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99000000008

第8章 迷头认影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

《红楼梦》第八回有《嘲顽石偈》。在《红楼梦》艺术世界中,作者想象贾宝玉原为青埂(情根)峰下的一块女娲补天剩下的石头,因凡心炽动,才幻形入世,“在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第一回)。“失去幽灵真境界”指石头离开清幽灵秀的真境界“。幽灵”即第五回中太虚仙境里的“幽微灵秀地”,那里有松风明月、虎啸猿啼的“真境界”;“幻来新就臭皮囊”指石头幻形为通灵宝玉。“幻”指幻化,“就”为依附。佛家厌恶人的身体,认为其中盛有痰粪等秽物,所以称为臭皮囊。这里指宝玉。

这两句诗富有禅意,它指出正是由于对诸尘外境的执着,世人才失去了“本来面目”,在情天欲海里漂泊沉沦,导致了生命本真的斫丧。逐物迷己,迷己逐物,生命便如陀螺般旋转,无有了歇之期。我们每个人都往往迷失了真实的自己,失去了“本来面目”而去追逐秽浊之物。若以禅的眼光来看,情天欲海,浩渺无涯。只有顿明本心,才能回头是岸。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这是《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时看到的一副对联。意思是:把假的当成真的,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无当作有,则有也成了无。

这一联将真假有无的相对性揭示得尤其深刻。当我们把无当作有、把空当作色时,就会认假作真,生起种种贪心,舍己逐物,迷失自己,丧失了纯真的人性。

《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神会偈:“本有今无无何物?”迷人不知本觉真心,认假作真,执无为有,生起种种妄想,这就叫作“本无今有”,即“真亦假”“有还无”,此为对联语意。

但是,如果把“有”当作“无”、把色当成空,人们往往又会走到否定一切、抛弃一切的一边,这样一来,必将失去人生的生机。因此,明见真空妙有,才不至为“假”“空”绊住了脚。

“迷头认影”是禅宗对“本来面目”失落的典型象征。它源自《楞严经》卷四,说室罗城中有一狂人演若达多,早上起来照镜子,看不到自己的头,就以为自己的头丢了,到处寻找。“头”比喻真性,“影”比喻妄相,“迷头认影”比喻众生迷失本心,执着妄相,如同痴人早上照镜子,贪爱镜中头影,反以为自己的真头丢失,狂奔乱走急急找寻。因此禅宗感叹:“演若头非失,镜中认取乖。”本来的“头”(真性)并没有迷失,但如果把镜中头当作真头,就又大谬不然了。

禅宗将一切向外的寻求都看作是迷头认影,指出学人“四海参寻”,问禅访道,就是“演若迷头心自狂”。向外求觅,就与大道离得更远:从眼、耳等感官之“门”向外获得的知识,只是幻影而非真知。因为它们只是幻象,而非真实的自性。唯有内省式的顿悟,才能明心见性:“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大错。”

与此同时,以禅的观点来看,迷悟无别,真妄不二,妄相也是真相的反映,求真性也就是求妄相:迷的时候有真头、影像的种种不同,忽然之间开悟,也并没有得到一个新的头,只不过是发现迷时不能发现的原本的头而已。因此,只要歇却迷狂的心念,就能够重新得到本来的“头”。

认贼为子

《楞严经》卷一说:“由于你长久以来,把贼人看作儿子,失去了原来的财富,而遭受生死轮回的痛苦。”《圆觉经》也说:“有人认贼为子,他家的财宝,怎么也保不住。”

禅宗指出,生起取舍之心,悖离本心,就是认贼为子:“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同样,夸夸其谈,缺乏真修实证,用智性思维计较、度量的,都是认贼为子,所以大慧宗杲禅师说:“寻常可以说得道理,分别得行处,尽是情识边事,往往多认贼为子。”禅宗还指出,向外寻求,执着于声色,为声尘色尘所迷惑,同样是认贼为子:“听不出声,见不超色,如斯过患,实可怜生。殊不觉知,认贼为子。”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不明白这个道理,执着外境,把纷纭迁变、生灭不已的六尘外境当作自己的本心,将妄心错认为真正的悟见,就如同认贼为子的愚痴可笑。

谁缚汝、谁垢汝

《维摩经》:“若有缚则有解,若本无缚,其谁求解?”如果本来就没有束缚,自然也用不着解脱。那么,是谁束缚了我们的心呢?

这是一个值得参究的话头。

三祖僧璨继承慧可的禅法,广施法雨,普度众生。

一天,有位少年僧人前来拜见。少年僧人问:“什么心才算是佛心?”

三祖问他:“你现在的心是什么心?”

少年僧人想了一想,说:“我现在没有心。”

三祖说:“连你都没有心了,佛又怎能有心?”

少年僧人就向三祖祈求说:“但愿师父能指示我一条解脱的法门。”

三祖问他:“谁绑住了你?”

少年僧人想了想,说:“没有人绑住我。”

三祖告诉他:“既然谁也没有绑住你,那你就已经解脱,为什么还要寻求解脱法门?”

少年僧人一听,当即大悟。后来,他成为禅宗的四祖。

僧问石头希迁:“什么是解脱?”

希迁反问:“谁把你捆住了?”

僧人不解,又问:“什么是净土?”

希迁再度反问:“谁把你弄脏了?”

以上两则故事,反映了禅宗超越解缚、净垢等二分法的禅机。

束缚生烦恼,解脱即菩提。《楞严经》《维摩经》都宣传缚脱同源之旨。《楞严经》卷五:“根尘同源,缚脱无二。”缚脱同源于一心,束缚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鬼由心生

有一座百年老屋,因为年久失修,断垣残壁,不堪风雨。屋内蛛网密布,尘埃蔽日。深夜里,老屋经常发出奇怪的声音,好似女人的伤心啜泣,又像来自幽冥世界的惨烈哀号。人们于是绘声绘色竞相传告:老屋里住满了鬼魅幽灵,谁要是走进了老屋,就别想活命。因此大家都非常害怕,只能远远地看着鬼影幢幢的老屋,谁也不敢靠近一步。

有一天,来了一个外乡人,扬言自己是天下第一大胆的人,世间没有什么东西吓得了他。有一个村民看到这个外乡人口出狂言,非常不服气,故意使用激将法说:

“你自称是天下最大胆的人,可你怎样才能证明自己胆量过人,让我们心悦诚服?”

“我不仅不害怕妖魔鬼怪,任何妖魔鬼怪看到我,都要退避三舍,敬畏三分。”外乡人自负地回答。

“我们街上有一间鬼屋,进去住过的人都被吓出一身病来。如果今晚你敢进去住宿,那就证明你的确是个有胆量的人。”

“区区鬼魅有什么好惧怕的,今天晚上我就要把它们降伏!”外乡人拍着胸脯,故作无畏的神情。

夜幕降临,一群人簇拥着外乡人,来到了鬼屋门前。外乡人硬着头皮跨进鬼屋,一阵阴冷的空气袭上心头。举目四望,昏黄的烛光下,梁柱颓倾,横七竖八,屋顶上破了一个大窟窿,月光斜斜地沉了一地,纸窗上跳跃着幢幢的影子,仿佛鬼魅就要破窗而入。外乡人一惊,赶紧躲在一张案桌下,闭目屏息,和衣睡倒。

稍后,又有一个自称胆大的人,听旁人说这所老屋里经常出现恶鬼,也想进去住宿。他来到门口,推门准备进去。

外乡人恍惚中听见两扇木门咿呀作响,仿佛有鬼魅正要推门而入。他霍地从地上弹起,一个箭步死命抵住木门,不让门外的鬼魅进来。但是他使的力气愈大,门外的推力也愈大。

门外的人也以为是鬼在作怪,所以拼力要推门进去看个究竟。于是,两个“鬼”互相争斗,一直相持到天亮。等到街市喧哗,二人都精疲力竭时,门才打开了,双方这才明白,屋里屋外都不是鬼。

鬼由心生,束缚自己的还是自己。

伏鬼妙方

有一对夫妇非常恩爱,不幸的是年轻的太太突然生了重病,临终前她拉着丈夫的手,依依不舍地说:“我太爱你了,实在不想离开你。我死后你可不能忘了我去找别的女人,否则我做鬼也要跟你算账!”

不久这位太太就去世了。刚开始,丈夫沉浸在丧妇的悲痛之中,但到了第四个月,他遇见了一个女人,两人一见钟情,定了终身。

自从订婚那天起,每天夜里都有女鬼来骚扰他,骂他不守诺言,并将他与新人之间所发生的事说得一清二楚。

每当他送给未婚妻一件礼品时,女鬼都能将那件礼品做一番详细的描述。她甚至可以复述他俩之间的对话。这使他颇为烦恼,以至难以入眠。

一个朋友听说后,劝他去请教禅师。他别无他法,只得向禅师求助。

“那女鬼是你的前妻变的,你的一举一动都瞒不过她。不论你做什么、说什么、送什么东西给你的意中人,她都知道,她一定是个精灵鬼。下次她来的时候,你不妨和她交谈,夸她聪明绝顶、无所不知,你对她自然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你可以提一个问题,让她回答。假如她能回答上来,你就答应解除婚约,决不再娶。”

“我要问她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禅师答道:“你抓一把黄豆,问她你手里究竟有多少粒。如果她答不出来的话,你就该明白,她只是你自己主观想象的,就再也不会来骚扰你了。”

当天夜里,女鬼再度出现时,丈夫就依计夸奖了她一番,说她真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女鬼自负地说:“一点不错,你今天见了一位禅师,我也知道。”

丈夫随手抓起一把黄豆,说:“你既然什么都知道,那么说说看,我手里究竟有多少粒黄豆?”

他等着等着,再也没有鬼来答腔了。

至此他终于明白,原来那个活灵活现的女鬼,只不过是自己心理的变现而已。

作茧自缚

《涅槃经》卷二十七:“如蚕作茧,自生自死;一切众生,亦复如是。不见佛性,故自造业,流转生死。”《楞伽经》卷三:“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痴迷的众生以无穷无尽的妄想之丝,织就了欲望的茧子,在无始妄想状态中相续执着,将自己牢牢地束缚,漂堕在深不见底的生死大海,流浪在渺无际涯的旷野,犹如汲井辘轳,轮回不已。

在佛教看来,一切众生的寿夭、贫富、愚智以及所处环境的违顺、苦乐等,都是唯人自招。众生如蚕,不断吐出烦恼丝,使三界六道的茧子越来越厚实,自我束缚,而难以出离。

对这种痴迷,禅宗感叹道:“听不出声,见不超色,如蚕作茧,自萦自缚。十二时中,无片时快乐,至竟终成废人。”如果我们听到的只是些浮靡的声响,看到的不出乎俗艳的颜色,就会丧失见闻之性的清明,像蚕儿作茧那样,自我缠缚。一天十二个时辰,没有片刻的快乐。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这两句诗,是千古圣于情者的共同体验;若从禅的角度看,则是芸芸众生逐物迷己、作茧自缚,使生命成了煎熬的形象写照。

缘此,禅宗提出了“自缚”的观念以警示学人:“六尘不恶,还同正觉。智者无为,愚人自缚。”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尘境,本身并没有什么错误,人们完全可以从中得到觉悟。智慧的人不贪恋执着它们;愚痴的人执着于外境,自我缠缚,而不得自由。黄庭坚《杂言赠罗茂衡》也说:“去子之取舍与爱憎,唯人自缚非天黥。”可见,并不是上天要惩罚人,而是人自己把自己当作了囚徒。

渴鹿乘阳焰

《楞伽经》卷二:“譬如群鹿,为渴所逼,见春时焰,而作水想。迷乱驰趣,不知非水。”“阳焰”是《华严经》等大乘经典常用的譬喻,犹《庄子·逍遥游》中的野马尘埃。春初原野上日光照映浮尘而四散,渴鹿见了误把它当作是水,狂奔而去,但无论如何也喝不上。佛教用这则寓言象征人的迷妄之心。“渴鹿乘阳焰”也是禅宗常用的象征。

大安禅师示众说:“如果想作佛,你们自身就是佛,却偏要流浪他乡,匆遽忙碌地像渴鹿追赶阳焰那样,什么时候才能开悟?”自己本身就是佛,如果向外追逐,就像渴鹿追逐阳焰一样,永无出离生死轮回的希望。

眼翳空花

“眼翳空花”“水中捞月”等,也是执幻成真而导致本心迷失的象征。《楞伽经》卷二:“愚夫妄想生,如为翳所翳。”如来藏兴起业识的作用,使本来明澈的心眼,被尘翳所障,无法看透世事的真相。

《楞严经》卷六:“见闻如幻翳,三界若空花。”《圆觉经》:“妄认四大为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譬彼空中花及第二月。”

“空花”是空中花。患有眼翳或用眼过度的人,会看到许多似花非花的幻影。实际上虚空本无花,它只是病眼者所产生的幻觉。禅宗借以喻虚妄之心所见的各种事物没有实体,所谓“一翳在目,千花竞飞。一妄动心,诸尘并起。”众生之心迷惑狂乱,不知诸相非相,无中生有,执幻为实,遂引起无穷的烦恼尘劳,导致了无尽的轮回之苦。

“空花”也是禅僧诗客最喜运用的喻象之一。《信心铭》:“梦幻空花,何劳把捉。”尘世的一切,都是梦幻空花,不必执着贪恋。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艳色即空花,浮生乃焦谷。”美艳的色相,只不过是空中花影;短暂的人生,好比烧焦的谷芽。两句将悟道者对人生的感受,写得相当真切。

水中捞月

过去,在一座叫波罗奈的城中,有五百只猕猴,在树林中游玩。它们来到一棵尼俱律树下,树下有一口井,井中有月亮的影子。

猴王看到井中的月影,对众猴说:“月亮今天死了,落到了井里。我们一起来想办法把它救出来,免得夜间没有月亮黑暗一片。”

众猴听了,都觉得有理,准备捞月,可又犯愁了:井那么深,怎么能把月亮从里面捞出来呢?

这时猴王说出了一个主意:“我抓住树干,你们抓住我的尾巴,这样一个抓住另一个的尾巴,我们就能够捞出月亮了。”

众猴依言照办,一个抓住另一个的尾巴,下到井里去。就在快捞到月亮的时候,突然一声巨响,原来是猴王抓住的那棵树干,承受不住众猴的分量,一下子折断了。这时,所有的猴子都落到了井里,活活被淹死了。

《摩诃僧祇律》卷七的这则故事,譬喻愚者认幻为实,更起贪心去追逐,徒劳无功,身陷灾苦。

水中之月似有而实无有,一如镜中之花影。《大智度论》卷六:“诸法因缘无自性,如镜中像。”各种事物都是因缘合成的,本身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性质,像镜中的影像那样虚幻不实。水中本来无月,天上之月和地上之水因缘和合,就产生了水中月的幻相。因此人们应当了解一切现象“如幻、如焰、如水中月”,虚幻不实。镜花水月遂成为禅僧诗客喜爱讽吟的意象。《证道歌》:“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王梵志诗云:

观影元非有,观身亦是空。

如采水中月,似捉树头风。

揽之不可见,寻之不可穷。

众生随业转,恰似寐梦中。

人的身体由四大五蕴组成,本来空无一物,如水中月影,树头风声。痴迷的众生不明白这个道理,执幻成真,以假为实,身处梦中而不知其为梦,执着贪求,随着业力而轮回生死。黄庭坚《沁园春》:“镜里拈花,水中捉月,觑着无由得近伊。”《红楼梦》第五回《枉凝眉》:“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都表达了执幻为实的枉然。《五灯会元》卷十八:“若是个惺惺底,终不向空里采花,水中捉月。漫劳心力,毕竟何为?”意思说如果明白了镜花水月本来空虚的道理,头脑清醒,就不会采空中花,捉水里月。因为这一切都是虚幻不实,追求的结果不过是白白地浪费心力,不会有任何成功的希望。《西游记》第二回:“悟空道:‘师父又来了,怎么叫作水中捞月?’祖师道:‘月在长空,水中有影。虽然看见,只是无捞摸处,到底只成空耳!’”

同类推荐
  • 黄帝阴符经注

    黄帝阴符经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南文博雅授权电子版权。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漫画跟梁漱溟学儒

    本书通过通俗的文字和200多幅漫画和插图, 介绍了梁漱溟对传统儒家文化的体认和研究, 兼及其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生实践, 是一部引导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并启发读者思考人生问题的入门读物。
  • 中观大师箴言集

    中观大师箴言集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我的第一本英语口语书

    我的第一本英语口语书

    本书从大家在学习英语口语中遇到的根本问题着手,着重引导大家如何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学习英语口语,告诉大家口语到底应该学什么,帮大家把基础打好,以便于后续的自学。不要怯:日常生活中老外说话也没有那么复杂,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使用简单的词汇、基础的表达句型,并非像“谢耳朵”那样使用一些复杂的句型和生僻的词汇。不要懒:英语口语是综合性最强的,是要经过大量的积累配合大量的练习才能提高,做一百套英语练习题,不如开口来一段实地交流。英语口语,会说才是硬道理!
  •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徐批叶天士晚年方案真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2016中国年度随笔

    2016中国年度随笔

    《2016中国年度随笔》由徐南铁主持编选,选取石湾、傅谨、秦颖等人的文章。这些文章或反思历史与文化、怀念友人、点评文艺作品,臧否历史人物,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性,全书文章以思辨性区别于抒情见长的散文,以视野的广度和历史的纵深感区别于直接针砭时事世风的短小杂文,很多文章读来既有学术性又有趣味性,能引起读者深思,给读者启迪。
  • 故宫漫载

    故宫漫载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锦瑟无双之倾君心

    锦瑟无双之倾君心

    她是二十一世纪杀手女王,意外穿越至异世大陆相府小姐身上,一场阴谋也随之展开,入宫为婢是为了躲避追杀还是阴谋的一部分。那刀光剑影惊起了躲藏在背后的麻雀,浮萍的身世也即将揭开。他是帝凰国尊贵的寒王,两人携手面对这一场阴谋,在这乱世两人是否能一直相伴。迷雾将揭,序幕即将拉开。看他们俩如何在这乱世携手,傲视群雄,俯看天下。
  • 狂霸逆天

    狂霸逆天

    一个普通学校的男青年,在异世如何混的风生水起
  •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

    《赠言寄语》讲述了:读书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博采知识,可以增长才干,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阅读撼人心弦的高贵作品,就如同亲炙伟大性灵的教化,吸收超越生老病死的智慧,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时空,让心灵沟通过去和未来、已知和未知。
  • 双面娇妻

    双面娇妻

    她和他本是天生敌对。没有那场变故,他们或许永远失之交臂。她和她本是没有血缘的姐妹,却因为一场阴谋,成为生死敌对。她和他是青梅竹马,可是最终,他却害自己面目全非。一场阴谋毁了她的容,却成全了她和他。让原本的错失变成了相濡以沫。仇恨面前,幸福却又太单薄。究竟是放下一切爱,还是用他去搏?
  •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民主,中国如何选择

    当今世界范围内,民主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劣质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球民主的深层危机?在此背景下,中国还要不要追求民主?为规避目前世界民主的种种“陷阱”,中国是否需要选择自己独特形式的民主?其现实的发展路径又在哪里?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凭借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宽广的研究视野和独到的分析视角,超越各种主义的纷争,对以上问题给予了理性、审慎而富有洞见的解读。
  • 贪财夫人很大牌

    贪财夫人很大牌

    “你要一直失忆也行,我就当你是个其实什么都不会、只会招摇撞骗的女骗子!”钱多多一朝穿越,成了压寨夫人,还要鄙视讽刺?开什么玩笑!她就做个‘财女’给他看!只是她闹过赌坊,赢过商队,抢过钱庄;却躲不过暗箭,防不过小三,直至在他眼前生生坠崖……带着残缺的记忆离开,往日恩爱不过浮云,她在另一个天地崭露头角。白玉为栏金为砖,她是西凰国最有钱有势的女人---钱多多。想要再拥的她的心?那就拿命来换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