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0900000003

第3章 自律四戒(1)

一戒非分

跟上世纪80年代初期比,文学的景象和处境都有了极大的改观。但有些同行对此似乎并无意识。常有人觉得只要自己严肃地写了书,出版社就有严肃的出版责任。出版企业化了,责任就转到政府和社会。政府拨款或企业赞助出书被视做天经地义的事情。我在文学社团工作多年,设法找钱帮助作者出书竟成了例行工作之一。常让我想起在乡下插队时的那句老话:“吃粮靠回供,用钱靠贷款。”(那“贷款”其实等于拨款,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归还)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事情终于遇到了麻烦。

事实上,这类信念从一开始就没有多少合理性。一种产品如果不能经过流通成为商品,就不具有使用价值,也就不具有生产价值,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精神产品或许有些特殊性,也同样绕不过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法则。倘把出版看做网络,终端在读者,而不在书本身。尤其是小说,成书并不是目的,目的是有人读。没人读,出版就没有价值;出版没有价值,对出版的投入就是浪费。个人的劳动即便不记入成本,浪费社会的财富却是对纳税人的侵害。

常接到一些基层作家来信,很高兴地告诉当地领导支持他们的情形,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拨专款给他们出长篇小说或小说集。我一面为该地的官员对文化的看重感动,一面却又想,作家辛苦写出,又动用了并不宽裕的地方财政,印出的著作只能是送人或设法摊派,还不知被送或被摊派的人会不会翻开,心里总有些苦涩。如果说,社会为支持受众面较窄的理论研究、扶植有潜质的文学青年或保留有价值的文化遗存适当投入、或业余作者出于爱好自费出书自娱是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对于以写作立身的作家来说,写了书不能卖钱反而必须花钱并以此维持甚至壮大职业门面,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打一个也许不恰当的比方,这有点像是残疾人对轮椅的依赖。据我所知,许多真正轮椅上的作家有着极好的市场效应,而一个身体健全的作家却必须依赖资助这把“轮椅”才能在文坛走动,细想起来,总是有点汗颜的吧。

在京开会,听过一位社团分管出版业务的负责人教导,针对有些人以各种吓人的理由强迫出版社出自己的注定赔本的大作,这位负责人很激动地说:“我们党和政府并没有求你当作家,我们有什么义务必须给你出书?”除了“党和政府”是否委托了“我们”代表这一点可以存疑,他的意思是没有错的。

市场很无情,市场也很公平。尽管走俏的不一定都是好书,但好书都一定走俏。关键是作者的实力。一个人本来就不具备某一方面的能力,或者创造力枯竭,明智的做法只能是另择为社会服务的途径,而不是增加社会的消耗。有鉴于此,我给自己立下一条原则,就是决不花钱出小说。这并非是因为我的小说好出,而是恰恰相反。日前一位朋友公干来敝省,便中到舍下小坐。他将近二十年前因为组稿与我相识,而今在京城的一家大出版社担任一个有发稿权的职务,见到我正在电脑上敲着一部就要杀青的长篇,表情竟有些尴尬。我立刻看出,他是在担心我会向他投稿,赶紧说明:因为清楚自己缺乏市场影响力,从不会为难任何出版社,当然更不会为难朋友。每次即便有出版社愿意给我出书,我也总是要反复问人家“会不会赔钱”,请他们三思而后行。要不,赔了钱,首先我本人就会十分地过意不去。

二戒充能

1986年我在洞庭湖北的一所大学读书,湖南的岳阳市文联请我们几个去作讲座。事先广泛张贴了海报,但开场后听众寥寥。错出在岳阳的朋友那儿——他们对我们几个的知名度估计过高。事后他们很过意不去,就安排我们登岳阳楼。接下来的错,就是我自己的了。

岳阳楼一楼和二楼的中堂上都镶着檀木镌刻的《岳阳楼记》,字是世称“行书大妙”的清代大书法家张照写的。二楼那块是真迹,一楼那块是无名氏临摹的赝品。我一面听着介绍,一面很深沉地点头。登楼完毕回到一楼大堂,我一本正经地再次注视那块赝品,感叹说:这真迹比楼上的赝品就是强多了!说完周围一片寂静,我以为众人大有同感,不料同行的一位北京作家忍不住说:你瞎掰什么,这块是赝品,真迹是楼上那块!

当时的感觉真正是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岳阳的朋友赶紧打圆场,说书法是个专业,而且道行很深,许多人都搞不清的。我马上就轻松多了,心里跟着就自宽自解:谁都会有知识盲点的,今天搞不清明天搞得清。

得了这个教训,我决心认字。我下的工夫不小,常常把古人的字帖放大复印,把家里和办公室的一整面墙壁贴满,不时面壁。不过也就是为多认些字而已,对那教训始终没有更深的认识。

不久前,一位由朋友介绍的来客造访,见面奉送其刚编辑出版的一大本画册,上面每一面是他与一位艺坛精英的合影,许多名字都是日常间如雷贯耳的。其中书画界的名人几乎个个是泰斗级,中国大小城市的各类牌匾上一不小心就能看到他们的落款。这来客的来头也就可想而知。他似乎也因此为人就极痛快。见了我办公室那一整面墙上的字,毫不犹豫就指点我说,你这行书写得可不怎么样,不妨学学草书试试。我刚要说明什么,他以为我怀疑他的权威性,立刻就打断说:我是整天在大师门里进出的,他们一人扔我一句我也早饱了。那“饱”自然是饱学之饱。

其实我要说明的是,那面墙上的字乃是张旭、怀素、黄庭坚之后的草书圣手祝允明的手迹。内容是杜甫的《秋兴八首》,为祝允明平生得意之作,是草书艺术的经典之一,所谓“怒龙喷水,奇鬼搏人”,使后来不知多少书家佩服得五体投地。我纵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如此窃誉。但我终没有说破,以免有失厚道,因为当时有第三者在。

这件事像一面镜子,照出我当年在岳阳楼的出丑。这一次因为处于旁观的位置,也就把那丑态看得格外真切,不由又一次全身燥热。忽然明白,我当年的问题并不在于搞不搞得清,而在于根本搞不清而冒充搞得清。形容这类冒充,我先前插队的九江乡下有一句村言,说是“手捏鸡巴充六指儿”,话是粗了些,满是那么回事。

也许我至今没有避免、将来也不能保证不会因为充能而出丑,但我肯定会努力把不充能作为为人行事的一种必修的课程。

三戒凑趣

上世纪80年代,出国是一件很风光的事。尤其作家出国,更是成就和影响的一个标志。作家们凑到一块,一个少不了的话题就是出国,没出的总是忌妒出了的,或是抱怨主办者的不公。但我从不这样看。只要听说谁出国或出过国,我马上就崇拜得不得了,哪怕那作家的作品我从未拜读过。1985年,我也非常意外地得到一个公派出国的机会。我所在的省根据与当时的马其顿共和国签订的文化协定,派我去参加他们举办的“斯特鲁嘎国际诗歌节”。对我这样一个刚从乡镇调到省里来的文学青年,这无疑是莫大的荣幸。我真是兴奋得很。虽说是地方粮票,买的粮是一样的,不都是出国么!到了地方,我又知道,国家作协也派了一个代表团参加这个诗歌节,当地接待单位让我跟这代表团一块活动,使我一下子身价陡涨,从地方级升为国家级。明知是滥竽充数,还是不免窃喜。

同类推荐
  • 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

    《现实一种》是我从1986年到1998年的写作旅程,十多年的漫漫长夜和那些晴朗或者阴沉的白昼过去之后,岁月留下了什么?《现实一种》里的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它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
  • 心灵的印记

    心灵的印记

    回忆,真是很奇妙!久留心底的往事,可以在回忆里让其情景再现。消逝的故乡、远去的童年,甚至是自己至亲至爱的故人,都能在回忆中一一找回来。本书再现作者走过的、看到的、听到的,历经作者精心打磨,跃然纸上,读来温馨、雅趣,回味无穷。
  • 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

    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

    作者是伟人毛泽东故乡——湖南湘潭一位较有影响的实力派作家。他的散文气势雄奇,语言精炼,笔力遒劲,条理明畅,颇具特色。收入这部《人生的秋季——王真波散文选》的55篇散文,总计近14万字,反映了作家厚积薄发的创作状态。这是他直面现实又特别深刻的力作,证明他始终恪守着关注现实的文学主张……
  • 生命在纸上行走

    生命在纸上行走

    瘫痪病榻,才感悟到散步阳光下的幸福;饥困荒漠,才渴望得到一滴水的幸福;身陷囹圄,才领会到获取自由的幸福。缺陷像一把钥匙,打开幸福之门,幸福在缺陷中找到答案。
  •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小园月夜:最优美的校园美文(时文选粹)

    本书编入了百余篇校园散文,或生动活泼,或清新怡人,或优美独特,如雨后树林下湿润的草地,绿得让人称叹,软得让人想去抚摸。这些散文拾缀了校园中一个个优美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将校园的美丽和青春往事一一展现,以精简准确的菁菁语丝作为提示和点拨,让您在读完每篇散文之后都有思考和回味,乘着青春的列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
热门推荐
  • 五代秘史

    五代秘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下一个

    下一个

    命运这种东西有时候确实神奇得很,走运时,犹若神助,一切顺心得不得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时运不佳的人,却常常抱怨老天瞎了眼,倒霉的事件一桩接连一桩,好像串通好了似的,偏偏冲着你来。张宏斌就属于后者。最近他简直倒霉透顶,似乎全天下最不可能发生的糟糕事儿都让他给撞上了。早上他拿到了人事部的通知书,由于合同到期,公司将不再和他续签新的合同。和他一样被告知卷铺盖走人的其他同事,在收到解聘书的同时,还有一份金额为数不低的赔偿金。只有他一个,是正常的离职,没有任何额外补偿。
  • 半路恋人:缘来就是你

    半路恋人:缘来就是你

    风过云生处,何人不起愁。叶十一:他们说,人这一生总会经历悲伤与磨难,而后才能否极泰来,一世安稳。可是,为何我活到现在,所经历的只有痛苦与哀愁?爱而不得,恨而不能,心绪难寄。徐可,我到底该不该信你?有一种人很美好,他曾让你对明天有所期待,最终却没有出现在你的明天里;也有一种人很踏实,他会在往后的岁月中给你更长久的幸福,虽然他不曾来过你的青春。对于前者,我们要彼此祝福,对于后者,我们请温柔等待。
  • 未识胭脂红

    未识胭脂红

    新婚日,病弱得连朝堂都上不了的九王铺了十里红妆,亲自前去迎她。盖头一掀,是他长身玉立,公子如玉一般看着她。她看着他狡黠一笑,什么都没说,两臂一交,一饮而尽。她的笑,看得他失了心神。迫不及待撕开她的喜服,随即愣住。好嘛,新婚夜,他新娶的九王妃正准备用身上的一条晦气白肚兜气死他呢。可他九王萧池能输给这么一条白肚兜么?当然不能!他暗暗一笑,又正了脸色,“本王什么没见过,今夜就叫你看看本王的厉害!”对父母,对家国,他自恃坦荡。谁也不知道,对她,他生出了这世上最龌龊的心思。这份心思何其重,他小心翼翼,生怕被别人窥探出丝毫。
  •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

    《海底两万里》的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海面上出现了一只神秘的怪物,它频频袭击各国海轮,在全世界闹得沸沸扬扬。“我”作为一名生物学家,接到美国海军部的邀请,登上了一艘驱逐舰,参与“把海怪从海洋中清除出去”的行动。孰料行动刚一开始,“我”和伙伴就成为怪物的俘虏,随即被迫开始了一段历尽艰辛、生死未卜的海底旅行……
  • 小说法

    小说法

    《小说法》与当下国内许多优秀小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发现了小说家在创作时的思考路径和秘密,所以《小说法》不是一本小说评论集,也不属于文学理论的范畴,它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指导小说创作的教材,33篇文章深度解构当代国内优秀小说,告诉阅读者如何深刻理解小说家们的描述语言,告诉创作者如何巧妙设置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小说法》对所有志向、喜爱小说创作的人来说,都是一本实用性很强的书。《小说法》由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所长孟繁华作序、推荐。
  • 幽灵油画:蛮村诡事,夜宿博物馆(新惊魂六计)

    幽灵油画:蛮村诡事,夜宿博物馆(新惊魂六计)

    迷雾森林的枯叶博物馆,潜藏着无数古老诡事。搭错车来到荒野村的年轻旅客们,意外闯进悬疑绝境。鬼形图书、尸召外卖、完美谋局、夜哭郎……每个夜晚都有离奇事件,每个夜晚都有天涯断魂人。
  • 田园纨绔妻

    田园纨绔妻

    新文《农门丑妻》惊艳开更,丑妻萌宝,不一样的故事,一样的精彩,欢迎亲们入坑。疼很疼。头如同炸开了一般疼。顾雅箬被疼醒,下意识的捂住头,睁开眼。破旧的屋子,陈旧的摆设,还有身上散发着有些异味的薄被,一一映入眼帘。顾雅箬凝眉,心中疑惑,她不是被组织里的同伴设计,被炸的血肉模糊,魂飞烟灭了吗?怎么还会意识清醒,感到疼痛的呢?正思量间,外面传来了说话的声音:“娘,我去张财主家签五年长工吧,一年五两银子,五年二十五两,可以先支出来……
  •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

    郊庙歌辞 祀九宫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破案萝莉的日常生活

    破案萝莉的日常生活

    两位性格古怪的萝莉面对各种各样神秘的案件,她们都会插手,解开重重谜团,挖掘背后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