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6300000015

第15章 纸老虎曹爽

曹爽,魏室宗亲,大将军曹真之子。因为他自幼便受到魏明帝的赏识,所以步入仕途之后便平步青云,由散骑侍郎一直做到武卫将军。魏明帝临死前,又加封他为大将军,都督国内外军事,与太尉司马懿共同辅佐八岁的小皇帝曹芳。

曹芳正式登基之后,曹爽又被升任为侍中,加爵武安侯,享受带剑上殿等特权。景初三年(239年),在丁谧的谋划下,曹爽又使魏少帝下诏,提升司马懿为太傅。表面上看,这是提升了司马懿,实际上是削夺了司马懿的兵权。而且朝中奏事也得先经曹爽。曹爽还把自己的弟弟曹羲、曹训、曹彦等分别提升为中领军、武卫将军、散骑常侍。经过这番精心策划,司马懿的权力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削弱,整个国家的军政大权基本上都为曹爽所把持。把权力看作生命的司马懿岂能善罢甘休,但考虑到目前曹爽已经占了先机,自己正处于不利的形势下,所以他采取以退为守的策略,告病居家,不问朝政。

嘉平元年(249年)正月,丧失警惕、思想麻痹的曹爽兄弟,离开了京城,陪同小皇帝曹芳拜谒高平陵。装病蛰居而暗中准备的司马懿立即抓住时机,发动了政变。他上奏永宁太后废免曹爽兄弟,夺了他们的兵权。然后,亲率太尉蒋济等屯兵于洛水浮桥,切断曹爽的归路,并派人给魏帝送去罢免曹爽的奏章。他还指洛水为誓,保证曹爽等人仅予免官,决不加害。

由于事发突然,形势晦暗不明,留在京城里的大臣一个个不知所措。但有一个人却非常清醒,他就是素有智囊之称的大司农桓范。他当机立断,抢到了大司马印,斩关夺锁突围出了洛阳。司马懿听到他逃走的消息,跺着脚叹息到:“糟糕了,要坏事,‘智囊’走脱了。”蒋济对司马懿说:“桓范逃走自然很可怕,不过我看曹爽那个胆小鬼未必敢听他的计谋。”

当桓范赶到曹爽军中时,曹爽等人早已乱成一团。桓范仔细地向曹爽分析了形势,并慷慨激昂地说道:“这里到许昌,不到半宿,城中粮草足可以支撑好几年。调动天下兵马的大司马印现在就在我手里!阁下还怕什么呢?且如今天子在手中,打着皇帝的旗号号令天下,国中的将领一看就知道该跟随谁了!”可是曹爽此时早已变得颓废沮丧,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建议,最后竟然把刀往地下一扔,说:“我现在不指望再掌权了,回家守着几亩地当个富家翁总可以吧。”桓范气得哭骂:“你父亲曹真是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可是生下来的儿子怎么这么懦弱啊!”

曹爽放弃了这次绝佳的机会,他以为只要交出大权,司马懿就能保全他的性命,可是曹爽等人回到京城不久,司马懿便以“背弃顾命,败乱国典,内则僭越,外专戚权”的罪名,将曹爽兄弟及其党羽全部处死,并夷灭三族。

——选自《三国志·魏书·诸夏侯曹传》

【智慧心得】

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曹爽因为自己出身的先天优势,在仕途上一帆风顺,轻而易举地控制了魏国的朝政,成为左右政局的实权人物。可是,当他在与司马懿正面交锋的第一个回合惨遭失败后,便一蹶不振。尽管身边的智囊反复鼓励他现在胜负未知,他们还保存着足以扭转时局的力量,可是,这个扶不起的阿斗最终还是斗志尽失,甘愿束手就擒。曹爽的失败,就在于他没有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在曹爽这类人看来,挫折的出现是宿命式的,上天决不会将它们降临在自己宠爱的人身上。所以,一旦哪个人遭遇挫折,就意味着命运之神已经放弃了你,在有意为你设置一条鸿沟,它是不可逾越的。其实,任何一个人在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的过程中都会经历挫折和失败,这里绝没有天之骄子和上帝弃儿的区别。成功还是失败的最终决定因素是谁能够毫无惧色地直面挫折而不轻言放弃。

美国的林肯总统,出身于社会底层,23岁那年他失去了自己千辛万苦谋得的一份工作。这使他很伤心,决定从此以后改行从政。可是,在那一年的州议员竞选中,他又以失败告终。为了生存,他着手开办企业,不到一年,这个企业也倒闭了。一年中接连两次失败,并未让他灰心。他再接再厉,参加了第二年的州议员竞选,并成功当选。正当他心中希望的星火及将熊熊燃烧的时候,又一个沉痛的打击在等待着他。就在离结婚还有几个月的时候,他深深爱着的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林肯的打击太大了,他为此数月卧床不起,还患上了精神衰弱症。

林肯34岁的时候,他参加了美国联邦众议员的竞选,结果以失败告终。两年以后,他再度角逐这一职位,又以失败告终。可是林肯并没有被这一串的打击所征服,而是重整旗鼓,继续向政坛冲击。他每次在失败后总是对自己说:“这不过是滑了一跤而已,并不是死了爬不起来了。”然后,继续为下一次冲锋做准备。天道酬勤,最终林肯在1860年的大选中获胜,并成为美国历史上与华盛顿齐名的伟大领袖。

林肯的经历是上面提到的观点的最好注解。正如洛克菲勒在给儿子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林肯的一生就是化挫折为胜利的伟大见证。没有不经失败的幸运儿,重要的是不要因失败而变成一位懦夫。如果我们尽了最大努力仍然不达目的,我们所应做的就是吸取教训,力求在接下来的努力中表现得更好就行了。”

曹爽的最终失败除了归咎于他个人对挫折的错误观点之外,还与其个人的成长历程有很大关系。纵观曹爽的一生,从出生到遭遇政变之前这段时间,完全处于顺水顺风的状态。根本不具备应付挫折的经验,所以,才能被对方一击即溃。因此,挫折不光是通向成功道路上必经的痛苦和不幸,它还是一种值得珍惜的阅历和财富。现在的挫折很可能变成促成将来更大成功的动力。

世界上最著名的快递公司DHL的创办人利奇,在面试员工的时候,总喜欢问这样一个问题:“你过去是否有过失败的经历?”如果对方回答“不曾有过”,利奇很可能会将其淘汰。因为在利奇看来,第一,一个人不可能没有经历过失败,这样回答问题的人一定是不诚实的。第二,如果一个人真的还没有经历过挫折的话,他不是一个成熟的职业者,既不懂得如何规避风险,也无法游刃有余地处理工作中的困难。无独有偶,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有两个人视挫折如珍宝。

宋朝年间,西川成都府有个名叫赵伯升的人,聪明颖异,少年时便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有一年,他入京赶考,在考场上连作三篇诗文之后,自认为才高于世,非人能及,此次必中无疑。后来,伯升应召入宫后,仁宗见他少年俊爽,文如其人,心里十分高兴。又询问了许多事情,伯升对答如流,毫无偏差。仁宗见他年纪轻轻,才华出众,庆幸朝中又多了一个人才。可转念一想,如果一个人在事业上过于一帆风顺了,没受到什么打击,就很难懂得处世、为政的艰辛。如果不加以锤炼,绝对应付不了日后的挫折。于是,仁宗对赵伯升的考卷吹毛求疵,使他由独占鳌头,变成名落孙山。

赵伯升本是乘兴而来,却没想到得了个败兴的结果。平时颇为自负的他羞归故里,只好沦落京城再等三年了。可是京城米贵,居住不易。不久,赵伯升盘缠用尽,只好每天到街上为人代写文书,勉强维持生计。一年以后,仁宗带着一名侍从出宫私访,在一家茶馆里找到了穷困潦倒的赵伯升。赵伯升并未认出眼前坐着的客人就是仁宗皇帝。仁宗在言谈之间故意试探他对一年前名落孙山的感受,发现赵伯升不但对落榜的事毫无怨言,人也变得虚心了。仁宗这才放心,对赵伯升委以重任。

还有一个视挫折为人生之必经过程的,便是清朝的张廷玉。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月,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结束了。雍正在批阅时,发现中了一甲第三名的原来是大学士张廷玉的儿子张若霭。雍正十分欣慰,为了让张廷玉尽快得到这个喜讯,立即派人到张家报喜。不想,张廷玉得到消息以后,并没有将喜讯告诉家人,而是立即进宫,恳求皇上将张若霭降为二甲。要知道,这一甲和二甲比起来,在待遇上可是有天地之别。中一甲的只有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立即授官,进入翰林院,这是将来高升的台阶;二甲的人则要数年后才能授官。即使当时授官,也只能到州县做地方官。雍正起初坚决不同意他的请求。最后,张廷玉只得跪下恳求,说为臣这样做并非是沽名钓誉,实在是爱子心切。张若霭生于官宦之家,未曾经历风雨,现在又高中探花,绝非美事。不如对他适当压制,“留其福分,以为将来上进之阶,更为美事”。雍正皇帝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终于应允。

身为政治家的宋仁宗求才心切,但为了得到真正的栋梁之材,却一定要巧设磨难,刻意锤炼,达到了苦心孤诣的程度。身为父亲的张廷玉,为了让儿子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故意挫其锐气,也称得上用心良苦。二者的所作所为,告诉我们经历挫折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财富和资历,大可不必视为耻辱和痛苦而遮遮掩掩。

因此,正确的挫折观不仅仅局限于一个人把挫折视为自己奋斗旅途的必经阶段,拥有足够的勇气战胜它,还在于他能够将暂时的失败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种人,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曾经战胜过重重困难,在一次次跌得头破血流后重新站起来。可是,他们却不愿提及过去的这些经历。在他们看来,这些挫折或者是一种耻辱,或者是一种痛苦。其实,万事万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挫折也不例外,它在为我们带来不幸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走向成功的机会。一方面,它使我们变得更有心理承受能力,今后再遇到类似的事件不会被纠缠得心力交瘁;另一方面,它也在提示我们,如果有一条道路走不通,那就要及时改变方向。正如著名的成功学者拿破仑·希尔所说:“这种暂时性的挫折实际上是一种幸运,因为它会使我们振作起来,调整我们的方向,使我们向着不同的但却是更正确或者更美好的方向前进。”

同类推荐
  • 明末好女婿

    明末好女婿

    “崇祯,别急着上吊,只要把女儿给我,我带你杀出北京!”“李自成,这座北京城就留给你了,好自为之吧!”“多尔衮,我陈越有朝一日必定打进东北,把你满洲人赶到北冰洋,去和爱斯基摩人为邻!”穿越到崇祯末年,遇到了崇祯的女儿坤兴公主;喜欢上了一个女孩,却要担负起整个国家。书友群:299967292,新建群最早进群有福利啊
  • 九幽记

    九幽记

    大明武宗年间,宦官刘瑾专权,设内行厂。东厂头领、西厂头领与锦衣卫指挥皆与刘瑾互通声息,以致大明天下首次出现厂卫合势,特务遍布天下,官吏军民非法死者数千,人们视宦官如虎狼,见锦衣卫如鹰犬。故事,要从当时一个市井少年身上说起。一个得罪了内行厂的平凡少年,即将因此而落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 风云庄

    风云庄

    坊间传闻,得风云庄相助,可得天下。然而无人知其底细,更无人知其门主。他苟活于乱世之下,以经天纬地纬地之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只为报家国父祖之仇。然而,沉浸在仇恨中的他,最终意识到,何谓天下,何谓成全。
  • 历朝通俗演义(全11部)

    历朝通俗演义(全11部)

    从秦朝到民国2000余年历史,蔡东藩以正史为经、轶闻为纬,用《三国演义》式的语言,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写成了这套中国最完整的历史小说。从1915年开始创作《清史通俗演义》,至1926年《后汉通俗演义》出版,整套《历朝通俗演义》耗时十年才全部完成。这套小说除极具故事性、趣味性之外,还极其重视史料的真实性。不但可以作为一般的休闲读物,也可以作为历史爱好者的参考书。
  • 大明影侯

    大明影侯

    知天命,逆天难。平逆贼,荡天下。帝国荣耀,自今日起。951328264,作者粉丝交流群,欢迎。
热门推荐
  •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9卷)

    微型小说,在我国虽然自古有之,如《世说新语》《唐元话本》《聊斋志异》等,但一直属于短篇小说的范畴,未能从短篇小说中独立出来。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读者没时间看长篇大论,喜欢看短小精悍的小说。微型小说便很快盛兴繁荣起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因而一些报刊纷纷开辟微型小说栏目,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发表微型小说的报刊有两千家左右,每年发表的微型小说达七八万篇。 《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以微型小说是一种独立的文体的眼光,重新审视了过去混杂在短篇小说中的微型作品,精心筛选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微型小说经典佳作。较之近来出版的一些标榜微型小说经典选集,更具有综合性、经典性和权威性。
  •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用几千元本钱发财的50家店铺

    用几千元本钱发财的50家店铺

    账单、房租、贷款、缴税、信用卡透支、父母养老金……所有这些压得你喘不过气来。每个人都有创业和成功的梦想,但有的一鸣惊人,有的却一事无成。原因何在?书中在各行创业成功的主人公会告诉你答案。创业未必需要高成本,用智慧把握商机才是最重要的。
  • 揭秘风水世家生死迷局:传古奇术

    揭秘风水世家生死迷局:传古奇术

    与《鬼吹灯》《盗墓笔记》并列四大盗墓奇书!彻底了解盗墓一派数千年的传承与秘密!在五行八卦中感悟天道,窥探人心!流传五百年年的神秘风水大阵,数十代人不断填补的诡秘坟场,几派风水世家传人之间的生死谜局,无数惊世骇俗的玄学秘法再现江湖…至于他忽然无师自通的风水相术,一想到为什么对那段回忆总是一片空白,他又倾向于祖坟好了。他也的确好好地勘测了一遍祖坟家族墓,让他头痛的是,表面上整块墓地杂乱无序,但如果以最高的祖坟为中心点,按卦位上离下坎左震右兑四正象画出四个区域分别按穴堪形,却又有截然不同的结果,或是大吉或是大凶。
  • 凹凸世界零落衍凌

    凹凸世界零落衍凌

    世界的齿轮仍在转动,神的旨意,不可避免。黑暗中的光明,是耀眼的,光明中的黑暗,是多余的……
  • 伏尔泰中短篇小说集(傅雷译文经典)

    伏尔泰中短篇小说集(傅雷译文经典)

    《老实人》这本书可以说是充满着讽刺幽默以及对人世无尽关怀的哲学小说,同时它也是一本当代青年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主题是批判盲目乐观主义哲学,小说中的主人公老实人是一个天真淳朴的男青年,他相信乐观主义哲学,在他看来,世界是完美的,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尽善尽美,“在这最美好的世界上,一切都走向美好”。然而他一生的遭遇却是对他的“哲学”一个极大嘲讽。《天真汉》是傅雷译文集第12卷中的一本,主题是一个在加拿大未开化部族中长大的法国青年。《查第格》是法国伏尔泰所写的哲理小说,以“启蒙旅行”的传统文学结构,它以古代的东方为背景,富有神话色彩和异国情调。
  • 古尊重生

    古尊重生

    大罗天尊证道失败,天罚之下被雷劈而亡,身体却穿越到新的世界,一切重新开始!筋脉尽断修为全失,一夕之间沦为废人!他不甘于命,逆天而行,终究重回强者巅峰!
  • 酒桶中的女尸

    酒桶中的女尸

    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码头上,葡萄酒桶正被四个一组卸下船。忽然,一组酒桶坠地受损,人们惊奇地发现,一只破损的裂缝处渗出的不是酒,而是一枚枚金币。继续检查这只木桶,一条女性的手臂赫然显露出来,纤细的手指上戴着一枚闪闪发光的戒指……警官闻讯急匆匆赶到现场,但酒桶却神奇般不翼而飞。正当众人感到一筹莫展之际,一封署名“XX代笔”的信从天而降,声明桶子的主人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年轻画家菲利克斯,让人们如坠五里雾中。酒桶中的女尸与画家有关吗?他是凶手还是被人陷害?一场精心构建的巨大阴谋就此展开。
  •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诸法无诤三昧法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小事物语(读者精品)

    我从乡下跑到京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了。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回家人事,算起来也很不少;但在我心里,都不留什么痕迹,倘要我寻出这些事的影响来说,便只是增长了我的坏脾气,老实说,便是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