学院第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浙江省作协签约作家。在《十月》《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天涯》等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六十万字。2009年获《十月》新锐人物奖。2010年获浙江省青年文学之星奖。
  • 觅佳缘

    觅佳缘

    一缕清风两不欠,只留残香舞满天。人世黄泉,相隔何止天涯?情之所系,相近不过咫尺。相遇,相知,相恋,相守,她不再是北界那个顽劣执拗的狐妖;他亦不是天界那个执掌天命的仙君,再相遇时,又会是何种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