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0100000003

第3章 心情 /幸福的旁边,站着幸福(2)

年轻的我曾经在一所大学供职,每天穿梭在偌大的美丽象牙塔里。虽然我不是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但是校园里的一花一草都向我微笑,湖心亭的闲逸、操场上的奔放、露天电影院的浪漫,我只需要跨足就能抵达。行走在校园里,少不了有校外的人问路,“同学,请问图书馆往哪边走?”还没来得及回答行人的问题,我的心底立即便有了小小的窃喜:原来青春渐渐地散去,我还有一张很嫩很嫩的脸。

被误认为“同学”很多年,我也暗暗得意了很多年,甚至还预备一直得意下去。然而,后来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校园里的学生越来越年轻,年轻到我感觉他们不过是高中生模样,甚至只不过长着一张初中生的脸。说实话,我被这一怪异的现象困扰了很多年,而且这种现象逐年加剧。有一天,我突然明白问题的症结,不是校园里的新生越来越年轻,而是不知不觉中我一日日老去,而老去,原来也是需要参照物的。

香港明星谭咏麟号称“永远二十五岁”,老戏骨刘晓庆还可以扮演十八岁的少女。生活中,也有很多不服老的朋友,我有个三十五岁的女性朋友,就天天说“我感觉自己不过二十出头”,当然这不过是没有人响应的宣言。不管是明星还是普通人,其实都有一颗不愿老去的心,希望时光留在最青春的年华。但是,时光却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或快或慢总会在我们脸上留下痕迹,然后径直将我们送往老去的隧道,一去不回。老去,也需参照物,这样真相或许有一点点残酷。然而正面残酷的真相,其实更能让我们从容面对老去,并懂得老去也是一种历练、一种风景。

畏高的疗法

获邀参加一个大型活动,预先得知其中有登山的内容,生性畏高的我身未动腿先软。其实,我曾经多次参加登山的活动,但是每次都因畏高而晕眩。当别的朋友“一览众山小”甚至诗兴大发时,我却像受惊的刺猬缩成一团,不仅失去了登高望远的快乐,甚至连身体也白白地遭罪。

在参加这次活动之前,我在常去的论坛发了帖,希望网友们提供克服畏高的办法。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我的帖子引出了好多畏高案例。很多网友跟我一样严重畏高:站在二楼的阳台也会腿软,不敢独自走过有栏杆的桥梁,被海拔极低的山峰吓倒……同病相怜或许能换来惺惺相惜,但是无助于我解决畏高的障碍。细细看来,也有网友贡献应对的办法,无非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要想克服畏高的毛病不能裹足不前,唯有攀登、攀登、再攀登。原来,山巅不仅有美妙的风景、开阔的视野,也有治愈畏高的良药。

说起来很有意思,许多山峰都有金顶,仿佛少了金顶不为山。很多攀登者都以登上金顶为荣,仿佛“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金顶就不是一个完美的旅程。其实,畏高和金顶并不矛盾,或许正是因为金顶的存在,让许多畏高或不畏高的攀登者,拥有了坚持到底、笑到最后的决心。

曾经,在雪后爬八达岭长城,攀登是一件异常辛苦的事情。常常是爬三步滑两步,远处蜿蜒而上的城墙,仿佛是难以企及的梦想。而最终不畏艰难、不畏高海拔的攀登者,却是远道而来的美国老头老太和韩国美少女。千万里的追寻,让异国的求索梦不会轻易熄灭,纵使畏高可怖也不愿留下遗憾在心间。

说到底,畏高其实只是心中的情结,倘若我们心底只有畏惧,没有登高望远的情怀、没有不留遗憾的决心,那么就算是华佗在世,恐怕也难有好的疗法了。

工地上的月光

德强是某建筑队的建筑工人,刚过十七岁便开始在城里打工。城市里的高楼一个接一个拔地而起,在日益美化的市容里有规划师的智慧,也有德强和他的工友的心血。德强在城市这个或那个工地里挥洒着汗水,工地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是“年轻的战场”。

作为潇洒的青春战士,德强的肩上除了有百十斤的沙石等建筑材料,还有一个远处贫瘠的故乡和双亲。一张又一张几百或上千的汇款单,是他传递给故乡的心意,也是他在辛劳后小小的慰藉。

可是,十七岁的德强也有脆弱的时候,脆弱得像他这种年纪的所有城里孩子的娇柔。他的脆弱不是来自高强度的工作,也不是来自包工头的呵责,更不是来自肩头添的新伤。他的脆弱来自一个属于他的假期,三个月以来的第一个全天候的假期。二十四小时后,他又将回到城市某一个热火朝天的工地,在灰尘弥漫的钢筋水泥的构造里挥汗如雨,用自己的年轻甚至略微稚嫩的身躯搏击生活。

而这一刻,这一个属于他的二十四小时的假期里,他却陷入了巨大的彷徨和孤独。他没有去商场为自己买一件新衣,哪怕是打折的;他也没有去附近的网吧,沉醉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他没有聚会没有访友,在这个城市除了包工头和工友,甚至没有一个熟悉的朋友。

寂寞开始汹涌而来,仿佛要席卷所有的安宁和快乐,将莫大的忧愁推到十七岁的德强面前。德强想朝着故乡的方向喊一嗓子,还想找个空旷的地方唱一首最熟悉的山歌,可是面前却是车水马龙的忙碌,是灯红酒绿的格格不入的繁华。德强扬着小小的脸,对每一个走过来的人微笑,用力地微笑。可是,微笑对面是冷漠,真诚与友好被城市快节奏和渐渐降临的夜幕淹没。

不知不觉,德强来到了一片寂静的工地。夜色中,所有建筑工人都撤离,白天紧锣密鼓的进程有了小小的停顿,飞扬的尘埃也浮在离地面很近的高度。这时,德强的心趋于平静,有一种远离城市的片刻安宁。

这时,一盘圆月高高地挂在了天空。没有电线没有树木没有任何建筑物的遮挡,月亮就那么亲近地挂着,不知道挂了多长时间,也不知道还要挂多久。月亮像母亲温和的目光,又像少女温柔的双手,抚慰了德强一整天的惶恐和不安。仿佛惊涛骇浪里的帆船,在颠簸后驶入了风平浪静的港湾,拥有了最美妙的归宿。

还是歌里唱的,“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在城里的楼房像花一样绽放时,月亮也渐渐无迹可循。而工地上的月光,那是一种通往遥远故乡、通往幸福、通往爱的线索。有了这条线索,德强不再孤独,这个假期也因为这小小契机而更让他珍惜。

熟悉的远方在面前开始清晰,遥远的双亲虽然无法联络,而且电波里的互动也难以实现,但是思念却也充盈了山水相隔的距离。

闲话米汤

闲时逛超市,发现货架上牛奶的品种越来越多,硬是要让人挑花了眼。家里,小外外嚷着明天要换新的口味牛奶,而家中的袖珍狗也迷上了果粒酸奶,低着头翘着屁股喝得欢……此番景象让身为70后的我,不由得回溯自己的童年,呱呱落地时的我可不曾有这么丰富的饮品,甚至母亲的奶水都不够充足,急坏了喜得贵子的一家人。为了我的成长和发育,父亲好不容易“淘”来两斤红糖,而此间的艰难和波折不得而知。只是红糖兑进热腾腾的米汤,我的奶水“替代品”便宣告产生了。

提到米汤,由于煮饭形式变得更便捷,现在的孩子已经很少能接触到了。而街上新开的米汤系列菜馆也只能让他们尝新,并不至于深刻了解。转念一想,若真正让娇生惯养的他们喝米汤,估计也不会是愉快的经历,弄不好闹起小脾气。

我的童年,那时还没有电饭煲来煮饭。煮饭用的是大铁锅,加过水的米煮一会儿后,要淘掉煮米的水,然后加少许水直至煮熟。和米分离后的水便是所谓的米汤,米汤又白又稠,和今时今日的牛奶倒有几分神似。

加了少许红糖的米汤,是父母能给我们的最好饮料,甚至是最重要的主食。当然,寡淡的米汤喝多了,幼小的我难免会有厌烦情绪,甚至会以哭闹来抵制。可是,父母并没能力改变这一切,只能无奈地说,“米汤是最有营养的,不喝米汤长不大、长不高。”

从营养学的角度上来看,父母的话并非全无道理,不过那时的我并不太懂,父母也仅仅拿“米的精华都在米汤”当“幌子”。不过,或许是恐吓般的健康教育起了作用,或许是抵抗不住饥饿的“骚扰”,于是喝米汤成了不二选择,喝米汤甚至成了一时的风潮。

童年,饮品的匮乏并没阻止我们成长的速度,倒是喝米汤长大的经历让我们能吃苦,也能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甜蜜。或许是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孩子的嘴巴越来越挑剔,他们的童年也在挑剔中更加精致地度过。

而我偶尔会去吃米汤菜,菜真的很平常,但是清香的米汤味却很亲切。让我仿佛乘上时光穿梭机回到童年。苦中有甜让我倍加珍惜与感动,不知道蜜罐子里长大的孩子们,他们未来的记忆里,是不是也塞满了幸福?

晒幸福

朋友说,最近网络里的“晾晒指数”挺高,听完,我不由得哑然失笑。确实,现实生活中,晒衣服的“晒”,到了虚幻的网络顿时“洛阳纸贵”了。

说到如今网络里的晒生活,可谓精彩纷呈,“好戏”不断。但是,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晒生活的“鼻祖”——晒工资。也许,只有在互不相干的网络里,现实生活中的“人精”才能抛开戒备,连自己的钱袋子都可以向对方敞个底朝天。晒工资的主角多不是贫困的“苦主”,更不会是在最低工资标准线挣扎的人儿。贴出自己“机密”的工资条,明眼人一看,便知那不像是一种简单的交代,更像是竞相炫富般的交流。说来,晒工资其实是晒幸福的一种,让陌生的网友艳羡,也让自己得到心灵的满足。

生活中还有许多形形色色的幸福,可是到了网络时代的晒客一族那里,幸福难免会和花花绿绿的票子扯上关系。

我平时混迹于一个撰稿论坛,论坛里聚集着全国各地的码字高手,有些还是名声在外的响当当的大虾。由于文人的幸福在于文字,晒稿费便成了不二选择,稿费不是简单的数字,而是对作品的在经济上的一种肯定。关于文字的“在商言商”掀起了高潮,雪花般的稿费单成了一时的焦点。

晒稿费,意外地成为一个标尺,许多真正的大虾再次被正名。当然,也有一些低调的“小虾米”异军突起,一些大腕竟然一直惨淡经营。小虾米的人气暴涨,大腕却遭遇了空前的滑铁卢,不过难免也有质疑的声音出现,不相信残酷的现实。于是,大腕“借坡下驴”地说,稿费是不完全统计,应该在总额后面加一个零,才是最精确的数字。聪明的人应该能看出端倪,其实大腕用虚假的谎言,企图掩盖狼狈不堪的现状。

这让我不由得惊醒,原来网络里的晒幸福并不一定是真的幸福,有些是被虚拟世界的人做了美化和包装。比起文人晒幸福的虚假,商人自然是有过之无不及,网络里晒幸福的商贾牛人比比皆是,钱多得不知道该怎么花才好,只好“豆浆买两杯喝一杯倒一杯”。炫富之争其实并没太多实际的意义,只是满足了部分先富起来人群的虚荣心,同时也让徘徊在财富之外的伪富一族做一回白日梦。

说来,晒幸福只是亦真亦假的虚拟“还原”,并不足以改变什么。可以断言,网民制造了全民晒幸福的假象后,除了在网络留下浅浅的痕迹,一切最终都将回归到正常的秩序。

做一棵老树

“下辈子,我要当一棵树,一棵树种到一个地方,就永远不会被移动。”这是韩剧里最深情的对白,这也是我听过的最有意思的“下辈子”的构想。这样的构想是渺小的,不足以呼风唤雨,不足以指点江山,也不足以翻天覆地。可是,就这个渺小的构想,却有一种安静的力量,这样的力量让一颗心洗去繁华,也洗去无所不在的浮躁。

我曾经在爱人的老家待过一年的时间,那几乎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处所,乡村跟集镇和城市遥遥相隔,整天在眼前摇晃的除了麦浪、菜苗,便是一丛丛上了年纪的老树。坦白说,不是为了刚出生的女儿,我很难做出告别城市的决定,去选择如此闭塞又如此无趣的生活方式。乡村里,没有青壮年,只有老人和更老的老人,还有就是小孩和更小的小孩,寂寞的蔓延仿佛是潮水般不可遏制。

有时候,我焦躁地走来走去,绿油油的庄稼地、勤勉的老黄牛和跃出水池的鱼儿,都不足以安抚我不安的情绪。只有近处或远处的老树,仿佛潜藏着巨大的吸引力,让我不知不觉地走近。很奇怪的是,不管是树叶茂密的春天,烈日炙烤的夏日,黄叶缤纷的秋季或是枝条萧瑟的寒冬,只要伫立在一棵老树旁,心立即会变得风平浪静,烦恼和孤独仿佛也烟消云散了。不知是老树听取了我的故事,还是我关注了老树的历史,一种无声无形的沟通在进行,一种相濡以沫的亲近在展开,一种珍贵无比的真情在流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是属于陶渊明和他的时代的情怀,习惯了闹市的我显然是很难甘于寂寞。如果非要我选择世外桃源,选择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我更愿意做一棵树,一棵乡村的安安静静的老树,承载着悠久历史、饱含岁月魅力的老树。遗憾的是,老树也很难“永远不会被移动”,哪怕老树从来没有对都市的向往,但是都市却觊觎老树的风华。于是,一棵棵老树从乡村来到了城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老树装点着城市的街道、花园或象牙塔。老树,不仅仅是城市的风景线,更成为了城市强大的肺。

同类推荐
  •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生活并非都有选择: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们

    留学是迈上成功巅峰的通途,亦可能是堕入欲望深渊的陷阱。经过一段时间改革开放的熏陶,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留美学生已经不只是书斋里的精英,他们更是一个个充满欲望的人、一个个为名利而奋斗的个体,在大洋彼岸深陷于情与爱的踯躅、名与利的挣扎。当象牙塔里也漫入世事的波涛,他们,和你我没有什么两样,背负着为人的十字架,生命永远是不可承受的重量。“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一百多年之后,托尔斯泰的名言在一代一代中国留学生的生活中被演绎。生活都能由你选择吗?幸福只要追求就能得到吗?在大洋彼岸的中国留学生们以自己的经历向您诠释这一切。
  • 于悦读中如痴如醉

    于悦读中如痴如醉

    本书共120多篇文章,是作者近年来阅读体验的分享,由两卷组成:“上卷:彼岸”,所涉读物,多为世界顶级作家的作品;“下卷:此地”,所涉读物,均为中国作家的作品。本书不仅简明扼要地介绍了文中所涉读物的梗概、背景资料,也层层剖析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融进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受。全书文字精妙细致,活泼灵动。
  •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守望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守望

    《西藏岁月系列丛书:守望》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深刻描绘了西藏和平解放、进军西藏、解放西藏、建设西藏的重大历史变革,以及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央如何继续关心西藏、全国无私支援西藏,使西藏飞速发展变化的可喜局面。
  • 成为妮可

    成为妮可

    《华盛顿邮报》的科学记者、普利策奖得主讲述了一个鼓舞人心的真实故事,一个性别困惑的男孩与他同胞弟弟以及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理解、培养、捍卫“与众不同”的非凡历程。本书为纪实文学报道,材料来源于个人日记、家庭摄像、新闻报道、当地的法律文件。艾米在四年内追踪了这个触及到文化争论核心的美国家庭,记录了一个男孩对于自身性别的困惑,并最终成为自己的全部过程。
  •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中国古典散文集(一)(散文书系)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热门推荐
  • 诸天万界我第一

    诸天万界我第一

    人生于世,当得第一,若不得第一,和半睡中的咸鱼,有什么区别?暂时先定个小目标——做个万古诸天世界的第一!做为一个身负金乌血脉,一个大型号的人形凶兽来说,应该不是什么太困难的事情。热血撒战场,龙蛇起舞中,天下第一雄霸者,风云骤起·····聊天加群:750610765
  • 清明雨

    清明雨

    自从我俩登上开往大西南的列车,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处的大山深处,我们还是最近的老乡!尽管在同事们眼里,我们就是完美的一对,可在我的心里,却拿她一直当小妹妹看待。的确,岁月的风雨,虽能使沧海变桑田,却很难抚平人们心灵的伤痕。因为我的爱情世界,仍被绣春牢牢地占领着——尽管她已成了郝运的老婆。然而,她对我纯洁无瑕的爱,她在生活上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体贴,就像早春的阳光与和煦的东风,渐渐融化了我冰封的爱情世界!在参加工作的两年后,我俩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 佛说时非时经

    佛说时非时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回到今生

    回到今生

    布莱恩·魏斯凭借自己二十多年来的研究与经验,带领我们进入前世回溯的惊奇之旅,见识到前世如何影响今生的生活。与“前世今生”系列的前三本书不同的是,《回到今生》将主题落在了今生的爱、喜悦与理解上。他在书中揭开宇宙基本的生命动力及疗愈的能量——“爱”,这股能量使人们经历无数次生命。他强调通过前世回溯重新去扩张与体验爱的经验,并且教导我们如何“灵性自助”,告诉我们放掉愤怒,建立相爱的家庭,培养丰富的爱与同情心的重要性。此外,魏斯特别教授了回溯前世的自我冥想练习方法。尤其重要的是,他还传达了许多灵性大师(高层次的存有,不具形体的灵魂)的信息,以便我们从中获得一些启示,进而超越自己,彻底转化生命。
  • 半鹤黄日

    半鹤黄日

    鲁太保木匠爷溘然长逝。这在骆驼镇来说真是件太大的事!而且,让骆驼城镇甚至是全骊酐市任何一个认识鲁太保木匠爷的人都感到无法理解,如他老人家不可思议的传奇一生,他的辞世,竟也是一种叫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方式。事情是在四天前的早上,儿子鲁夏杰过几天要结婚了,女方是个刚毕业才两年的大学生,鲁吉永叔便和老父亲我们的鲁太保木匠爷一早起就开始收拾屋子院落的卫生。鲁夏杰在市里开一家叫21世纪生物制品公司的公司,这是第二次他结婚,第一次结婚不久媳妇就回娘家出车祸死了。鲁夏杰是我的族哥,也是我高中同学。他叫鲁夏杰,我叫鲁夏雨,我俩同岁。
  • 天国盛夏

    天国盛夏

    夏雨国,有两大特点,一是无冬,二是其美丽二公主。二公主盛世美颜,在外人面前,极其神秘,出门带面纱,一举一动,极其端庄,经常被朝廷大臣作为自己儿女的榜样。等等,不对劲,二公主跟着男人走了?!还去了南北两地?!消息瞬间传遍整个皇城……
  • 只婚不爱:老公别过来

    只婚不爱:老公别过来

    结婚当天,发现交往两年的未婚夫竟然有不为人知的喜好。两年感情,不过是一场骗局。她一气之下,婚礼现场重新征婚。对方是个坐在轮椅上的残疾,算了没关系,反正就是契约结婚将就吧。可怎么都没想到,这人,身份竟然这么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温氏母训

    温氏母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恋恋情深(中国好小说)

    恋恋情深(中国好小说)

    爱情不仅仅是汹涌澎湃的激情,更是在生活中积淀沉积的深厚情意。两个家庭,一个因治疗孩子的耳疾而身负重贷,一个因父母的瘫痪和丈夫出轨而陷入危机。他们彷徨过,也痛苦过,但最终选择了承担生活所带来的责任,重新拾回因生活压力而忽略的爱情。贫困与不幸是爱情的试金石,真挚的爱情不会因为婚姻与生活的磨砺而渐渐被打磨忘却,反而会成为构成家庭的最坚实的纽带。现实的压力并没有压垮这两个家庭,他们最终熬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在守望未来的同时也紧握深深爱情。
  •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

    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超级催眠术:不可思议的灵魂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