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0200000014

第14章 建立威信≠让孩子害怕

普遍现象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一种想法:“孩子在家一定得怕一个人,一定要有一个人能镇得住孩子。孩子要是谁都不怕那还得了!”

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呢?我们都知道,孩子如果没人管会任性妄为,长此下去后果不堪设想。身为父母,我们有教育孩子的义务。但孩子们并不是时时听话,处处配合。有时候,孩子们甚至什么都不听,一味由着自己的性子。

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们都会头疼发愁。这时严厉的训斥就派上了用场,如果孩子们就此买账则罢了,如若不然,怕是免不了皮肉之苦。几经“战斗”,孩子们终于屈服,父母们终于胜利。此后,孩子们多半不敢轻易违背父母的意愿,因为孩子们学会了“好汉不吃眼前亏”。

“胜利的成果”使许多父母不由感叹:想要教育好孩子就得让孩子怕。并将“让孩子害怕”当作了我们的威信。

纠误

想要收到好的教育效果,父母的确需要建立威信。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越高,教育作用就越大。但树立威信不等于让孩子“害怕”。

真正的威信绝不是让孩子们产生畏惧,而是让孩子们尊重、爱戴、信任。真正的威信,是通过榜样的力量,平等的交流,和对孩子内心的关爱,以及宽严适当的教育方法建立的。

通过强制、粗暴使孩子害怕屈从,所获得的并非真正的威信。事实上,让孩子心生畏惧,对孩子的教育有害无利。

孩子害怕,并非真心认可我们的教导,而只是表面违心地屈服于父母的威逼。孩子也无法从父母的粗暴对待和由此产生的恐惧中学到知识,了解真理。

如若一味要求孩子们“要这样”、“不要那样”,却不解释为什么,孩子便无法理解为什么要按父母说的做。因此,外在规则无法内化为习惯和素质。可见,“怕父母”并没有建设性意义。因为,孩子们根本无法因“怕父母”学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由于畏惧,孩子虽表面有所服从,内心往往不服气,因此并没有真正改变,而是将自己隐蔽起来,当面一套背地一套。此后,我们再要掌握孩子的真正动向就很难了。而父母又常常被孩子的假象所蒙蔽,自认为“让孩子害怕”起到了作用,收效不错。

事实刚好相反,“怕父母”使孩子有话不敢说,有事不敢讲,与父母的隔阂越来越深,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到最后,我们根本不知道孩子到底想什么,而孩子对我们更是避而远之。

现实例子

小敏,女,16岁。上初一时,由于用钱大手大脚,成为一些行为不端少年的讹诈目标,被一个女同学劫财,吃了许多苦,过着痛不欲生的日子。

忍受了一年之久后,小敏找到了一个26岁社会男青年作“靠山”,成了学校的新“霸王”,从此踏上犯罪之路。

2004年,小敏以抢劫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半,并去北京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至此,小敏才后悔莫及。

在记者采访小敏时,她说:“我最后悔的是受到欺负时没有告诉父母,也没有报案。如果当初我把自己的痛苦经历告诉父母,寻求他们的帮助,事情就会跟现在有截然不同的结果。”

当问她为什么没有告诉父母时,小敏说:“怕挨父亲的打!”父亲经常打小敏,这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什么事都不愿说,也不敢说。

许多未成年犯都因怕父母没有选择求助父母和老师,而是求助于社会青年,用不法手段以暴治暴,导致悲剧的发生。

害怕使孩子远离我们,有困难不说,有问题不讲。由于不了解孩子的真实状况,孩子的许多问题正在我们不经意时悄悄地滋生、蔓延。“怕父母”不但起不到真正的教育效果,反而使我们失去了及时教导孩子的时机,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隐患。

由于长期处于畏惧之中,孩子心中不满又不敢说,不免满腹委屈,心生怨恨。最初,孩子还能忍着。可父母不但没察觉,还为表象沾沾自喜,不知改过。等进入青春期,孩子长期受到的压抑情绪,将会以我们无法预料的形式表现出来,隐藏的问题也会一并暴发。那时,我们将尝到自己亲手种下的苦果!

长期处于压抑状态,对孩子的心理危害极大。当前,很多孩子患有焦虑症、孤独症等心理疾病,其根源都与父母不当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提高认识

父母真正的威信主要表现在:孩子尊重、爱戴、依赖父母,而绝不是害怕我们。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郑重告诫父母:“你们的公民活动,你们的公民感觉,你们对儿童生活的了解,你们对儿童的帮助以及你们为儿童教育所负的责任,是真正的威信的基础。”

我们不能再误解下去了,通过科学的方法建立真正的威信是当务之急。

具体指导

1)以身作则——要求孩子们做到的,我们自己先要做到,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2)人格平等——尊重孩子的人格,平等对待孩子,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

3)常与孩子交谈——坦诚地交流、公正地评判,可以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使孩子更加信任我们。

4)宽严适度——父母的教育态度太宽会使孩子失去约束,不易管教;太严会使孩子无所适从、精神紧张,时间长了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只有适度才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

5)关心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的关怀与理解,增进家庭和父母对孩子的向心力。威信的真正来源正是父母的亲和力和向心力,而不是粗暴、可怕。

同类推荐
  • 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用最少的时间读懂我们的孩子

    请所有带着这些困惑的家长朋友们翻开这本书。因为对自已的孩子所拥有的爱使我们在他们身上付出了令人难以想像的耐心,那么,我坚信所有拿到这本书的家长朋友们都会有足够的耐心把它看完。在这本书里,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知道自已究竟在哪个误区里,我们更可以从其他人那里找到自己所不知道的好办法,然后,我们可能会明白事情并不一定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严重,我们会逐渐相信明天的阳光依然灿烂……
  • 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富爸爸家训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上篇以上述研究为基础,针对我国家庭理财教育的现实,系统地借鉴和参考了西方发达国家理财教育理论和方法体系,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有益的启发。本书的下篇主要讲述了如何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富二代”接班的话题正在社会上讨论的如火如茶。其实,从小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不仅仅关系到家族企业领导人的传承问题,也关系到全社会年轻一代培养的问题,因为无论什么样的组织和团体,都越来越需要强有力的领导人物。上至国家、企业,下至社团、部门,都是如此。
  • 成长的烦恼

    成长的烦恼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小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随着生理心理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及思维方式的扩展和变化,他们将面临着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诸多方面的心理困惑及社会压力等问题。
  •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由陶红亮主编,《走进孩子内心世界(0-3岁儿童心理百科)》是一本关于0~3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心理百科书,阐述了感知孩子情绪、解读孩子行为等知识,并就这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给出了建设性的指导;介绍了儿童大脑、身体、视觉、听觉、语言、思维、情绪、信任、道德等方面的发展,揭示了孩子如何从一个多数时间只是睡觉吃东西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忙碌、活泼好动的学步期儿童;还从心理学、医学、教育学等角度揭开了儿童发展的神秘面纱,带你走进一个奇妙的孩子世界,让你见证孩子发展的每一个里程碑,学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孩子。
  • 别让儿童伤在敏感期

    别让儿童伤在敏感期

    敏感期一词是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在研究动物成长时首先使用的名称。后来,蒙台梭利在长期与儿童的相处中,发现儿童的成长也会产生同样现象,因而提出了敏感期的原理,并将它运用在幼儿教育上,对提升幼儿的智力有极大的贡献。敏感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当然,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根据孩子不同的发展特点因材施教,才是成功教育的真谛。
热门推荐
  • Moral Emblems

    Moral Emblem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末日突击队

    末日突击队

    不建议阅读第一卷,可以直接拉到最底下看第二卷。第一卷是和第二卷世界观融合的一个分支线,但是想了解后作和第二卷的关系,第一卷可以简单的看看。后续,《远疆号》当时发的时候大多数没有返回检查,现在一回顾全是问题,现在也不想改了。
  •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永远的怀念:我们心中的季羡林先生

    季羡林先生是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学科的开创者,也是中国东方文学、东方学研究的奠基人和开创者之一。先生一生著述丰赡,学术经历极其丰富。大半个世纪以来,他身体力行,做出楷模,被公认为中国的东方学、东方文学以及相关的其他一些研究领域中成就最大,资历最高,影响最广,最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学术带头人。先生走了,先生不会再回来。我中心悲伤。只是突然又想起先生经常提到的陶渊明的一段诗句:“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这一段诗,先生说,他一直很喜欢。先生自己,也常常吟咏。如果是这样,先生也许走得是安心的。
  • 醉乡日月

    醉乡日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健身排毒的养生忠告(女性生活百宝箱)

    健身排毒的养生忠告(女性生活百宝箱)

    俗话说的好,“一日不排便,胜抽三包烟”,宿便是人体肠道内一切毒素的根源。肠道内宿便就像腐肉,又臭又脏,所产生的大量毒素被肠道反复吸收,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部位,会导致面色晦暗无光、皮肤粗糙、毛孔扩张,继而引发痤疮、腹胀腹痛、口臭、痛经、月经不调、肥胖、心情烦躁等症状,严重降低了我们的免疫力,诱发各种疾病。
  • 女帝重生之霸道逆袭

    女帝重生之霸道逆袭

    女帝奋不顾身的牺牲,一眼睁开,咦!这是哪?某声音:主人这是另一个世界。女帝:我这是重生了吗?某声音:是哒。重生后再创属于自己的奇迹,人生路上各种打脸!挖掘这个世界的秘密!遇见霸道的真命天子……
  • 再也不见,绝望

    再也不见,绝望

    你大步走吧!我不追了。――这场游戏里,是我一厢情愿,我也愿赌服输。
  • 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让钱流进你的口袋

    瑞奇曼,经济学硕士。常审视自己的经营理念并以“投资之神”巴菲特和“管理大师”大前研一为师,反复思考后发现,成为富人,不能只靠钱滚钱,更重要的是观念的转变。他的座右铭是:“好的观念能让你以小搏大,不好的观念则会让你因小失大。”
  •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文殊问经字母品第十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嫡妃略毒

    嫡妃略毒

    世人皆欺我良善懦弱,死而复生,她是绝色杀手,睁开凌厉眼眸,她不在是她,褪去懦弱,风华尽现。他是病秧子王爷,深不可测,可在她面前却无能为力。终有一天把持不住了,拦腰而上,“女人,我等了你这么多年,你一辈子都是属于我的,只能是我的。”【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