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8200000004

第4章

格雷奥勒和达特莱被这些故事激动得几夜无法入眠,他们不久即收拾行装回到法国,并把这些旷古奇闻整理成文,在《非洲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出来!顿时,西方世界引起了轰动:连文字还没有的达贡人怎么有如此丰富的天文知识?原始部落怎会知道天狼星的奥秘?要知道,西方也是到1862年才第一次知道白矮星,而且直到20世纪50年代(即文章发表时),还有不少人因无法想象如此巨大的密度而倾向否认观测资料。

再说,20世纪50年代也是“飞碟(UFO)事件初露头角之时,各种难以想象、骇人听闻的飞碟报告使人眼花缭乱、达贡人的新闻更使UFO披上了神奇的色彩,于是,有关“天狼星人”的各种神话也不胫而走……

当时美国考古学家坦普尔,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循着20年前法国人的足迹再访马里,并在达贡地区住了8年。8年中,他与许多达贡老人及祭司进行了深谈,并搜集了许多实物,回来后写出了一本很有影响的着作《天狼星的奥秘》。该书封面上有一句话:“来自天狼伴星上的智慧生命访问过地球吗?”书中,作者结合了达贡人的神话故事,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天狼星人”当初降临地球的情景,并认为达贡人所讲的“主神诺墨”就是那些驾驭宇宙飞船而来的“天狼星人”,正是这些天外来客把那些天文知识传授给了达贡人。那本书中,作者把“天狼星人”描绘成似海豚那样的、又有些像“美人鱼”的怪物,它们上半身似人形,下半截却是鱼身,除了嘴巴以外,还另有一个通气的孔……

“宇宙人”的问题始终是激动人心的话题,坦普尔的着作至今还有广泛的读者。然而,愿望不能代替现实,仔细推敲便可看出其中种种破绽:达贡人的那些“天文知识”,即使在20世纪30年代也显得过时陈旧了,因为当时人们已知了九大行星,卫星数已达25颗,木卫不是4个而是9个。再说从天体演化看,天狼星伴星的年龄不会超过3亿“岁”。这样短暂的时间内,行星上根本还来不及孕育出生命来,更何况是智慧生命!

那么如何解释达贡人的知识呢?看来一种可能是,在格雷奥勒和达特莱之前,已经有一些西方传教士到达过西非的原始部落(我国明清亦有许多西方传教士来华,讲述过许多西方天文知识),正是他们给达贡人传授了有限的天文知识,而达贡人又搀进了神话和传说,这才“诞生”了“天狼星人”。

天狼星和它的“多情伴侣”

就像人世间有很多相亲相爱、形影不离的多情伴侣一样,天上的恒星中有很多是成对生存的。天文学家称它们为“双星”。据粗略的统计结果,在恒星总数中约有40%是双星。

在每一组双星之间,一般都存在某种物理上的联系。例如,两颗星围绕着它们的共同质心旋转,相互之间有物质传递等。但有时有两颗“看起来”靠得很近的星,它们只是出现在我们的同一条视线上,实际上它们可能相距很远,相互之间也没有任何物质传递,这就是“假”双星了。

天空中除了太阳之外最亮的恒星天狼星(大犬座α),就是典型的双星。它的伴星是一颗白矮星,它们在不停地围绕着共同的质心旋转。1844年,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发现天狼星自行的轨道不是直线而是螺旋线状。他推测天狼星可能有一颗看不见的伴星,它们因为相互之间的引力作用产生了附加的旋转,这使天狼星自行轨道发生了变形。事实上,以我们的月亮为例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月亮在不停地绕地球旋转,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来,月亮的运行轨道是闭合的椭圆;但是,假如有人能站在太阳的位置上观察月亮的运动,他会看到月亮一方面绕地球旋转,一方面又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公转。这样,月亮的运行轨迹就不是闭合的椭圆,而是一圈螺旋线了。在使用了较大口径的望远镜观察之后,人们发现通过望远镜可以直接看到天狼星的这颗伴星。这样,贝塞尔的看法也终于得到了直接证实。对于更多的距离遥远的恒星,人们虽然不能直接观察到它们有伴星,却可以从间接的证据中判断出它们属于双星。交食双星就是其中的一种。直接看上去它们似是一颗单星,然而其亮度却在周期性地不断变化。在仔细观察、分析之后,天文学家们认为这种周期性亮度变化是两颗星相互掩食的结果。当两颗星不发生相互遮挡的时候,光度处于最大;当较暗的子星挡住较亮的子星时,光度处于主极小;当较亮的子星挡住较暗的子星时,光度出现次极小。前文所述的食变星大陵五是最早被发现的一颗交食双星。

物理学家们早已确认,当光源趋近于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光波长要向可见光的紫端移动;当光源远离观察者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光波长要向可见光的红端移动。这就是光的“紫移”和“红移”现象,即光学多普勒效应。天空中还有一类双星,虽然通过望远镜也不能观察到它们有伴星,但是在它们的光谱中发现了多普勒效应引起的光谱线“分裂”,从而可以推断它们是双星。用这种方法确认的双星叫“分光双星”。天空中两颗着名的亮星角宿一(室女座α)和五车二(御夫座α)都是分光双星。

还有一类双星系统,是当代天文学家们特别感兴趣的研究对象,这就是由一颗红巨星和一颗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由一颗红巨星和一颗中子星组成的双星以及由一颗蓝巨星和一个黑洞组成的双星。这一类系统常常是新星爆发、超新星爆发、X射线爆发等引人注目的“动态”宇宙现象的发生地。例如,红巨星上的物质冲向白矮星时,可能会重新点燃氢“燃烧”的核聚变,从而发生新星爆发;红巨星上的物质冲向中子星时,可能点燃规模更大的氦、碳或氧的“燃烧”,这会使这一双星成为“爆发星”;至于蓝巨星与黑洞之间的物质交流,乃是黑洞附近辐射出强X射线的直接原因。看来,在天上的“多情伴侣”之间,除了“和睦相处”之外,在它们当中有些还会频频出现“暴力”现象呢!

不速之客哈雷彗星

在中国古代着名的典籍《春秋》一书中有这样一条记载:“鲁文公十四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鲁文公十四年即公元前613年,孛(读bei)这个字在古文中专指彗星。从这一记载中我们了解到,公元前613年秋天,有彗星出现在北斗星附近。据现代科学家推算,这里记录的就是那颗有名的哈雷彗星在古代的一次回归。

无论是在古代的中国还是外国,天空中一旦出现彗星,都被许多人认为是不祥之兆。一直到20世纪初哈雷彗星在1911年那次回归时,在欧洲还引起了很大的恐慌,有人甚至忙着写下遗嘱,将财产捐给教会。因为当时已有人计算出彗尾要扫过地球,预言地球可能要面临“灭顶之灾”了。可事实说明,后来并没有什么灾难发生。出现恐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天文学家对彗星还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彗星这个天上的不速之客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类对彗星的认识,走过了既漫长又曲折的道路。在中国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中,曾发现了2000多年前绘制的慧星分类图。其中有20多种不同形态的彗星,并注有彗星、天箭、白灌、赤灌、蒲彗、竹彗、蒿彗等不同的名称。从种类之繁多、形态之丰富的程度来看,无疑是积累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观测资料的结果。这幅普星图是世界天文史上独一无二的珍贵资料。

在人类近代史上对慧星研究做出决定性贡献的是英国天文学家哈雷(1656~1742年)。在哈雷之前,人类对有些彗星是沿一定的具有周期性的轨道运行的这一事实一无所知。哈雷是着名科学家牛顿的朋友和同事,他在1682年观测到了这颗彗星之后,研究了在此之前300多年间出现的24颗彗星的观测记录,发现在1531年、1607年和1682年三次出现的彗星,都是间隔约75年。于是他着手查阅更早的彗星记录,结果令他十分惊喜:每隔约75年都会有一颗彗星光临地球附近!他开始使用牛顿方法计算这颗彗星的轨道,结果证明它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日运行的天体。每当彗星运行到近日点时,人类就会看到它。哈雷接着提出了他的预言,彗星将在1758年回归。到了1758年12月的圣诞节之夜,彗星果然如期回归了,可惜这时哈雷早已辞世。哈雷的研究使人类对彗星的认识深化了一大步,人们就把这颗每75年左右回归一次的彗星命名为“哈雷慧星”。

由于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彗星的记载是全世界最丰富的,在确认了哈雷彗星的75年周期之后,中国和外国的科学家们急切地开始重新查阅中国古代的彗星记录。尽管除了哈雷彗星之外,在历史上还会有很多其他彗星被发现并被记录下来,但有了75年这个周期就好办了,人们可以用每次“上溯”75年的办法辨别某次彗星记录是不是关于哈雷彗星的。经过审慎的研究,中外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中国古代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较早的一次是上述的鲁文公十四年,而从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39年)开始,一直到清朝宣统二年(公元1911年),哈雷彗星的每次回归在中国都被记录下来,一次也不缺少。这期间哈雷彗星共回归了29次,时间跨度达2250年。这真是了不起的天文观测成就!

有趣的是,对彗星的研究还产生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副产品”。中国古代东周以前的那段历史,目前还有不少没有考证清楚的地方,甚至还有一个“断代”,即确定年代的问题。如“武王伐纣”这一商末周初的重大历史事件,究竟发生在哪一年,一直是众说纷坛。我国现代天文学家张钰哲根据史书《淮南子·兵略训》上说的“武王伐纣……有彗星出”及哈雷彗星的75年回归周期,提出了“武王伐纣”应发生在公元前1057年的看法,同时也把中国和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回归记录提前了近400年。他的这一看法有很有据,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重视。

事实上,哈雷彗星是属于短回归周期的彗星。在天文学家已确切知道其轨道周期的600颗左右的彗星中,只有20%是短周期彗星,其余都是长周期的。在长周期彗星中,最短的周期也在200年以上,而它们的平均回归周期估计达1000万年以上,最长的有3000万年!相比之下,周期最短的是恩克彗星,它是1786年首次被观测到的,每隔3.3年就回归一次。更仔细的研究发现,短周期彗星也曾是长周期彗星,后来它们运行到某个行星附近时,由于受到行星万有引力的影响,其轨道发生了变化,而“蜕变”成了短周期彗星。

彗星的样子,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有一个圆圆的头,后面拖着一条又长又大的尾巴。因此,在中国民间又有“扫帚星”之称。实际上,彗星在运行到远离太阳位置的时候,原本是没有尾巴的,只是在飞到近地点附近时,由于受到太阳辐射出来的“太阳风”压力的影响,才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彗尾”。因此,彗尾总是指向远离太阳的那一方。

通过对彗星光谱的研究可以确定它们的化学成分。现已知道彗星上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氮、氨、甲烷以及水、钾、钠、钙、铁、铜、镍、有机分子等。由于远离太阳时它们的温度很低,是冻结在一起的团块,因而彗星又称“空间雪球”。

彗星是从哪儿来的呢?这如同太阳系起源、地球起源问题一样,对今天的人类来说仍然是个谜。一个有名的假说是关于“奥尔特云”理论的。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在1950年提出,在冥王星轨道之外很远的地方的太阳系边缘地带,有一个由大量彗星聚集而成的“奥尔特云”,但其中的彗星大多数却从来没有在可接近太阳的轨道上运行过。只是因为偶然的原因,在有些“路过”的星体的引力作用下,才把少数彗星推到了可能接近太阳的轨道上。而有可能接近太阳的彗星还会因逐渐汽化等原因在太空中永远消失,比如哈雷彗星每次接近太阳都要损失20亿吨以上的质量。按照这个理论,“奥尔特云”这个“彗星仓库”中至少应该有1000亿颗以上的彗星。

当苏梅克一利维9号彗星(SL9)在它的轨道上和木星相撞时,地球人类真可谓“大饱眼福”了。这次撞击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那样多!面对这一事件,人们也难免开始冷静地考虑这样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有一颗彗星跟我们的地球“撞车”呢?如果那样的话后果将怎样?这对最关心自身安全的地球人来说,真是值得研究的一件大事。

天上有多少个太阳

如果把视界扩大到太阳系以外,我们仅用肉眼就能看到一个广阔的恒星世界。在晴朗五月的夜晚,满天星斗。这众多的星星明暗程度和颜色都各木相同。它们究竟有多少?离我们有多远?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着的?是不是杂乱无章,像一盘散砂?

我们用肉眼在夜空中所看到的星星,大致可分成三类:一类是太阳系的行星;一类是拖着一条尾巴的彗星,彗星实际上也是绕着太阳转的行星;再一类就是恒星了。行星和彗星的数量很少,所以我们看到的绝大部分星星都是恒星。

恒星是和太阳一样的天体,它们在不断地燃烧,发出热、光和其他各种射线,所以,每个恒星都是一个太阳。那么,天上究竟有多少个太阳,也就是宇宙里究竟有多少个恒星呢?

同类推荐
  • 物理:在辉煌的历史里

    物理:在辉煌的历史里

    对于振动和波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各种各样的声波都是由发声体振动引起的,这种振动通过空气或其他媒介传播到人的耳朵,人就听到了声音。并在人的头脑中逐渐加深了对它们的认识。
  • 太空奥秘解读(天文科学丛书)

    太空奥秘解读(天文科学丛书)

    高立来编著的《太空奥秘解读》包括宇宙的范围、宇宙的年龄、宇宙的诞生与消亡、宇宙的秩序、宇宙中的太阳系、宇宙里的生命研究、宇宙暗物质等内容。
  • 化学:看不见的大变化

    化学:看不见的大变化

    陶制品是我国先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是人类生活跨入新石器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陶器是人类掌握的第一种利用化学手段而创造的人工制品。陶器的烧成是以自然物为原料,通过高温下的化学反应而创造出的新材料。在高温环境中,泥坯不但改变了它的自然物的形态,而且也改变了它的本质。
  • 地理:把圆圆地球看透

    地理:把圆圆地球看透

    相传大禹治水到此,遇一水怪作乱,数载不克,后得灵龟降伏水怪,治水成功。后灵龟化为一山,即龟山。在龟山东端,有禹功矶,禹王庙,摩崖石刻等古迹;晴川阁遗址在禹功矶上,与蛇山矶头上的黄鹤楼隔江相望,“为三楚胜地,千古巨观”。龟山原名大别山,后又称鲁山,因为东吴大将鲁肃的衣冠冢在此。
  • 天文:太空深处的发现

    天文:太空深处的发现

    金星的自转非常缓慢,周期为243天,比它的公转周期还要长。金星的自转方向与别的大行星相反,即自东向西旋转。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金星的逆向旋转呢?至今这还是一个谜。在太阳系已发现的八大行星之中,有七颗行星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自转,只有金星的自转方向与众不同,呈逆时针方向。也就是说,如果人类生活在金星上的话,人们看到的太阳将是西升东落。金星一般被人看作是地球的姊妹星,它的自然条件与地球非常相似。
热门推荐
  • 高冷老公快点赞

    高冷老公快点赞

    豪门、私人会所。容湘踩着人生第一次穿的高跟鞋,底气不足的走在昂贵的地毯上。她心里直打鼓,……
  •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名人故事

    影响你一生的100个名人故事

    有一种东西叫做钻石,如天上的星星,风雨的岁月和空间,凝固成人类精神的永恒,它跨越了,国界、语言、年龄。“注音版影响孩子一生的名著”系列图书,每一本都是你生命中不可不读的经典。
  • 相望月牙,相忘天涯

    相望月牙,相忘天涯

    大学毕业后的温书睿不顾家人的劝阻鬼使神差的选择留在了读大学的城市绵州,而毕业了三年却依然孑然一身,直到一天在公交站台再次瞥见前女友蒋彤,再一次的缘分,能否把握住?本该尘封的那段往事又再一次的浮现在温书睿的脑海,情深的爱人却分散天涯,相望着同一轮明月,可最终是否要注定相忘于天涯?他们的兄弟情深,他们的豪情满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每个人对爱情友情和亲情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大学匆匆四年,那些让人再也回不去的岁月永远浸透在青春的土壤里。毕业分散天涯的寝室兄弟和那些死党又将有怎样的结局?
  • 穿越之爱你成瘾

    穿越之爱你成瘾

    她,因父母离世,亲戚抛弃性格变得冷漠淡然。一场意外穿越到星月大陆成为将军府不受宠的四小姐!不受宠又如何,学武经商,偶尔虐虐小姐妹,玩得不亦乐乎!明明看起来温软和善,实则却掌控着天下第一的杀手组织。更是天下文人心中的神明!本以为可以低调安稳的过完一生。哪知皇帝陛下的一道圣旨竟从天而降!幸亏遇见的是他!那个宠她如命,爱她入骨的男子。既然爱上了,就要护他一世周全。可为何总有不长眼的人出现?杀了!斩了!却发现一切都是一个人的阴谋……本文一对一宠文,男强女强。随着文章的发展,会揭示一场巨大的阴谋,万事又因既有果,与世界有关、与命运有关、与人有关
  • 弃妇哪里逃

    弃妇哪里逃

    想我一现代女性,有知识,有头脑,有手段,懂情趣.即上得了厅堂,又下得了厨房.我这种千百年难遇的奇女子,竟然被老公给踹了?!踹了就踹了吧,大不了让你光着屁股滚蛋,咱带着"宝贝"另觅良人.可咱还没将伟大的计划实施.竟然挂了,这一挂不要紧,竟然挂到了莫名其妙的年代?!不可一世的安平王,咱可不稀罕,冷得跟个二五八万似的,咱又不欠你啥.包袱款款,老娘走啦!......
  • 飘动的导游旗

    飘动的导游旗

    陆川是一名普通的地接导游,在一次五天团中结识了心怡的女人白丽丽,随着旅游行程的进程,彼此从陌生到相恋,两颗孤寂的心逐渐靠近,工作同事在潜移默化中升华到恋人,从而引出各自曾经的经历逐层,从而展示了导游职业和内心中的苦与乐、喜与悲。在展示导游丰富多彩的职业生活的同时,也展示出一幅幅生动美丽的草原风景,带着读者身临其境地体会到内蒙旅游的真实感受。一次突发的带团事故之后,陆川被迫选择放弃了曾经热爱的职业。辞职之后,陆川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自悲、自闭、怀疑、焦虑不断地折磨着陆川的内心,让他痛不欲生。朋友的离去,家人的误解、旧时失败恋情经历的困扰,使得陆川几乎迷失了自我。在他最孤立无助的时候,一个女人用爱鼓励了他,帮助他重新振作起来,在陆川重新步入事业正轨的时候,这个女人却从此离开了他的生活。
  • 战夏阳

    战夏阳

    本书为作家张大春的中国传奇笔记材料小说集“春、夏、秋、冬”系列的第二本。延续前作《春灯公子》中娴熟之极却不失当代感的书场叙事技艺,小说家将关注的视角从广袤幽邃的江湖林野、众声喧哗的市井书肆进一步聚焦到庙堂之上、塾宫之中,讲的笑的皆是古代官场与科场的怪状、丑态与糗态,是各怀心思机关的诸品人物,也呈现了近代中国知识、权势阶层流动升降的复杂光谱──同时抛出一个问题:小说家与史家,究竟何者是对方的倒错?
  • 别输在不懂说话上

    别输在不懂说话上

    说话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语言交流,参与者明白对方的所思所想,从而达到和谐共处的目的。生活中,只要口齿清晰,都有语言表达的能力,然而有的人却不懂得如何说话,认为说话不需要技巧。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说话是一门艺术,有的人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能够将话说到位、说到家、说到对方心里去,这样的人就是驾驭语言的高手。本书从八个方面告诉你如何与人说话,让你借助口才的力量,成为人生的赢家。
  • 穿越异界之农场

    穿越异界之农场

    张小雪携带超级农场系统的异大陆生活。“什么,往空间外拿东西还要扣金币?”“哦,不!系统怎么可以这么扣门。”张小雪的心情从天堂一下掉到了地上……
  • 逆天灵修:女君太轻狂

    逆天灵修:女君太轻狂

    二十一世纪的魂魄回归,灵魂的完美契合,废材郡主齐舒以逆天之才掀起瀚海风云。踩渣男斗白莲,携美男一路飙升,问鼎神族王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