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比知识更重要。
天才出于勤奋。1847年12月11日,爱迪生诞生于美国中西部的俄亥俄州的米兰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经营屋瓦生意。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
爱迪生很小的时候就对事物表现出了强烈的好奇心,他非常爱动脑筋,有着极其丰富的想像力。在他的脑海里,装满了无数个为什么,小镇上的许多人都认识爱迪生,而且被问过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因此他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一个“小怪人”。
爱迪生的好奇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渐渐地只向别人询问已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了,什么事他都想亲自去试试,弄个明白。
还在爱迪生5岁的时候,有一天,他像发现了多大的稀奇事似的,急匆匆地跑回家问母亲道:“那只鸡把蛋放在屁股底下干什么呀?”
母亲笑眯眯地解释说:“那是在孵小鸡。”
爱迪生不解地问:“什么叫孵小鸡?”
母亲耐心地告诉他:“孵小鸡就是让鸡娃娃从蛋壳里钻出来。那些像毛绒球儿一样的鸡娃娃,就是它们的妈妈用自个儿的身体孵出来的。”爱迪生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此后不久的一天,爱迪生吃完早饭后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父母急得四处寻找,直到晚上,父亲才在仓库里发现他正神情专注地趴在鸡窝上。
父亲不解地问:“你趴在鸡窝上干什么?”
“嘘!”爱迪生暗示父亲不要出声,并神秘地回答:“我正在孵小鸡呢!”
父亲一面伸手拉他,一面大声地说:“我的傻儿子,你怎么能孵出小鸡来呢?”
爱迪生执意不肯站起来,还理直气壮地争辩道:“我为什么不行?母鸡不也是这样趴在鸡蛋上孵小鸡的吗?”
父亲哭笑不得,最后还是强行把爱迪生拉出了仓库。原来爱迪生竟饿着肚子,从早到晚孵了一整天。
爱迪生7岁那年,全家迁到了密执安州的休伦港。第二年,他进入当地一所小学读书。在学校里,他觉得老师讲的东西枯燥无味,根本不爱听,所以考试成绩总是倒数第一。功课虽然学得不好,可是他却仍然喜欢提问题,有些问题连老师也解答不了。老师恩格尔真拿他没办法,说爱迪生“是个不折不扣的糊涂虫”,并且不愿意把他继续留在学校里。于是,在校仅仅三个月,爱迪生就被迫退学了。这三个月,是爱迪生一生中度过的惟一的学校生活,此后他再也没有受过什么正规的教育了。
离开学校后,母亲成为爱迪生的家庭教师。母亲教他读书写字,解答他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他讲故事。在母亲的指导下,爱迪生读了《鲁滨孙漂流记》、《悲惨世界》、《罗马帝国衰亡史》等文学和历史名著。母亲发现他特别喜爱物理和化学,便给他买了一本《派克科学读本》。当时,爱迪生才10岁。他立即被这本书吸引住了。这本书使他对科学实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他经常照着书上讲述的方法进行实验。
为了做实验,爱迪生把家里的地下室打扫干净,用攒下的零花钱买来各种实验用品,建成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室。一有空,他就钻进地下实验室,做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增长了他的知识,培养了他的能力,可是也给家里带来了一些麻烦,甚至出了事故。有一次,爱迪生从书上看到气球升空的原理后,以为不管什么东西,只要充满气体,就能升入空中。于是,他弄来一包名为“沸腾散”的泻药,让邻居的一个孩子喝了下去。他想,喝了这种药后,孩子的肚里就会产生气体,这样就可以飞起来了。不一会儿,邻居的孩子肚子疼得直叫,只得送往医院急救。结果,他父母除了向邻居道歉外,还把爱迪生狠狠地训了一顿。
闯祸以后,母亲本想封闭爱迪生的地下实验室。经过爱迪生的苦苦哀求,才算保留了下来。这样,爱迪生便继续在他心爱的小实验室里,进行着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实验。可以说,正是这些科学实验,为他日后的创造发明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爱迪生12岁时,家庭的经济状况一天不如一天。为了能够增加一点收入,爱迪生到火车上去当了一名报童。列车每天清晨从休伦港开出,到达底特律后,停留6个小时,晚上再从底特律返回休伦。依靠卖报和出售糖果赚到的钱,除了贴补家用外,还能用来买书和化学药品。在底特律,他还可以利用列车停留的时间到图书馆里去读书。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人们十分关心时局,因此每天的报纸销售很快。为了利用在列车上的空闲时间,爱迪生自己编印了一份小报,名叫《先锋周报》。开初每期销售400份,后来逐渐增加到700份。与此同时,他又得到列车长的允许,在行李车厢的一个角落里做起实验来。有一天,由于列车剧烈震动,实验用的一瓶黄磷掉到地上,立即燃烧起来,险些酿成一场火灾。列车长非常生气,打了爱迪生一记耳光。
1868年冬天,爱迪生经朋友介绍来到波士顿,在联邦西部电报公司波士顿分公司当报务员。这里的报务员工作十分繁忙,经常积压着许多电报不能及时发出去。爱迪生想:要是能在一条线路上同时发送出两份电报,效率不就可以提高一倍吗?爱迪生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废寝忘食地进行试验,不知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双重发报机终于试制成功了。报纸在显著的位置刊登了这则消息,爱迪生这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开始崭露头角。
这期间,爱迪生利用空闲时间走访了波士顿的许多工厂,其中包括贝尔电话的最初制造商——著名的查尔斯·威廉姆斯的工厂,并被允许在这家工厂做实验。在这里,爱迪生发明了选票记录机。21岁的爱迪生取得了他一生中的第一项专利。遗憾的是当他把这项发明推荐给华盛顿的议会时,却遭拒绝,理由是为了阻碍对问题的讨论,投票方法越慢越好。
1869年的夏天,爱迪生由于经济原因不得不离开波士顿,去全国的电报中心纽约发展。一个穷困潦倒的发明家的发迹史从此开始了。这回爱迪生是幸运的。他凭借精湛的技术,来到纽约的第三天,就被一家黄金股票通信公司聘为总电报技师,月薪300美元。在此后的几个月中,爱迪生的地位再次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他发明了一种叫纸带股票行情接收机的设备,且申请了专利,并以4万美元的天价把专利权卖给了联邦西部公司。
爱迪生很快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的纽阿克建立了“发明工厂”,他亲自担任电气工程师,他的工厂专门从事股票情报接收机和其他设备的生产。在自己的“发明工厂”,爱迪生一如既往、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又先后发明了自动电报机、四重发报机、英文打字机。
爱迪生在电信领域已经有了很高的威望,但他却越来越觉得兼顾发明和制造很难两全其美。于是,在1876年,爱迪生将他的发明工厂出售给别人,在纽约郊区的门罗公园建立了一个研究所。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组织的工业科学研究机构。此举不但在爱迪生一生的事业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而且在美国历史上也是一个创举。
爱迪生从此开始了职业发明家的生涯,他在门罗公园研究所里发明了炭精送话机、留声机、白炽电灯等无数令人惊叹的东西,被誉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精彩点评:
爱迪生一生的发明达两千种,迄今还没有谁能打破这一世界纪录,他无愧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的称号。人们称赞爱迪生是天才,但他却说:“所谓天才那是假话,艰苦的工作才是实在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这正是爱迪生坚忍不拔、勤奋探索一生的真实写照。
母亲是爱迪生走向成功的指路人。爱迪生曾经说过:“造就我的,便是我的母亲。”爱迪生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一般人的眼里他是怪孩子,在老师的眼里他是糊涂虫,只有母亲认识到这是爱迪生的天性,是一种最宝贵的品质。母亲因势利导,善于教育,注意开发他的潜能,指引爱迪生走向成功。如何保护孩子的天性,理解和支持孩子的爱好和事业,爱迪生的母亲为广大父母做出了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