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6200000001

第1章 钟灵古镇的历史沧桑(1)

螺洲名称的由来和螺女神话传说

顾名思义,洲者,应为河流中泥沙土石从上游往下游冲淤而成陆地,既可成为农田,又可拓为人居之所。螺洲位于闽江下游,是由闽江这条河流长年累月从上游往下游冲积沙土堆积成洲屿并不断扩大为平阔原地的。查看民国十九年(1930年)绘制的《螺洲全图》(见下页),螺洲位于福州城原郊区南台岛东南端,亦即南港乌龙江(流经福州城区的闽江被横亘江心的南台岛分隔为南港乌龙江和北港马头江两支)北岸。乌龙江东向流经螺洲前,又为江中长条沙洲(螺洲人俗称之为“对面洲”,今称之为龙祥岛,岛上有江中村,洲西头则为陆家村)所隔而又分流成两支:螺洲前的江面通称为螺江,在洲岛南侧的江面则称为淘江。近已通车的螺洲大桥则是横跨乌龙江、龙祥岛的。按清乾隆福州府志记载:螺江在方山下,江水自西而南经此。而方山,据民国闽侯县志载,在清廉里,因“遥望端方如几,故名”,而“五峰林立,皆有虎形,又名五虎山”。螺洲位于方山北,故面临螺江水,面对五虎山,是一处风光旖旎、钟灵毓秀的好地方。

按《螺洲志》记载,螺洲洲地约二里许。螺洲陈氏族谱所附洲图记载:全洲面积约三千亩,而1992年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出版的《闽海过帆》说“螺洲面积约六平方公里”,应可信。

螺洲是一块四面环水的洲地,洲内河道纵横,分割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小洲浮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洪水的不断冲淤,可能再加上人为的填浦扩地,才形成古螺洲东西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1公里的连片的土地(这里所说的螺洲,是指未改镇治前的原螺洲)。

对于“螺洲”这个名称,历来存有两种说法:

一是《螺洲志.小序》所云:“螺洲之名何自昉乎,或谓川光镜静,而洲澹拖,隐约状如青螺,故名。”另有宋淳熙年间梁克家所撰《三山志》地理类文中亦认为“螺洲洲形也,在大义西北,纳龙泉坑溪”。再按沈瑜庆、陈衍等共撰的《福建通志.河渠》一书,也表示了“洲以形名”的同样观点。

二是根据相传螺女的美丽神话传说而定称“螺洲”的。相传古时有一名叫谢端的村夫,一天在江边偶然捡到一个大螺,回家后便放在陶缸中加以喂养。以后,他每日归来发现不知何人已为之煮好饭食,但却非邻里所为,遂生疑而暗中窥探,终发现螺女所为。螺女自称为白水素女。于是,“江”便称之“螺江”,“洲”遂称之“螺洲”。这个民间传说其实是来自晋代陶渊明所编《搜神后记》中“白水素女”神话故事(东晋干宝《搜神记》亦有所述):

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少丧父母,无有亲属,为邻人所养。至年十七八,恭谨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邻人共愍念之,规为娶妇,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昼夜。后于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壶,以为异物,取以归,贮甕中,畜之十数日。端每早至野还,见其户中有饭饮汤火,如有人为者,端谓邻人为之惠也。数日如此,便往谢邻人。邻人曰:“吾初不为是,何见谢耶?”端又以邻人不喻其意,然数尔如此,后更实问,邻人笑曰:“卿已自娶妇,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后以鸡鸣出去,平早潜归,于篱外窃窥其家中,见一少女,从甕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门,径至甕所视螺,但见女,乃到灶下问之曰:“新妇从何所来,而相为炊?”女大惶惑,欲还甕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权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妇,自当还去。而卿无故窃相窥掩,吾形已见,不宜复留,当相委去。虽然,尔后自当少差,勤于田作,渔采治生,留此壳去,以贮米谷,当可不乏。”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端为立神座,时节祭祀,居常饶足,不致大富耳。于是乡人以女妻之,后仕至令长云。今道中素女祠是也。

对“螺洲”名称由来虽有二说,但螺洲民众从古至今似更采信后说。为此,民众于吴厝村仓里巷口,特立明代闽中十才子之一的王偁题写的“螺仙胜迹”石碑以示纪念,并且在洲尾村建螺女庙(螺洲曾建有多处螺女庙,然今仅存此庙)以香火供奉螺仙。店前天后宫后殿也塑有“螺仙洲主”神像以敬祀。

螺洲这个岛村开发较早。《搜神后记》所载,晋安帝时侯官人谢端为螺洲“躬耕力作”的村民,如确有其人其事的话,则螺洲的社会历史就很悠久了,然涉及的只是螺女神话中的人物,并缺乏史料记载,故无法加以考证。不过,按《晋安志》、《螺洲志》记载,唐宋时已有人群入居螺洲了。根据始建于宋代的螺洲孔庙这个历史遗存,足以说明螺洲当时生产应有相当发展,社会文明已相当进步。否则怎么可能在这么小的农渔岛村盖起如此壮观的孔庙呢!

再是,根据有关谱牒记载,吴、陈、林三个姓氏族群卜居螺洲几乎都在宋末至明初,至少也都有六七百年左右的历史了。而位于店前村的古迹天后宫和华严寺也都建于明代中叶,无不证明螺洲开发之早。

螺洲的历史沿革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东侯官为原丰县,十二年(592年)时改原丰县为闽县,螺洲始归其辖属,时螺洲分属安仁乡之仁惠里与温泉乡(宋以后为开化西乡)永福里;清时属白湖区;民国时属闽侯县白湖区螺鳌乡;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闽侯县改称林森县;1950年春始又复称闽侯县,县府首驻义序,继迁尚干,随后才移转螺洲,同时闽侯地区专署也曾设址于此;1958年一度划属城门乡;1970年为战备原因,闽侯县治改迁甘蔗,螺洲划入福州市朝阳区(即今仓山区);1975年又划归福州郊区管辖;1977年至1978年成为郊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1981年开始筹建螺洲镇,1984年从城门镇析出,并将杜园、鳌山、天福、乾元四个村从城门镇划出纳归于新成立的螺洲镇。城镇面积也扩为6.4平方里,共辖七个村、一个居委会。现在螺洲全镇人口约为三万多人。虽然近年来有不少外地人入迁,但陈、吴、林三姓居民仍是螺洲人的主体。

螺洲原是一个开发较早的古渔村。据《螺洲志》所载,唐宋时便已有人择居本地。但真正形成渔村规模,当在陈、吴、林三姓先民卜迁此地之后。螺洲的陈、吴、林三大族姓先民,几百年前都是从河南固始南迁来闽的。只是他们的先祖一般都在入闽后某一时期分某一派支辗转多地,最后才卜居于此。

三个族群中,店前村陈氏家族的人口最多。由于三族姓均重视教育,所以子孙成才后多外迁出故土,造成了旅居在海内外的族人远远超过在乡的人口。

此前,螺洲原住民有什么族姓,有多少居民,又何时外迁何地,因缺史书记载,故无从稽考。

据《螺洲志.小序》对螺洲的评述:“吾乡人以地盛,亦地以人传,其地清流环绕,可以通瘴恶,故春夏无瘟疫之灾。其田沟渠四达,大泽疏沦,故三时无水旱之虞,此地为之也。其俗崇师儒而敦礼让,劝服贾而力耕作,故淫佚争讼之风不概见。其第宅园亭无奢靡之观,而于桥梁道路必缮治完固,盖先辈自奉俭约而乐于义举,此风相沿为已久矣。若此者,则人为之也。”这说明螺洲自古以来,即为物华天宝之地。

过去螺洲人大多从事农耕,主要是种植水稻、红薯等粮食作物,同时也大量栽种柑橘、蜜桃、荔枝、龙眼、茡荠等水果以及甘蔗等经济作物。由于本地水土好,生产的福橘曾名扬四方,因此,螺洲又有橘乡的美称。

记得新中国成立初,笔者还在读小学时,影片《闽江橘子红》曾选在螺洲橘园拍摄。当时,剧组挑选了螺洲中心小学包括笔者在内的一批小学生,去帮助挂纸制红橘子。不期忽然下起雨来,工作人员又让我们把已挂好的假橘子摘下来。我们也就没看到拍摄场景而深感可惜。

其实,除了在岸上定居的陈、吴、林三姓居民外,在螺洲还有一些长期以船为家的所谓“曲蹄仔”(他们长期以来一直受旧政府的压迫和不公正的社会歧视,不允许他们移居陆上,而成了水上的“吉普赛人”),又称“疍民”。他们多姓欧、江、翁、刘、林等,平日主要以打鱼为生,偶尔也兼揽散货运输或到有钱人家里打些短工。很少人知道这些疍民来自何方。他们长期在水上生活,常年飘泊不定。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先后移居到螺洲对面的龙祥岛并成了江中村的陆上居民了。

新中国成立前的老螺洲只有店前、吴厝和洲尾三个村落,分别为陈、吴、林三族姓村民的聚居地,由于南畔乌龙江,面对五虎山,风景优美,交通便利(过去主要靠渡船载人运物,去福州城多乘白湖船至白湖亭登陆后步行或坐人力车赴市区,也可乘小渡舟经杜尾至排下西赴福州城的;凡去马尾、尚干、南屿各镇的都要分别搭乘“马尾渡”、“尚干渡”、“江口渡”),水产丰富(时乌龙江中产有丰富的鱼虾,所以才有许多要靠网鱼捕虾为生的疍民落脚螺洲江边),空气新鲜,气候宜人。随着螺洲经济的不断发展,由西往东临近江边的地方辟建了一条广阔的石板道(过去依次称白湖道、马祖前、泰山道、盐仓道、奶奶道、螺仙道、狮公道、泰山前、敬经道、大王道、大埕道、观澜道等,即每隔一段便有一个标志性的地名称呼)。而石板道里侧,盖有联排高大的清式大宅或庙宇,许多院宅门墙都涂成灰白色,颇显古朴庄严。如从江上向北望去,则给人以整齐、大气、壮观之感。过去,在未修建防洪水泥堤之前,江边是每年端午节观看龙舟竞渡的最佳场地。

同类推荐
  • 王莽传记

    王莽传记

    简介:“君主“仁”,臣修“德”,民持“孝”,妃守“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山河一寸,将士万血。”朕从后世穿越而来,唯有一心,斩断汉运,接续汉骨。不求流芳百世,亦无惧万古骂名...
  • 崛起在大明

    崛起在大明

    他就是一个现代小流氓,意外穿越到明朝末年,附在李自成的身上。凭着微薄的一定历史知识以及人们的一些谈论,他开始了改变历史之路,逆转李自成的命运。流氓的性格,淡漠的道德观,以及现代人的观念,使得他在明末混的风生水起,如鱼得水,从众多起义军头头之中,脱颖而出,打破得过且过的小农思维束缚,更加具有战略思维,卓越眼光。整肃起义军的队伍,强化起义军士兵的军事素质,从而建成一支能征善战的铁军。打破历史的魔咒,改变大顺朝的命运,不再是短短的建国四十三天,而是亘古长存,推翻明廷。向南,吞并南明;向西南,兼并大西政权;北伐,消灭后金,从此历史上不再有清廷这个朝代。
  • 大明略

    大明略

    大明嘉靖年间,奸佞当道、北虏南寇虎视眈眈,天下百姓翘首以盼:贤臣、良将。名不见经传,他一身英气、豪气、霸气,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书生气’……当他站在数百年后的这片土地上时,突然发现:这里也是我的家园,而外来之敌从未消停过。大明略,一个关于家、国、天下的故事……
  • 德国通史

    德国通史

    本书充分呈现了德意志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创造伟力,展现了德国历史的盛衰轨迹和悲喜命运,凝聚了作者长期的治史心得,吸纳了国内外的新的研究成果,史料翔实,论述充分,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水平的德国通史。
  •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本书为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沥血巨作,从1848年鸦片战争爆发,一直写到抗战的结束,举凡近代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社会制度、世态风貌无不细致入微,丝丝入扣,是历史爱好者和史学研究者了解和剖析中国近代史的最佳范例作品。
热门推荐
  • 冥冥之中倾情安然

    冥冥之中倾情安然

    季安然,好好的华国媒体巨头千金不当,竟然跑去做狗仔队;做就做吧,好好的明星八卦不去扒,偏偏要扒商业巨头——夜冥宇,这下惨了吧!季安然:为啥看到夜冥宇身边的女人,心里这么堵呢?不行,我要出去看看世界,也许就不堵了。三年后,3岁的季子枫和季子蕊指着远处的夜冥宇问季安然:妈咪,今天我们还要扒那个大叔的八卦吗?有霸气回归,唯一高冷男主已经被玩坏,甜宠小虐,可深入坑。
  • 中宁史话

    中宁史话

    宁夏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山川俊秀,民风淳厚,有着独特的历史遗存和文化特色。本书~记述了中宁的历史变迁,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对中宁历史变迁的人和事作了生动而系统的阐述。
  • 解除篇

    解除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后娘娘爱上我

    皇后娘娘爱上我

    自从她穿越到了这里,每天只有一件事:撩!撩!撩!某男一脸委屈的说:“雪儿,你为什么不撩我呢?”某女一脸无语,说好的高冷呢?(此文爽文,宠文。欢迎入坑!)
  • 佛说月灯三昧经

    佛说月灯三昧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台山志

    天台山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危险首席:旧爱别玩火

    危险首席:旧爱别玩火

    父亲公司破产,家人陷入绝境,她被父母当做货品交易。再次相遇,昔日的情人早已经一跃成为E国际集团的总裁。厉南城居高临下的看着她,“穆笑颜,我说过从此以后,除了我,再也不许任何人伤害你,就是你的父母也不可以!”
  • Little Britain

    Little Britai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卡米来了

    卡米来了

    以主人公卡米成长为线索,通过卡米和季泽的人生相撞,相离,又相吸,最后,青梅竹马在一起的恋爱,成长故事。本书仅供娱乐,如有雷同,纯属爱情的伟大。
  • 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

    《图说心理学: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策略(活用版)》:每个人都可以使用的心理学策略读本,我们天天都在运用心理学的规律,只是不知道而已。随着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心理学知识的益处,越来越希望得到心理学的帮助,以便让自己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