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3000000006

第6章 熙宁桥

千百年来,熙宁桥既灿烂辉煌,又风风雨雨。它伴随着母亲河、南北洋,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安定时期莆田的鼎盛、动乱年代莆田的沧桑;它忠实地记录了兴化大地的古往今来,见证了木兰溪畔的荣辱盛衰。它一直是木兰溪的骄傲。

出荔城护城河旁的天九湾,不过三里地,便到了熙宁桥。同宁海桥一样,没有多少人知道它有一个这么文气十足的名字,大家只知道它叫阔口桥,一代一代的都这么叫它。

大概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熙宁桥居然远胜木兰溪上的众多桥梁,一举夺得了三个“第一”,着实令人刮目相看。

第一个“第一”:熙宁桥是木兰溪上的第一座石梁桥,比宁海桥足足早了200年,比仙游鲤城南门桥亦早了12年,是横跨木兰溪众多桥梁中的元老。

熙宁桥之前,这里是“白湖渡”。白湖渡口距离府城地近,是横渡木兰溪,通往沿海的要冲,位置的重要和交通的繁忙可想而知。那时的黄石,繁华不逊涵江,南洋的开发已成一定气候,沿海的发展也逐渐形成了规模,“白湖渡”这种交通形式已完全适应不了大流量的物流、人流。于是当地在宋熙宁年间(10681077)应运创搭了浮桥,初名“通济桥”。北宋邑人郑叔侨诗曰:

千浔水面跨长桥,隐隐晴虹卧海潮。

结驷直通黄石市,连艘横断白湖腰。

看!说得明明白白,熙宁年间,“横断白湖腰”的是连艘浮船架起的长长浮桥。

浮桥改建为石梁桥,是宋靖康元年(1126)的事。志上说,是当时的太守江常倡建石桥,继任太守张读续建完工。之后的大几百年间,熙宁桥虽几经垮塌毁损,又几经重建修复,基本格局没有改变,一直延续至民国年间。

石梁“熙宁桥”,长110米、宽5米、高10米,7墩8孔、每孔架石梁9块,共72块。每块石梁半米见方、长12米。桥面有石栏杆、柱头装饰有姿态各异的石狮,桥北建有方形石雕佛塔和熙宁桥碣。大概因为熙宁桥石碣的缘故,人们常常误以为石梁桥建于宋熙宁年间。

第二个“第一”:熙宁桥是木兰溪下游第一座被改造为公路桥的石梁桥。古老的石桥算是尽了自已的超常能力,为现代运输作出了分外的贡献。

20世纪初叶,莆田沿海在对外经济上的作用已越来越重要,木兰溪南岸及沿海的经济,在莆田的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石梁熙宁桥越来越难以适应越来越大的物流人流。于是,1931年当地把原桥加宽至8米,最早建成二车道的公路桥,让刚刚起步的汽车运输,畅通于南洋及沿海各地。

1953年,三座桥墩底座被部分淘空发生倾斜,导致桥面石梁扭折断裂。因经费所限,公路部门以当时最通行简便的做法,临时用木料架设桥面,想不到这一“临时”,竟然一直“临时”至20世纪70年代。

1977年,老桥实在不堪重负,公路部门咬咬牙,加大改造力度,在每个桥墩位上分别加高3-4米,浇注钢筋混凝土横梁悬臂,架设钢筋混凝土板,把桥面加宽至13米。大家都想,这下子应该很长一段时期可以高枕无忧了吧!谁也没料到,改革开放的大潮竟是如此的迅猛,连给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湄洲湾的大规模开发、三资企业的快速发展、民营经济的全面崛起,逼得一条条公路拓宽了又拓宽,不知什么时候才是尽头。眼看着好不容易加宽了的阔口桥,马上又成了制约南洋、湄洲湾、沿海公路交通的瓶颈。

2002年10月,面对暴涨的运量,公路部门痛下空前的决心,全面改建阔口大桥。这次改建,称得上是颠覆性的创新举措。设计保留原熙宁桥,以旧桥为中轴线,在左右两侧分别修建两座平行的各宽为13米、长为113多米的二车道单行新桥,每座新桥都配一条5米宽的人行道。新桥启用后,旧桥停止使用,“光荣退休”,“安享清福”。新桥上部为“单跨哑铃型钢管混凝土下承式系杆拱”,造型新颖美观,刷上鲜艳的桔红亮漆,远远望去,仿佛近千年的古石桥两旁,骤然从水面上飞升起两对艳丽的半圆形彩虹。

第三个“第一”:熙宁桥第一个从木兰溪主干流上全身退出,成功转型为北洋水系的大型内河桥梁。

1998年12月,莆田市拉开了宋代木兰陂建成之后最大规模的下游主河道治理的序幕,熙宁桥所处的河段恰好是首批开工的实验段。自古以来,主河道在熙宁桥的上下游各拐了四个大弯,这也是当初熙宁桥选址考虑的最主要原因。下泄的洪水和上涌的潮汐,冲击力分别经过四大弯的消耗,扑到桥下时,水势力度已近衰竭。所以,熙宁桥能在这里巍然屹立近千年。实验段工程就是“截弯取直”,开挖新河道,把上游的第一弯和下游的最后一弯直接连接,大大缩短河道距离,也减少排洪时间。实验段于2004年5月峻工通水。从此,木兰溪河海交汇的主河道,彻底与熙宁桥告别,熙宁桥成为了一座纯粹的伫立在静静的淡水之上的“内河桥”。原来一直陪伴着熙宁桥的上下几道弯感潮咸水河道,也一齐并入了北洋淡水水系。

从咸咸的白湖渡,到闲闲的熙宁桥,弹指一挥,已是越过了千年。千百年来,熙宁桥既灿烂辉煌,又风风雨雨。它伴随着母亲河、南北洋,一次又一次地经历了安定时期莆田的鼎盛、动乱年代莆田的沧桑;它忠实地记录了兴化大地的古往今来,见证了木兰溪畔的荣辱盛衰。它一直是木兰溪的骄傲。

意外的是,如此盛名之下的熙宁桥,至今却仍给自己留下了一个谜团,任凭后人纷作猜想。

熙宁桥的前身是白湖渡。“白湖”二字,既充满诗情画意,又是当时赫赫有名的村名。白湖村是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陈氏主要的发源地之一,人称“玉湖陈”,玉湖陈氏,诗书传家,家世显赫,号称“一门两丞相,九代八太师”,声名影响可谓如日中天。从白湖渡口到连艘浮桥、到花岗石梁桥,本应顺理成章地名曰“白湖桥”或“玉湖桥”。可是历史偏不。宋绍定年间,邑人林靖手书遒劲古拙、中规中矩的“熙宁桥”三字,人们把它刻成石碣,立在桥头,一“石”定音,从此便铁板钉钉地是“熙宁桥”了。以年号命桥名,也算是别出心裁。后来,因为陈氏一族举旗抗元,遭受残酷镇压,连白湖村都不能叫了,只好变成了流传至今的阔口村。倒是现代的政府,斥巨资在这里,在熙宁桥畔,建起了“玉湖公园”,并立玉湖陈氏祠堂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有敏感的商人,一把接过“玉湖”二字,把项目命名为“玉湖”什么什么的,以期扩大知名度,抢占商机。

如今,熙宁桥虽已退居“二线”,不再直面河海的交汇激荡。但它仍像身体健硕、饱览世事的睿智慈祥老人,静静地伫立在木兰溪的旧河道上、新建的玉湖公园旁,日夜守望着母亲河的子民们。它更像一座收藏丰富、记录详尽的博物馆,随时让母亲河的子民们,细细体味木兰溪两岸的辉煌与沧桑,细细体味先民们创业的智慧和艰辛。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 中国现代文化论争

    中国现代文化论争

    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中国现代文化论争的学术专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是文化史中的重要范畴,是文化延续发展互为因果的两个重要方面。文化冲突通过言论所表现出的不同思想观点的冲突就是文化论争。中国现代文化论争的内容非常丰富,涉及方方面面。本书仅围绕着白话文与文言文、新文学与旧文学、反孔与尊孔、基督教存废、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科学与玄学、中国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中医与西医等八个方面的论争展开讨论,探讨不同论争观点提出的背景、动机,论争的内容及其结果,进而展现中国现代文化曲折发展的基本线索。本书史料丰富,见解中肯。
  • 慈善与公益

    慈善与公益

    本书向读者展示了慈善与公益事业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世界各国的现状,告诉我们如何根据自身的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业,并通过一个个真是感人的慈善故事,让读者切身的感受到慈善与公益就在我们身边。“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伸出爱的双手,帮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热门推荐
  •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再别康桥·人间四月天

    民国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林徽因传诵数十年,最唯美最经典的诗歌精选合集。《再别康桥》、《沙扬娜拉》、《偶然》、《翡冷翠的一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仍然》、《深夜里听到乐声》……中国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心灵碰撞,爱与美的永恒绝唱。
  • 蓼园词评

    蓼园词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

    你最应该知道的古典诗词

    打开历史的卷轴,扑面而来的是散发着淡淡清香的古典诗词。它热情但不矫情,委婉但不忸怩,奔放但不夸张,它能让我们迷醉,能让我们流连忘返。这些诗词从中华文明的源头一路走来,娓娓诉说着古老的历史。那么就让我们追随这些文化的足迹,做一次愉快之旅,让我们真正感受“诗情画意”之美。
  • 禅的气场

    禅的气场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提出了“天人合一”“清静无为”“有容乃大”“大智若愚”等观点,寄寓着丰厚的做人哲理,凝结着深邃的处世智慧。心中有“道”,所以气度非凡,凭借强大的正能量震慑场面、影响他人,左右事态的发展。漫步人生,以道来处事,以气场来应对各种形形色色的人,那么生活就会变得轻松和愉快,走到哪里都是如鱼得水的感觉。人生即是道场,想要活得精彩,活出洒脱,可以修炼道的气场,从自在中修身、养性、助人、成事。
  • 灯下黑(第三册)

    灯下黑(第三册)

    《灯下黑》,又名《中国异闻录》,继《泰国异闻录》畅销10万册后,“悬疑怪才”羊行屮用全新作品《灯下黑》带你深入领略中国民俗的骨髓,那些流传至今的传说,背后有怎样凄美、动人的爱恨绝唱?
  • 我,关键先生

    我,关键先生

    兄弟的脸,父亲的心,一对史上最养眼的别样父子,两代人热血跌宕的圆梦之旅,演绎最温暖人心的骨肉情深。
  • 隋唐五代史(上册)

    隋唐五代史(上册)

    《隋唐五代史》分上、下两部,上部是政治史,包括王朝兴亡盛衰、各种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政治设施的成败得失,以及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等;下部是社会经济、文化史,分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民族疆域、文化学术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本书从多角度呈现了隋唐五代这段纷繁历史期间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风貌。
  • 吾心知否

    吾心知否

    “他们都曾爱我、敬我,在权势面前,瞬间过眼云烟、惺惺作态,你可曾真心待我?”“你眼中只有复仇,那我在你眼中是否只是一粒尘埃,一颗渺小的沙烁?”“一缕春色入眸,偶遇清风似水温柔,你温润眉峰,有我一生等候。”“我在等你,等你回头。我甘愿用一生的三万天去思念你。”暮迟红妆,夜月竹林风淡起,丝竹声响,清婉绵长。吾心,我知。
  • 穿越心灵的西藏

    穿越心灵的西藏

    西藏归来,头顶的天空盘旋着炎炎酷暑,一个个热浪流连忘返,炙烤着人们的耐心。酷热的天气很容易产生慵懒情绪,想要写的进藏感受便一再被搁置下来。近日,偶尔翻看西藏拍的照片,竟然是一种隔了年份的感觉。我有些恍惚了,一再追问自己:你真的去过西藏吗?若说没去过,一些情景又历历在目,特别是那些干净的色彩和神秘的文化,经常会在我心灵间穿越;若说去过,可我又很难捕捉住它的神髓。对于生长在中原内地的我们来说,西藏是遥远和陌生的,“神秘”是我们心里给那片雪域圣地贴的标签。
  • 我的世界之上古八神器

    我的世界之上古八神器

    MC大陆被黑暗所笼罩,拥有正义,智慧,仁爱,理性,包容,高贵,温柔和谦虚的品质的八位战士,寻找上古八神器,准备去打败him魔王,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阴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