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9000000010

第10章 福特的命运 好过程导致的坏结果(4)

负责在这样的苛刻条件下组织埃德塞尔销售力量的是J.C.(拉里)道尔。他是埃德塞尔部门的销售和市场总经理,地位仅次于卡莱夫。道尔在福特公司工作了40年,算是老员工了。最初,他在堪萨斯城担任办公室勤杂员。之后多年内,他的主要工作是销售。对于这一领域,他有着与众不同的见解。一方面,他的身上散发着一种善意和体贴,因此他与这片跑满汽车的大陆上那些油腔滑调、莽撞唐突的居民截然不同。另一方面,他就像是旧时代的推销员,毫不掩饰自己对分析汽车性别和身份地位之类事情的怀疑。他这样形容此类研究:"我在打台球时,希望能有一只脚踩在地上。"不管怎么说,他知道如何卖车,这正是埃德塞尔部门需要的。在他和他的销售团队的游说下,大量声誉良好且已经在这个最为艰难的行业中获得成功的经销商撕毁了原本有利可图的专卖协议,转而签下一份前途未卜的新协议。不久前,道尔回忆起他们这项不可能的任务是怎样完成的,他说:"1957年初,第一批埃德塞尔新车一出厂,我们就在5个区域销售办公室里各放了2辆。不用说,我们将这些办公室锁了起来,并拉上了窗帘。就算只是出于好奇,周围几英里内每个品牌的经销商也都想要来看一看埃德塞尔。这样我们就具备了必要的优势。我们放出消息称,只有真正有意与我们合作的经销商才能一睹新车风采。然后,我们派出区域经理前往周边城镇,尝试邀请每个城镇里排名第一的经销商来参观新车。如果联系不到排名第一的经销商,就试着邀请排名第二的。总之,我们安排好了一切,所有前来观看埃德塞尔的人都必须听我们的销售人员对整体情况滔滔不绝地讲上个一小时。效果非常好。"效果确实很好,1957年仲夏时,形势已经十分清楚,到新车推介日,埃德塞尔将拥有很多家高质量经销商(事实上,埃德塞尔距离1200家经销商的目标还差几十家)。其他品牌的一些经销商显然对埃德塞尔信心十足,或是被道尔手下人的花言巧语弄晕了头,他们只是匆匆瞥了一眼埃德塞尔便满心想要签订合同。道尔的下属敦促他们对新车仔细研究研究,喋喋不休地介绍着它的优点,但是未来的埃德塞尔经销商们对这些劝说置之不理,干脆痛快地要求签署合同。现在回想起来,道尔完全可以做花衣魔笛手 的老师。

既然埃德塞尔已经不是只属于迪尔伯恩的事务,福特汽车公司便必须全力推进。"在道尔采取行动之前,只要高层一句话,整个项目随时都有可能被悄然取消。但是一旦与经销商签了约,你就必须履行合同,生产汽车。"卡莱夫如此解释道。事情进展得很快。1957年6月初,公司宣布拨款2.5亿美元来支付埃德塞尔的预借成本,其中1.5亿美元用于基本设备,包括对多家福特和水星厂进行改造,以满足新车生产的需求;5000万美元用于专门的埃德塞尔机床设备;另外5000万美元用于初期的广告和宣传。同样在6月,一辆注定要成为未来电视广告明星的埃德塞尔被装在密闭的货车中悄悄运到了好莱坞,然后被安置在一间上锁的摄影棚里,周围有保安巡逻。广告片就在那儿拍摄,几名参加拍摄的演员在旁做出各种倾慕姿态。这些演员都经过仔细挑选,他们发誓在新车推介日前绝不会透露一个字。广告片的拍摄是一项敏感的活动,为此,埃德塞尔部门谨慎地选择了串联(Cascade)制图公司。这家公司也为原子能委员会工作,而且据了解没有发生过任何无意间泄密的情况。"我们采取的措施与为原子能委员会拍摄影片时采取的一样。"一位严肃的串联制图公司高管后来说。

几周内,埃德塞尔部门就雇用了1800名员工,并且迅速为新改造的工厂找到了约15000名工人。7月15日,埃德塞尔开始从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Somerville)、新泽西州莫瓦(Mahwah)、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Louisville)以及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San Jose)的装配线上下线。同一天,道尔出奇制胜,与曼哈顿经销商查尔斯·克莱斯勒(Charles Kreisler)签订了合同。克莱斯勒被认为是美国顶级经销商之一,在听到来自迪尔伯恩的诱惑之歌前,他曾经代理过埃德塞尔自己设定的竞争对手奥兹莫比尔。7月22日,第一则关于埃德塞尔的广告出现在了《生活》(Life)杂志上。这幅横贯两版的黑白广告安静经典得无可挑剔乡间公路上,一辆汽车正在飞驰,速度快到汽车都成了一个模糊的影子。"最近,公路上出现了一些神秘的汽车。"画面配文如此开头。接下去,配文介绍说,那个模糊的影子是正在路试的埃德塞尔。最后,配文以"埃德塞尔在路上"的保证结束。两周后,第二则广告出现在《生活》上,画面上一辆盖着白布的幽灵般的车停在福特设计中心的入口前。这次配文的标题是"你镇上的一个人最近做了一个即将改变他一生的决定"。配文随后解释说,这个决定就是成为埃德塞尔的经销商。不管是谁写了这则广告,他当时一定不知道自己的话有多么准确。

1957年那个紧张的夏天,公共关系总监C·盖尔·沃诺克(C. Gayle Warnock)成了风云人物。他的职责并不是让公众对即将推出的产品感兴趣,因为公众已经很感兴趣了,他的任务是让人们的兴趣保持白热化,并使之很容易地转化为购车欲望,促使人们在新车推介日(福特公司称这一天为"埃德塞尔日")或之后买下新车。沃诺克是印第安纳州肯福斯(Converse)人,风度翩翩,亲切友善,留着一撮小胡子。早在卡莱夫把他从福特芝加哥办公室调出来之前,他曾为乡村市集做过一些宣传工作这一背景使得他的身上除了有现代公关人员的圆滑奉承之外,还有些旧式狂欢节推销员的放荡不羁。沃诺克回忆起自己被调到迪尔伯恩的情景时说:"迪克·卡莱夫在1955年秋聘用了我,当时他告诉我:"从现在到新车推介日的这段时间内,我想让你设计E车的宣传活动。"我说:"说得清楚一些吧,迪克,你所说的"设计"是指什么?"他说他的意思是把事情分解开来,从最后开始,逆推着工作。这对我来说很新鲜我一直习惯于抓住机会,见机行事。但是很快我就发现迪克的话有多正确。要宣传埃德塞尔太容易了。早在1956年,埃德塞尔还叫E车时,卡莱夫就在俄勒冈的波特兰公开谈起过它。我们只不过让当地的新闻播放了这段话,各地的通讯社便争相报道,将其传遍了全国。随着大量简报的涌入,我意识到了我们面临的麻烦。公众极其狂热地想要看一看我们的新车,他们认为这一定是一辆梦幻之车完全不同于他们过去见过的任何一辆车。我对卡莱夫说:"当他们发现我们的车也有4个轮子和1个引擎,就像其他车一样时,他们一定会感到失望。"

沃诺克和卡莱夫认为,要保证不越雷池,既不夸大其词,也不过分轻描淡写,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对埃德塞尔的整体情况不置一词,而是一次一点地揭示其各个部分的魅力就像是"汽车脱衣舞"(沃诺克这样有身份的人自己不可能使用这个词,但是他很高兴《纽约时报》替他说了出来)。这之后,保密原则就时不时被有意无意地违反。首先,在"埃德塞尔日"之前的那个夏天快要结束时,记者们成功说服卡莱夫批准沃诺克向他们展示埃德塞尔。沃诺克每次都是"偷偷摸摸"地只带一名记者看车,并且告诉他们"看过就忘"。然后,越来越多的埃德塞尔出现在公路上,它们被装在货车上运往经销商处,虽然从头到尾都盖上了帆布帘,但帘子却常常被风吹开,似乎是为了激起周围驾车者一睹为快的欲望。同样是在那个夏天,埃德塞尔四人组到处演讲。这四个人是卡莱夫、道尔以及埃德塞尔商品产品规划总监J·埃米特·贾基(J. Emmet Judge)和主管埃德塞尔广告、销售宣传和培训的销售副总经理罗伯特·F·G·科普兰(Robert F. G. Copeland)。四位演说家分头奔波在全国各地,不知疲倦地从一个地方迅速换到另一个地方。为了防止失去他们的行踪,沃诺克养成了用彩色大头针在办公室地图上标出他们位置的习惯。"我们来看看,卡莱夫从亚特兰大到了新奥尔良,道尔从康瑟尔布拉夫斯(Council Bluffs)到了盐湖城。"沃诺克会喝着第二杯咖啡在迪尔伯恩的办公室里沉思一个上午,然后站起身拔出大头针再把它们重新戳进地图。

虽然卡莱夫的听众大多是有望贷款给埃德塞尔经销商的银行家和金融公司代表,但他在那年夏天的演说与哗众取宠的公共宣传截然不同,相反,他的演说颇像政治家的言论,在提到新车的前景时语气谨慎,甚至还有些忧伤。他这么做很可能是有充分理由的,因为就连那些比卡莱夫更乐观的人都对当时美国经济的总体发展前景困惑不解。1957年7月,股市暴跌,标志着1958年大衰退的开始。随后,在8月初,1957年款的所有品牌中档价位车都出现了销量下滑。情况恶化得很快,8月还没结束时,《汽车新闻》就报道称,所有品牌的经销商当季新车未售出的存货数量都创下了历史第二高。即便卡莱夫在独自巡回演说时曾经想过要退回迪尔伯恩以寻求慰籍,他也不得不将这个念头抛到脑后,因为埃德塞尔的兄弟品牌水星也在8月发出通告称,它将斥资100万美元,特别针对"很在意价格的买家",开展一场为期30天的广告活动,以便给埃德塞尔造成尽可能大的冲击这显然是因为1957年款水星的成本比新的埃德塞尔低,而且水星当时是以折扣价销售给大多数经销商的。同时,当时唯一的美国产小型车漫步者(Rambler)销量开始上升,令人觉得情况不妙。面对所有这些不祥的征兆,卡莱夫养成了一个习惯,每次演说结束时他都要讲一件令人沮丧的事一家失败的狗粮公司的董事长对其他董事说:"先生们,面对现实吧,狗狗们不喜欢我们的产品。""对我们来说,"有时候他会再加上一句,以便让人清楚无误地理解其中的寓意,"关键在于人们是否喜欢我们的车。"

但是,埃德塞尔部门的其他人大多对卡莱夫的担忧无动于衷。也许最无动于衷的是贾基。在尽力做好巡回演说以外,他还对社区和民间团体有专门研究。"脱衣舞"表演的局限性并没有令他泄气。为了使演说增色,他在其中加入了大量有关埃德塞尔零部件的动画、卡通、图表和图片,所有这些都显示在宽银幕上,令人眼花缭乱,以至于听众在回家途中才会意识到他们其实并未看到埃德塞尔。他在演说时会不停地在演说厅内走动,利用幻灯片自动切换器随意切换屏幕上万花筒似的图像这项技术是由一群电气技师实现的,他们会提前到场,在演说厅内铺上错综复杂的电线,将切换器与分散在大厅地板各处的几十个开关相连。这些演说被称为"贾基的盛大演出",每一次都需要埃德塞尔部门投入5000美元其中包括技术人员的薪酬和花费,他们需要提前一天左右到达现场安装电气设备。贾基会在最后一刻戏剧性地乘飞机抵达目的地,然后匆匆赶往演说厅开始他的表演。"整个埃德塞尔项目最了不起的一方面是其背后的产品和营销理念。"他可能会如此开始他的演说,并且时不时地踢一下这里那里的开关。"项目中的每个人都因为能够参与其中而感到无比自豪,我们都热切地期待着埃德塞尔在秋天上市后能够获得成功……这个不同寻常的项目将是我们做过的最宏大、最有意义的事……这款车将在1957年9月4日呈现在公众面前,现在让我们先睹为快(这时,贾基会展示一张轮毂罩或翼子板的图片,以吊起观众的胃口)……这是一辆在各个方面都非同寻常的车,同时它又有保守的元素,这将使它获得最大程度的青睐……前脸的设计非常独特,侧面饰有浮雕图案……"贾基会一直这样热情地赞美下去,滔滔不绝地说出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词,比如"浮雕金属板""个性亮点""优雅流畅的线条"。最后是响亮有力的结束语。"我为埃德塞尔感到自豪!"他会一边高声呼喊一边左右踢着开关,"它在今年秋天上市后将占领美国的街道和公路,为福特汽车公司带来新的辉煌。这就是埃德塞尔的故事。"

同类推荐
  • 创业板炒股一点通

    创业板炒股一点通

    中小投资者获利创业板实战技巧全书,分享创业板“盛宴”的实操读本。尝新也需理性,操作更需指导,跟风要靠技巧,赚钱讲究策略。带你揭开创业板神秘面纱,教你如何一打就中,让投资少些盲目、多点理性,投资不投机。
  • 北大管理课

    北大管理课

    当今社会,每个人都离不开管理学。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公司,还是自己手边的每一件事,都需要科学的管理和规划。《北大管理课》传承上百年北大文化积淀,揭示管理学的真谛,让你从现在开始,学会用管理者的眼光思考和统筹。
  • 非财务经理的7日财务之旅

    非财务经理的7日财务之旅

    本书根据新的《公司法》、《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等相关财经规则的变化,针对参与财务事务的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包括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非财务部门经理和希望了解财务规则的商界人士,从零开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时尚轻松的叙述方式,介绍财务和会计的含义、财务报表的分析、资本运作、商业模式与税收安排等,循序渐进地为读者展开一幅财务管理的清晰画卷,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轻松愉快的7天财务之旅。
  • 激活你的团队

    激活你的团队

    激励的技巧像一团云雾,很难掌握。同一个人,以同样的语速,对不同的人说同样的话,产生的影响可能是不同的。本书中,我们从14个方面对激励的技巧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并且针对不同的人和企业设计了个性化的激励方案。希望能通过这些激励的技巧给企业的管理者一些启示。
  • 销售的妙计

    销售的妙计

    销售的世界,是神秘的也是透明的。神秘是因为有许多销售人员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销售,他们努力了,结果却总让人伤心,得到的跟付出的不成正比。透明是因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你的客户都是公开的,你的业绩也是透明的。在销售工作中,许多人认为销售只要能吃苦、能说、能跑就可以了,遵循着这个传统的销售法则,很多销售人员迷失了自己,在一条错误的路线下。仍旧辛苦地奔跑。然而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付出的辛苦还不知道有没有回报。
热门推荐
  • 佛说长阿含经

    佛说长阿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寒从脚底起,病自心中生

    寒从脚底起,病自心中生

    从《黄帝内经》一脉相承的中医文化告诉我们:人体生病全由内外邪的双面夹击所致。本书从饮食、经络、运动、情志甚至是日常的起处坐卧等习惯教你不生病的智慧。
  • 故事会(2017年6月上)

    故事会(2017年6月上)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4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春水寒紫狐殇

    春水寒紫狐殇

    〝我是采姑娘的小蘑菇〞紫抬头挺胸撅屁股连带着傲娇甩头发答道,宫明殇摆摆耳朵,〝我说我是吃大灰狼的小红帽,你信啵?〞穿越?老娘才是主唱,男男?也会被我碰上!拯救苍生?玩笑开大了!真的?这个,这个,我还是先逃吧!虾米?这是命中注定?逃不掉?还有帮手?好吧!救世主小紫来了!神秘的前世今生,扑朔迷离的未来,爱的人与被爱的人,谁是真心?她想守护的人,想守护她的人,谁背叛了谁?不甘屈服,却又无力挣扎,全力以赴的结果到头来竟是一个笑话!谁的阴谋害她万劫不复。天下人负我可奈何?爱的人利用我,无奈何!翻手颠倒天地日月,我再弱小,也不允许别人随便欺辱。她,能逃脱命运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公园记

    公园记

    回想起来,男人跟秀兰的相识还就是在公园里。男人那一回是偶然去公园里找一株花草的,男人从外地回到这座城市之后一直住在唯一的亲人姐姐家里。姐姐从街道一所工厂退休后闲在家里,姐姐是靠自己很少的一些积蓄维持家境,但尽管如此姐姐也没有嫌弃她这个没有收入的弟弟吃喝在家里,男人便从内心里感激姐姐,他很听姐姐的话,可以说是唯姐姐的马首是瞻,话说白了就是姐姐说什么是什么,姐姐唯一惦记的就是让他每天都去街道找领导谈工作安置的事,拿姐姐的话说,一个大男人总没有工作闲在家里哪成啊。男人便每天早上吃过早饭后就出门去胡同口的街道办候着那个戴眼镜的陈主任,央求他给自己安置工作。
  • 法华五百问论

    法华五百问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The American Republic

    The American Republic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刍狗春秋

    刍狗春秋

    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已是春节后了,纷飞的大雪仍然厚厚地覆盖着这座东北边城。天寒地冻,路滑难行。这种天气,本该是待在家中,品品茶,看看电视,唠点趣闻轶事,要么一卷在手,神驰于古往今来……可我必须出行。这天是Billy(比利)走后的半年忌日。我想他,要去看他。在那个让我们情思牵系的处所,我朋友家后院,几株树木笼罩之下,有四个小小的坟丘,我家的Mary、Billy和朋友家的两只狗就静静地安息于此。
  • 人间沧海

    人间沧海

    懵懂少年,自幼丧父,寡母孤妹,生活艰困。这是一段平凡人的不平凡往事,一段独品却又为众品的人生,酸辛甘苦,一壶浊酒,浮沉几十载。人间沧桑,自有正道!故事从改革开放前的那个少年说起……
  • 仿若春风拂过耳

    仿若春风拂过耳

    “乖。”男人的声音低沉暗哑,带着某种诱人的魔力。他是跺一跺脚国内就要晃三晃的人物,多少名媛对他趋之若鹜。只是一个意外,就让她缠上了他,最后让他不想放手。“总裁,夫人把影后打了!”“让保镖动手,别把她手打疼了。”“总裁,夫人把名媛推下水了。”“爬上来了吗?爬上来了就把她再推下去。”“总裁,您夫人这么任性您不管管吗?”“我纵着宠着的,有意见?”【甜宠无虐】【双洁1V1】【娱乐圈一切纯属虚构,架得很空,不与现实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