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7600000002

第2章 家园印记(2)

菜蔬经春风秋雨的沐浴,旺盛、大气,是一部集自然性、生长性、营养性于一体的力作。我在品尝之余,真挚地赞叹:责任田里长菜香,农家餐桌意味长。我之所以眷恋责任田,是因“其蔬也馥,其蕴也丰”。我挥洒汗水,用心耕耘,尽情栽培,喜悦收获。虽是方寸之地,展示出来的却是时代风貌,记录下来的是历史光影,称得上是“小方块中大平台,大场景里富情愫”。

2013年2月22日

砍柴记

柴米油盐,是生活必需品,每家每户都离不开。柴,列为第一,不是没有缘由的。一日三餐,烧水、做饭、炒菜、热汤,样样少不了柴,甚至煮饲料、煲药汤,也没有不用柴火的。

20世纪50年代,家乡还没有像今天这样用上液化气,柴火是唯一的燃料。因此,家家户户都得为柴而忙碌。古语有“未雨绸缪”这个词,对于家里备有充足的柴火,是非常之适用的。否则,一旦遇上连绵阴雨天,那时家里断了柴,就会陷入非常难堪的境地。

当时,上山砍柴的活儿,大多由妇女承担。我家里缺乏劳力,而我的母亲为了给家里多挣工分,既要每日为生产队劳动,下了工又要忙于家庭副业,还要挂念家里柴火。她只好趁社员劳动休息间隙,在地头田尾割上几把茅草,或者拾上几根枯木,下工时带回家当柴烧。那时,她恨不得自己能有分身术的本领。说真的,做个家庭主妇忙里忙外真难为啊。

母亲的艰辛,作为子女的都看在眼里。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为了帮助家里共克时艰,小学生的我,每逢周末,都要脚穿草鞋,身挎柴刀,肩扛“枪担”,上山砍柴。尤其是寒暑假,除了刮风下雨外,几乎天天砍柴。砍柴成了我责无旁贷的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山砍柴,我总是与小伙伴同行。这样,遇到什么困难也有个照应。山路崎岖难行,毒蛇、犬头蜂时常遭遇。这些都无法阻挡我们上山的脚步。

农活中,最艰苦的有两件事。其一是割稻子,其二是砍柴火。两者都是待到人疲力乏时候才有收获。而且这一收获要挑回家里才算了结。不然的话,把打下的谷子放在地里,把砍好的柴火放在山上,那将是前功尽弃。每当过了晌午,人又饥又累之时,我都要肩挑两捆木柴走出大山,挑回家中。当放下木柴,接过母亲递来的热茶时,疲惫的心顿时漾起得意的宽慰。

上山砍柴,对我来说,不仅是为家里解决燃料问题,而且还为自己积攒下学期学费。因为母亲允许我从中挑出些上等的木柴运到集市上出售,将出售的钱归我所有,作为交纳学费之用。因此,我为自己能“自食其力”而感到自豪。尽管那年月,年幼的双肩磨肿了,手上长茧了,身上伤痕累累,脚趾至今还留下残疾,但我并不感到遗憾。

上山砍柴,我还从中感受到伙伴们真挚的情谊。因为当时才9岁,我个子小,力气不足,又在上学,砍柴经验不多,每次上山都提心吊胆,生怕落后。说实话,与小伙伴一道上山砍柴的过程,暗地里还有个竞争与较量过程,要看谁砍得快,砍的柴料好,砍的柴量多,看谁的柴火捆绑得结实。结果可想而知,但我总是常常受到伙伴们的鼓励。

而与我同去砍柴的伙伴大多年纪比我大一点,长年累月泡在山中,手脚麻利,生龙活虎。一到山上,当我还在东张西望寻找柴源时,而他们早就知道哪个地块有好柴,于是就招呼我一道直接进入砍柴地点,这样就节省了许多寻柴时间。更令我感动的是,他们总把离家最近、柴质最好的地点留给我,好让我砍上一挑好柴。开始时,我总是捆不好柴,小伙伴们争先恐后来帮我捆,而后才去捆他们打好的柴。当得知我要卖柴交学费时,就毫无吝啬地从他们的柴中挑出几根最好的柴质塞到我的柴捆中。多少年过去了,那一幕幕动人的情景仿佛历历在目。我之所以后来能上中学,应当感激小伙伴们的关照。可以说,小伙伴们的真情令我终生难忘。

砍柴,是一种艰苦卓绝的劳动,用心体会除收获之外还有心得。记得有一回周末,由于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多,我一到家就先埋头做作业,晚上还挑灯夜战,直到深夜才完成它。第二天一早,小伙伴一招呼,我就急匆匆带上一把柴刀和挑具进山了。可是,到了山上拿出柴刀砍柴时,一连砍了几刀还没有把一棵手指头粗的枯树砍倒,要是换往日,最多三两下,就刀起树倒了。今天怎么反常了?这时,我才记起来昨晚忘了磨刀。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我怎么把这个最重要的事都忘了?这下要自己惩罚自己了。好在小伙伴们齐心协力地帮助我,我才度过了那天尴尬的处境。从此,我对“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浅显的道理有了深层的认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除此之外,对“没当家,不知柴米贵”、“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等至理名言,都在砍柴的辛苦劳作中有了一番新的理解,有了一番新的感悟。同时,它使我懂得区分什么是“雪中送炭”,什么是“火上浇油”;明白“薪尽火传”和“薪火传承”的深刻含义。这种理解、感悟,这种区分、明白,对我来说终生受用。或许这比当时砍到的一担柴火更具价值。

现在,家乡变化日新月异。我们步履匆匆,走街串巷,寻亲访友,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其实这种民生,何须茫然,何须困惑。登高望远,满山遍野层层茶园,森森树木,郁郁葱葱。时下,乡村大多用上了液化气,但我每次回老家,与当年的小伙伴们拉家常,回忆起当年砍柴日子,总有一腔豪情在心中荡漾,总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006年2月3日

往事溪边田

溪边田,顾名思义,即开垦在溪边的水稻田。

长龙老家山多地少,只能沿财溪开垦一些溪边田,而溪水涨落不定,浸泡是常事。一旦山洪到来,溪边田首当其冲,结果是“十种九无收”。

50多年前,三年自然灾害,国家困难,农户也困难,不开垦些地种上菜种上水稻,来聊补无米之炊,那日子是无法熬过来的。于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那时只有16岁的我,扛起锄头,挑起箩筐,来到溪边,去开辟“处女地”。

溪边田,选择于离家不远的溪边,一则离家近,二则处于溪的弯道上,引水不成问题,三则溪面较宽,水流缓慢,有利防洪。经过多次勘察与测量,我确定了将要被用来开发的溪边田的方位与标高。心中的蓝图形成了,接下去就是花力气花时间来开垦了。

开垦荒地那一天,母亲也来到溪边,她到地头看了看,而后来到我的身旁说:“娃儿,你选的这个地块不错,但凡事都要防患于未然,考虑周到,才能事半功倍。”她把我带到溪边,指着溪中障碍物告诉我,一旦来了山洪,它会使水流不畅,还会引发水流冲向溪边田,那后果会使你前功尽弃。母亲的远见卓识,确实使我脑子开窍了。

开垦溪边田的“总体工程”在母亲的指导下出炉了。切入点就是先排除溪中障碍物,我权称它为“治理小溪”。接着,是建“隔离墙”,即把挖掘出来的砂土和鹅卵石沿溪边建起一道小防洪堤。而后平整滩地,填平坑坑洼洼。最后,挑土增厚土层。经此一番整治,大约八分地的溪边田似一盆亮丽的盆景,一块“希望的田地”,点缀在九曲十八湾的溪边东侧。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起早贪黑地忙碌,手也磨出了老茧,整整花了一个冬天,硬是把一块“不毛之地”开辟成一块耕田。到了第二年春季,犁田耙地,育苗插秧,中耕施肥,开始孕育丰收的希望。

夏季是山村洪涝灾害濒发的季节。我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辛辛苦苦营造起来的溪边田被毁,担心绿油油的庄稼付之东流,每一次山洪暴发,不管暴雨如泻,还是风雨交加,总是守望在田头。溪边田终于逃过洪水的一次又一次威逼,抵御了洪水的冲击,有惊无险。洪水退却后,溪边田安然无恙,我悬着的心才能平静下来。收成了,我掂着溪边田金灿灿的稻穗,开心地笑了。顿时,我觉得自己真正成了大自然的主人,自己能够主宰自己了。当我挑着沉甸甸的谷子往家里走时,引来了乡亲们羡慕的眼光。他们仿佛压根不相信,一个“小娃子”会有如此惊人之举。

历史已经远去了,我再不受饥饿威胁了。然而,与溪边田相处的那段经历、那段情缘,以及它给我们一家带来的实惠,是我一生也无法淡忘的。它成了我心中永恒的一块“绿地”。

往事溪边田,挥不去的记忆。

2006年2月23日

番薯情结

岁月若霜,毫不留情地将皱纹刻在我的额前,似水流年,打磨着稍纵即逝的时光。斗转星移,悠忽白了少年头,夕阳近黄昏。人以食为天,回眸既往,番薯情结,常常使我牵肠挂肚。

母亲说,我幼时断奶的第一口饭就是泡番薯,吃得香、吃得甜、吃得有滋有味,番薯一直喂养我长大。番薯虽是粗食,但却浸透了母爱。我吃番薯,常吃常健身,常吃常清沁。

20世纪50年代初期,乡下的生活是艰难困苦的。糠菜代,瓜菜代,野菜代,一日三餐,习以为常。番薯不怕旱,不惧风,喜肥耐瘦,种起来辛苦,吃起来温饱。在饥馑年景,拯救了我们,渡过了灾荒。让我终身受益,从中享受人生苦短的快乐。

番薯,这个名字,乍听起来,有些怪。当你认识它,亲近它的时候,就会感觉到甜甜的滋味。母亲说,番薯原名甘茹,是一位长乐人,在明万历年间,从菲律宾吕宋引种回乡来的,因为来自海外,所以冠以番薯小名,又因它爱长不定根,要常翻动藤蔓生性,又名“翻薯”。番薯叶绿色,可当菜佐餐,藤蔓又是好饲料,乡亲们爱薯如子,要不然,番薯伯、番薯叔、番薯哥、番薯弟、番薯仔何以在乡村昵称流行呢?

自食其力,是我真正拥有的人生的尊严。它也让我记住了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的道理。我习种番薯,始于小学二年级,那是跟着爸妈学的。后来和番薯倒真交上了好朋友,几乎每天晚上放学回家,都要到屋后的园地走走、看看,伴随着昼夜温差的渐入淡出,以及劳动的栉风沐雨,番薯块根日渐膨大,秋风秋雨锁人愁,我种的番薯收成了,尝到自己劳动所得的果实,甜津津的。

番薯,相亲相处,有多么温馨,又多么悲戚啊!那家乡板结的红土地上,曾经留着我童年饥寒交迫的影子。记忆最深的是,在生产队收成后的番薯园,负重荷锄翻捡遗落在泥层中的残缺番薯,也莫名其妙被人呵斥、“充公”。

成人了,我不用拾遗番薯了,我顶着单干风,带头包产到户,在荒山野地,种了不少的番薯。不但自己种,还发动社员一齐种,很快就度过了温饱关。番薯不但解决了我的口粮问题,还为我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我种的番薯长得比人家的大,比人家的甜,储存时间比人家的长。一日三餐,我常吃番薯掺米饭,扒一口放在嘴里,让人回味无穷,因为每一块番薯都沾着我的汗水,连着我的心,藏着我的爱。然而,殷实的生活,改变不了我对番薯的一往情深。

一日,乡下外甥扛着一袋番薯来城里找我,我竟然发生了怀旧感,抚摩清爽可口的番薯,我仿佛再现了吃番薯饺、喝番薯粥、嚼番薯干、品番薯糖的恬淡与怡然情形。番薯中吃又营养,它不仅可以充饥,而且是影响我一生的精神食粮。我认识了番薯,同时认识了故乡的土地,认识了劳动创造世界的内涵,认识了做人处世的道理。格物致知,我能从一株薯苗,一撮热土,一种劳动方式,判断出产品优劣、产量高低。番薯,清甜、绵嫩、有嚼头,它使我品尝到冬天的悲怆,春天的温馨,夏天的凉爽,秋天的甘美。

2006年3月3日

一次难忘的集体年夜饭

大年三十,全家团圆吃年夜饭,这是国人千百年来的夙愿。但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那年年夜饭却使我终生难忘。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食物匮乏,百姓生活极为困难,更不用说地处偏僻山区的老家。那时,整个村子一个生产队,几十户人家200多号人,平时乡亲们不仅劳动在一起,连吃饭也在一起。因为当时农村还在搞集体食堂和吃“大锅饭”。乡亲们形象地给集体食堂起个雅号,即“圆锅配对四角笼”。

要过年了,这年怎么过呀?村里传出消息,还在一起过,吃集体年夜饭。还是孩童的我疑惑不解地问母亲:“过年了,还吃大锅饭吗?”母亲苦笑地点点头。

生产队里集体吃年饭,美其名曰“过一个革命化春节”。对此,大人们心知肚明,“瓜菜代”年代各家各户都已家徒四壁,一无所有了,在哪里过年还不是一样?然而,对我们小孩来说,一年巴望到头的就是这个节,一家人围在一起,尝点鱼肉,吃上年糕,打打牙祭,说不定还有件新衣穿。所以,过年自然而然成为孩子们的憧憬。可没想到连年夜饭都要集体过,真有点扫兴。

扫兴归扫兴,对于饿得慌的孩子们来说,有顿吃的总比挨饿强。于是,还没到傍晚,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到食堂外面溜达,翘首以待。时不时从厨房里飘出来的饭菜香,直诱得我们垂涎欲滴,仿佛那股久违的香味也能醉人。

同类推荐
  • 谁偷看了保姆的日记

    谁偷看了保姆的日记

    本书收录了《一夜风流一世情》、《潇洒逃亡》、《眼睛一眨鸡变鸭》等故事。
  • 诗人的心

    诗人的心

    本书共46篇诗歌评论,既包括1984年版《诗人的心》的30篇文章,又包括《开明少年》中刊载的其他16篇讲诗词的文章。作者从诗人感情的真实流露这一角度出发选取诗歌,既有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新诗,也有古代、国外的经典作品。对诗歌的鉴赏也细致入微,从字词含义、句式韵脚,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歌蕴含的价值意义。
  • 中国人的日常

    中国人的日常

    《中国人的日常》中,梁晓声以小说家的生动笔法,社会观察家的敏锐思考,记录了各色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百态,淋漓尽致地绘制了他们五光十色的精神图谱。这里有对前途命运茫然无措的打工者,视清名胜过一切的老妪,志大才疏的文学青年,猜忌心重的小老板,一心培养女儿当明星的父亲,不作为的官僚,纯洁的初恋情侣,不肯把第一次交给城里人的农村女孩,爱上自己工的女东家,以及在最最平凡的日常中,甚至是在困苦的境遇中,仍向这个世界传达善意的普通人。他们的善良与大度,忌刻与软弱,渴求与迷茫,各异的人生原则与生活哲学……诸多要素的拼接与组合,形成了这个国家的温度与性情。
  • 高适集

    高适集

    《高适集》主要内容:高适是盛唐边塞诗的杰出代表,边塞诗的创作,开拓了诗歌的广阔视野,尤其表现了那种长期戎边浴血苦战中昂扬向上的精神。高适的边塞诗有的抒发保国安边的豪情,有的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有的更是多方面地描绘了边疆奇特风光及当地的生活习俗。在反映民生疾苦方面,高适是盛唐诗人中较突出的一个,他以极大的同情写出戍卒所遭受的苦难境遇,表现久戍思归的哀怨。
  • 蒋廷黻回忆录·增补版

    蒋廷黻回忆录·增补版

    蒋廷黻作为一个有着特殊经历和身份的“重要人物”,其回忆录有着较为重要的史料参考价值。本书系作者退休后在哥伦比亚大学口述自传的中文译本,1979年由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出版,曾引起海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蒋廷黻一生经历复杂,亲历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他以学者的眼光与头脑进行观察思考,有人所未道之处。加之长期身处高位,回忆录中披露的大量鲜为人知的史事,更是研究近现代历史的珍贵资料。这是该书的主要价值所在,也是我们出版该书的着眼点。
热门推荐
  •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集

    凯特·肖邦短篇小说集

    凯特·肖邦于1870年嫁给了奥斯卡·肖邦,一个棉花商。两人先是住在路易斯安那的新奥尔良,后又搬到一个大农场和讲法语的阿卡迪亚人住在一起。在1882 她丈夫去世之后,肖邦与她的六个孩子返回圣路易斯。朋友们鼓励她写作。她在快四十岁的时候出版了第一本小说,《咎》。代表作《觉醒》写于1899年,但是 由于小说以对通奸同情的笔调刻画女主人公“性意识”的觉醒,大胆表露她追求婚外情的爱情观,小说一出版便在美国文坛上引起了轩然大波,震惊了全美的书评人 和读者。
  • 快穿:女主驾到,女配休猖狂

    快穿:女主驾到,女配休猖狂

    这世上总是有那么多的艳冠京华、才貌双全的女人,被处处不如自己的女人给害死了。而江玖龄的任务,就是要成为被女配逆袭的女主,让那些把女主当成垫脚石的女配回归到她原来的位置上。慈爱养母/孪生妹妹/天才驱魔师/伪善闺蜜/衷心女官……你们,准备好了吗?
  • 懒虫也有情

    懒虫也有情

    带着空间穿越?不行得买买买!买够一生用的东西再说,还得带着俩孩子,至于渣男老公老公?我成全你们好了!从此我长生,你?永不再见
  • 生死场 呼兰河传

    生死场 呼兰河传

    菜圃、老马走进屠场、荒山、羊群、刑罚的日子、罪恶的五月节、蚊虫繁忙着、传染病、十年、年轮转动了、黑色的舌头、你要死灭吗?到都市里去失败的黄色药包等等。
  • 老子是天尊

    老子是天尊

    盘坐在一条蓝白相间怪鱼身上的人大喊:“杀魔种,夺荣耀,拯救大陆苍生!”少年羽尘目光淡漠,犹如看草芥一般扫视所有围攻他的人:“老子是天尊,不是魔种,尔等要杀便一起上,我小女友甄姬还等着回家吃饭呢!”庄周疑惑:“你真名叫老子?天尊又是什么?”羽尘深吸一口气,随即咧嘴一笑:“老子是我,天尊也是我,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手持刻满怪异符文的金色棍子的孙悟空伸手捂脸:“完了,师父又在装逼了!”手持蛇矛的张飞满脸胡子抖了抖:“老大一直在装逼,从没被超越~”
  • 招鬼

    招鬼

    因为好奇用相机拍了晚上睡觉的录像,看到了很多诡异的可怕事,很多时候自己身上藏着多少秘密多少事,甚至连自己都不了解,就比如在你熟睡之后……
  • 无限之穿越异类生命

    无限之穿越异类生命

    变过巨蟒,做过金刚,化身哥斯拉,揍过奥特曼……穿越到一个妖魔鬼怪肆意横行的世界,身为普通人的许靖,他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诸天万界穿越异类系统。
  •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智力快车冲冲冲(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丫头有点拽:恶魔,请接招

    丫头有点拽:恶魔,请接招

    她是神秘转校生,转学第一天就占了别人家的学生会主席大人的豆腐;她是神力转校生,转学第一天就放倒了三个男同学;她是最酷转校生,转学第一天就闹得满院风雨。是的!这些“她”都是我们的时初黎女战神!天性特立独行,爱打抱不平,家庭背景神秘无比,戏耍各路大神,无所不能。周一到周五在学院里招惹各大门会,狂耍各大门会都不在话下;周六周日到广场耍一耍,整个天下都是她的!至于那些,恶魔?恶魔学院?恶魔地下城?开玩笑,她同意了?待她一一横扫,将这些恶魔都变成天使,所以,请接招吧!各路恶魔们!只要她在,光明就在![细看女主降‘魔’的热血传奇,再看女主高情商拐走男主的套路!]
  • 凤在苍穹

    凤在苍穹

    她,医科大学高才生,杨氏太极第二十八代掌门人,全国武术冠军,才貌双全,绝世无双;她,知府千金,聪明伶俐,五岁吟诗,六岁作画,才艺超群,名冠扬州。一张传说中的藏宝图,一本子虚乌有的武功秘笈,一宗灭门惨案;一场冠今中外的武林盛会,一场权势的争夺。她魂附她,宝藏之迷,秘笈传说,灭门真相,江湖的血雨腥风,朝堂的风动暗涌,一路披荆斩棘,武林称雄,朝堂争锋。铅华散尽,落魄太子,少年将军,妖魅盟主,谁才是与她比翼双飞的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