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的人能够承受外在因素的纷扰,不怕责难,勇担大任。春秋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后,毫不畏惧吴王的种种责难。他佯装称臣,忍受屈辱,最终被放回国。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磨难,勾践终于一举灭吴,实现了复国雪耻的抱负。勾践在他人责难面前选择了忍耐,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坚韧和智慧。
没有忍耐力的人往往会失去理智,意识模糊,失去判断的能力,这样的人往往是不堪一击的,就像寓言故事中的皮球一样,一遇到热水就爆炸崩溃。历史上因为缺乏忍耐力而让自己变得不堪一击的人不胜枚举。
读过小说《三国演义》的读者,对《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肯定记忆深刻。
第一次,孔明智激周瑜,让东吴先去打南郡,结果周瑜中了毒箭,自己又强忍伤势用计诓出南郡守军,把曹仁杀得大败。但是孔明却派赵云趁曹军出城时攻取了南郡。得了南郡,遂用兵符,星夜诈调荆州守城军马来救,却派张飞袭了荆州;又差人用兵符,到襄阳诈称曹仁求救,诱夏侯引兵出城,却派关羽袭取了襄阳。周瑜忍耐不住内心的恼火,气得金疮崩裂。
第二次,周瑜向孙权献计:以替孙小妹招婚的名义诓刘备到江东杀掉。结果刘备根据孔明的锦囊妙计成功娶了孙夫人,最后又安全返回荆州。在江上,孔明让荆州军对追来的周瑜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又压制不住内心的怒气,结果箭创复发,昏倒在地。
第三次,周瑜想用“假途灭虢”之计,却被孔明识破,结果周瑜气倒在地,给孙权上了一封奏疏推荐鲁肃接任自己,大呼三声:“既生瑜,何生亮!”没回到柴桑,在巴丘就挂掉了。
试想一下,如果才华横溢的周瑜胸怀能宽广一些,不因为诸葛亮的羞辱而恼羞成怒,又怎会被气得身亡呢?
埋进土里的种子,才能长成大树,不忍耐泥土的压力,又怎能有出土那一刻的欣欣向荣呢?人生无坦途,面对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应该学会忍耐,否则往往不堪一击。其实,忍得住的人往往都有一个豁达的胸怀,胸纳百川,处事泰然,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情,都能够坦然面对。
心安之处,即是幸福
有句话说: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实是道出了人生的玄机。向宽处行是生活的至理,只有把心放宽,人生的路才会更宽。
生活中难免遇到心烦的事情,如果一直被烦恼包围,不仅心情会很沉重、郁闷,而且对身体也不好。长时间郁闷,人的内心就会烦躁,让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
人生在世,不如意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是自己要学会安心。
从前有个国王独自到花园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的花草树木都枯萎了。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由于没有松树那么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又因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许多的果实,也嫉妒而死;葡萄则哀叹自己终日匍匐在架子上,不能直立,不能像桃树那样开出美丽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也病倒了,因为它叹息自己没有紫丁香那样芬芳……其余的花草等植物也都是因为自己的平凡而垂头丧气,无精打采,只有细小的心安草茂盛地生长着。
国王看了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心安草问道:“别的植物都枯萎了,为什么你却生长得这般勇敢乐观,毫不沮丧呢?”
小草回答说:“国王啊,那是因为我一点儿也不灰心失望,也没有非分之想,我只想好好做棵心安草。”
这个故事传达给我们一个最简单明了的道理:心安是福,心安,才能快乐健康地成长;心安,才能让自己少一些嫉妒、叹息、厌世等阴暗的东西;心安,心灵才会明亮,不受世俗的纷扰。否则,即使你拥有再多,如果不能心安,也永无知足与感恩。
一个人如果心放宽了,世界就开阔了。有句话说: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实是道出了人生的玄机。向宽处行是生活的至理,只有把心放宽,人生的路才会更宽。
一个人懂得了心安,就是学会了宽容别人。多一点儿对别人的宽容,我们的生命就多了一点空间。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会有关爱和扶持,才不会有寂寞和孤独;有朋友的生活,才会少一点儿风雨,多一点儿温暖和阳光。其实,宽容永远都是一片晴天。
一个人懂得了心安,就是学会忘却。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动辄去揭,便添新创,旧痕新伤难愈合。忘记昨日的是非,忘记别人先前对自己的指责和谩骂,时间是良好的止痛剂。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
一个人懂得了心安,就是学会不计较。每个人都有错误,如果执着于其过去的错误,就会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于怀、放不开,限制了自己的思维,也限制了对方的发展。即使是背叛,也并非不可容忍。能够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坚强的人,也将以他坚强的心智占据主动,以其威严给人以信心、动力,因而更能够防止或减少背叛。
一个人懂得了心安,就是学会潇洒。“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宽厚待人,容纳非议,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活得也累,难得人世走一遭,潇洒最重要。
一个人懂得了心安,就是学会包容,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任何的想法都有其来由,任何动机都有一定的诱因。了解对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们意见提出的基础,就能够设身处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够契合对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消除阻碍和对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任何人都有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和体会,我们要尊重他们的知识和体验,积极吸取其精华,做好扬弃。
一个人懂得了心安,就是学会忍耐。同伴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唯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相信这句名言:“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能退一步,天地自然宽。
生活中,一个懂得心安的人是智慧的,心安则胸怀就宽广了。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学会心安,天地自宽,学会心安,就等于拓宽了自己的人生路。
如何向上,唯有放下
我们之所以生活不开心、冲动,很大原因就是放不下,因为放不下,致使自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直到被生活压垮。
人们常说:“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种勇气和毅力,而放得下是一种胸怀和肚量。
“拿得起”,简单来说就是两个字:“有为”,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能力。工作中,样样事情拿得起,必是领导重视、同事尊重的骨干;家庭中,样样事情拿得起,必是全家人的顶梁柱;社交中,样样事情拿得起,必是朋友们的主心骨。
但是,人生中光拿得起还不行,你还要能放得下。就好像举重一样,你不仅要将杠铃拿起来,还要能安全地放下去,这才是成功。人生就应该拥有这样的心态。
放得下,是一种大气的表现。平心而论,人是有思想、有欲望的动物,几乎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得到越多越好”的意念,要放得下,确实不容易。
有一个老和尚带着一个小和尚赶路,过河时见到一个女人,雨后的河水显得异常汹涌,她无法过河。老和尚见状,就将女人抱起,过了河又将女人放下。徒弟一看,就说:“有没有搞错呀,师父!男女授受不亲,你却抱着女人过河!”师父没有理会。小和尚心里嘀嘀咕咕,走了一公里左右,又忍不住说:“师父你做错了,为什么抱着个女人过河?”师父望了小和尚一眼道:“我已经放下,你还未放下。”
其实,我们很多人就跟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之所以生活不开心、冲动,很大原因就是放不下,因为放不下,致使自己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累,越来越辛苦,直到被生活压垮。
生活中,那些被各种琐事困扰的人几乎都是学不会放下的人。试问,有多少人能放下昔日的辉煌?有多少人能放弃到手的财富?有多少人能放下内心的积怨?很难吧!我们生活在纷纷扰扰的尘世中,背着各种各样的包袱,顶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放不下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对功名利禄放不下,出现了跑官、买官、贪官;对金钱富贵放不下,催生了贪污、受贿、盗窃;对爱情婚姻放不下,产生了痴男、怨女、殉情。
放得下,是一种解脱,一种顿悟。佛经上说:“如何向上,唯有放下。”学不会放手,只知道紧紧攥着拳头,很可能最后一无所有,因为你手中握着的是虚无。而懂得放手、放下,你才能拥有更多。古语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你如果学不会放下,很可能会一无所得。
有一头毛驴,在它身边不远的地方各有一堆青草,两堆草的好坏、多少、距离都一样,毛驴在中间游移不定,究竟吃哪堆呢?想吃这堆,又舍不得那堆,结果它哪堆也没吃着,饿死了。这告诉人们,面对取舍与选择,放不下的人是不可能有好结果的。毛驴就是因为在利益诱惑面前,游移顾盼、飘忽不定,没有放下“思想包袱”,不懂得取与舍的生存意义,结果被饿死了。
现实生活中,多数人都认为,人生最大的成就感就是不断地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但实际恰恰相反,“放得下”才能使人生更完美。尤其是对各种名缰利锁,若死死抓住不放,思想包袱就会越来越重,私心杂念就会越来越多,脚步就会越来越沉,最终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就不可能产生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朝气,也不可能挣脱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羁绊。
法国哲学家、思想家蒙田说过:今天的放弃,正是为了明天的得到。这正是一种大气度的表现。
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有的人活得轻松幸福,而有的人却活得沉重痛苦?前者是拿得起,放得下;而后者是拿得起,却放不下。
所以人生最大的包袱不是拿不起来,而是放不下去。
放得下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胸怀。有些放是一种自然的放,放得无怨无悔、无忧无虑;有些放是一种无奈的放,放得不舍不弃、不情不愿。自然的放,可以放得潇洒,放得自如;无奈的放,往往成为心结,成为遗憾。自然的放,大多会成为人生美好的留念;无奈的放,一般会成为人生苦涩的记忆。不管是哪种放,该放的时候总得放下。
处事时,该放就放,该断就断,不要因小失大。放下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人生总是在取舍之间,面对不同的选择,应该学会放下,学会知足,这是智者的心态,是成功的阶梯。学会了放下,幸福才能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