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洛伊德释梦
据心理分析大师沸洛伊德的解释:“在我们内心深处,都埋藏着一种平常无法意识到的‘无意识的欲望世界’。当清醒的时候这个欲望为意识所控制,但一旦入睡后,意识的压抑就开始放松,因此逐渐表现在梦中。到那时,深层的愿望将会苏醒过来变成梦。”
但此时意识的控制作用并非完全丧失,所以愿望也不能一味得逞。这种意识的检查结果,就是我们所能记忆的梦,也是内容极不可能的梦。再者,如果内容过于荒谬,令我们的意识太过惊讶,那么意识将会把梦遣回深层的禁室里,使它变成“无法想起”的梦。
中医解释的梦
中医学认为,人的神志(即心理功能)由五个部分组成。这五个部分分别寄藏在五脏之中,又称为“五志”。《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遂为五脏所藏。”脏象五志是中医解梦的理论基础,脏象五志能解释梦境,其要点在于五志的变化是做梦的内在原因。而七情、病邪、体内外刺激则是梦的诱发因素。
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人类正常的心理活动。七情对人的阴阳平衡、气血流动、脏腑功能、经络通畅的影响极大。中医学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过程,概括了人的主要心理活动。它们就像“五志”一样,分别归属心、肝、脾、肺、肾,这是五脏脏气在情感上的表现。脏腑阴阳失衡,气机逆乱,可表现为七情的改变和异常。同样,七情的改变和异常,也必将引起其所属本脏的阴阳失衡、气血紊乱、五志离位,甚则直接损伤本脏和所属之脏。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导致做梦,但是情绪波动强烈则可导致梦症。在以上七种情绪中,尤以思、忧、惊、恐导致多梦者居多,故古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之说。
病邪外界的因素包括正常的环境刺激和致病因子,从体外侵袭人体内部,没有归属其所对应的脏腑,而是随着营卫之气的运行而游行全身各处,造成五志离位,魂魄飞扬的情况,使人在睡梦中不得安宁而产生梦境。
除了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之气,凡能引起人体发病的因素(病邪),如痰湿、淤血、疫疠、房劳、饮食、外伤、虫积等均有可能影响脏腑的阴阳气血,从而诱发梦境。
由此可知,人的七情、病邪、体内外刺激都能诱发梦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梦境内容的生成。现代医学认为,梦是睡眠时体内外各种刺激作用于大脑特定的皮层,包括残存于大脑里原有的兴奋痕迹所引起的。各种刺激、心理、生理、病理和环境因素均能影响梦境的形成,如饥饱、便意、疼痛、缺氧、寄生虫活动和思维情感活动等。
科学解释
一般情况下,人在睡眠中大脑的语言中枢和运动中枢处于抑制状态。如果在睡眠中脑皮质的语言中枢兴奋,就会在梦中出现各种无意识的动作,人的大脑好像一台十分精密的计算机,一瞬间可运算上千万次,这就是在较短时间里能做内容很长的梦的原因,正所谓“南柯一梦”。
做梦的快波睡眠又称“有梦睡眠”,平均一次持续20分钟左右;不做梦的慢波睡眠又称“无梦睡眠”,大约持续70分钟。这两种睡眠状态在一夜之中交替出现5~6次,所以人最多只能做5~6次的梦,总的做梦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而且每个梦不会持续时间很长。当人们醒来时,所能回忆起来的梦,只不过是最后一次“有梦睡眠”中的部分内容,一个很长的梦,实际上所花时间很短。科学家总的认为,梦的内容受个人动机、思维、记忆和性格的影响,它与人的性别、年龄、心理活动、工作和生活经历、身体状况及自然环境等因素有关。
睡眠是慢波时相与快波时相交替进行的过程。梦主要发生于快波睡眠期,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灶依然在活动,但因这些兴奋的脑细胞群之间的联系已不能正常进行,故所做梦的内容往往离奇古怪。
慢波睡眠期者都会说自己“未做梦”,快波睡眠期者有85%说他们“正在做梦”,而且还能回忆起当时做梦的梦境。从快波睡眠期醒来就能清楚回忆起梦境,尤其在进入快波睡眠开始20分钟后,对梦的想起率高达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