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1700000004

第4章 隋史(4)

隋炀帝以天下承平日久,国富民强,“慨然慕秦皇、汉武之事”。上台伊始,便大兴土木,百役俱兴。仁寿四年十一月,征发山西、河南丁男数十万,在洛阳之东掘一弧形长堑,自龙门(今山西河津县),东接长平(今山西晋城南平县)、汲郡(今河南汲县),抵临清关(今河南新乡东北)、浚仪(今河南开封西北)、襄城(今河南襄城),达于上洛(今陕西商县),以置关防,拱卫洛阳。次年三月,隋炀帝命杨素和宇文恺于伊洛营建东京,“每月役丁二百万人”。由于“督役严急,役丁死者什四五,所司以车载死丁,东至城皋,北至河阳,相望于道”。仅九十天就建成了举世闻名的洛阳城,以便更好地控制关东及江南广大地区。大业二年(公元606年)为营造舆服仪仗,课天下州县献骨角、齿牙、毛羽,朝命夕办,百姓被逼到处网罗,水陆禽兽殆尽,犹不能给。又用高价购买。“役工十万余人,用金银钱帛巨亿计”。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五月,“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于并州,以通驰道”。七月,发丁男百余万修筑长城:西起榆林(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东至紫河(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南),长千余里,“一旬而罢,死者十五、六”。八月,又于太行山“开直道九十里”。大业四年(公元608年)七月,发丁男二十万筑自榆谷以东的长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底,修江南河,自京口(今江苏镇江)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八百余里。

史称隋炀帝五日不修宫室,并“广召良家,充选宫掖”,穷奢极侈。大业元年三月,他于东京修显仁宫,“发大江之南、五岭以北奇材异石,输之洛阳;又求海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以实园苑”。自西京长安至江都置离宫四十所。五月,于东京筑西苑,周围二百里,内有人造海,海内高百余尺的蓬莱、方丈和瀛州三仙山上,琼楼玉宇,向背如神。北来的龙鳞渠,蜿蜒注入海中。渠畔立十六院,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事,堂殿楼观,华丽非凡。秋冬宫树凋零,则翦采如华叶,缀于枝头,色旧易新,使其常如春天。池塘剪彩为荷芰、菱芡。苑内嘉木异草,珍禽奇兽,无处不满。十六院争用花样翻新的办法献媚求宠。隋炀帝则喜欢月夜里,在数千宫女簇拥和“清夜游曲”的丝竹声中,骑马游西苑,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大业三年在太原建晋阳宫。“两京及江都,苑囿亭殿虽多”,但是隋炀帝“久而益厌,每游幸,左右顾瞩,无可意者,不知所适。乃备责天下山川之图,躬自历览,以求胜地可置宫苑者”,于是又营汾阳宫等。

隋炀帝“年年历览,处处登临”游玩。在他执政的十三年半里,呆在皇宫不足一年。他“西出玉门,东逾碣石”,南达江都(今江苏扬州市),北至塞外,足迹几遍神州。每次巡游,都有大批军队护卫,还有许多贵族、官僚等侍从,仪仗舟车均极端豪华。所至之处,民众要为他开路、修河、营建行宫别馆,供奉水陆殊味,献食“丰厚者进(官爵),疏俭者获罪”。官吏为求恩市宠,无不百般搜括,甚至“逆折(预收——引者注)十年之租”,并从中渔利,千百万民众为此倾家荡产,生计断绝。如大业元年,隋炀帝为出游江都,征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黄河,复引黄河入汴水,引汴水入泗水,达于淮河,又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邗沟,自山阳至杨子入长江。通济渠广四十步,渠旁筑御道,植柳树。接着,隋炀帝又遣黄门侍郎王弘等往江南建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一切准备就绪后,隋炀帝于同年八月出游江都。他乘坐的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尺,上下四层,殿堂全由金玉装饰,豪华无比。皇后所乘翔螭舟,比龙舟稍小,而装饰一样。后宫、诸王、公主、百官、僧道和蕃客等所乘漾彩等船,也都金碧辉煌。挽船士八万余人,称殿脚,都穿锦彩制成的袍。四十余万步骑夹岸而行,整个船队绵延二百余里,旌旗蔽野,干戈如林,浩浩荡荡,亘古未闻。所经州县,五百里内奉命献食,多者一州至百抬,皆水陆珍奇,吃不完的,出发之际,多埋弃地下。隋炀帝在江都,每次出游,仪仗羽仪,均填街溢路,绵亘二十余里。第三次游江都,新造龙舟等船只,比杨玄感起兵烧毁的旧龙舟等还要大,耗费资财更甚于前。

为了满足好大喜功的贪欲,隋炀帝“劳近以事远,求名而丧实”。他不惜耗费巨额钱财,不断亲率数以十万计的庞大军队,巡边耀武,炫夸威风和富有。“诸蕃至者,厚加礼赐;有不恭命,以兵击之”。如大业三年出巡榆林时,拥兵五十余万,马十万匹。大业五年(公元609年)七月,西幸回归,在凉州之西的大斗拔谷遇暴风雪,“文武(百官)饥馁沾湿,夜久不逮前营,士卒冻死者太半,马、驴什八九,后宫妃主或狼狈相失,与军士杂宿山间”。为了诱引少数民族首领和西域商人向他顶礼膜拜。从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起,每年正月在洛阳端门盛陈排场极大的百戏散乐,为了夸富而以绢帛缠树,免费供应酒食,“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西域诸蕃往来相继,“所经州郡,疲于送迎,糜费以万万计”。对于高丽隋炀帝“恃众怙力,强兵黩武,惟在并吞”,发动了规模空前的三次征讨高丽的战争。

从大业四年(公元608年)起,隋炀帝就开始了攻打高丽的准备工作。正月,“诏发河北诸军百余万,穿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作为进攻的大本营。“丁男不供,始役妇人”。大业六年,严令检查、更新兵器,滥恶者处以死刑。在山东增置军府,扫地为兵。大业七年(公元611年)二月,隋炀帝从江都亲临涿郡(今北京西南),声称“高丽(王)高元,亏失藩礼,将欲间罪辽左”,诏令天下士卒,不论远近,必须按期到达。陆军集于涿郡。由征发来的江、淮以南水手万人,弩手三万人,岭南排镩手三万人组成的水军,则集于东莱(今山东掖县)。又命幽州总管元弘嗣在东莱海口造战船三百艘,限期急促,监工凶残,逼迫工匠“昼夜立于水中,略不敢息,自腰以下,无不生蛆,死者十三四”。同年五月,隋炀帝命河南、淮南和江南造戎车五万乘送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供将士推运衣甲幔幕。征发河南北民夫,以供军需。七月,命江淮以南民夫和船只,运送黎阳、洛口等粮仓之米于涿郡,“舳舻相次千余里,载兵甲及攻取之具,往还在道常数十万人,填咽于道,昼夜不绝,死者相枕,臭秽盈路,天下骚动”。隋炀帝还征发民夫运粮积于泸河、怀远二镇(均在今辽宁西北部),“车牛往者皆不返,士卒死亡过半”。“又发鹿车夫六十余万,二人共推米三石,道途险远,不足充糇粮,至镇,无可输,皆惧罪亡命。重以官吏贪残,因缘侵渔,百姓困穷,财力俱竭”。当时有不少人“皆断手足以避征役”,谓之“福手”、“福足”。

大业八年(公元612年)春,隋炀帝下诏亲征高丽。隋军分左、右两路,每路十二军,从涿郡出发,水军则由东莱渡海,共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二百万,其馈运者倍之”。每天发一军,相距四十里,四十天发完。旌旗亘千里,刀枪如林,鼓角震天,由于高丽军民凭险坚守,以逸待劳,而隋军一切行动均由不懂军事的隋炀帝指挥,馈运不继,麦铁杖等大将阵亡,陆军主力被阻于辽东城(今辽东辽阳县内),“六军冻馁,死者十八九”。宇文述、于仲文率领的进攻平壤的三十万五千人,攻至距平壤三十里处,粮尽引还,被高丽军四面截击,溃散于萨水(即清川江)畔,仅“二千七百人”逃回辽东城,辎重损失殆尽。来护儿统率的水军,渡海至平埌城下,遭到伏击,也几乎全军复没。隋炀帝不顾臣下谏阻和人民反对,于大业九年(公元613年)发动了第二次对高丽的战争。六月,正当他在辽东城下亲督大军与高丽激战时,突然传来了杨玄感起兵黎阳(今河南浚县)的告急消息,兵部侍郎斛斯政又叛逃高丽,隋炀帝慌忙退兵回救老巢。高丽蹑后全军出击,隋军损失甚重。

杨玄感是大贵族杨素之子,任礼部尚书,是个有政治野心的人。隋炀帝第二次打高丽时,命他在黎阳督运军粮。他看到隋炀帝的暴政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百姓苦役,天下思乱”,隋炀帝远在辽东前线,后方兵力空虚,以为这是取隋代之的良机,遂打出“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的旗号,起兵反隋。苦于徭役、兵役的农民“纵乱者如市”,不少贵族官僚子弟也投奔他,众至十余万,声势颇大。由于杨玄感信用贵族官僚子弟和降官,不可能真正依靠广大民众。他采取“袭取东都,以号令四方”的“下计”,因而在隋炀帝从辽东撤回的隋军主力打击下,迅速失败了。杨玄感起兵虽是隋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但它反映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已激烈到公开对抗的程度,很难继续统治下去了。骄横愚蠢的隋炀帝仍不死心。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初,又发动了第三次攻打高丽的战争。由于“盗贼蜂起,人多流亡,所在阻绝,军多失期”,大举进攻已不可能。而连年频遭战祸的高丽,亦极其困弊,遣使求和,隋炀帝遂顺水推舟,允其所求,以便集中全部兵力镇压国内的人民反抗斗争,稳固他的统治。因高丽王高元不遵隋炀帝命其亲来朝拜的诏令,隋炀帝大怒,欲重开战端,兴师问罪。然而农民大起义的风暴已使隋炀帝自顾不暇,这次讨伐化为泡影。隋炀帝对高丽的战争使中国和高丽人民蒙受了难以言喻的苦难,在客观上一次比一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大起义的发展,加速了隋王朝的彻底灭亡。

由于无休止的繁重徭役和兵役经常在农忙季节征发,行者不归,“耕稼失时,田畴多荒”,加上连年水、旱灾害、瘟疫流行,而隋炀帝根本不管民众死活,“王纲弛紊,吏多赃贿,所在征敛,下不堪命”,民众“弱者自卖为奴婢”广大民众实在活不下去了,波澜壮阔的隋末农民大起义,就是在这样背景下爆发的。

§§§第二节义师蜂起

隋亡以经济崩溃、农民起义为主因,无待再论。然“内忧外患”与革命相影响者尚有二事:其一为杨玄感之变,已见前十七节,其二为雁门之围。初,东突厥启民汗卒,子咄吉世立,曰始毕可汗,表请尚义成公主,诏从其俗,部众渐盛,裴矩献策,欲分其势,又诱杀始毕谋臣史蜀胡悉,始毕憾之,大业十一年八月,乘帝北巡,围帝于雁门,官军频战不利。帝惶惧,欲溃围,群臣谏止,乃征诸郡率兵赴难,并遣使驰告义成公主,几及一月,突厥始解围去,然其声势益张。玄感父素,本帝之死党,启民事隋亦极恭顺,经此两役,隋之声威于是一落千丈,帝复撤废总管(见前三节),地方军务须秉承中央意旨,远水不济近火,“郡县微弱,陷没相继”,(《隋书》七一《杨善会传》)不为无因。

《新唐书》一著录之隋末群雄,计四十八人,然合诸《隋书》及其他记载,实不止此,惜其归并降灭,多不可知。兹就炀帝被弑之前见于史册者,略依起事年份及地域,次为简表如后:

一、京畿及关西

二、山东西及河南(古之山东,即今之河北)

三、东南及长江流域

四、岭南

以上共百余人,山东西及河南占其过半,盖三伐高丽,最为荼毒,大河南北,受害极烈,故民众起而抵抗者亦特多。就中白榆妄、王须拔、魏刀儿、刘武周(均《隋书》四)、郭子和(《元和志》四)、窦建德(《旧唐书》一)、薛举、李轨、高开道(均同上五五)、梁师都、刘季贞(均同上五六)、张长逊(同上五七)、王世充(《通鉴》一八八)等,因接近北边,恐强敌拊背,往往连好突厥,或且受其官命,倚以自重。即李渊(唐高祖)起太原,亦卑辞厚币,改书为启,乞借马匹,及突厥使来,礼见于晋阳宫东门之侧舍,不惜一时屈辱,他复何论。大抵始毕兄弟虽欲释憾于隋炀,亦欲效他钵故智,挟隋以自重(周武帝建德六年,既灭北齐,范阳王高绍义奔突厥,他钵举兵南向,声言与高宝宁共立绍义作齐帝,为其报仇,见《北齐书》一二《绍义传》),故宇文化及败后,处罗可汗即遣使往窦建德处,迎取隋炀之萧后及其孙政道,处之定襄,号政道,为隋王,凡中国人没入北蕃者,悉配之以为部落。(《隋书》五九《齐王暕传》)李渊起兵之初,与始毕书云:“我今大举义兵,欲宁天下,远迎主上,还共突厥和亲,更似开皇之时,岂非好事?且今日陛下(指隋炀言)虽失可汗之意,可汗宁忘(隋)高祖之恩也。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温大雅《创业起居注》一)盖已窥突厥之隐,不敢昌言亡隋,一面又以子女、玉帛饵之,免其乘我后也。

群雄出身,多不可稽考,知其曾为隋朝官吏者有梁师都、薛举、李轨、郭子和、刘武周、翟让、李密、罗艺、时德、朱粲、萧铣等十余人。桑门(即沙门)一人(向海明),稽胡三人(刘步禄、刘苗王、刘季贞),中亚胡二人(何潘仁、王世充),就中世充乃安禄山一流,觊觎汉土,不得与于义师之列。

群雄中可纪者:王薄据齐济之郊,自称知世郎(言事可知矣),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动,避征役者多往归之。(《通鉴》一八一)

同类推荐
  • 三国之群雄逐鹿

    三国之群雄逐鹿

    他,穿越至三国成为八岁孩童被童渊收养,与赵云,张任和张绣称兄道弟,于洛阳凭借卓越的见识获得蔡邕赏识,并成为蔡邕的门生,在虎牢关之战与吕奉先大战两百个回合,从此声名鹊起。他麾下谋士猛将无数,能与当世枭雄曹操一较高下。他终将成为统一天下的帝王,且看李元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海天绞杀(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北风嘶朔马

    北风嘶朔马

    隋大业十一年,突厥四十万控弦入侵中土,南北大战爆发。大隋战败,帝国威权丧尽,国祚摇摇欲坠,统一大业分崩离析,中土陷入空前危机。一批边荒勇士为了保卫家园,在外有诸种强虏频繁侵掠、内有乱臣贼子举兵叛乱之危难时刻,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不死不休。黑夜来临,魔鬼肆虐,赤地千里,生灵涂炭。这些忠诚于中土和帝国的勇士们,能否坚守信念至最后一刻?能否在痛苦中挣扎求生?能否置之死地而后生,在黑暗中抓住那稍纵即逝的一线生机?
  • 梦入红楼

    梦入红楼

    “新书《红楼大贵族》已发布,重启红楼路,这一次,不一样的梦,更美的梦。” 不意踏入红楼,走一段红楼路。 (新书已发布,快来围观)VIP群:一一零,八一六,一六一
  • 南诏王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南诏王国传奇(北望长安系列丛书)

    南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王国,其兴盛时,成为中国西南地区可与唐、吐蕃相抗衡的强大势力,在西南历史上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立国二百余年后它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国虽逝,但气息犹存,南诏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宝藏,不仅包括其独具特色的文化,还包括多民族的新鲜血液,以及我们对其无尽的美好遐想。本书从南诏兴起的背景、南诏国的建立、兴盛、衰亡等方面加以介绍,为读者清晰地呈现这个位于苍山与洱海之间的神秘古国。
热门推荐
  • 蛮荒化龙决

    蛮荒化龙决

    迢迢星河,蛮星璀璨,茫茫穹苍,天地争雄!天地不知由来,命运没有定数,人生虚浮无春秋,道路险阻不知途,吾将以双手开创前路,以掌纹烙印宿命,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称雄天地!雄者,当以天铺路,踏上命运的征途,执掌天道,号令之下,万界臣服!雄者的前路,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是百丈狂沙烽烟尽,是独自负重,默然前行。纵然终点没有归路,纵然终点亦是末途,吾往矣!
  • 异世幸存者

    异世幸存者

    多年前,一场所谓的“天选”运动让所有的非异能者身处险境。他们不得不在新的星球安身立命,偏居一隅。某一天,柳未珂突然发现自己能识人过去,预见未来,而越来越多的异能人也在周围出现。那在暗中窥视的人如蛆附骨,如影随形,新的危险已然再度降临。
  • 孟婆情缘

    孟婆情缘

    《孟婆情缘》讲述的是孟婆由一个柔弱的女子经历了人生的七情六欲、酸甜苦辣,最终成长为地府的一大主管的故事。其中,她遇见了对她一见钟情的瀚海二皇子——宋跖,从这一刻起,她的人生发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三百万年前的真相也渐渐浮出水面......
  • 火烧三节跳

    火烧三节跳

    清末民初,海河南岸有一古镇得名“三节跳”。自元朝以来,此地便是南北漕运至京津一带的中转重地。沿海各省,北起辽宁,南到两广吴越,许多向朝廷进贡的贡品都在此间换船进京,所以一提到三节跳,京津一带的衙门商贾、船家店铺皆闻其名。小镇一条东西长街,依海河走向,曲曲折折蜿蜒数里,长街两侧挤满了大小店铺。一年四季,南来北往的商贾,跑码头的优伶,走江湖耍猴打把式、卖膏药变戏法的艺人也混迹于内。小镇的茶寮酒肆、客栈青楼、赌场烟馆则应运而生,生意兴隆。时交春夏。
  • 商务礼仪现用现查

    商务礼仪现用现查

    本书的目的是给广大读者,特别是商界人士提供一个值得参照的读本,直接可以修正自己日常言行中的错误,进而用礼仪规范约束自己,成为一个“有礼之士”。本书没有连篇累牍、复杂难记的理论和体系让你无所适从。相反,它言简意赅,为你提供具体的建议,帮你解决实际问题。你可以通过读本书,这样你将获得更多的礼仪知识;也可以碰到问题随时查阅,找到你马上需要解决问题的答案。
  • 月遥望

    月遥望

    我们欢笑嬉闹,在时间的月光之河中,洗去了稚嫩,爱与友情,染上铅华之后,再怎样披上起纯洁的薄纱。。。。
  • 农门医香

    农门医香

    身为医生的她,一朝穿越到了古代的农村,成了被人看不起的丑姑娘。奶奶强势,养母算计,大伯母刻薄,极品亲戚一大堆。好在空间在手,种药田,开医馆,财源滚滚来!眼红?一根银针治好他的眼红病。全村人都觉得丑姑娘嫁不出去了,天降美男是怎么回事?
  • 进球万岁

    进球万岁

    “我要不断的进球,进球、进球、进球!”“刷数据?是的,如果可以的话,我巴不得每场比赛都能帽子戏法。”这是一本关于进球至上的书,这也是一本关于王者归来的故事。【猪头七2018年全新力作!】
  •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华成语故事大全集(超值金版)

    所谓成语,是汉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绝大部分由四个字组成。成语大都是从古代寓言、俗语、古诗文、历史事件和名人名言中产生的,其中一些成语还有美丽动听的故事。从宏观意义上说,成语是中华文明中璀璨不朽的瑰宝,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以自身的言简意赅而成为了构建汉语言大厦中强有力的栋梁。
  • 坐在马桶上仰望星空

    坐在马桶上仰望星空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错觉:仿佛在不久的将来,我将推出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我将撰写一部鸿篇巨制的小说,或者实际点,我要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我要拿到某家知名企业的offer。而这基本上都是坐在马桶上时的胡思乱想。尤其是当手边没有报刊杂志,洗手间没网或手机没电的时候。提上裤子之后,又是一切照旧,懒散如故,也许有人会象征性地坚持片刻,但能坚持到下次脱下裤子的人却是寥若晨星。你以为有个牛逼的想法,不画上几叠错综复杂的结构图,不写上几抽屉密密麻麻的代码,不经历卑躬屈膝的融资和推广,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就应运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