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53800000008

第8章 记事(1)

晚霞

夕阳,在遥远的天边徐徐凋落,不一会儿便落进幽深的夜的梦里;阳光仿佛不愿凋零似的,忽而幻变为五彩缤纷的霞光,轻轻涂染着黄昏。

喧嚣一天的东湖公园似乎落潮了,沉浸在黄昏静谧与温柔中。残阳夕照、湖光山色、树影花姿……是的,黄昏的东湖实在令人陶醉。当案头的文稿看得人头昏眼花、身心困乏时,能在垂柳夹道 的湖岸林阴小道上缓缓漫步,实在是一种享受。

我走着。我和我的影子一起缓缓漫步。风,像是有意撩起我的衣角,似要掀开我的记忆。呵……晚霞……诗……我默默地构思着,寻找那断报又续的诗绪。对,再看看晚霞,当抬眼望去,一点红色燃亮了我的眼睛。定眼一看,原来是位红裙红衫的少女站在湖岸,向西天凝望了一会儿,便在一条石凳上坐了下来,面对残阳夕中的湖光山色架起了画板,凝神起笔。

我信步向湖边走去,脚步轻轻,生怕惊动了她。不知是她的全神贯注还是我的脚步轻捷,当我站在她的身后悄悄欣赏起她的画时,她还不知道哩。

这是一幅即将完成的油画。画面上,一位苍劲的老者,面对落日返照的光束串起瑰丽的晚霞,面对晚霞辉映的苍茫的群山,正深情地仰望着一只苍劲的山鹰驮着几缕霞光向远天飞去……

这位画画的少女似在哪儿见过?瞧她那张富于表情的面孔,瀑布似的秀发、绯红的连衣裙紧贴胸襟雕出青春丰美的曲线,以及那密而长的睫毛掩映着明亮的眼睛。呵,我想起来了:那次我陪一位北京来的友人站在武昌桥头观赏凌空而立的黄鹤楼时,她不也是这样坐在长江大桥头,凝神描慕着黄鹤楼开外归来的雄姿。是她,就是她,瞧她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真看不出,这姑娘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境深意邃的构思。你看她一会儿凝神一眼西天的晚霞,一会儿又低头着意点染几笔,那晚霞的彩、层次和神韵便跃然画面。我不禁脱口而出:“晚霞好美呵!”姑娘一惊,手中的画笔差点失落,慌忙扬起脸,用诧异的目光望着我,我忙道歉:“真对不起,打断你的灵感。”她抬头望见我,便从上到下打量了我一下,然后操着浓重的武汉话和我似乎相识过地交谈起来。

“灵感,天底下那有什么灵感。灵感,不过是生活的诱惑而已,而艺术不过是人生的再现,你说对不?”她眨着水灵灵的大眼睛望着我。“就说这幅画吧,它还是我爷爷的构思哩!”她边说边用笔在画板上调拌着油彩。

“你爷爷一定是位老画家罗!”从她说话流露出的自豪神情,我猜道。

“哪里,老人家是位大学教授,把生命和爱都献给了唐宋文学。今年老人家70寿辰那一天,仿佛是个天真的孩子过生日,乐得拉着我的手,忙不迭地给我说感想、谈构思,要我这个美院的学生替他画一幅题为《晚霞》的油画。这不,我正在画上着意点染几笔,好把今天的晚霞点染得更瑰丽些、更壮观些。”

不知是被姑娘热情的话语,还是被她爷爷乐天的精神所感染,我不禁凝视着燃烧在西天火红的、杏黄的、赤金的霞光,凝视着身穿红裙红衫充满朝气和青春活力的画画少女,凝视着画幅中浴着晚霞精神矍铄苍劲的老者,我想:色彩缤纷的朝霞 是美丽的,然而晚霞不也同样展现出绚丽的色彩和光芒么?!

1984.12.武昌

一个盲女和千百只眼睛

我爬上跌水崖的时候,夕阳不知躲进了那片梦境,薄薄的暮霭里,苍翠的远山近岭变得迹一样迷人。空气中散发着野花和树脂的香味,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潮润清凉的空气,一阵沁我心脾的香甜钻进体内,顿觉舒适爽朗,心旷神怡。

还没登上跌水崖,耳边就远远地响起淙淙的流水声,如今循声望去,只见一座石坝截断奔流山间蓝蓝的溪水;岸边,墨绿色的树丛里掩映着一座石垒的小小的楼房,石垒的墙上,写着两个斗大的白字:光明。

光明,多好的名字呀!谁为水电站取了这么个美丽而富于诗意的名字,我猜,准是一位诗人。不是么,这跌水崖坡陡、水急,汇千溪百泉,聚力量智慧,然后把它们变成电流和光明……

我正沉浸在遐想里,正在这时,眼前“唰”地亮起一溜电灯。再望远处,顺着山势高高低低、上上下下、远远近近,一盏盏电灯好像一颗颗明亮的宝石儿镶在山崖 上,散落在山野里。啊,好一幅山乡夜景。

许是听到我们的脚步声,从电站的楼房里走出一位年轻的姑娘,只看她一身打扮就知道是电站的主人,灿灿灯辉映亮她美丽她美丽隽秀的面孔。她迎上前来,伸手迎接我,我轻轻地握着她的手,不觉异常惊讶,只见她两只眼窝深陷,黑洞洞没有漆亮的星光。想不到这给人以光明的电站主人,竞是位失去光明的女子!

同行的乡长向我介绍了她,我才知道她叫月姑。四年前,她从遥远的县城高中毕业,虽经奋力拼搏,仅以三分之差未能走进大学高高的校门,她带着惆怅和苦闷回到生她养她的山村。是呵,她羡慕城市,那里有她希望的灯,有她憧憬的灯,那灯光多么亮堂。她害怕黑夜,甚至有点厌恶那些世世代代给了山民一缕光明的油灯和松明子。

痛苦的大潮涌过之后,她看山山亲,看水水爱。她见跌水崖水流丰富,一年四季长流不断,且又崖陡水急,就想利用这个自然落差建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她的想法得到了乡亲们的支持,也引起了乡党委的重视,这不,这电站就是按照她描画的蓝图建立起来的。

那她那双美丽的眼睛是怎么失明的呢?我迫不及待地问。

电站开始施工后,她是工程师又是施工员,哪里人少就到哪里去。筑坝最紧张的时候,眼看大坝就要合垅,工地却缺少石料,她赶到石场抡锤扶钎打炮眼,谁知钢钎捅在一个瞎炮上,瞎炮响了,霎时乱石迸溅,她直感到眼前一片模模糊糊。她哆哆嗦嗦地探索着,随后她呆呆地抬起头来,扬起双手,她在寻觅,她要拥抱生活的太阳啊。然而,她什么也看不见,一阵突如其来的悲哀,连同不可言状的恐怖,蓦地压倒了她。她一下子跌进无边的黑暗里深渊里。她成了盲人,两只水灵灵的大眼睛永远失去了光明!那时她才20岁。20岁啊,是太阳刚刚出山瞩目世界的时辰,是菩提树下玫瑰花绽开花期如梦的年龄,是三月桃花水脉脉流淌相思、新笋破土拔节的季节呵……

是呵,人生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呢?当这意外的打击降落在她年轻的心上,是默默地接受命运的嘲弄还是与命运抗争,她选择了后者。她说,她要用生命的光、青春的火,装点那永远是黑夜的日子。

电站在人们久久的期待中落成了,发电机轮在人们深深的瞩望里启动了,水力发电站终于发电了。深山,永远地告别了世世代代照亮希望的油灯和松明子。那一夜,当一盏盏夜明珠似的电灯,仿佛一颗颗星星亮在夜一样深邃的深山里,亮在花一样美丽的笑靥里,亮在雨一样激动的喜泪里……十里八里的乡亲们都来到水电站,拥簇着他们的月姑。他们的月姑,硬是用毅力和智慧,学会了启动发电机,成了山乡第一代电工。乡亲们说:月姑是为咱山乡播种光明而失去了眼睛,那深山亮起的星星一样晶莹灿亮的电灯,便是她的眼睛。

于是,这座册村小型水力发电站,经乡亲们热情提议,庄严地命名为“光明水电站”。这样,水电站便有了诗一样美丽的名字,深山便有了一个诗一样美丽的故事:光明水电站里,站着一位失去光明的盲女;一位失去光明的盲女,用一颗炽热的心焕发出一片光明……

淙淙流淌的溪水似乎理解了我的心意,穿过电站又急急地向前奔去。是的,它要把这个藏在深山的美丽而动人的故事带到远方……

1983.7.草于神农架.

故乡的荷塘

莫不是羡慕我故乡的荷塘,你瞧,画中亭亭玉立的荷花,从绿茵茵田田的荷叶里伸张出来。骤然开放的荷花,金黄的花蕊衬着嫣红嫣红的花瓣,红黄相映,意趣动人;未开的花蕾,仿佛少女忍俊不禁而抿笑的小口,欲开未开,娇羞欲语;而滚动在荷叶上的水珠,犹如翠玉盘中晶莹的珍珠,明净柔润;哟,那停在荷梗上的一只蜻蜓,许是从我儿时缤纷的梦里飞来的吧?!

我把我的画家朋友A君赠我题为《红荷》的国画挂在书房,久久凝视,记忆的翅膀抚着我的心,飞回故乡的荷塘——

我们村头的荷塘,据说是由旧时的一方水塘和几块泥田合拢填起来的,往少的说,也有四十亩大小。这一方荷塘,对于我们村子,犹如西湖之于杭州,使我们村子远近闻名,而对于我的儿时,则是一方珍贵的记忆。

我最早认识荷塘,怕只有四、五岁。那时太小,常常央求村里比我大的哥哥、姐姐带我去玩。春夏之交,一场雨后,天蓝湛湛的、地绿茵茵的,荷塘里却因涨了水显得有些浑黄,就在那水面上,花花点点,东一片,西一片,开始飘起了鹅黄色的荷钱。不几日荷钱渐渐多了起来,也大了起来。早先出水的支起荷梗,卷拢得动人的小荷的尖尖角上,立着一支小憩的红蜻蜓。也有些荷钱,似乎异常恋水,尽管一天天地大了起来,但仍然浮在水面上,水动它们也动,水静它们也静。就像我们小孩喜欢荷塘一样,青蛙最喜欢这样的荷叶了,有时从这片荷叶蹦到那片荷叶,有时蹲在荷叶上,高昂着头,眼睛一动也不动地望着我们岸上的孩子,嘴巴还不停地翕鼓叫唤,似在召唤我们快下水来和它们嬉戏。

我想捉一支蜻蜓,也想抓一只青蛙,就央求哥哥姐姐们帮忙。哥哥姐姐说,你还小,等你大了,你自己就会抓了。我有点气了,从荷塘岸边拣起一块石子,朝蹲在荷叶上的青蛙掷去,只见几只蜻蜓惊的从荷梗上腾空飞起,青蛙吓得扑通跳进水里,这时,我便拍手高兴地笑了,心里获得一种快慰。

后来,我上学了,荷塘去得少了,只是到了暑假,那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荷塘就成了我和小伙伴们的极乐世界。

记得一天中午,我和堂兄克健,脱了个光屁股溜进荷塘。荷塘被一片片青翠的荷叶掩映着。荷叶高擎像一片片绿色的伞,风一拂动,便发出一阵阵轻微的吱吱声,使荷塘充满情趣。荷叶丛中,探头探脑的荷花,红的娇艳,白的妩媚,正对我们娇嗔地笑哩,好像我们的到来,可以赶走它们厮守荷塘的几分寂寞。我们便在绿叶红花间捉起迷藏来,时而嬉戏,时而追逐,时而潜入水里,时而跃出水面,光溜溜的身子,被荷杆上的剌儿划得尽是一道一道血痕。

玩得累了,我们便找那要谢的荷花,那里面有一个正要成熟的莲蓬。莲米就藏在那莲蓬里。我先掰了一个莲蓬,便剥将开来,把一颗颗脆生生、甜津津、香软软的莲米丢进贪婪的大口。一连吃了三个莲蓬,也差不多了,我又摘了一张硕大的荷叶顶在头上,把它当作太阳帽哩!正欲上岸,克健拉了我一把说:“看塘的文昌伯来了!”没等我抓住衣服逃跑,文昌大伯已站在我的面前,一双满是厚茧的大手把我的一只小胳膊给抓住了。

我有些怕了。文昌伯一扫平日慈眉善眼,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气得眼睛直冒气:“今天,我非得把你的小雀雀给割掉,看你还来不来这里害人。”

克健趁文昌伯抓我时候逃跑了,我“哇”地一声吓哭了。那时,我才八岁多。

文昌伯见我“哇”地一声哭了,他却哈哈大笑起来:“哟,还是个男子汉哩!”文昌伯从口袋里掏出一颗塘来递给我:“伢咧,你晓得不,折断一枝荷,烂掉一窝藕。卡断荷花,水就会从茎里灌进去,使整株莲藕烂掉,再说这塘里的藕和莲子,都要靠荷叶吸收阳光雨露生长呵,就像人一样,卡了头他怎么生长呢?”说着,文昌伯用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

我默默点了点头,嗫嚅着说:“文昌伯,我——我——保证再也不摘了。”

从此以后,我真的再也没去荷塘玩这类把戏了。谁知一晃四年,我又来到了荷塘。

那是1959年深冬,三年自然灾害最严峻的一个冬天。公社食堂早已名存实亡了,邻村不少地方也已糠菜度日了。我们村,幸亏有这一方荷塘,作了我们村的粮仓。

藕在塘里,要挖。挖藕,先得将荷塘里的水放干,然后才开始挖藕。头一天挖藕,全村人扶老携幼都来了,将荷塘团团围定,叫叫嚷嚷,使原先死一般静寂的村子有了一些生气。我那年过花甲、两鬓霜白的老祖母也一早踮着小脚,指点我们兄弟挖藕。

藕有一股钻劲,你顺着荷梗寻它挖去,它却会钻到另外的地方去了,有的甚至钻入荷塘的底层,因此,挖藕是一件男人们干的力气活。挖一支藕,先得用泥围一个围堰,防渍水渗入,然后用大铲一铲一铲地把泥层层剥开,就像修建楼房清除地基那样,几乎把荷塘翻个底朝天。头一天,人家大人们一天下来,可以挖个百十斤,我和比我大几个月的堂兄挖了一整天,身子骨像散了架一样,好不容易挖了六十多斤。这个小小的数字,对于我们合家九口人实在是件了不起的大事啊!当时,克健的父亲远在几百里外的阳新正带领几百人挖煤,为钢铁元帅升帐贡献力量,我的父亲在区里一个小小交通管理站工作,一个月45元工资,买几斤萝卜都不够,已无力接济家里了。天麻麻黑,风嗖嗖叫,年迈的老祖母还守在塘边,等我们兄弟拖着疲倦的身子拉着藕走上荷塘,老祖母忙把两件破棉衣裹在我们身上,双手拉着我们兄弟俩,望着我们冻得红萝卜似的胳膊和腿,老泪纵横……

我们是两个十二岁的孩子呵!

这方荷塘,由于泥质肥沃,通风透光,因而荷叶如盖,非常茂密;莲米似珠,分外饱满;莲藕嫩白若玉,十分肥壮。先前村里的人,吃藕可讲究了,藕头藕脚,多用来擦制藕粉,留下中间肥硕的几节藕,去掉藕节,或生吃当作水果,或用糖渍为糖藕片,或两片藕中包裹素肉油炸做成藕夹,或切成丝状炒成藕丝,或切成快状与排骨熬成藕汤,或在藕眼里灌进糯米蒸熟吃……如今大灾之年,可不能讲究那么多了,就是原来弃之的藕节,如今也擦成藕渣,掺和糠菜用以充饥。

冬去春来,又过了几个春秋,想不到我要参军离开故乡了。那是个早春二月,临行那天,一大早我就爬起床来,来到村头的荷塘边,望着一塘碧水,任风吹起一层一层涟漪,胸中也漾起一层一层惆怅、一层一层离情,久久徘徊荷塘边,不妨离去……

从此,我再也没有尝到故乡的雪藕了,虽然其间也几次回乡省亲,遗憾的是都错过了季节。但是,无论是在金沙江畔的帐篷,还是在黄土高原的窑洞;无论是在旅居北京的北京饭店,还是端坐在大学教室……我总忘不了故乡那一方荷塘,忘不了荷塘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动人景象,更忘不了那生于污泥、长于污泥的莲藕。我的朋友A君工于国画,他知道我的心思后,便精心画了一幅《红荷》赠我,以慰我的乡思。画确实画出了荷叶、荷花的神韵,但没写出我的心思。诗人赞荷,画家画荷,怎么没人写那生出荷叶、孕育荷花默默蛰伏污泥的莲藕呢?

这也许就是我要写这篇《故乡的荷塘》的缘故,母亲一样的故乡荷塘呵!你还记得那个在你怀里嬉戏、吮吸你的乳汁度过劫难的孩子么?!

1985.10.31.武昌桂子山

湖月

不知是那位诗人说的:月是故乡明。

不是游子,谁又有这样的感慨?!

同类推荐
  • 诗经全鉴

    诗经全鉴

    在我国的文学艺术宝库中,有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它的名字就叫《诗经》。《诗经》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也是绽放于世界文学舞台的艺术奇葩。各个时代的文人墨客,无不从《诗经》中汲取营养,并渗透在他们自己的作品当中。《诗经》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拥有如此令人着魔的魅力?阅读本书,你将找到答案。
  • 黄金之声

    黄金之声

    进入新疆的第一站,就是哈密。王洛宾和哈密,亦结下了不解之缘。一九四九年,王洛宾随着王震部队进入新疆,在哈密的一个小巷子中,一个女人推开门朝路上泼水,溅在了他的毡靴上。女人羞得没有道歉,慌慌张张关上了门。这一场景激发了王洛宾的创作冲动。
  • 爱情这东西

    爱情这东西

    《爱情这东西》是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散文随笔集,收录了作者最富盛名的随笔《侏儒呓语》及其游记代表作《中国游记》,记载了芥川龙之介游历上海、苏杭、北京、天津等地,所见之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全面地展现了这位文坛巨匠高超的文学才华与审美水准。
  • 私奔者

    私奔者

    本书是海男文学第二卷。边陲,高原,云南丽江的所在,海男作品的一个大的地域与人文背景。由于高原,它洋溢着神秘,且注定要演绎香格里拉的传说。于是,回归现实,这里的男女就生活得异常生动。他们的行为拙朴、灵动、有些古老的色彩斑谰,又用一种全开放的姿态走向现代。这里最动人的应是海男讲述的一个个曲折动人情欲横生的男女故事。
  • 幻景与信仰:爱尔兰神话传奇故事(一)

    幻景与信仰:爱尔兰神话传奇故事(一)

    本书是爱尔兰诗人、剧作家叶芝和格雷戈里夫人挨家挨户走访农舍并整理、记录下来的最值得怀念的不朽传说。叶芝曾这样描述书中故事的魅力:“这些故事并没有史诗般恢弘的气势,只不过是由众多小事编织而成的伟大事迹……较之于我们,那些奇异魔幻的生物对孩子们的意义更为重大,因为它们只能一点一滴潜入人们的意识之中。它们所构建的幻想王国是一个可供人们漫无目的徘徊流连的地方,一个拥有各色互异景致的地方,一个从昨日经历就能知悉明日际遇的地方。我多想变回孩童去发现这本书,因为书中不仅讲述了这样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还有着许多旁书所不曾记录的英雄传奇,以及所有民间传说中的童年故事。在我心中,它比西方所有书籍都要珍贵。”
热门推荐
  •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让你看穿身边人的微表情心理学

    人心叵测?人心隔肚皮?虽然“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但是人心并非是一处难以破解的禁区,读懂人心仍有规律可寻。这就是——看一个人的微表情!微表情与人的内心心理息息相通,心理上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通过微表情显示出来。人的表情比语言、行为显得更为真实。在稍瞬即逝的微表情里,往往隐藏着人真实的行为心理感受。微表情是了解一个人内心真实想法的最直接途径。
  • 大乘中观释论

    大乘中观释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冲虚观的小道士

    冲虚观的小道士

    世态炎凉、道消魔涨。一个小道士下山参加红尘试炼,从而开启了一段光怪陆离的修行之旅。
  • 凡门皆是墙(中国好小说)

    凡门皆是墙(中国好小说)

    大诗人颜无沙娶了县城剧团演员麦子为妻,本来一个有才,一个有貌,不失为佳偶一对。可惜麦子并不理解丈夫的创作,却以他的名气为自己争面子。最终她投向了那个“官二代”——剧团领导的怀抱,两个人的婚姻无果而终。但在这个时候,另一个女子——孟浪对颜无沙的爱情却渐渐滋生起来。孟浪就是当年被麦子殴打的小姑娘。她是读研时被导师介绍来拜见颜无沙的,虽然遭受了无辜殴打,却因为颜无沙的指导,她的毕业论文获得成功,还因此分配到颜无沙所在的县文联任职。麦子的退出,让她最终赢得了颜无沙的爱情。小说以一场据说是世界末日的大型情歌演唱会的门前场景为结尾,颇有深意。任何婚姻当然是一场约定,但这类约定如果没有爱情为基础,终究是不牢靠的。所以,不仅麦子三年前重金购票的演唱会不能与丈夫一起观看,很多观众因为同样的原因,不能和原来的配偶一起来,违反了当初购票的约定,被剧场拒之门外。而如果两人有爱情,即使没进场观看演唱会,两人依然幸福。
  • 命定之恋太子妃

    命定之恋太子妃

    史上最最刻意的穿越,你愿意或不愿意,你必须穿。你愿意爱或不愿意,你必须爱!谁让就你倒霉卷入宿世承载的命中注定。在玩极限运动的时候,破天荒的绳索断了?没关系,还好自己又准备,自己的钢丝竟然再次断裂?最后在身子急速下滑的时候哥哥的软鞭缠住自己,绝对不会断,但是但是!软鞭滑开了?NND,就是妃穿不可了是吧?行,姑奶奶认了。原来梦中那个女人不是在骗鬼,是在骗自己!
  • 变身之女侠时代

    变身之女侠时代

    石青山穿越成了石青珊,不仅变为女子,更是成为了寡妇,武林第一的少侠丈夫才拜完堂就被武魔所杀。
  • 这个三国不正常

    这个三国不正常

    这一年,汉灵帝还在卖官,太史子义还只是个小孩子,袁绍还只会吃喝玩乐,张角正在等待出场的机会,董卓依旧在西凉发育。也就是这一年,一只名叫王澈的小蝴蝶来了,原本应该称霸北方的曹孟德死了,剧情接下来该怎么发展,王澈表示“都看我干嘛,又不是我干的,我也很无奈,我也不知道,要剧情找作者去”,从这一年开始,三国脱轨了……
  • 战族传说系列(七)

    战族传说系列(七)

    小草拥着自己的双膝,道:“其实,以我的武功,并不会那么轻易受伤,当时我的受伤一半是真,一半是假,至于为什么将四颗药丸留存,其理由与你为何要保存苦叶儿的方糖。”顿了一顿,又轻声道:“也许,还不仅因为这一点……
  •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

    金刚恐怖集会方广轨仪观自在菩萨三世最胜心明王大威力乌枢瑟摩明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淤出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