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4300000001

第1章 前言(1)

戴铭康

这本书是“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选集。这次征文从2010年10月起经过半年的酝酿,由我做义工的留美同学会、美国白领俱乐部、美中上海友好协会,于2011年4月至9月主办,其间要感谢全美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世界日报》和中国央视网华人频道的支持。自征文举办以来,收到无数来自全美各地及加拿大的征文。

曾有一些朋友问:“为什么花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很傻地去做这很艰难而赔本的工作?”带有一点理想主义的答案很简单:为留学提供一点参考,为中国留学史留下一些篇章。可是说来话长……

留学,中国出现不断高涨的“热潮”

记得1986年起,我在大学教书之余,兼任《演讲与社交》(后来改名为《青年社交》)杂志社的记者。这本新创办的杂志专门撰写社会上的新动态、新事物,算是在中国“文革”后较早出现的软性青年杂志,很畅销。在我撰写的文章中,以写“出国热”影响最大,影响大到我自己后来也留学美国,还在美国意外地接到过一个难忘的电话。

1994年,我在美国的《世界日报》旧金山社任采访记者。一天接到一位“不速之客”的电话,一上来就问:“你是戴铭康吗?你知道我是谁?”

听着电话里传来的没头没脑的问题,我说:“我是。你是?”

“我是王道一。你还记得吗?”

“哦,记得,初中同学。”那时我们都在上海延安中学上学,下课后一起回家。他很优秀,和我同年级,却不同班。

“我在纽约的邮局工作,找到你的姓名,就知道一定是你。”没等我搭话,王道一又在电话中给我出难题,“你知道我是怎么到美国来的?”

“这?”

“我到美国和你有关。”

“是吗?”天啊,初中毕业后,应该有快三十年没有见面,怎么和我有关?我感到奇怪。

“你还记得你在《青年社交》上写的那篇《出国热》吗?我就是照你上面写的一步一步地做,才出国的。我打电话是要谢谢你!”

真没想到,我的文章居然有如此影响力,不,应该说,是“出国热”这个主题的魅力。这通电话让出国留学的主题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根。近年来,“出国热”一直在升温。2011年11月14日,美国国务院教育及文化事务局(BECA)和国际教育协会(IIE)公布的报告指出,2010至2011年度在美国各大专院校就读的国际学生,创下773277人的新纪录。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有158000名,比前一年增加了22%。台湾地区的留学生人数排名第五。

“中国教育线上”在北京发表的“2011出国留学趋势调查报告”指出,2008年起,中国留学生人数连续四年以每年20%以上的幅度增长。2010年的留学生人数已比2007年倍增。2011年出国留学人数近33万(约一半留学美国),由此带动的“留学经济”可望超过人民币600亿元(约94亿美元)。

相比前一波2002年前后的留学潮,这波留学潮呈现两大特点:一、留学生人数增幅惊人;二、18岁以下的小留学生人数增加,出国读高中蔚然成风。——留学热潮逐渐成为一道越来越宽广的洪流。但可惜的是,留学文学却没有成比例地成长和繁荣!

留学,当代中国的一大情结

2011年9月,又一个难忘的电话,也是从美东打来。一个素未谋面的朋友打电话给“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办公室,问有没有收到他的征文,又问了一些征文的情况。当他得知,12年前,我曾发起“中国知青洋插队”的征文活动,就问我还记不记得他。

虽然以前从未通过电话,虽然我只在照片上见过他,我却记得他——潘为湘——我第一次发起征文的获奖者之一,他的获奖作品是《通往成功的荆棘之路》。他曾就读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班,从事国际贸易,现在又兼做留学美国的服务。潘先生的电话令我走入回忆。

1998年,我担任美国中国知青联谊会的创会会长。这一年,我们举办了很多有影响的活动。至今有人说那阵子“真是轰轰烈烈”。像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举办的“虎年护虎国际研讨会”,全球保护老虎的主要组织都来了;得到美国国家动物园协会的支持,在旧金山动物园举办有6千多人参加的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园游会;举办包括万人签名等等的多项保护濒危野生动物大赛;纪念上山下乡的“难忘春秋30年”连演三场,其中一场连站票都卖完;为中国华东地区特大水灾赈灾募捐两万多美元……一个接一个大型活动,足够写厚厚一本书。

发起“中国知青洋插队”征文比赛是其中的活动之一,由《世界周刊》支持。评委包括原香港《大公报》总编辑、作家罗孚,多次荣获文学大奖的著名作家严歌苓,台湾80年代写意派散文的代表作家喻丽清,曾任中国福建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本书的特邀主编、诗人王性初等等。

先是《世界周刊》登载了部分获奖作品,一时洛阳纸贵,造成轰动。接连几个星期天,我到一些售报点去“私行察访”,看到夹送《世界周刊》的《世界日报》销售一空。甚至有家长对孩子耳提面命:“这写的是你老爸老妈的故事,写得好极了,回家我讲给你听。你好好学中文,以后可以自己读。”

同时,我收到来自美加各地,甚至是中国大陆知青的各种各样的来信。——《世界日报》为中国大陆读者提供了征文平台,大陆的读者大大增加。那时在北加州的调查惊人地发现,来自台湾地区的《世界日报》,中国大陆读者竟占了一半。

后来,我将征文选编成书的时候,曾征集书名,一时未找到可用的。无奈之际,自己拍脑袋想题目,还学贾岛“推敲”,在“寻梦北美”、“北美寻梦”两个题目间反复考虑。突然“省悟”,我们是排除万难主动到北美“寻梦”的,当然是“寻梦”在前,于是定题“寻梦北美”,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之后参加在洛杉矶举办的国际书展,并举行“洋插队研讨会”。再后来,中国名校的教授要研究洋插队,就找到我,以这些纪实文学作为资料。

潘为湘先生在电话中说我先后发起的两次征文,挑起了中国人两个“热门”的时代情结:一个是“知青情结”,另一个是“留学情结”。他还问我,接下来会挑起什么情结?说得我诚惶诚恐。

我自1989年留学美国。那时,很多留学生是“文革”年代的知青。留学对于我们来说,既是知青情结,又是留学情结,这两种情结纠集在一起,其中的知青情结更强些。这一时期的留学有“文革”造成的两大后遗症:一是学生出国留学时年龄偏大,像“老三届”都奔40岁了。二是自费留学生的学费靠自己打工赚,即使有公费资助或有奖学金,往往也需要打工补贴,所以留学变成“洋插队”。

我们这一代成了当代中国留学的拓荒人。插队的地点不再是中国的某省某县,而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同学间还相互访问做客,美国的跑到欧洲、欧洲的跑到日本……出现了中国留学生国际“大串连”。

感谢《世界日报》当年的赞助和支持,当时的我凭着一股热情发起了“中国知青洋插队”征文活动,获得广泛响应。那是1998年。可惜,当时参加征文的全是中国大陆赴美国和加拿大“洋插队”的留学生,没有台湾地区留学生同胞参加。那时,台湾地区经济已经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中国大陆还处在“万元户”的低级致富阶段。经济上的差距、政治上的歧见,加上两岸多年的不往来,造成两岸留学生交流的障碍。台湾没有什么插队落户,一些台湾同胞对知青的概念还停留在“十万知青十万军”的抗日战争年代。那时,台湾赴美的留学生,很少懂“洋插队”是什么意思。

知青情结、留学情结,包含了高尚的情操、美好的信念、异国生活艰苦的磨炼、刻骨铭心的回忆和巨大的精神财富……正是这两种情结,使得很多留学生有了国际观,而且到了国外变得特别爱国,因为我们深感只有中国强大了,海外华人的腰杆才能硬起来。正是这两种情结,潘为湘先生主动要把本次征文结集成书的事包下来,即使亏本也在所不惜。他公开发邮件给大家,说即使不获奖他也同样会赞助出书,令我颇为感动。可是,他是有功力的。他的作品被5位评审不约而同地看好,排在铜奖的最前列,和银奖仅一步之遥。

其间,我并不因为没有人愿意赞助而放弃正式出版。终于,我们的征文集得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青睐。感谢华东师范大学俞立中校长的推介,感谢出版社王焰社长的支持!华东师大出版社教心分社彭呈军社长的肺腑之言令人感动——他说:“现在有些书编辑后,很快就忘了。可是出版这本书,虽不会赚什么钱,五年后我还会记得。”

留学,中国改革开放史的重要章节

改革开放以来,留学对中国的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可是,中国的留学史料是零星的、中断的。1847年,布朗牧师带领容闳、黄宽、黄胜三人赴美留学,至今已经165年。其间,从1872年起的“中国幼童留美运动”到现在的留学高潮;从清朝末年的洋务运动到民国年间兴起的实业救国;从1949年后归国留学生在历次政治运动中的遭遇到现在大规模招聘留学生回国创业;从建造铁路的著名工程师詹天佑到诗人闻一多;从留学日本的鲁迅到留学美国的孙中山;从台湾地区的连战、宋楚瑜、陈履安、钱复、马英九到中国大陆当今的海归派……多少留学的重大事件,多少留学的历史人物,而至今没有系统的中国留学史研究。研究的基础是真实的史料,可惜的是留下的留学史料不多,特别是普通留学生的资料保存更少。如果过去的已经难以弥补,那么现在不能再坐失良机。

而今,我留学美国已经二十多年过去了,“洋插队”留学时代已成为历史。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起飞,富人和中产阶级涌现了,真正的留学时代开始,单纯留学的情结加重了。留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基本上由家庭提供。这种“留学热”一波接一波,不断高涨。留学征文的历史条件成熟了。于是,我在“‘留学北美的故事’征文启事”开头写下:“让我们一起用热情来照亮这段难忘的留学史。”

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不再全是中国大陆的留学生,约三分之一是台湾地区留学生的投稿,其中有几位七八十岁的老留学生,十分感人。两岸的新老留学生走到一起,以征文会友。荣获本次征文金奖的谭吴保仁、写了两篇《我的留学生涯》的程阳灿、常在《世界日报》“家园版”发表文章的方醒、和我通了多次电话和电邮的蔡老师、《忆南卡》的作者陈碧玉、把征文改了抄得十分工整寄来的李树人、主动表示愿意为本书做美编的卢惠娟……还有多位和我在电话中商讨过征文修改的朋友,他们都来自台湾地区。

可喜的是还有不少年轻留学生来参加征文活动。来自中国上海的蔡杰琰(Jimmy Cai)20岁还不到,是这次征文比赛中最年轻的参加者,目前在纽约的一所大学读本科,他用英文写了征文寄来。他表示,他参加征文希望能获奖,用奖金来补贴学费。对于这位非富有家庭的孩子,我们特别筹了一点奖学金给他,算是征文活动的“外一章”。而来自台湾地区的黄美惠在纽约的一所大学读硕士才一年,她在征文中写了她留学的感受。我们通电话谈征文修改时,她告诉我,她是高雄附近乡下的穷孩子,为出国留学不折不挠,虽然不像范进中举那般熬到老眼昏花,却也在两年中参加了8次和出国有关的考试,考得头昏脑涨,终于向台湾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到留学贷款。这或许可以入选吉尼斯纪录了。

同类推荐
  •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人性格地图

    中国是个多省多民族的国家,每个省份的人都有自己的历史。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给每个区域的人的性格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而出现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性,使今天的社会群体变得形形色色、丰富多彩,使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活力,也让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大地因此而变得更加精彩。
  •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文艺复兴与中西文化交流

    意大利是欧洲国家中纺织业率先发展且占有优势的国家,中世纪意大利曾以其毛织业的率先发展而致富,并享誉全欧,在欧洲毛织业的激烈竞争中,由于其原料和产品过于依赖海外市场的经济外向型特征,使得最初由毛织业构建起来的经济链条因缺乏国内供、产、销的联系而十分脆弱。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史话:海上丝绸之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兴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等内容。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热门推荐
  • 万寿寺

    万寿寺

    《万寿寺》的主人公王二的遭遇和唐代传奇人物薛嵩、红线的遭遇古今交错,讲述了关于现在、过去、自我、记忆,穿越时空和地域的故事。作者以借古喻今的手法,自由奔放的想象力,收放自如的叙述技巧,构筑了一个虚拟、魔幻、诡异的时空世界。
  • 梦非梦:张记书微篇小说精选

    梦非梦:张记书微篇小说精选

    那时候,他们俩都是山旮旯里的放羊娃,他外号叫羊球,他外号叫羊蛋。大概羊球羊蛋总连在一起吧,所以,他们俩就像火柴棒离不开火柴盒一样形影不离。
  • 豪门霸宠:喵星女仆要翻身

    豪门霸宠:喵星女仆要翻身

    意外的碰撞,让他们擦出爱情的火花,在他的威逼利诱之下,成为他的猫仆。“少爷说什么都是对的,少爷做什么都是对的,少爷让我往东,我绝不往西,少爷让我睡他床上,我……也只能乖乖从了。”她收敛锋芒,甘心活在他的羽翼下。之后却被无故放逐美国五年,再次回国,已难掩光华,昔日的恋人是否还在原地等她,再次相遇,他依旧惊才绝艳,英气逼人,而她不再唯唯诺诺。“少爷,七七小姐包了三个小鲜肉,已经带回别墅了。而且是用你的钱包下的,她说……”“说什么?”“说你还是适合戴绿色的帽子”“什么!这个该死的女人……”随着男人的一声暴怒,价值十万的笔记本光荣下岗了!
  • 善思童子经

    善思童子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成端妃这杯具

    穿成端妃这杯具

    方皇后:端妃那个小贱人,居然又是一脸疲惫的样子来请安,她这是想向我示威吗?王宁嫔:端妃当这后宫之中只有她受宠吗,哼,做什么成天被陛下疼爱的样子!曹洛莹:冤枉啊,你们每天晚上瞪大眼睛一宿一宿的不睡觉试试,王宁嫔我也是在救你的命好吗!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穿越女凭借自己的王八之气刷嘉靖boss宠爱结果把自己给坑惨了的故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比丘避女恶名欲自杀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前夫,后会无妻

    前夫,后会无妻

    泠于晨在苏凉的生命里留下的印记太多,多到每一个角落都有属于他的身影。她越是想要逃避,过去的记忆便越是排山倒海而来。与裴聿的相遇纯属意外,而他也是在事后才发现,自己就这样毁在了她的手上。……爱尔兰,禁止离婚的国家----只有死亡才能将彼此分开。怀特佛莱尔教堂里,一纸一百年的爱情契约。她决意抛弃过去,全心全意跟裴聿厮守终生,却不曾想过,裴聿的心里竟藏着一朵圣洁的白莲花。她从正牌裴太太变成了善妒口恶的毒妇,即使旁人怎样指责她,她也依然愿意相信那个与她许下一百年誓言的男人不会背叛她。但是,直到最后,苏凉才不得不承认,无论自己再怎么深爱,终究还是敌不过那个鸠占鹊巢的“白莲花”。……当爱情也面临穷途末路,有些抉择,早已覆水难收。******五年的时间足够她练成百毒不侵的金刚身了。然而,当她睁开双眼,看见那张熟悉的脸孔,当即险些咬到了自己的舌头。“苏凉,你不知道我们的婚是不能离的么?”可裴聿不知,苏凉的心早就在那一年的冬天,被他亲手埋在了层层雪海里。
  •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本书是针对我国师范院校在师资培养中缺乏班级管理教育及其教材的现状,为建设“全面推进高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的需要而编写的,密切结合教师教育专业实际,突出学术性、实用性,为广大师范生提供班级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班级管理中的学生和班主任、班级管理目标与内容、班级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等。本书的特点贴近班主任工作的实际,以介绍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指导和提高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实效性为重点,具有可读性和操作性,是当今提高班主任工作能力的创新之作。
  • 凛冬的王朝

    凛冬的王朝

    赵国因闭关自守而落后,遭到别国攻打以致灭国,但年纪轻轻的国君心中不甘,听老辈人说,赵国领土在南海诸岛拥有分支,故他隐姓埋名,开始寻找……
  • 道书援神契

    道书援神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