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8100000005

第5章

【人生智慧】

读书要读出书的内涵,只读得皮毛,即使能倒背如流也算不得会读书。真正会读书的人,其心智既独立于身边的万物,又能使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并与自然万物及社会万事融为一体。不仅要能领会精神,还要能够学以致用,才算把书读到家了。观察事物也是如此,如果能做到心神融洽不泥迹象,你会很快进入一个新境界,不仅会得到妙悟,你的视野也会豁然开朗。

读书、观物如果能达到这两种境界,真正领悟到其中的奥妙,那么它们就不再是一项工作,而是变成一种享受了。

打好根基终成令器

【原文】

子弟者,大人之胚胎;秀才者,士大夫之胚胎。此时若火力不到,陶铸不纯,他日涉世立朝,终难成个令器。

【译文】

孩子是大人的雏形;秀才是官吏的雏形。这个阶段如果教育不够、锻炼不足,以后涉事做人或者在朝为官,终究难以成为一个有用之材。

【人生智慧】

孩子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甚至整个世界的未来。能否成为有用之材,从小就需要有良好的教育。如同一棵小树要想成为栋梁,就要从还是树苗的时候栽培、浇水、施肥、松土、修剪,最终才能成为参天大树。而作为植树者,往往忽略了最后一个环节,一株未经修剪的小树,只会旁逸斜出,没有一根笔直的树干,又如何能高耸入云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不经过雕琢的玉只能称其为顽石,不经陶冶与锻炼的人也难成大器。掌握好火候与技巧是每一个家长和老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人生无常不可虚度

【原文】

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幸生其间者,不可不知有生之乐,亦不可不怀虚生之忧。

【译文】

天地的运行永恒不变,但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死后就不再复活了;人生再长也不过一百年的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既然我们有幸生存在这个永恒不变的天地间,就不可以不了解人生的乐趣,也不能不提醒自己不要虚度一生。

【人生智慧】

人的生命不能重来,所以要珍惜,活在当下,让自己过得充实。可惜的是,人往往不能及时把握自己,总在蹉跎有限的生命。自古以来,对于短暂的人生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人的生命最多不过百年,而百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既然有幸生存在天地之间,岂能不好好地生活,让自己的生命发光发热?怎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呢?答案虽因人而异,但它必定了无遗憾。

所以,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虚度光阴,要在有限的人生中去发掘生命的价值与乐趣,让自己拥有无憾的人生。

齐家治国篇

弄权一时凄凉万古

【原文】

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达人观物外之物,思身后之身,宁受一时之寂寞,毋取万古之凄凉。

【译文】

固守道德礼法的人,只不过会有一时的寂寞;依附权势的人,却会招致永远的凄凉与孤独。心胸豁达的人,重视物质以外的精神价值,考虑到死后的千古声誉。所以,他们宁愿承受一时的寂寞,也不愿意遭受永久的凄凉。

【人生智慧】

栖守道德者果真会感到寂寞吗?作者告诉我们,遵守道德与规范的人会有一时的寂寞。但这“一时之寂寞”却是一种宝贵的历练!

正如同在海边戏浪一样,依附权势者就像禁不起危险海域的诱惑而投身其中的人,他们为寻求短暂的刺激与快乐,就不顾随时会被巨浪吞噬的危险;固守道德礼法的人则甘于简单朴实,不愿意去贪图一时的刺激与快乐,让自己陷于可能遭到灭顶之灾的危险之中。就如北岛的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若真为君子,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小人却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但是,人不但有肉体生命,还有灵魂。只有清高豁达之人,才能看破世俗权贵,恪守自己的操守,坚持自己的原则,以正直淡泊之心处世。

骄矜无功忏悔赎罪

【原文】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译文】

即使有盖世的丰功伟绩,也承受不了因恃功自傲而引起的反效果的抵消;而即使犯下滔天大罪,只要能忏悔改过,就能赎回以前的过错。

【人生智慧】

历史上拥有盖世奇功却晚景凄凉的人何其多!人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恃功傲物。例如为汉高祖立下汗马功劳,但恃功自骄以致死于非命的韩信就是“骄者必败”的最佳明证。做人处事必须清楚自己的分际,千万不可逾越了本分,以免招致祸端。要知道任何丰功伟绩都是众人齐心努力的成果,绝非一人之力就能完成,“一将功成万骨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做人岂能独占其功、恃功自傲呢?

有太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因一念之差而将功勋据为己有的人往往不得善终。反之,曾经犯下滔天大罪的人,只要真心悔过,就能重新做人,此即所谓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轩冕客志在林泉山林士胸怀廊庙

【原文】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译文】

享受高官厚禄的人,要保有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利的情操;而隐居在田园山林之中的人,必须要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人生智慧】

从政为官之人在权势头上要保持几分山林雅趣,培养淡泊名利的情操,身居仕途不忘自然;而过着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生活的民众,也不可以忘记国家,要时时刻刻关心国事,身在山林心怀天下。

在现代,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增强,社会透明度也越来越高,所以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自己选择。但“志在林泉,胸怀廊庙”的传统依然影响着人们,社会的发展不允许人把自己封闭于社会之外,锁在个人的小天地里。若能既怀廊庙的经纶,又不乏山林的气味,两全其美当然皆大欢喜。

处晦知明养默知躁

【原文】

居卑而后知登高之为危,处晦而后知向明之太露;守静而后知好动之过劳,养默而后知多言之为躁。

【译文】

先站在低下的位置,然后才知道攀登高处的危险;先处在晦暗的地方,然后才知道面对光亮的地方会刺眼;先保持宁静的心情,然后才能了解终日奔波的人太过辛劳;先修养沉默的心性,然后才知道言语过多是浮躁、不安静的表现。

【人生智慧】

所谓“当局者迷”,有时候转换立场,站在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同一事物,才会发觉自己原先所处的环境险阻重重,让人心惊不已。任何一种利益都有其正反两个方面。只是在你拥有它之前往往看正面看得多一些。一旦拥有,便同时拥有了拥有的痛苦。

由此观之,我们凡事都应该多方面地观察思考,以使自己的观点不偏执一隅,等到将来临事时才不会被事物所迷惑,而能看清事物的真相,以最圆满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如果能够这样,就不会让自己的心力浪费在无谓的摸索当中了。

富贵名誉来自道德

【原文】

富贵名誉,自道德来者,如山林中花,自是舒徐繁衍;自功业来者,如盆槛中花,便有迁徙兴废;若以权力得者,如瓶钵之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

【译文】

一个人的富贵名声,如果是从道德修养中得来,就有如生长在大自然中的花草般,会逐渐繁衍,绵延不绝;如果是从建功立业中得来,就有如栽种在盆中和花园中的花,会因生长环境的变化而随之枯荣;如果是以权势力量得来,就有如插在花瓶和瓦钵中的花,因为没有根基,很快便会凋谢枯萎。

【人生智慧】

本文就富贵名誉得来方式之不同作比较,指出由道德修养中累积而来的会绵延不绝,从建功立业中得来的会随着环境的改变而衰败,以权势力量得来的则很快便会凋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根的花是经不起日晒风吹和时光考验的。

常言道,“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其实不单是富贵名誉,做任何事情也都必须稳扎稳打地立好根基,才能历久不衰。例如企业的经营,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无法在瞬息万变的商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蓬勃发展。对于一个企业,它的根基在于产品的质量,而对于一个人,根基则在道德。德行之高低,最终会影响个人的发展与成才。

保已成之业防将来之非

【原文】

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

【译文】

与其谋划没有把握的功业,还不如维持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追悔以往的过失,还不如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人生智慧】

“开创未来”向来就是人们所关切的课题,尤其在生涯规划日益受重视之后,人们更是认真思索自己的未来。然而,许多人在认真开创未来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影响未来的最重要因素,就是“把握现在”。

换言之,要先认真地过好当前每一天,才能累积实现未来的能量。此外,如果犯有过失,应该以此为鉴,而不要一味地追悔,那只会让自己陷入消极自责的泥沼之中,而于事无补。

总而言之,人对自己的生活拥有选择权,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确切掌握未来,所以不如把握好现在,这样至少在“当下”成为“过去”的时候,我们不再有遗憾,而且将更清楚“未来”的方向。

一念贪私万劫不复

【原文】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所以度越一世。

【译文】

人只要心存一丝贪念,就会使原本刚直的气节变得柔弱偏激,使原本聪明的大脑变得昏昧,使原本慈悲的心肠变得狠毒,而原本纯洁的人格也变得污浊,结果败坏了一生的人品。所以古人视不贪为修身之至宝,能够做到,就能超凡脱俗地度过一生。

【人生智慧】

心里只要一起贪念,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自古以来,为了满足贪欲而不惜丧节败德者不胜枚举。就字义而言,“贪”是得到而不知足的意思,有句俗谚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一个心有贪念的人,胃口只会愈来愈大,敛取的手段也会愈加胆大妄为。至于“忠孝节义”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哪里还有什么羞耻之心可言,若落得锒铛入狱、身败名裂的下场更是不足为奇。

所以,作者说“便销刚为柔,塞智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难怪古人早有贪为败身之源的说法。

多种功德勿贪权位

【原文】

平民肯种德施惠,便是无位的公相;士夫徒贪权市宠,竟成有爵的乞人。

【译文】

一个平民百姓如果愿意行善积德、广施恩惠,就等于一个没有官位的公卿将相;反之拥有高官厚禄的士大夫如果贪恋权势,把官职当成一种生意买卖欺上瞒下,他的行径就卑鄙得如同一个有爵禄的乞丐一样。

【人生智慧】

一个乐善好施的人,即使不居官,受到人们尊敬的程度也不亚于卿相;反之,一个身居要职的人,如果不思造福百姓,对地方建设也毫无建树,成天只知奉迎上司,那么他的行径比乞丐更为不如。平民百姓一餐饭的布施,远胜于豪富的车载船运的捐献。在民意抬头的今天,官员们已不再是“大人”,而是“人民公仆”了。虽说如此,公务人员利用职权之便行不法之事仍时有所闻,当然一旦事情败露了,人们就会对其大加鞭挞。

民众在怒斥其行径天理不容之外,也只能慨叹为什么假公济私者如此之多了。

勿犯公论勿陷权门

【原文】

公平正论,不可犯手,一犯,则贻羞万世;权门私窦,不可着脚,一着,则玷污终身。

【译文】

凡是大众所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都不可以轻易去触犯,一旦触犯了就会遗臭万年;凡是权贵之家营私舞弊的地方,都不可以轻易踏进去,一旦参与了就会玷污一生清白。

【人生智慧】

既然是大众所共同遵守的道德规范和法律,就表示它能维护大多数人的权益,也是保障社会稳定的必要法则,所以当然不可以轻易去触犯。一旦触犯了,必将因伤害到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无立足容身之地。至于攀权附贵,凡是讲气节有操守的人,往往光明磊落,绝对不会屈节去做奉承达官贵人的事。

换言之,“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名利固然是人之所欲,但如果要借由阿谀奉承、讨好权贵的方式来得到,那就成了小人行径,宁可不要的干净,省得玷污了一世清白!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原文】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译文】

人生在世不必强求功劳,只要能够做到不犯错就算有功劳;施恩于人不必要求对方感恩图报,只要没有受人怨恨就是功德。

【人生智慧】

“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所要阐释的是一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在自我意识增强的今天,人们愈来愈懂得如何表现个人优点,尤其在职场打拼的上班族,如果业绩不佳,还可能遭人解雇。积极努力固然值得嘉许,但如果为求表现而不惜邀功诿过就不足取了。

再者,人与人之间原本就该互相帮助,才能共创美好未来。而且有能力帮助别人应该感到幸运,因为这表示自己做得比别人好。所以,如果在工作上要践踏别人来换取自己的成就,不如在做好分内事上尽心;而予人恩惠要不求对方感恩图报,应该视之为回报社会,是自己分内之事。

淡泊名利自适其性

【原文】

峨冠大带之士,一旦睹轻蓑小笠,飘飘然逸也,未必不动其咨嗟;长筵广席之豪,一旦遇疏帘净几,悠悠焉静也,未必不增其眷恋。人奈何驱以火牛,诱以风马,而不思自适其性哉?

同类推荐
  •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图释经典系列:图释易经的故事

    《易经》是一部充满智慧的经典,被誉为华夏文明之源。自古就有不读易不能为太医,不读易不可为将相之说,故其作用被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灭下。
  • 论语

    论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同时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道德观念、政治主张、伦理思想以及教育原则等。它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本书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主要从原文、注释、译文、解说四大方面进行精练的解读。同时适当穿插孔子门人故事,以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孔子及孔子所处的时代。"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

    本书采取史论结合的研究范式,以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的文化自觉为基础,从文化存在的多维理论视野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文化研究上的创新,梳理了不同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依据历史脉络的层层揭示,提炼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点和价值诉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思想内涵和发展线索,并在比较学视野中凸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特殊价值。
  •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的人生智慧课(智者人生系列)

    钱钟书先生成就卓越,他低调为人、高调治学,与家人和睦共处、其乐融融。这正是对如今骄纵、虚妄的社会风气的鞭策和激励。
热门推荐
  • 一池青萍

    一池青萍

    一个故事传统武侠故事吧,第一写可能不会很好看吧!随缘了。
  •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

    《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内容简介:每一天,人们都在尝试着说服别人:想让爱人温柔宽容,想让孩子听话懂事,想让邻居通情达理。每一天,我们都在面对说服的挑战。这种挑战,既针对一个人的口才,更针对一个人的心理承受力和博弈手段。怎样才能让别人听从我们的意见?这一问题的答案在《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中得到揭晓。《每天学一点说服心理擒拿术》为你揭示说服他人的策略,给你掌控人心的力量。
  • 浮尘

    浮尘

    天还黑着,陈小帅就被娘叫醒了。他伸头瞄了一眼墙上的挂钟,六点十分,正是该起床的时间。陈小帅将头探了探,又缩了回去,并用被子裹紧了身子,立刻,他又感觉到了温暖。小帅,娘又喊了一声。声音里有了责备与嗔怪。陈小帅不敢再贪睡,腾地坐起身,三下两下穿上衣服,跑到屋外的公厕撒了泡尿,回来时娘已经备好了热气腾腾的洗脸水和香喷喷的饭菜。
  • 景星凤皇:汉宫王娡传

    景星凤皇:汉宫王娡传

    【宠文谋略文在真实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艺术想象】她,是叛臣的后代,无背景,无靠山,一朝被迫入宫,凭智慧于后宫中周旋。他,是大汉朝的太子,是高处不胜寒的九五之尊,坐拥天下却危机四伏。皇室争斗尔虞我诈、波云诡谲、暗藏凶险,无人情可言,他与她却在这冰冷、纷扰的皇宫中缔造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众人皆知一代雄主汉武帝,却不知没有他母亲王娡的周旋盘桓、步步经营,帝位于他根本遥不可及!!!
  •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2010(第四辑)

    《中国网络传播研究》的创办旨在为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学者提供学术讨论的平台,倡导具有科学性和创新价值的传播研究,彰显网络传播研究对传播学的理论贡献,促进传播学者与其他学科的对话。《中国网络传播研究》鼓励以经验性方法研究中国网络传播的基本问题,倡导多学科、全球化视野的传播学术研究,亦致力于为社会提供有价值的相关科学认知。本书是2010年第4辑。
  • 这样做事离成功最近

    这样做事离成功最近

    西班牙智慧大师巴尔塔沙·葛拉西安告诫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太过匆忙。忙乱中容易出差错。有些事情不可不问。有些事情不得不弄明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个人只有认清自己的做事方向。才懂得如何去合理安排工作。制定工作进度,从而选择正确的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高效地办事,出色地成事。抓住成功做事的10个最重要的关键。
  • 封道榜

    封道榜

    六道七术天下争,三人锋芒毕露现,无尽梦魇化自在,寻道途中不曾绝!
  • 王的征途

    王的征途

    本书用生动的文字记载了韩信的生平事迹,既写韩信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厄运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韩信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书中得到精彩的体现。两千多年的时光滚滚而来又滚滚而去。故事虽落幕,人生不终场。最残缺的结局,最辛酸的奋斗,最残忍的成长,以及最惆怅的回忆浸透了历史的笔墨。韩信的那两滴泪化成了日日如期而至的露,如亿万只明亮的眼,审读着后人为他用词汇所作的种种注释。
  •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站在两个世界的边缘

    程浩的文字集。“真正牛逼的,不是那些可以随口拿来夸耀的事迹,而是那些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微笑的凡人。”程浩去世后,他的母亲整理了他的文稿,共计44万字;除了散杂文,还有小说、日记、诗歌,甚至,还有给优米网的求职信和给作家七堇年的信。这些文字,都写自程浩去逝前的两三年的时间。而此时的程浩,体重不到30公斤,身体严重变形,每一个字都是他一下一下点出来的。他对命运的包容,对生命的反刍,让人无不为之震动。东东枪说,和他相比,我们大多数人活得都太轻薄了。
  • 诸仙之歌

    诸仙之歌

    神诞生于虚无,创造了万物,万物中诞生了生灵,生灵挣扎于天地,只为活着,他们与天地争寿,想要超脱天地,甚至超脱创造他们的神……他们称自己为,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