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3200000005

第5章 培养兴趣 发现天赋 形成特长——让孩子快乐地“当自己”(2)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惊世骇俗的《物种起源》一书。在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来积累的资料,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从遗传、变异、人工选择、生存斗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物种的起源。该书强调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神创论以沉重的打击。《物种起源》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著作,是生物学研究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它开创和完善了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改变了人类科学的整个进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达尔文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与他父亲的教子有方有很大关系。“爱心的重要支点就是理解孩子”。这是举世闻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父亲最著名的教子格言。达尔文父亲的这句话造就了伟大的达尔文,或许可以帮助你培养一个出色的孩子。

查理士·达尔文于1809年2月12日诞生在英国的一个小城镇——希留布里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和医学家,父亲是知名学府爱丁堡大学医学院的毕业生,是当地著名的医学博士,很有名望。

童年和中学时代的达尔文,常去郊野捕捉昆虫,收集鸟卵,细心观察各类生物的形态和习性。这对于他后来从事的科学研究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主要是他对自然界有浓厚的、多方面的兴趣。他不喜欢当时学校里一潭死水般的教条式的学习,而希望通过接触实际,不断探索,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可是这一切在他父亲等人看来却是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并且认为他“是一个平庸的孩子,智力远在普通人的水平之下”。

父亲渴望达尔文好好学习,当一名优秀的医生。可是,达尔文从小就不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乖孩子,而是一个调皮捣蛋、人人见了都脑袋发胀的小家伙。他整天在外面撒野,要么跑到森林深处的池塘里抓蝌蚪,要么坐在小河边望着钓鱼的人们痴痴地发呆。达尔文喜欢喂鸽子,鸽子的屎拉满了院子,有一次竟然拉到老父亲的头顶上。

诸如此类的烦恼事情令达尔文父亲非常恼火,他多次训斥达尔文说:“瞧瞧你整天干了些什么,你除了打鸟、玩狗或者挖地洞、抓老鼠之外,什么也不会干,简直是一无所为!”“你成天游手好闲,东游西逛,以后怎么办?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把我这个事业接下去呢?”

父子俩的矛盾越闹越大,简直势同水火,往往一见面就大吵一场。这样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爱子如命又恨铁不成钢的老达尔文向多年的好友、纺织商人赫德先生求教。赫德先生知道老达尔文脾气过于倔强,也懒得同他长谈,从书架上抽出一本法国幻想小说《巨人传》给他看。

老达尔文翻开书页一瞧,气得胡子都翘了起来,原来题首的词语竟然是“随心所欲,各行其是”。赫德开导他说:“你不光要用你的手和嘴去教育孩子,更重要的是用你心去接近孩子,谛听孩子灵魂深处的声音。我的老朋友,请忘掉你的年龄,同孩子交朋友吧。”

已经被孩子弄得心力交瘁和焦头烂额老达尔文恍然大悟,接受了老朋友的建议,决定彻底改变思路,同孩子好好交一次朋友。可是当老达尔文希望辅导孩子功课或者替孩子朗诵《格林童话》的时候,孩子却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竟然逃到屋檐底下掏雀蛋去了。这种无法无天的情景气得老达尔文一甩手把《格林童话》扔出了窗外。

老达尔文又一次硬着头皮去找赫德先生。望着老达尔文满脸恼怒的模样,赫德又开导说:“我们是做生意的,依照我们的规矩,只有倒霉的人,没有倒霉的货。教孩子也一样呀!没有糟糕的孩子,只有糟糕的父母。朋友,喂一只小狗小猫都得有长期的耐心呢,何况是培养一个活蹦乱跳的孩子。所以为人父母之道,一是有耐心,二是灵感,你好好想一想吧,凭你的爱心找到孩子的兴趣,然后你才能激发灵感。”

老达尔文茅塞顿开,他辞去了学校董事、医学公会秘书等等待遇优厚的兼职工作,腾出大量时间,同孩子呆在一起。孩子喜欢动物,老达尔文就带孩子上爱丁堡动物园游览;孩子喜欢野外生活,老达尔文就带孩子到森林里野营,到河里捕鱼,甚至还同孩子一起兴致勃勃地养起了小动物。这种努力显然没有白费,孩子对父亲的抗拒心理和逆反心理逐渐被淡化、消融了,他开始把父亲当成最可信赖的朋友。孩子的心情一天一天开朗,成绩一天一天好了起来。

1825年,达尔文顺利地完成了中学学业,并且听从父亲的忠告,子承父业,来到爱丁堡大学医学院学习。这是老达尔文一生最值得荣耀的胜利之一,他在快步走向成功。但是,达尔文的天赋极不适合学医,他一看到病人流血就恶心呕吐,也特别畏惧解剖尸体,而解剖学是医学方面最起码的专业知识。

他把自己的苦恼坦诚地告诉父亲以后,痛心疾首的父亲彻夜不眠,最后眼睛红红地告诉儿子说:“孩子,走你自己的路吧,我尊重你的选择。”老父亲以牺牲祖业为代价的开明感动了达尔文,他又一次听从了父亲的忠告,报考了剑桥大学神学院。老父亲的理由极其简单:孩子读书是为了谋职,而神学院的学生特别容易找到工作,尤其是剑桥一类的名牌大学学生。

达尔文在神学院的学业同样也不优秀,他的兴趣特别广泛,先是迷上了打猎,后来又迷上了地质和植物学,并且经常逃学去听植物学教授亨斯洛的课程和地质学教授塞奇威克的课程,以致他本人也承认说:“在剑桥的三年是完全浪费了。”老父亲尽管对此特别恼火,但也对孩子的兴趣表示理解。

1831年8月,英国海军“贝格号”授命前往南美进行科学考察,主要任务是测量和绘制美洲海洋的水文地质海图。当时船上招聘一名博物学家,地质学教授亨斯洛得知这个消息以后,认为是一桩光开眼界的美差,立刻向海军部推荐了自己的得意门徒达尔文,并且获得了海军部的批准。

可是老父亲根本就不同意孩子放弃牧师职业而去干不务正业的事情,然而达尔文却像朋友一样推心置腹地对父亲说:“我的志向是探求大自然的秘密,我愿意搏击风雨漂泊的人生,在同大自然的亲近中,我将找到终身的幸福。”父亲再一次违背自己的意愿投了儿子的赞成票,并且说:“我不同意你的职业,但是我愿意尊重你的选择。”同时父亲还拿出自己的行囊,亲自替孩子收拾行李。

在后来长达5年的探险生涯中,达尔文考察了美洲数以万计的动物和植物,并且收集了17000多种标本。他发现所有的物种都随着地域的变化而变化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有亲缘关系的物种总是分布在邻近的领域;而地域距离越远,那么物种的差异也就越大,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一方水土养一方生灵”。1859年,他终于写出了划时代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物种的发展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只有在生存竞争中拥有适应能力的物种才得以保存下来。这个规律就是我们常说的“物竟天择,优胜劣汰”。

不幸的是,当达尔文完成了自己一生的伟业《物种起源》的时候,呵护他亲近他并给了他一生最大激励和鼓舞的父亲却早已作古。然而老父亲对儿子人生选择的尊重和理解成就了儿子一生的伟业。1865年,达尔文获得皇家科普力奖的时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父亲坟上嚎啕大哭,因为他所感谢和永远怀念的第一位导师和朋友,正是他可敬可爱的慈祥父亲!

二、培养谁的兴趣

培养谁的兴趣?这是一个很简单,但又发人深省的问题。既然接受兴趣培养的是孩子,那么应该培养的当然就是孩子的兴趣,而不应该是我们家长的兴趣。

但是,中国的许多家长,是从来不考虑这个问题的。我们往往把自己的兴趣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至于孩子是怎么想的,孩子有什么感觉,家长们根本不考虑。用理论性的术语来说,就是忽略主体意识的培养。中国家长的这种致命的缺点,不仅伤害了孩子的,也伤害了自己。

2000年1月17日,浙江金华发生了17岁的中学生徐力打死母亲的事件。徐力走向犯罪的真正原因,是母亲对他给予过高的期望和过重的压力,造成他心理的畸形。徐妈妈平日不让他参加任何课外活动,让他一心啃书备考,稍有偏差就打骂,令徐力内心充满怨恨。每当同学们谈论某某电视时,他什么都不知道,根本插不上嘴,因此他无法接近同学们。为了了解电视节目,他偷偷地躲在旁边看上两眼,妈妈发现后大骂:“我告诉你,我不会给你第二次上大学的机会,你要考不上大学,我就打断你的腿,反正你也是我生的,打死你也没关系。

“听着妈妈的吼叫,徐力愤怒极了,他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但仍遭到妈妈的怒骂,于是他气呼呼地抓起书包便往家门口走。在门口换鞋子时,他看到了放在鞋柜上的铁榔头,一个可怕的念头突然冒了出来:干脆将她打昏,这样我和她都可以得到解脱,于是他便拎起铁榔头,套上塑料袋,冲进了屋里,还没等妈妈回过神来,他便将铁榔头在妈妈的后脑勺上敲了几下,妈妈立即倒下。徐力妈妈的死,是她本身的教育方式种下的恶果,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都是一张白纸,染着什么颜色,父母是第一责任人,然后才是学校,是社会。徐力妈妈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结果造成了这样一个悲剧。

“徐力杀母”给我们的启示是:家长只有认识到孩子主体意识的培养问题,才能看透现象,抓住问题的实质。不从本质上去认识“培养谁的兴趣”的重要性,我们不但会在孩子的业余爱好上把家长的兴趣和意志强加给孩子,还会在孩子将来的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和婚姻恋爱的问题上,用自己的兴趣来代替孩子的兴趣。

1999年高考成绩揭晓,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的肖哲取得653分的好成绩。这样的成绩可以进中国任何一所大学的任何一个专业。当肖哲一家人为他感到骄傲的同时,也为填报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大伤脑筋。爸爸要肖哲填清华,肖哲要上北大的生命科学院,妈妈想儿子读北大的电子系。一家三口意见不一,谁也说服不了谁。

肖哲从小就喜欢生物,读初中时曾参加过全国生命科学夏令营,在北大生活了半个月。从此,探究生命科学的奥秘,就成了他心中的梦想;北大生物系,更是他多年来追求的惟一目标。但母亲丁小玲执意要儿子填报北大电子系,她认为学这个专业容易出国,即使不出国,将来毕业了走上社会,学电子专业的挣钱多、来钱快。

为了孩子的将来,她托人到教育局更改了儿子填报的志愿,把北大生物系更换成北大电子系。1999年8月,当肖哲收到北大电子系的录取通知书时,才知道一切已成定局,他感到非常懊恼。

肖哲心里所有的想法都和生物联系在一起,在他的潜意识里,对自己今后人生的规划,也是从事生物方面的学习和研究。他万没想到拿到的是北大电子专业的通知书。可不论肖哲此时有何思想活动,也是木已成舟别无它法了,他只好勉强接受。

进北大后,当肖哲知道还有机会再读他朝思暮想的生物系后,他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生物系的学习中。但他不知道学校有个规定:如果在读的本系有一门功课不及格,将不予转至其他系。如此一来,大学一年级被他忽略了两门功课,最终使他准备了大半年的转系计划变成了泡影,而且还导致他没法跟上大二的学习节奏。在肖哲看来,与其这样无希望地留下来学习,还不如重新高考。于是他毅然选择退学,2002年以总分703分的成绩成为湖南省高考理科状元,进入清华大学,圆了自己的梦想。

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既相生又相克的环境中,肖哲的经历无疑将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

(1)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考生,他们对人生、对社会、对学业的选择,与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他们更注重自我,更注重兴趣,更善于把握机会,并进行选择。肖哲是这一代青年在这一层面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那种宁要第一,不要第二的人生选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选择。

(2)作为肖哲们的家长,我们是否有必要按照我们的心愿而不是孩子的心愿去培养他们,把他们培养成我们人生的延伸或翻版。在有的家庭,有些家长甚至是把对孩子的希望建立在自己人生的失败的基础上的,而当孩子的兴趣与家长的愿望发生冲突的时候,不是引导,而是强制;不是尊重,而是漠视;而且美其名曰是关心,是爱。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摧残都是在所谓爱的旗帜下进行的。

(3)作为学校,如何正确认识因材施教,如何尊重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如何让充满自由学术空气的大学真正成为好学者的自由天堂,也是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肖哲考进的第一所大学是北京大学,这所让全国所有家长和考生梦寐以求的百年老校,也曾经有过“有容乃大”的光荣传统,可也就是它,却没有给肖哲转系的机会。北大的规章制度也许是无懈可击的,但无疑地,这种规章制度却是背叛北大传统的。

三、培养什么样的兴趣?

同类推荐
  •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教育: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爱

    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要让孩子感恩挫折,在挫折中成长;而不是让他抱怨命运多舛,被挫折打败。所以,父母要教孩子在逆境中调适自我,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百折不挠,这样才能让他把自己从挫折中拯救出来。
  • 哈佛家训大全集

    哈佛家训大全集

    “一个水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则故事,可以滋养饥渴的心灵;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这是奉献给天下父母与孩子的一部精心之作,须知小故事中见大世界,小细节里有大乾坤,通过阅读与反思,来净化孩子的心灵,感悟七彩人生。愿所有的父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与孩子一起静静阅读,举一反三,咀嚼那些貌似简单,实则丰富的故事。培养孩子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精巧独立的表达能力,与众不同的视角,开放灵活的思维。”
  • 懂得男孩,教好男孩

    懂得男孩,教好男孩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男孩不但有健康结实的身体、聪明的头脑、坚强勇敢的品行,更能够成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但很多父母却在教育男孩的过程中受尽煎熬:孩子总是惹是生非,打架斗殴,上网打游戏,早恋……男孩子果真就这么难教吗?男孩真的只会给父母制造麻烦。让他们伤透脑筋吗?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父母没有找到教育男孩的方法,因为他们根本不懂男孩,不了解男孩。
  • 卓越孩子的6项修炼

    卓越孩子的6项修炼

    通过对自满,自私,拖延,抱怨,借口,放弃深入挖掘,展现家长六种恶习对孩子一生的负面应响,进而指出家长如何做到谦虚,无私,不抱怨等等,用自己的改变来影响孩子,带动孩子一起改变人生。本书定位为普通工薪阶层的家长,是因为这一个阶层的家庭最广大,出现的问题也最多。崔老师在这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思考,是一本针对家长提升的好书。
  • 好规矩胜过好爸爸

    好规矩胜过好爸爸

    自理能力、自信心理、坚强品质、骁勇精神,赋予孩子坚韧、果断、自信、豪爽、独立等性格特征,使孩子远离自私自利、柔弱脆弱、自暴自弃、沉默寡言、羞怯自卑、感情冷漠、害怕失败等消极个性品质,从此健康成长。
热门推荐
  • 画锦

    画锦

    他,乃大清第一才子。她,却家道中落。原本以为形同陌路,却只因过路道士一句话定了姻缘。洞房花烛夜,盖头挑开,她欣喜,原来是你。他却决然转身离去。一步一步,骄傲如她,卑微而不动声色的恋着,终于换的他回首,却为时已晚。
  • 恋时不候

    恋时不候

    有些人,终会成为路人。不是所有人都有千分之一的幸运,成就一生爱情的美满,我们能做的,就是且行且珍惜。顾惜迟:妈妈说过,要爱珍惜自己的人。因为感情,一旦错过了,那个等候的人,可能,就不在了。所以,如果这次,我抓住了你的手,你会不会,一直牵着我走?
  • 取别人的经 理自己的财

    取别人的经 理自己的财

    如今,整个社会进入了全民理财的时代。中国一些城镇居民的家庭资产组合已由银行存款单一构成的局面,逐步被股票、基金、黄金、保险等更多金融资产组合所取代。许多人突然间发现,周遭的人们都已加入股民、基民大军,而自己变得落伍了。
  • 惠慈康复中心

    惠慈康复中心

    东琪到达惠慈康复中心时已经是黄昏了,叔叔没有来接她,电话也打不通,好在她记得地址,只是不管怎么说,司机都只肯在桥头把她放下,无奈之下,东琪只得拖着行李箱,一步一步过河穿山,往康复中心的大门挪过去。等她的手终于抓住满是铁锈的大门时,东琪已经一点力气都没有了,她坐在行李箱上喘气,打量着自己的实习地点。惠慈康复中心无疑很老旧了,连“惠慈”二字的亚克力“心”字底都没了,只留下模糊的痕迹。灰泥墙面,方方正正的三层楼,一侧的爬墙虎已经攀到了楼顶,楼内没有开灯,昏沉沉看不清所以,窗口又长又窄。
  • 霸行三国

    霸行三国

    梦回千年,是命运的恩赐还是内心的执着。英雄齐聚,是时势的需要还是信念的召唤。新书《汉末逆流》,不可错过的铁血三国小说。
  • Memoirs of Carwin the Biloquist

    Memoirs of Carwin the Biloquis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帝国史话:波斯帝国

    世界帝国史话:波斯帝国

    本书包括:波斯帝国的兴起;波斯帝国的强盛;希波战争;波斯帝国的衰亡等四部分内容。波斯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世界性大帝国,是世界帝国的领头雁。本书介绍了波斯帝国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本书力求客观地反映波斯帝国由兴到衰的历史全貌,全书分为4章,用20多万字对波斯帝国整个兴衰史作了简明系统的全面叙述。
  • 金簪小小仙

    金簪小小仙

    旁人叫我一声金簪仙子,就无疑是提醒多一次,我是如何被金簪插到灰飞烟灭的。
  •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本书共收集各类稿件79篇,从不同的角度真实再现了向莆铁路建设历经的重大事件,以及建设者同地方政府、沿线群众风雨同舟、鱼水相融的往事。
  • 精神病患者

    精神病患者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走出单位办公大楼。院子里照例停着许多车子。门卫老张戴着袖章背着手在那里走来走去。如果是外单位的车子,老张会很凶地轰着人家。经人家摇下玻璃再三申告,他才放行,并指着一个方向让你沿着前进,稍有差池他又跳了起来。因此老张的那条戴了袖章的手臂总是伸得特别的直。但说实话,他对这门卫的作用还是有些怀疑的。他已接连在院子里丢了三辆自行车。并有两次都是锁在铁栏杆上的。开始丢的是在解放路买的那种旧车子。众所周知,那是专门卖旧自行车的地方,夫妻或兄弟形成偷卖一条龙的流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