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7600000001

第1章 家园印记(1)

故乡的银杏王

故乡有棵银杏树,据说已有300多岁高龄了,它挺拔、俊秀,帅气十足,乡亲们都尊称它为“银杏王”。银杏王长在长龙镇岚下村旧大厝里边,位于著名的炉山南麓的虎头岗,海拔390多米,东面有水牛岗蜿蜒起伏,西面有青龙岗逶迤曲折,正面不远处,有才溪源流“哗哗”流淌,构成了两面青山环抱一面临水的优美格局。银杏王地下根含而不露,深情地扎进虎头坑边肥沃、丰润的红壤土层,直立伟岸的树干高达19米,树皮灰褐色略显纵裂,胸襟宽广,腰围达4.18米,不大不小的扇形叶片,碧玉色,珠联璧合,枝叶连缀,织就一张冠幅宽广的巨伞,平均东西长13米,南北长15米。树冠南面,荫着一段大厝里村落杂石铺就的古道,道旁便是三亩池塘,碧水盈盈。眼前旧宅基、池塘遗迹芳草萋萋,簇簇六月麻竹星罗棋布,青翠欲滴。

相传,南宋理学家朱熹曾在连江上山、透堡、丹阳、贵安讲学,期间常驻足长龙。时年正遇老天久旱不雨,他从县城要去馆读授课,途经长龙岚下,在极度焦渴中,发现虎头涧一股清泉冒涌,赶忙开怀畅饮,清甜的泉水,洗涤了所有的旅途劳顿。他顺势坐在半坡一块开阔地闭目养神,喃喃自语“好山、好水、好风光”,恰巧被山边一个陈姓樵夫撞见,樵夫以礼相邀,热情款待了他。朱熹甚为满意,运用堪舆术道理,帮樵夫指点迷津。此后,樵夫按朱熹的点示,勤俭持家,在池塘边养了一群母鸭,奇怪的是只只母鸭每天生两粒蛋,早一粒,晚一粒。后来养了母牛、母羊,每每生的都是双胞胎,樵夫很快发了财。于是他在朱熹饮水处,修了一口长1.2米、宽1米的水井,还在朱熹休息的地方建起了大厝,安了家,便留下了岚下陈姓大厝里先祖拓荒、繁衍、艰难跋涉的足迹。大约在清康熙年间,有一陈姓书生赴京赶考一举得中,他尊祖训,从京城带回两棵雌雄银杏树苗,一棵种在村子对面的广应寺旁(“大跃进”时期被砍烧炭),一棵种在大厝里边,作为自家“旗杆厝”的庭园小树,银杏树很快成材。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嘉庆五年(1800),这里相继走出了陈球蕃父子、曾孙、玄孙四代共四个武举人,还有一些很有知名度的社会名人。岁月沧桑,随着社会发展,陈姓后辈好多搬迁新址,有的去省城,有的迁居海外等地,古厝已成遗址,但斑斑驳驳的断壁残垣,显赫的旗杆座,连同傲立山前的银杏王,仍平心静气地诉说着过往历史……

那一天,我亲切而又自豪地拍着银杏王结实的身段,摸着它粗糙的皮,发现在近地的树干上有一道10多厘米长的刀痕。一位岚下老同志告诉我,那是1941年连江沦陷时,一个日本士兵在银杏王树下走过,突然从树上莫名其妙掉下一块石头,把士兵砸伤,士兵恼羞成怒,拔刀砍树.岂料不知是用力过猛,还是树神显灵,一时刀断,臂膀也脱了臼,痛不欲生,不久便死在北岭古驿道边。乡亲们对这棵风水树十分信仰,每逢过年过节,都有人备丰盛的菜肴,祭树神,祈求平安。不管什么年代,政治风浪如何变幻,陈姓后代呵护银杏王如尊祖敬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银杏王。

银杏,别名白果树、公孙树,是现在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是集果用、叶用、林用、药用、防护、观赏于一体的多用途树种。故乡的山水和古树名木间,人与自然相生相容,我的人性中最初的纯真,或许就在这儿过滤和哺育。

我生长在炉山香炉峰南麓边远山村,小时候大哥和我都在岚下姨妈的慈爱中长大,大厝里还是姨妈和哥哥的良师陈学庆先生的祖厝,伟岸的银杏树在老屋旁遮阴,斯情斯景仍历历在目。斯人已去,树王迎客,它的雄姿、魅力、格调,触动了我的乡思,而这一方深沉、肥沃的红土地,以青葱静谧的温馨,陶冶了我的情怀。银杏王,在金秋阳光折射出的氤氲里,我眼前的世界似乎显得更加博大,更加丰富多彩。

2007年1月18日

儿时的麻笋干

麻笋干谓为何物?它非竹非笋,其实是一条柔中带刚的竹枝,父母们常拿它当鞭子,鞭打不懂事或犯错的孩子。麻笋干打在身上不痛不痒,却有麻麻辣辣的感觉。我母亲有一条特制的麻笋干。它选中老练遒劲的新鲜竹枝,然后放到灶火上烘烤,直烤到枝丫的皮面渗出“汗青”,彰显出韧性且耐用。母亲还在它的粗端用红头绳围扎9个圈作为饰物,既尊严又吉祥,用它来教子起到恩威并举之效。

母亲是位农家妇女,文静清健,善良开朗,乐于助人,因此人缘特别好,村里人都很亲近她。然而,在家里,她对我们兄弟姐妹管教特别严厉。记得小时候,我天真、好动、顽皮,还带有冒险的个性,常常邀一群小伙伴去一座荒山上。尽管那座山险峻难攀,但我们可以在山涧捉鱼,在林中掏鸟蛋,在荒地采野果,因此乐此不疲。母亲担心我的安全,数次警告我,但我只当耳边风。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横下心,亮出那特制的麻笋干教训我一顿。这是我第一次尝“麻笋干”的滋味。

小孩子容易淡忘往事。不久,趁着父母下地劳动之机,我又偷偷地邀一群小伙伴,溜到屋后的小山岭,比赛爬树功夫。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七上八下,好不容易爬上一棵杨梅树。谁知上树容易下树难,费了好大工夫还是下不来。那时正值暮春天气,山区的天说变就变,刹那间乌云密布,大雨将至。小伙伴们各自飞也似的往家跑,而我还在树上下不来,真是喊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我急得哭了起来。不一会儿,风雨交加,我成了一只落汤鸡。由于冷雨侵袭,我蜷缩着身子,狼狈不堪。正当我进退维谷之际,母亲像救星一样出现在我眼前。回到家,母亲忙将我衣服脱光,紧接着用热水为我擦洗身体,还熬了姜汤为我袪寒。看着母亲为我做着这一切,我的心里难过极了,真恨自己又做了错事,给母亲添麻烦,心甘情愿地再次吃“麻笋干”。这一次,母亲显然把“鞭子”抽得比前次更严厉、更沉重。我自知理亏,任凭母亲鞭笞,始终没有哭一声。打着打着,母亲却泪挂满脸。这一次麻笋干的滋味,至今刻骨铭心。

自从那以后,我仿佛长大了,也仿佛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挨过母亲的麻笋干。母亲的麻笋干虽然失去了功用,但我永远铭记那条麻笋干,永远铭记它对我的警示与启迪。

1974年,生如春花绚烂、走如秋叶静美的母亲与我们永别了。我面对着那支还挂在墙上的母亲特制的麻笋干,心里涌动起莫名其状的爱惜,连忙把它当成传家宝一样珍藏起来。

麻笋干啊,你,凝结着母子深情。默读你,是一部奇书;感受你,是一种厚爱;诠释你,是一部经典。

2006年1月8日

小小烧炭工

烧木炭,那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学会的苦活。由于饥寒交迫,人们不得已毁林烧炭,以换米糠充饥。

我加入烧木炭的行列,脚穿一双草鞋,身挎一把柴刀,每天走进阴森可怕的森林幽谷,选择碗粗的柯木砍伐。一棵棵活生生的树木,在我们伐木人的利刀阔斧下闷声倒下。经过一段风吹日晒后,把它削枝去杈,再将树干截成一根根段木,抬进炭窑。我真不忍心这样地杀生,这样地造孽,让生灵涂炭,可是,事迫无奈,不得不为之。现在回想起来,心里还一阵一阵疼痛。

烧木炭是苦累活。单说伐木,山高路险,就得先披荆斩棘,遇上蛇蝎禽兽,连自身安全都难顾及。手脚划伤,鲜血直流,那是司空见惯。砍伐时,作为小孩的我,人小力薄,又饥又饿,有时几番斧起斧落,树干上只留下一处小疤痕,更不用说用稚嫩的肩膀去扛起那一段沉重的原木。倘若脚底下一打滑,连人带木便一同滚落山涧。这哪是人干的事情啊?然而,跌倒了还得站起来,忍着伤痛继续干。

烧炭的日日夜夜,更是难熬。装窑、烧窑、封窑,是烧炭必经工序,其技术含量高,来不得半点含糊。且不说,段木的装搭,囱孔的排布,火候的把握,岚氤的判定,有一套学问在里头,那是有经验的成人干的活,带领我的姐夫是烧炭的行家里手;就说添柴烧火,那浓烟滚动,呛得连眼睛都睁不开,燎得皮肤火辣辣地痛,不一会儿,整个人成了黑脸“包公”,简直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烧木炭过程劳累不用多说,就说孤寂吧,深山老林,听不到人声,闻不到鸡鸣狗吠,终日与山风做伴,与山林对话。一个小孩远离父母,远离家乡,那时那刻的心境既苍凉无助又心惊胆战。我多么巴望回到父母身边啊。幸好有姐夫呵护,心里还觉得安稳点。

这种担心情境,有一天终于降临我的头上。因姐姐在家病重,姐夫非赶回家照料不可,留下我独守空寂的山岭,独撑那还在冒烟的炭窑。那时,我孤身只影,守在炭窑边,勇敢地担负起烧炭后期工作。白天还能镇静地添柴旺火,到夜幕降临,四周寂静,空山无语,一阵阵恐惧袭来,心里好生害怕。夜深林静时,野兽的吼叫声就在附近,听了令人毛骨悚然。姐夫临走时虽然有交代,野兽是不敢接近炉火熊熊炭窑的,但我还是提心吊胆,身旁放着根防身梭镖。最要命的还是半夜犯困,上下眼皮在打架。这时,只好用冷水洗脸以清醒头脑。就这样战战兢兢地度过了几个不眠之夜。直到要封窑了,我浇好最后一趟压顶水,才放心地进草寮休息。

皎皎月光,从草棚顶间隙透射进来,影影绰绰的,投射在我身上。此时,身心疲惫的我躺在破棉絮里,浮想联翩,似乎有点感奋。突然,草寮外一阵骚动。不好,朦胧中突然发现是一只野狼,因为窑火熄灭后大胆来袭击。我本能跃起,一边大声吆喝,一边拿起刀斧,与狼对峙。野狼发现手握斧头的我,悻悻然地退到不远处伺机而动,并发出恐怖的吼叫声。不多时,我突然听到一阵急促的狗吠,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夜的宁静,接着传来野狼的一阵哀鸣。原来,一位猎人跟踪而至,才结束了这可怕的夜晚。这一夜,让我终身难忘。多年以后,我不期然邂逅了当年那位打狼的老猎人。当谈起那晚打狼往事,他说:“我知道你当时只身一人时,还为你捏一把汗。”我也感激地说:“要不是您及时赶来,我真的不知如何是好。”

木头烧成炭,是经过一番炉火烤验,脱胎换骨。人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当年小小烧炭工的我,通过种种艰难的磨炼,跨过坎坎坷坷,才达到春光明媚的今天。“多难兴邦”,这可能就是当年烧木炭给我留下的启迪。

2006年1月18日

其蔬也馥其蕴也丰

故居西隅,有一块面积很小的自留地,是非常年代养家糊口的产物,乡亲们都管它叫“责任田”。那年月,只有在夕阳西下、生产队收工时,才见到溪东溪西的父老乡亲,提篮子的、浇水的、施肥的,都在责任田上忙活着。说是田,倒不如说是救生的责任菜地。我在仅有的责任田里,种上菜蔬,丰富了农耕岁月的餐桌。

当年,开春时节,我就种上空心菜,投入精耕细作的特别关注。空心菜是一种长命菜,又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家常菜,滋味素淡甘美。春夏时节,一派生机盎然。空心菜热烈地舒展鲜绿的茎叶,在微风吹拂下,向主人不经意地摇曳示意。那年月,责任田寸土寸金呀!空心菜长了摘,摘了长,从这头摘到那头,又从那头长到这头。

一到霜降寒露,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也就随着季节变化日渐衰微。那些曾经漫长的茎叶,也放慢生长速度,变得小巧、精致、嫩绿、明丽,有一种特别的韵味。我依然如故,精心培育,摘一把菜,洒一瓢水……有时它们沐浴于月光温馨的辉泽下,我又有一种“露结为霜”凄美的感慨。我尤其珍惜这些小苗,煮着吃,炒着吃也更有滋味和嚼劲。“一把荤菜耳,胜过猪头肉”,这些新鲜的菜,总是一再勾起我的食欲。

间或,空心菜也会有病虫害的时候。记得那一年夏天,天气骤变,狂风暴雨袭来,雨后两三天,虫害猛然暴发。就在这火急火燎之际,我急中生智,回家拿了一把稻谷,顺手撒在菜园上,不一会儿,诱来了几只小鸟,它们警惕地飞来飞去,看看没什么动静,“三下五除二”啄了菜园上的稻谷,也顺带收拾了小虫。后来,一群小鸟竟然蜂拥而至,在我的菜园上空自由翻飞。小鸟成了留守菜园的“贴心医生”,蔬菜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责任田面积有限,越是这样,我们越重视它的利用率,就在空心菜生长迟缓的节令里,再套种白菜、花菜、包菜正当其时,责任田的生命力就是这么顽强。汗水流了一把又一把,蔬菜收了一茬又一茬,而那些间作的蔬菜,竟长出了一畦风流。转眼又是一株株风华正茂的绿色食品,我与它们有着一种心心相印的默契。

那时候的责任田,作为社员的菜地,一片片,后来形成融山水、田园、乡村、炊烟共生共融的独特景观。菜地生产延续农家活计,提炼和运用人与自然和谐的元素,传统耕种和地域特色自在并坚守着,历史与现代气息交相辉映,甘苦体悟和自然规律相得益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或许农耕时代,与责任田相依为命,相濡以沫,便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情怀。有了这样一种情怀,不管我后来从事什么行业,总是把“责任”二字铭刻心间,还有什么事比身上的责任更重要、更神圣?

同类推荐
  • 诗歌读本:32首诗

    诗歌读本:32首诗

    这本书是两个人合作的产物。我是一个懒散的人,写完后就往往不去管它了。我常说:诗歌一旦写出,就与作者没有关系,诗歌有自己的命运。确实,我一些诗歌的命运经常让我惊讶。比如为5·12大地震所写的《大部分的中国人都患上了抑郁症》,由于新华社、《印度教徒报》的报道,一周之内竟传遍全世界。而且报道的标题本身也像一首沉痛的诗,新华社是“借助诗歌的力量,我们获得了坚强”,《印度教徒报》是“中国人借助诗歌克服悲伤”;还比如《流水》,曾引起轩然大波,在网上几天仅天涯社区点击率就高达二十多万,成为天涯社区一周冠军,随后被广为转贴,中国移动也将之制作为专门的手机短信供下载转发,关于它的评论也数不胜数。
  • 殊死较量

    殊死较量

    这是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资料介绍了美国政府和警方剿灭美国五大黑手党的艰难过程。本书详细地介绍了美国五大黑手党起源、发展和派系以及犯罪行为,重点描写了警方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和公民安全不惜一切代价同犯罪做斗争的决心和行动,以及最终剿灭犯罪集团的过程。
  • 听李敖讲学问

    听李敖讲学问

    李敖大师满腹经纶、学识渊博且著作等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盛开: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散文卷)

    盛开: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散文卷)

    《盛开: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获奖者范本作品(散文卷)》中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八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者的优秀作文范本。新概念作文大赛为深受学生读者欢迎的全国作文比赛,获奖者均为同龄作者中的佼佼者,创作能力出众。这些作品文采飞扬,独树一帜,立意新颖,文思精巧,可以让学生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汲取优秀作文精华,快速成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中学生读者来说,本书既是一本作文“圣经”,又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
  • 家在海的那一边

    家在海的那一边

    人生初次的离家,是从此无可回头的漫长岁月。行走在世界各地的街道,从布拉格到土耳其,从巴黎到意大利。每一处风景之后都有着不太人的精彩。蒋晓云写过无比精彩的民国爱恨离愁。写起思乡之情,旅行趣事,吃穿用度,爱恨离别,姻缘交际的琐碎,也有一份练达世故,把人生都打碎咀嚼透了的淡然豁达。聪慧女人必读的女作家,全新出发!
热门推荐
  • 妃不好惹:鬼王,王妃又跑路了!

    妃不好惹:鬼王,王妃又跑路了!

    她是二十一世纪让国际刑警都为之头疼的神偷,谁料她还有另一层身份,王牌特工!以一城池的代价换她一死。一朝穿越,成为慕家大小姐。他,是让他国都闻风丧胆的鬼王战神,世人说他有洁癖,世人说他薄凉,世人说他心狠手辣,世人说他如同冰山……嗯……嗯?不是说有洁癖吗,为什么总是抱着她不放,嗯?奇怪哎,明明她说什么他都做,挺好哒。嗯?为什么他总是笑……不明白……不明白就不想了,咱还是跑路吧!:“姐姐你干嘛穿着夜行衣?”“谁让那个死皇帝居然要我嫁那什么,鬼王,我要去皇宫打劫跑路费”“姐姐我也要去!”“嗯?去哪里?我们要去哪里吗?这么晚了还是早点睡吧!”“……”
  • 怨相离:缘
  • 一品妖妃:夫君别来无恙

    一品妖妃:夫君别来无恙

    莲花池边,他故意与她相遇,第一眼,她便离不开他。如果她与他在一起痴痴缠缠的万年光景只是一场漫长的梦,那么梦醒之后,她是否应该知足了。再次在九重天遇到他时,她已经相信,那真的是一场梦,不过是她注入了所有的一场痴梦。她是妖,他是仙,注定了一场利用与被利用,她不过只是他劫数中的一粒沙,没有价值了,便随意丢弃了。而她,一次次的从死亡中被救出,直到强大后的站在了他的面前,她只问他,你可曾真的爱过我?
  • 我已经没钱守护阿拉德了

    我已经没钱守护阿拉德了

    “勇士,阿拉德需要你!”“对不起,我已经没钱守护阿拉德了。”当段超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万万没想到凯丽这娘们竟然会追到现实世界中碎他的武器!没见过的科技啊!不过……一旦接受了这种设定的话,也挺带感的嘛!********************************************快上车,没时间解释了!请大家记一下车牌号:65091402新书《诸天我最凶》已发,欢迎大家继续支持~!
  • 金元四大名医现代养生方案

    金元四大名医现代养生方案

    本书以游记形式,由细微之处切入,将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这四个名留青史的金元四大名医缀连在一起,谈脏腑,论气血,读情绪,讲房事,繁而不芜,精而不碎,亦庄亦谐,挥洒成文。这是一本旅行随感,也是一册小说传记,更是一部养生秘籍,摄取养生经验,在一章一镜头的转换中为广大读者亮出精彩实用的养生智慧。
  • 孤胆少年行

    孤胆少年行

    一本奇书,几经风雨,误入平凡少年手,一段人生,历经坎坷,终至康庄大道旁。亲情,爱情,友情,当我们无奈的失去它们时,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是在痛苦的仇恨中走向灭亡,还是在繁华的名城中迷失自我........
  • 工作整理术:这样工作才能更简单、更高效

    工作整理术:这样工作才能更简单、更高效

    《工作整理术:这样工作才能更简单、更高效》内容简介:工作是人生食粮,不愉快便失去意义;以义务感面对工作,更无法获得幸福。既然一定得做,不如开开心心去做,不如真心地享受工作,因此,整理术应运而生,整理是非常积极的行为,在你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你都能拿来做一番整理,只要彻底执行,工作环境、工作状态就能大幅改善,当然,就像数学中的“极限”一样,只能无限靠近,却不能到达,所以《工作整理术:这样工作才能更简单、更高效》并非是为了整理而整理,而是与读者分享一种“如何享受工作”的方法论。
  • 神帝的醋坛子又翻啦

    神帝的醋坛子又翻啦

    她一朝穿越再睁眼,沦为人尽可欺的废物大小姐。父亲不慈,继母迫害,还被未婚夫和庶妹联手打入地狱!不曾想,一朝觉醒神医天赋、续上绝脉、坐拥上古神物,从此涅槃重生,有怨报怨,有仇报仇!此生唯一意外,便只有他。他绝世之姿,天生毒辣,本是暗夜君王,所到之处邪魔退散仙神跪拜,却死死缠住她不放。
  • 受用三水要行法

    受用三水要行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傲苍穹

    神傲苍穹

    逆天行武道,以命博还生。满天飞雪寒风中,风卷残云空谷幽。虽拥有绝世废体,但偏要逆天行事,受地狱之苦,得锻骨之体。勇者无惧,只道是明知山有虎,偏上虎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