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0600000001

第1章 应试教育,把孩子逼进死胡同

这种以考试为中心而培养学生及选拔人才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地让孩子的身体健康在透支,丧失学习欲望及学习动力,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数家庭亲子关系严重对立或恶化,家庭、学校、老师、家长甚至都在变成应试制度摧残孩子的帮凶。

请先来看看近几年一些关于孩子的令人心痛的报道:

9月1日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就在开学的前一天,一名读六年级的12岁北京小学生趁父母熟睡之际,偷偷从17层的阳台跳了下去。

15岁的小阳读初二,他小学时成绩优秀,后来被父母送往当地一所不错的中学。但是,进入初中后,小阳的成绩只处于中游。压力太大,自杀了。家人找到了他的一本日记,他在里面写道:“为什么我学得这么辛苦,成绩还是上不……”

高三学生李远晚自习放学后,潜到实验楼楼顶,坠楼身亡。其坠楼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月考没考好,排在了班级的倒数第三名,按这个成绩根本上不了本科,只能读个普通的专科学校。而他怕父母责备就私自改了分数,结果被老师发现叫去谈话。

6月22日,南京林业大学研三女生刘宇化从21楼跳下,在她留下的长达五页的遗书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估计论文修改后还是通不过……我还是无法面对不能毕业的现实,只能先解脱。”

近些年,学生由于学业压力大而选择自杀的事件屡见不鲜,每一件都让人触目惊心。其中有所谓的差生,也有品学兼优的尖子生,为什么他们都选择了轻生,或者说他们为什么都以轻生来进行最后的抗争?固然有些孩子是心理不成熟,抗挫折能力太差,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导致这些悲剧的原因,更多的是应试教育的压迫。

有数据显示,这种以考试为中心而培养学生及选拔人才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多地让孩子的身体健康在透支,丧失学习欲望及学习动力,或者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数家庭亲子关系严重对立或恶化,家庭、学校、老师、家长甚至都在变成应试制度摧残孩子的帮凶。

更重要的是,应试教育造成的并不只是个别学生的惨案,它从制度上抑制了孩子的潜能,扼杀了孩子的创意,磨灭了孩子的天赋,限制了孩子的发展,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丧失了更加重要的成才素质和能力。应试教育的弊端愈来愈突出,危害愈来愈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现在已经引起人们的反思:

弊端一:考什么就教什么

一位初二的学生在劳动技术课上学习缝纫机,其母很是不解:“学那做什么,也不考试。”这位母亲对教育的认识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进行,考什么就教什么,教学知识片面。只培养了学生应试的能力,而忽视了其他能力的培养。

弊端二:学业负担重

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且考试课程偏多,知识偏深。为了考上所谓的好学校,学生们就得拼命地加班加点,补课、书山题海、强化训练。小学生每天做作业都要做到半夜,早晨六点又得起床上学,更别说面临高考的学生了。学业挤压了孩子们的睡眠时间、游戏时间、体育锻炼时间,甚至连正常的周末和假期也被挤占。许多孩子因此厌学、逃学、抑郁、孤僻。

弊端三:死记硬背

应试教育又称填鸭式教育,只注重知识的记忆和灌输,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只要能记住就行了。这一点看小学的作业就知道了,一个词语抄写100遍,一道题目做20遍,考试卷上总少不了大段的课文默写。学生记住了一堆没有思想和灵魂的东西,考试一完,脑子里又空空如初了。所谓“高分低能”,所谓“眼高手低”,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弊端四:以学习成绩论英雄

应试教育追求的是分数,分数就是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只要学习好,学校和老师都会对他们很宽容。即使他们身上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缺陷,往往也不影响他们受优待;而成绩差的,就算乐于助人、善良、有创意,以及具有其他等一大堆优点,也脱不掉差等生的帽子,更不会受宠于老师。这极大地伤害和打击了成绩差的孩子的自尊心,让他们生活在自卑和沮丧中。

弊端五: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是统一考试内容、形式,不管你是谁,都得放在这个模子里打磨。那么,教育的方法自然也灵活不到哪里去。一上课,老师大笔一挥:这都是考试重点,某某年高考就有这道题,背去吧。老师在上面唾沫飞溅,下面一片死气沉沉,睡倒一片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单一的课堂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和压抑下去,迫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

偶然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现在幼儿园升小学都要正儿八经地考试了。其题目是“小鸭子排排站,其中有只小鸭子从左边数是第11只,从右边数它是第5只,请问一共有多少只小鸭子?”这样的奥数题,大人还得想想算算,何况一个刚刚幼儿园毕业的小孩子?有一个孩子算了半天,得出16只,老师当场告诉他错了,正确答案是15只。他很是沮丧,离开考场好久,还在思考自己到底哪里错了。

看到这里,既愤慨又心痛,“可恶的应试教育”连幼儿园这最后一片净土都不放过!“可悲的应试教育”会彻底毁掉孩子的天性和未来!

同类推荐
  •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对我说谎试试:跟我学微反应读心术

    随着美剧《Lie To Me》的热播,国内微反应丛书陆续出版,微反应正在通过多种媒介与大众接触,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应用微反应。面对大量的潜在读者群体,本书适时推出,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微反应、学会应用微反应。姜振宇所著《微反应:小动作背后隐藏着什么》为狭义微反应(市场销售火爆)。而《我的第一本微反应书》从广义微反应(包含微表情、微动作、微语义三部分内容)着手,结合生理学与心理学的知识背景,将广义微反应从生理机制到心理现象,再到外部行为进行详细透彻的讲解。
  •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弗洛伊德9:自我与本我

    此卷收录四部分内容。《超越快乐原则》修正了弗洛伊德早期的本能学说,第一次提出人存在着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并把这两种作用相反、同时并存的力量的斗争视为整个生命运动历程的决定者。《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系统论述了关于“群体的本质就在于它自身存在的力比多联系”的理论。《自我与本我》谈及意识、前意识、潜意识,阐述了自我从本我、超我从自我分化的过程。《抑制、症状与焦虑》是弗洛伊德对压抑与焦虑及心理防御机制关系理论进行修正与补充的主要论著。
  •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性学三论与爱情心理学

    在书中,弗洛伊德运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结合自己对病例的分析研究,在性的问题上得出了自己的一套系统学说。他在研究性的问题时,将其划分成性的对象、性的目的、性的表现方式等方面,由此道出了自己对性变态、幼儿性欲和青春期性欲的变化的独到看法,开辟了全新的性学研究领域。他还在书中就在校加强儿童的性知识、性观念的教育的重要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此外,弗洛伊德还在书中就男性在爱情中选择对象的原则和性无能、处女的禁忌给予了鞭辟入里的心理学诠释。
  • 气场心理学:潜能的力量

    气场心理学:潜能的力量

    《气场》之后,“气场”这个原本很深奥的词语,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热词,成为人们研究、修炼的对象。但是气场的获得,必须经过历练,仅靠“速成”是难以实现的。而且真正的气场也不是“装装样子”,而必须建立在卓越的能力之上。如果没有超强的能力,气场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是难以长久的,更不能感染人。所以,你必须正确认识和挖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获得强大的能力,如此,你的气场才会有根,有基础。
  •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本书列举的只是目前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常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会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充实到心理咨询的范围内。
热门推荐
  • 快穿:女神不女配

    快穿:女神不女配

    秦步摇死了,身为朝华公主可笑又可悲的一生竟是成为了他人的垫脚石。她就是她,她的人生自然是自己说了算,凭什么要去做别人的配角?遇上一个神秘的系统,从此开启时空穿越之旅。拯救那些因为各种原因跌入泥泞,成为他人配角的女神们,让她们的人生焕发出本有的荣光!可是……那个男人,那个说会永远陪着她的男人,那个一次又一次出现在她身边的男人,那个一次又一次被她忘记的男人,那个一次又一次说爱她的男人……你是谁?本文1V1。
  • 七世情劫

    七世情劫

    轩辕情殇,一个被情所伤的男人,带着一颗破碎的心离开了让他拥有许多回忆的地方。在到前女友想去的五川时,误进了深山。被困之下见识到了传说中的修真者大战。修真者明心自爆元婴,魂魄进入了轩辕情殇的身体,轩辕情殇的命运从此改变,在都市中修真的他经历了许许多多的事……
  • 扳不倒的李鸿章

    扳不倒的李鸿章

    "从书中你会看到一个别样的李鸿章!他历经四代帝王,纵横官场40载,遭遇800多次弹劾,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风暴,他都能从容走过,一生被弹劾,从未被扳倒!禁得起盛赞,也禁得起痛骂!看李鸿章舍小得大的官场智慧,内外逢源的驭人之道。从全新的角度去发现一个真实、智慧、隐忍的李鸿章。领略一代名臣的安身之计、为官之道,处世之法。全景式展现李鸿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我有一刀在手

    我有一刀在手

    刀在手,跟我走。枪在抖,血在流。公布下读者群:刷脸群(四二六八八三七二七)另外新书《我真的怂了》已发求各种支持!
  • 天刑者之逆道称仙

    天刑者之逆道称仙

    【新书《我的姐姐是剑仙》已发布,求罩】这是一个仙为禁忌的时代,这是一个武道盛世。当仙道几欲绝灭,仙道成为历史之时,他,出现了。他本蝼蚁,却要背负无上的因果,他本无名,却要肩负古今的气运。笑看云起云落,怒斩天官神使!愿教蝼蚁称仙,破灭天道史诗!
  • 什么是杰作:拒绝平庸的文学阅读指南

    什么是杰作:拒绝平庸的文学阅读指南

    《为什么读书》之后,“法国最狂热读者”再论《什么是杰作》。什么是“杰作”?“杰作”这个中世纪形容艺术品的词汇,是从何时开始用于文学?文学杰作有评判的标准乃至配方吗?怎样确认一本书是否为杰作?谁来确认?杰作是不朽的吗?人们今天是否还需要杰作?……本书试图回答林林总总关于杰作的问题,就这一令人生畏的概念展开有趣有益的思考,其目的是消除杰作的神圣光环,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文学杰作。从荷马、海涅、贝克特到托马斯·伯恩哈德,丹齐格往返于经典与当代作品之间,书中既能看到他对普鲁斯特的不俗见解,也有关于乔伊斯令人意想不到的分析评论。
  • 清微仙谱

    清微仙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

    不生病的生活方式可以使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中风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33%,更能使健康寿命延长10岁,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心血管病患者,发病以后不要延误时间,要马上做三件事。第一件事,千万别紧张,不要动,就地卧倒,越紧张耗氧越多,越动耗氧越多。第二件事,如果你身边有硝酸甘油,马上含在舌头下面;如果有阿司匹林,嚼碎了,服100毫克~300毫克,这很管用。第三件事,千万要记住,一定别自己去找医生,一定要让医生来救你。
  • 溪云路之那么那么喜欢你

    溪云路之那么那么喜欢你

    季凌云因为丰硕县主与他的名字有一字相同,在某一日晴空万里的早上,送去了一枚刻着云字的玉佩,但奈何这小姑娘年岁太小,浑然不知其意的在脖子上一挂就是十年。
  • 空岛

    空岛

    《空岛》,借用余秋雨先生在题记中写到的话说:“我用历史纪实的笔调,写了一部悬疑推理小说。”看似两种相聚甚远的表达,却向我们呈现了恰到好处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