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03700000002

第2章 导论:比较思维中的现代视角(2)

二、

作为“人文演进”范畴的创发者,钱穆在其著作等身的文献中不仅使这一范畴成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自身“语场”中的独特话语,而且最终成为了一个贯穿其整个人文思想主线并表征其人文进化理想的最重要前提性概念。然而,钱穆的人文思想及其人文演进观的现代价值及其意义,却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与系统评价。这固然有种种历史、现实之局限与学术探讨未能到位之原由,但时至今日,学术研究本身的进展,已让我们感到刻不容缓——当我们真正认识一位现代中国人文思想大师的价值所在,并进而意识到不及时深掘这座极富人文资源的思想矿藏,就将导致对整个中国现代新儒家乃至现代思想文化史评价的某种缺失时,我们就不得不再次重申:作为一位现代学术史上宏通博大的国学大师与史学家,作为一位极具人文见识的通儒及新儒家代表人物,钱穆作为文化进化论者及其人文思想的评价与定位,已历史性地无可回避。钱穆以其一生心力凝结而成的人文思想,是现代中国哲学史上一座丰富的精神资源矿藏,它主要包括人文自然一体观、人文本位观、文化历史演进观、天人合一观,贯穿其中的主线及其核心范畴为“人文演进观”,它表征了钱穆人文思想中最具代表性的理念并成为其整个人文思想中最关键而重要的前提。通过这一理念的系统考索,本文的结论为:钱穆是一个真正的文化进化论者;由钱穆创发的三大范畴“人文演进”、“文化生命”、“协调动进”,已然构成一完整的有进化意义与价值的历史文化观。在现代新儒学中,它向人们昭示只有动态的、协调的并且以合于自然为原则的人文社会历史演进,才具有文明持续不断的“常道”之价值。人文演进观还展显出钱穆作为文化进化论者所已具有的超越的“世界史”眼光,钱穆极为肯认的“人文化成天下”,就是在文明大势中的人文演进过程中实现的。将钱穆视为纯粹文化保守主义者的论调,应在新的历史背景中透视钱穆全部文献而重新改写。钱穆常强调:“我是一个文化乐观论者。”钱穆《历史与文化论丛》,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79年版,第226页。钱穆是一个真正的文化进化论者;由钱穆创发的三大范畴“人文演进”、“文化生命”、“协调动进”,已然构成一完整的有进化意义与价值的历史文化观。在现代新儒学中,它向人们昭示只有动态的、协调的并且以合于自然为原则的人文社会历史演进,才具有文明持续不断的“常道”之价值。人文演进观还展显出钱穆作为文化进化论者所已具有的超越的“世界史”眼光,这使他承认科学的进步是历史大势。晚年访美期间,他坦承要“接受世界潮流”,并说:“弟在此期间,亦深感到美国社会之各种缺点,以及美国前途之可虑,及西方文化之困难处。然以较之中国社会,无论如何,高出甚远。”钱穆:《新亚遗铎》,北京,三联书店,2004年版,第230页。这当然证明,晚年的钱穆,对世界的现代化潮流已然具备了一定的意识了。此外,钱氏的“接榫”说,亦是其文化进化论中极有特色之一说。如果我们将他的“人文演进”观,视为其学术思想中极为璀璨的一颗明珠,那么在这颗思想明珠中用来表征人文与自然融合的“接榫”说,就可作为其独到妙思之结晶。所谓“接榫”,乃中国古代木匠的特殊用语,意谓两个构件中的榫头——凸处,与榫眼——凹处的结合,简单说,接榫就是把榫头和榫眼相接起来。显然,这里要接起来的是“自然”与“人文”,钱穆的“人文演进”观,其价值取向即在让这二者完美“合一”;故其在生命最后时刻所口述的那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即坚认“天人合一”乃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最大的贡献。这就是天人合一观。钱穆先生逝世的前几天,口述(夫人代笔)了一篇文章,他自谓这是自己的大彻大悟,悟了什么,悟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观可作为中国文化对世界作出最大贡献的核心理念。钱穆离世后,季羡林、张世英、费孝通、杜维明等人都高度赞扬钱穆一生中这一最终的彻悟。果然,这一上世纪80年代初就已呈现给世人的理念,证实了中国文化中这一观念对世界生态文明的巨大贡献。

三、

再谈谈熊十力师徒。熊十力是一位希冀以《周易》融会中西之学、持革命日新进步理念且建立了精致理论体系的大儒。他曾就学于南京内学院欧阳竟无的门下,条件非常艰苦。在其深入唯识学以后,发现自己更相应于儒家的心性之学。他相信他自己所作的努力将是在现代重新复现儒家的生机,他是个极有气魄的人物,想要在《大易》“大化流行”理念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本体论哲学。他最重要的著作《新唯识论》详细阐述了“体用不二”、“翕辟成变”的原理,以“翕实从辟,辟为翕主”来解释心物同源的天人合一哲学,这是他超过前人的独创之见,当然也引起过很多的争论。熊十力坚信,整个中国哲学的根本宗旨就在“明天地万物一体之义”。 熊十力的本体论既思考生生不息的终极根源,更究心于人性问题、强调本心的主体性,其体用观最终归结于“即心显体”,以心为体,统御万物,成为一种心本论;这种心本论又以本心之仁,为万化之原、万有之基,此即仁体;因而他强调“仁”为生命动力,发挥了孔子的仁道思想。他深受陆王心学的影响,曾在给牟宗三的信中指出:儒者之学,唯阳明善承孔孟。信中甚至孤傲地自誉,古来理解阳明的学说,只有他才识得全部,识得奥妙处。他对“心”的高度哲学思辨使他坚信:透过内在的自我转化,人类的处境终可获得改善。他提出了如何把握复性返本的途径与方法:其一为返本的根本方向是向内,无须外求,体认即可;二为使净习起而染习断;三为强恕(即最大宽容);四为操存涵养,功夫愈深,本性愈能显露。他极喜提《中庸》的一句话:“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使其深刻思考了西方现代科学的合理之处。熊坦然接受现代学校的专业建制,(如哲学作为学科,是从西方传入的,哲学的原义是爱智)。熊十力与另一位大师马一浮之间的公案也很能说明问题。马是现代新儒家中唯一的一位可称之为隐者的精英人物,学问极其精深。他最重孔门六艺,提出以“六艺该摄一切学术的理念”,在六艺之道与人的性理之间建立了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1929年,熊十力欲通过熟人结识慕名已久的马一浮,但得知马从不轻易见客。遂将自己的《新唯识论》寄给马一浮。马一浮读后,亲自登门拜会。二人从此以文会友、以学术交友;来往频繁,成为莫逆。熊十力《新唯识论》文言文版出版,马一浮为之题签作序。但后来马主办书院,即四川乐山复性书院。他坚持一切要照中国传统教育的方式办学,熊则接受现代学校的专业建制,(如哲学作为学科,是从西方传入的,哲学的原义是爱智)。马、熊二人意见不合,从此分道扬镳。

再看看唐君毅在西方文化的大潮下是如何反思中国文化的,唐氏曾极其沉痛的发问:

吾人若承认,中国近百年来,至少在表面上,中国文化乃以西方文化之袭入,而一步一步退却,为西方文化所征服。于是可使吾人生数问题:一、中国文化精神,究竟是否有其永久不磨之价值,中国文化历史何以有数千年之久?二、中国文化究竟有何缺点?如无缺点,何以近百年来,至少自表面观之,中国社会之变革,乃由西方传来之文化思想为领导?又何以中国现在沦至如此悲惨之国际地位,人民遭遇如此深之苦难?三、中国近百年对于西方文化之一切接受,是否皆是必须且应当?西方文化真有价值之处何在?究竟哪些方面是中国人所当接受,而当进一步尽量接受者?当接受之理由何在?接受之态度当如何?四、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之接受,是否必须先破坏中国文化之传统?或只须以其所长补吾人之所短?如吾人须接受西方文化,以补吾人之所短,是否即是将二种原来不同之文化精神重新加以综合,以创造中国之新文化?抑依中国文化精神之自身之发展,亦本当发展至一如是之综合阶段?五、中国当有新文化之面目,大体是如何?中国近百年之变乱的历史,是否表示中国民族活力之衰弱?

中国民族是否真有能力创造新文化?如何证明其有此能力?又中国近百年之变乱历史中,中国社会文化是否有真正之进步,其进步之处何在? 唐君毅《中国文化之创造》,见张祥浩编《文化意识宇宙的探索——唐君毅新儒学论著辑要》,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第383页。

这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发问,已然证明唐君毅面对袭卷而来的西方文化,开始了自己的现代性思考。唐氏中年时代即已作出了中西思想文化的比较研究,并终生持续着这一思考。然而他毕竟是现代新儒家中的道德理想主义者,他的所有思考,仍不失为一个真正人文主义者的反思。唐氏的特色在融宗教于人文。这一思维在他的道德理想主义精神的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此儒家之教包涵宗教精神于其内,既承天道以极高明,而归极于立人道,以致广大,道中庸之人文精神所自生。故谓儒家是宗教者固非,而谓儒家反宗教、非宗教,无天无神无帝者尤非。儒家骨髓,实唯是上所谓“融宗教于人文,合天人之道而知其同为仁道,乃以人承天,而使人知人德可同于天德,人性即天命,而皆至善,于人之仁心与善性,见天心神性之所存,人至诚而皆可成圣如神如帝”之人文宗教也。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神价值》,台湾正中书局印行,1979年版,第53页。

这种“使人知人德可同于天德”而人皆至诚的尽性成德观,当然是一种深具理想主义思想特质的道德观。使唐君毅特重“圣贤之德”,因其具有一种感召力。他强调说:“天德流行之圣贤之心灵生命,乃直以人格世界、德性世界,为其心灵所对之境。”“此中,人之智足以知不同之人格之德性,是为高明;一一加以爱敬,是为博厚;不见四海之隔,是为广大;不见古今之别,是为悠久。此高明之心自配天,博厚之心自配地。天地者,宇也。悠久则配古今。古今者,宙也。人有此高明、博厚、广大、悠久之心,足涵广宇悠宙,于一切人格世界之德,皆能知之而爱之敬之,于其德之表现于其心灵、生命、精神之存在者,见其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者,即圣贤之心之所以成其圣贤之德也。”唐君毅《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见刘梦溪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唐君毅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687页。儒家素来重圣贤之德,其实最为深刻的学理根据即在人能尽性成德,首在圣贤之德承天道而立人道的巨大魅力之传导性。唐君毅自己就是一个真正的身体力行的儒者楷模。

现在,我们要看看牟宗三的历史哲学了。作为熊门弟子,牟宗三对儒家心性学贡献巨大,曾花费十年时间定下了《心体与性体》三大本巨著,详述周敦颐、张载、二程兄弟、胡宏、朱子等六人的思想。后又著《从陆象山到刘蕺山》,该书为《心体与性体》之第四册。他在儒家心性学与康德伦理学的基础上,建构了自己的“道德形上学”,并从宗教哲学的高度创造性地解读了“性与天道”和相关的内圣、心性学说,融摄康德,架构了“内在的超越”、“有限通无限”、“圆教与圆善”论,凸显了道德的主体性。他认为康德的自由意志论只是一种理论上的预设,不如儒家的良知是当下真实的呈现;康德之善的意志只是一当然之理,不如儒家之“善端”既是当然之理,又是实然的存在。他力主儒家当前的使命即“开新外王”(儒家内圣外王之学,内圣即是内在于每一个人都要通过道德实践做圣贤工夫,外王即外而在政治上行王道),新外王是把科学民主的内容包纳进来了。因而牟宗三将德性主体转出知性主体,称之为“良知的自我坎陷”;这一著名的牟氏命题,极受当代学界重视,牟宗三的主旨是在现代“要使中国人不仅由其心性之学,以自觉其自我之为一道德实践的主体,同时当求在政治上,能自觉为一政治的主体,在自然界、知识界成为认识的主体及实用技术的活动之主体。”要知道这实际上是上通千古、下开万世的大事业,也只有熊十力的弟子能有这种气魄与心志。正是强烈的现代意识,导致其写下了《历史哲学》一书,并作出了“良知的自我坎陷”的命题。牟宗三希企得到一种兼具中西哲理的历史哲学眼光,《历史哲学》一书甚至辟出一章专谈“平等与主体自由之三态”;他还强烈地感受到了对中国而言,须有“政治上自觉地站起来而成为有个性的个体”,他如此说道:

人民能成为一个“政治的存在”而起来以政治法律的形态限制皇帝,则他即是一个政治上觉醒的个体。因此,他对于国家的组成才尽了一分子的责任。国家必须通过各个体的自觉而重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才可以说是近代化的国家。牟宗三:《历史哲学》,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第190页。

同类推荐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天下第一道术:老庄之道

    天下第一道术:老庄之道

    道家思想的千年不衰在于它帮助人们在出世和入世之间找到了平衡点,既取得了世俗的成功,又不失去自我的精神家园。然而无论是《道德经》还是《庄子》都太过玄妙深奥,艰涩难懂。本书将《道德经》和《庄子》辑录在一起,总结了道家的智慧精华。从生死、机心、名利、养生、自由等几个方面,以理论和事例相结合的形式将老子和庄子的智慧阐述出来。希望以此来安顿人们的心灵,启发人们超脱现实世界的物欲之海、名利之场,过上一种合理节欲、有利身心的生活,提高大家的生命质量。
  • 灵动之欲

    灵动之欲

    在科学技术走向高度发达尤其是航天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之世,探寻宇宙奥妙及万物本源问题更加引起世人的浓厚兴趣。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对事物的形成和发展进行了深度思考,从而得出“欲乃万物之源”的哲学结论。本书探天理、究人伦、论教育、说谋略、谈情爱、道意识、鉴历史、通未来,以欲理统御全篇,汲取并融汇古今中外哲学前辈的思想精髓,对宇宙万物、人类历史及人类意识等问题加以研究和探讨,通过旁征博引、史论结合,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灵动之欲”在其中的根本作用。本书主旨在于进一步激发广大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爱好者对宇宙万物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兴趣,以便更好地促进每个人的健康成长以及整个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中华国学经典)

    《素书》是一部关乎人生、人性、人道和谋略的书。全书共六篇虽然字数很少,但句句都是经典,无论是治国、处世,还是修身、待人,读者总能从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智慧。为了让读者更轻松地阅读和品味经典,我们结合现在读者新的阅读需求,对《素书》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和编排,精准的解析和注释,配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力求更好地展现国学经典的魅力,让广大读者更加轻松地领略它、读透它、运用它。
  • 孔子是个好老师

    孔子是个好老师

    本书共十三章,全面呈现了一个多面的孔子,以及孔门生动有趣的学习状况。同时,作者让2000多年前的学习和今天的学习型组织之间实现了“穿越”,更让人们看到了孔门的关注问题、注重研讨、激发潜能和发展个性的教育。
热门推荐
  • 逆世小邪妃

    逆世小邪妃

    “小东西,你已经勾起了本尊的兴趣,想这么就逃走吗!”他邪魅冷酷的看着她,语气冰冷而霸道。“不好意思,我对老年人没兴趣。”说完扭头就走。一场穿越,第一杀手变成了被妖魔追杀的十岁小娃娃!等等?!大魔头追杀她也就算了,为什么还喜欢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边界之屋

    边界之屋

    《边界之屋》是一部包含超自然元素的恐怖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创造了一种包含科学元素的、更加真实的全新恐怖氛围。这部小说标志着恐怖小说开始偏离十九世纪哥特式的传统,对二十世纪的许多优秀恐怖小说家影响深远,最著名的有Clark Ashton Smith和H. P. Lovecraft。
  • 重生八零有点甜

    重生八零有点甜

    (已完结,推荐新文《农家福女有点甜》,种田团宠甜文)前世,陈香琴心高气傲,不知好歹,嫁给张宸毅之后,作天作地的要和他离婚,落的孤苦一生,贫困潦倒的境地。重生后,陈香琴定下了两大人生目标:和张宸毅好好过日子,过日子;为张宸毅多多生孩子,生孩子!
  • 相思门(全集)

    相思门(全集)

    韦长歌总是这样自我介绍——他是苏妄言迄今为止最好的朋友。之所以会加上“迄今为止”是因为苏妄言总是拿“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句话当作准则。很不幸,韦长歌他既不是屠狗辈,读书识字也是不少。所以,他也只能长久地成了“负心人”中的一个……长乐镇中不长乐,蓬莱店里寻蓬莱。这一辈子最庆幸的事,大抵就是能与你一起,看一样的风景,听一样的雨,解不一样的迷局。
  • 次元之神候选人

    次元之神候选人

    某少年神潇宇被一个自称是次元神的家伙找上门,然后就莫名其妙的成为次元神候选人,然后就开始了他的二次元之旅。旅行世界:《斗破苍穹》《斩·赤红之瞳》《刀剑神域》《火影》《学院默示录》《约会大作战》现以改至第二位面世界《DarlingintheFranXX》又名《国家队》《星游记》《黑岩射手》《神魄》《刀剑神域三》《一拳超人》后面由读者拟定。
  • 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

    本书通过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成功案例,教会经理、营销人员、工程师、会计等各行业的人如何避免情绪烦躁,如何即刻消除工作中50%的焦虑,如何善加利用别人的批评等的好方法,让人们立即采取行动,调整心态,给人们带来平和、快乐。拥有更加开阔、幸福的人生。
  • 四个孩子和一个护身符

    四个孩子和一个护身符

    四个孩子再次遇到沙子精灵,并发现了一块有着神奇法力的护身符,在“博学先生”的指点下,他们获取了指挥护身符的咒语,借助护身符的力量沿着人类文明长河的标志——一系列古文明国度去寻找丢失的另一半护身符,他们分别去了八千年前的原始部落,富丽堂皇的古巴比伦国,伟大的亚特兰蒂斯,遇到过古罗马时代的凯撒,也曾谒见过古埃及的法老,在神奇的穿越旅行中,遭遇过很惊险的拘捕,战斗的恐慌,不过也领略了古文明的辉煌,甚至促成了古巴比伦王后的“伦敦之行”,将“小黑女孩”送回给古老的英国王后,也逐步发现找到另一半护身符的线索,并最终通过严密的逻辑思维推算出找到那半护身符的确切时间,并最终结束了神奇的旅行,实现了他们的愿望。
  •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你的建筑有多重?: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

    普利兹克奖得主,诺曼·福斯特至今唯一授权个人传记!建筑是什么?个人的作品?时代的映射?权力的集合体?功能美学的极致?设计的风向标?也许在这本书中,当代最举足轻重的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会给你一些答案,这位普利兹克奖获得者,从曼彻斯特贫民区成长为爵士授勋的建筑贵族,乔布斯心目中最有资格为苹果建造总部的人选……本书是诺曼·福斯特亲自授权并凭借作者三十年笃交创作记录的传记作品,追溯回顾了这位建筑大师的成长经历与杰出成就,他建筑人生的点滴感想和辉煌瞬间,以写实而入木三分的笔触刻画了这位已然名垂青史的大师建筑人生。
  • 桃花渐暖岁月闲

    桃花渐暖岁月闲

    玄都一朝被上天眷顾,从凡间都数不上号的妖精变成神仙,身边美男环绕争宠斗艳,东海南海都拜倒在她的霓裳裙下,前有上神找她除妖,后有鬼族太子和她叙旧,王爷公子前仆后继的向她表露真心,这妖孽的人生,不对,神生像开了挂一样,让她怀疑是不是拿错了剧本,她其实真的只是个平平无奇的小妖精
  • 至尊毒妃废材大小姐

    至尊毒妃废材大小姐

    22世纪的杀手之王宫羽沫穿越到灵武大陆同名同姓的宫家五小姐身上,从此废材也风骚,各类神兽打滚卖萌跪求契约,炼药,炼器,驯兽,简直就是十项全能啊。在宫羽沫小日子过的风生水起的时候,突然身边出现一只妖孽,天天在宫羽沫面前晃悠,赶都赶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