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6500000001

第1章 中文版序言

找到“幸福感的源泉”

这不是一本读来让人觉得轻松愉悦的书——它不是以通俗且煽情的文字取悦人的常识,而是以平实的语言和论据表达一种对常识具有颠覆性的见解。对于细心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足以改变其世界观和个人心态的书。当然,作者的真正意图并非做理论性的翻案文章。要想理解本书的要旨,读者不妨先读一读本书的后记和附录。后记的标题“最重要的事情”道出了作者写作本书的意图。

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一个人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最终决定其生活质量和一生的“投入产出”。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卡尼曼“快乐水车”的隐喻或许能让我们意识到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

卡尼曼经济理论的独特性首先在于其理论的“终极关怀”大异于传统的“经济人”假设。为了理论推导的方便,传统经济学把人的需求和行为方式大大简化,人被简化为一个“单向度的人”:总是以理性、计算的方式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这种假设最初只是被当做一种理论建构的“方便法门”,但久而久之被当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真理,进而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识”和“世界观”。大经济学家与小市民都不约而同地相信:人的所有行为的动机全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最大化。最大化的个人利益通常被称为“财富”,“财富”又通常被等同于“幸福”(英语Fortune一词兼具“财富”和“幸福”之义,著名的《财富》杂志在中国曾一度被译为《幸福》)。当幸福与财富被等同为一的时候,无论是评判个人的价值还是评判社会的价值的标准,都被归入大一统的经济价值标准之中,成为“三位一体”的价值标准。这个标准相当明确和硬性,那就是GDP(国内生产总值)。

亚当·斯密在写《国富论》的时候已经隐约看到了财富逻辑令人担忧的一面:财富增长的特性,意味着人们对没用物质的需求会无限滋生。创造更多的财富意味着必须生产越来越多的用完即扔的东西,因为财富的增长就是以交易量(最终汇入关于GDP的统计数字中去)的增长来衡量的,而生产经久耐用的东西和对不断推陈出新的各种用完即扔的产品的需求的缺乏,会抑制社会总交易量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社会和个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被精确地量化,存量变得无关紧要,关键是增量。已有的东西的价值被迅速地清零,无法刺激起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人不是从已获得的东西中细致地感受其价值,而是从财富数量的增加和“破纪录”中感受到价值。

这就是卡尼曼所说的“快乐水车”。创造财富的过程就像是水车的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水车上的一个个小桶不断地把水舀起然后倒出去。亿万富翁与平民的差别,如同一个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流水量的水车与一只小桶的差别。“富人享受过的东西可能比穷人要多,但是他们只有获得更多的享受才能体会到和穷人一样多的幸福感。”水本身刺激不起“水车”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能唤起其成就感的,是纪录不断被打破的水的数量。

这样,追求幸福被置换为创造财富,而创造财富又被置换为近乎“俄罗斯方块”的数字游戏。数字的增长成为幸福和快乐的唯一源泉,成为“最重要的事情”。

这种源泉是相当不可靠的。这不仅因为增长一旦停止或变成负增长,这种基于数字的快乐就会迅速被无聊和痛苦所取代,而且这种盲目追求财富数字增长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本身就是社会和个人生活劣质化的原因。GDP持续增加的结果并非“国民幸福总值”的增加,反而可能是自然、社会和个人生活的破坏,以及国民幸福指数的下降。对社会和谐和个人生活幸福来说,财富数字的增加反而可能成为“最不重要的事情”。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呢?

尼采曾经说过,你问最愚蠢的男人三加二等于几,他会说三加二等于六,你问最聪明的女人三加二等于几,她会说三加二等于五根蜡烛。对女性存在明显偏见的尼采无意中说出了一个事实:男性和女性表面上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但感受到的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哲学人类学的创始人马克斯·舍勒认为,资本主义和前资本主义的财富游戏规则的差别源于男性和女性感受世界的方式的差别。男性是视觉的动物,其快乐感受常常是与身体分离的,男人与其说是在追求快乐,不如说是在寻找经验性确认、足以证明其成就感的“证据”,所以男性的幸福感常常与数量、规模相关。相反,女性是听觉的动物,其快乐感受与直接的身体感受相关,女性的幸福感是无须理性证明的,是一种直接的感受,再大的规模和数量都比不上一个真实而微妙的感受能让女性产生幸福感。同样,男性和女性的失落和不快也表现出数量化与非数量化的差别。当一个农户家里丢了一只羊,男主人的反应是“有只羊丢了”,而女主人的反应是“那只羊丢了”。“有只羊”和“那只羊”之别,实际上折射出两种大相径庭的把握世界的方式。

在舍勒看来,资本主义的游戏规则是男性中心主义的延伸。在一个围绕数量上的破纪录而进行财富竞赛的世界中,越来越要求人以理性和计算的方式把握世界,智力常常被等同于“理性和计算的能力”,而“三加二等于五根蜡烛”被认为是智力低下的表现。人们按近代工厂的流水线作业方式建立起的教育设施——学校,其使命就是培养标准类型(这种标准也是按可量化来设计)的智力,换言之,就是提高可以量化的智力(这种智力的功能就是对世界进行量化把握),即智商。

所谓智力,就是把握世界(环境和人)的多方面信息并作出恰当反应以获得幸福和快乐的能力。以理性和量化的方式来把握世界的能力,只是人的智力的一个方面,它的有效性有赖于特定的情景。但财富竞争的逻辑下日益单维化的世界要求人的智力也单维化,作为衡量理性化和量化把握世界效率的智商,成为评判人智力高下的唯一标准。人的智力的其他维度(如情感、社交)被大大忽视了。而忽视情感性智力和社交性智力的结果,是人脑越来越趋向电脑化,人越来越机器人化——拥有高超的智商,在情感和社会交往中却是弱智儿。

丹尼尔·戈尔曼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他综合现代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的成果,对“智商的暴政”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他出版了《情商》一书,先是在美国,然后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情商对于智商的优越性一时成为时尚话题(我们从秉承这种观念的电影《阿甘正传》的巨大成功可以感受到这一点)。

十年后,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戈尔曼写出了《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一书。揭示单维智力(智商)的有限性以及这种单维智力的滥用造成的恶果,展现智力的多维性和完整性,是与《情商》一书一脉相承的主题。但与《情商》相比,《情商2:影响你一生的社交商》一书的视野更为开阔,为人类智力提供了一幅整体的、全息性的图景。

当代心理学、社会神经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对世界的把握能力和反应能力本质上是一种交往能力和对话能力,智商所衡量的那种智力只是这种交往和对话能力中相当有限的一部分。如果以这种智力来作为生存的基本技能甚至唯一技能,就如同只以一官而不是五官来感受和把握世界,陷入心理上的残障而不自知。人与世界、与他人的对话绝不仅仅是理性的、可编码的对话,比这种对话更能把握来自环境和他人的真实而隐秘的信息,决定人能否与环境和他人和谐相处的,是一种可称为“原对话”的对话。在“大路神经系统”之外,是一套更加精微(当然也更容易被人忽视)的神经系统——“小路神经系统”。“大路神经系统”只能把握显性信息,让人对世界和他人进行粗放的反应,而“小路神经系统”却能捕捉到大量隐性的信息,就像我们在读一首诗时并不只是在识字。弗洛斯特说,诗就是在翻译中失去的那种东西。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最真实的信息和沟通就是被“大路神经系统”漏掉的那种东西。如果不借助于“小路神经系统”,我们无法与人进行深切的沟通和交往,无法进行对话之外的“原对话”。而所谓社交商,就是衡量我们与人进行深切交往和“原对话”,实质性影响他人并被他人所影响、提升的能力。

正如戈尔曼所说的:“经济学家们开始意识到,他们超级理性的经济理论忽视了人们的‘小路神经系统’,也就是忽略了人们的情感因素,因此无法精确预测人们的选择,更不要说了解他们的幸福感源泉了。生活的意义主要来自我们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而高质量的人际关系是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主要源泉之一。情绪传染意味着我们的相当一部分情绪是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而产生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像情感维生素一样,可以帮助我们渡过难关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滋养我们。”

找到“幸福感的源泉”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幸福感本质上是一种人的内在机能与外在对象的高度契合感、物我两忘的交融感。其反面是深切的孤独感。正如我在《孤独的狂欢——数字时代的交往》一书中所说的,数字化技术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先进的沟通和交往工具(手机、互联网),但这些沟通和交往工具再发达,都只是一种虚拟的、诉诸“大路神经系统”的沟通和交往,它让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狂欢状态,但这终究是一种“孤独的狂欢”。正如迅速升级的电脑并不能提高人的智商,日新月异的网络和通信技术也不能提高人的“社交商”,它让人们更加方便地对话,但不能实现真正的“原对话”。“原对话”早已发生,就在我们出生之初——母亲与婴儿目光的交流就是这种对话的“原型”,它与智商无关,与技术无关。

在“原对话”发生的那一刻,你会确信,“对整个世界来说,你只是一个人;但对某个人来说,你却是整个世界”。

如何获得真正的“领导力”,是商业世界永恒的话题。正如《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作者史蒂芬·柯维在书中指出的,一个真正的领导者是一个无须使用武力的君王,犹如孩子眼中的母亲和父亲,领导力不是靠任命得来的,真正的领导力也不是靠威逼或利诱下属得来的,而是靠深度沟通中形成的深度信赖得来的,它引发的是一种情不自禁的追随和义无反顾的顺从。也就是说,真正的领导力来自高超的“社交商”。

吴伯凡

《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

同类推荐
  • 如何讲话有逻辑,怎样说服有力量

    如何讲话有逻辑,怎样说服有力量

    大家都知道,沟通需要技巧。在生活中,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而话说得是否让人喜欢听,别人能否从他的话语中感悟出什么道理更重要。当今时代,人们处于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下,不论在家庭中,还是在职场上,都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沟通能力就派上了大用场。
  • 方法总比困难多(修订版)

    方法总比困难多(修订版)

    成大事者和平庸之流的根本区别之一就在于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否理智对待,主动寻找解决的方法。个人只有敢于挑战,并在困局中突围而出,才能奏出激越雄浑的生命乐章,彰显人性的伟大光辉。大文豪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一书的开篇就写道:“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所以在你要战胜外来的敌人之前,先得战胜你内在的敌人。”成功的人并非从未遭遇困难,而是他们不曾被困难所征服。
  • 快乐的习惯:哈佛大学经典心理课

    快乐的习惯:哈佛大学经典心理课

    本书为人生励志读本,从哈佛经典心理课中选取了七种许多人时常想不开、悟不透的问题或误区,通过大量生动有趣的故事和画龙点睛的评议,启发读者养成快乐的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
  •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学会轻松做人,懂得快乐生活。做人是一门学问,轻松做人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处世智慧;生活是一大难题,快乐生活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做人难,做人累,学会轻松做人,做最好的自己;生活烦,生活苦,再苦也要笑一笑,快乐每一天。
  • 哈佛家训ⅵ:活出全新的自己

    哈佛家训ⅵ:活出全新的自己

    身处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里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放下一切,选择逃避。当我们无法逃避时,我们只能通过重新建立起自身心灵的方式。当快乐、悲伤、忧愁降临到你身上时,如果你能坦然面对这一切,找到失衡天平的平衡点,那么生活就会多一些简单、多一分快乐。《哈佛家训Ⅵ——活出全新的自己》是一堂找回内心全新自我的精品课程。
热门推荐
  • 异火丹师

    异火丹师

    原本不能修炼的废柴,以自身体内所含煞气,炼制出超级特效的丹药,力量的觉醒,影响大陆发生一番天翻地覆的变化。身处善恶之间,为善能救万千生灵于水火,为恶能令尸横遍野,鬼神动容。看修炼废柴如何以冥火炼丹,创造炼金史上的传奇事迹。
  • 蜜婚:霸宠娇妻

    蜜婚:霸宠娇妻

    【宠文,爽文,1对1,双洁】他是萧氏帝国的掌权人,尊贵神秘,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说,世上只有我不要的,没有我要不了的。然,终有一日,世上也有他寻而不得之人。是谁在记忆中留下那一绽光芒?是谁在心尖留下一丝悸动?是谁招惹了他,又转身忘却?元家养女苏眠,性情寡淡,此生立志守元氏经年。可不知为何,自从初见起,男人便以强势的姿态入侵。商业版图上,他步步为营。生活细节上,他润物细无声。宠她方式上,没有最宠只有更宠。她爱看他笑,那他便一笑醉红颜。他的人生信条,自此只剩宠妻,宠妻,再宠妻。【一句话简介】这是一个高冷腹黑男追妻路上宠妻无上限的酸爽爱情故事。【精彩片段】片段一:她被男人抱在怀中,心跳如雷。你要干什么?我要吻你,另外再告诉你,我要你!她错愕他吻的心醉神迷。他轻舔一下唇,味道真是好极了。片段二:某日电台专访:主持人问:萧总是如何追上萧夫人的?萧枫:送秋波送吻送人。主持人又问:萧总夫妇平时都是如何互动的?萧枫答:地板,沙发,餐桌,阳台,卫生间,床上,能互动的地方都一直在互动。主持人再问:萧总做的最满意的一件事是什么?萧枫:把自己打包送给萧夫人。主持人抚额,这哪是做节目,这是撒狗粮来了,虐死单身狗的节奏。最后萧总发表爱妻宣言:这一辈子生是萧夫人的人,死是萧夫人的鬼,他要把萧夫人当女儿宠!本书又名《总裁撩妻上瘾》《追妻三十六计》
  • 木槿花西月锦绣(2):金戈梦破惊花魂

    木槿花西月锦绣(2):金戈梦破惊花魂

    21世纪的孟颖出差提前归来撞见丈夫的一夜情,激愤中遇车祸而有缘结识了地府公差牛头马面和冤家紫瞳妖仙,怀着做富贵人家千斤小姐的梦想孟颖被紫瞳挟持跌入了人间。投胎后的孟颖化名花木槿,睁开眼首先看到的是破旧的平房、她号啕大哭,武林前辈字字珠玑啊,这个紫眼妖孽不仅挟着她错投到了东庭的贫民窟成了最简爱版的穿越女主,还让她当上了紫瞳妖孽投胎成的花锦绣的孪生姐姐……现代笑神范伟饮泪怆然替孟颖喊出了肺腑之言:苍天啊,大地啊,哪位天使帅哥救救我啊?无奈的花木槿带着秀色可餐的妹妹花锦绣游走于欲望、野心、杀戮、王位、权利交织着的东庭末年,悲凉凄苦中三位帅男神秘出现,姊妹花的命运之盘由此完全改变……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问剑天涯行

    问剑天涯行

    重重江湖歌,无奈情怀重,山有锦绣映山河,人念旧恩难断情。为一身血仇,为纵情江湖,似万物如尘土,似自由为自己。断肠莫过云烟,挥手只争朝夕。
  • 檀香引之木兰

    檀香引之木兰

    一缕奇香,引两世情缘,倘若三生河畔,四处难寻卿笑颜,五度回眸灯火阑珊,愿折六枝木兰花,永困于七层塔,长醉八梅香,不见九天!那年红梅映雪,貌似桃花,只一眼,便定终生是她!刹那芳华,兜兜转转,难解痴乱,你,究竟是缘是孽!信我,无论相距多远,相隔多少年,我都一定能找到你!
  • 夫人息怒:门主帮你虐渣渣

    夫人息怒:门主帮你虐渣渣

    一般人穿越都走上人生巅峰,不一般的人穿越直接疯癫!面对一穷二白的破草房,疯癫穿越者苏小小果断决定重操旧业!随着一场场盛世婚礼的出现,苏小小赚的盆满钵满,可这一赚却赚了这么多极品亲戚出来,看她一把菜刀在手,打遍天下欺她之狗。每天赚赚钱,虐虐渣,顺手捡个美骚年。一日,极品来找茬。苏小小怒摔,撸起衣袖正要开撕,某骚年脸颊通红,
  • 华严五十要问答

    华严五十要问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蒙养诗教

    蒙养诗教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