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000000002

第2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九月十八日。

题解

本篇是鲁迅在1926年9月18日写于厦门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最初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莽原》半月刊第1卷第19期,副题为《旧事重提之六》,署名鲁迅。后收入《朝花夕拾》,1928年9月由北京未名社初版,列为作者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1932年9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

鲁迅写回忆散文始于1926年2月。其时,正是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年代,鲁迅自觉地投入了反对段祺瑞军政府教育总长章士钊及其支持者“现代评论派”的斗争。自1924年11月开始,北京女师大学生为反对校长杨荫榆封建家长式的治校,爆发驱逐杨荫榆的运动,章士钊提请国务会议通过停办女师大。鲁迅一直站在学生一边,揭露章士钊及“现代评论派”对学生的压迫和污蔑,因此被章士钊非法免去了教育部佥事职务。鲁迅毅然向平政院控告章士钊的迫害。在这一时期的紧张战斗中,鲁迅因气愤、劳累过度,以至“喝酒太多,吸烟太多,睡觉太少”(见鲁迅1925年9月30日致许钦文信),致使肺病复发。从1925年9月到次年初,他一直处在重病中,面对充塞流言、谎话、虚伪的黑暗社会和病痛的折磨,他深切地感受到人生的痛苦,“宛然目睹了‘死’的袭来,但同时也深切地感着‘生’的存在”。所以,尽管他意识到自己走进了“杀人不见血”的“无物之阵”,却依然赞美那“举起了投枪”的“战士”,决然以自己的身躯(意志)“来肉搏这空虚的暗夜了”(见《野草》中的《一觉》、《这样的战士》、《希望》)。他抱病坚持战斗,不仅为青年学生增加任课量,写下许多匕首和投枪似的杂文,还完成了小说集《彷徨》,充满哲学思考的散文诗集《野草》,而且从记忆深处采集那在眼前闪烁着、“令他时时反顾”的早年生活,这就是他后来名之为“朝花夕拾”的回忆散文。它反映的生活虽也分明交织着美丑真伪,却透现出更多的“生命”的自然本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便是一篇对古朴纯真的自在生命的回忆。

本篇与作者写于北京的五篇回忆散文《狗·猫·鼠》、《阿长与栀山海经枛》、《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无论在主题的内涵和文章的气氛格调上,均有所不同。前五篇的回忆仍囿于眼前的斗争,所以追述儿童时的感受,首先旨在对现实的批判,字里行间不时刺向北洋军阀及其帮闲文人,叙述也就离不开议论。而写作《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鲁迅已离开北京。1926年北京“三·一八”惨案后,段祺瑞政府开列了一份密令缉捕五十人名单,其中就有鲁迅。为了不作无谓的牺牲,也为了作短期的喘息,鲁迅接受厦门大学的聘请,任国文系教授兼国学院研究员,于1926年9月4日抵达厦门,暂住在生物学院的三层楼。该楼位于海边的小山岗上,石阶高达96级,因尚未开学,所以感到有些无聊,好在大楼“背山面海,风景佳绝”,“静养倒好的”。眼前的见闻也和北京不同,如感到“南方的阶级观念,没有北方之深”,“此地北伐顺利的消息也甚多,极快人意”(见《两地书》1926年9月4日、14日致许广平信),所以心境较为平静。当该校预科学生俞荻拜访他时,说到厦大校长提倡复古,学生依旧用文言写作等情时,他感到很惊奇,认为“这应该改变一下”。虽然那时他已不满于这个学校的一些做法,但总的感觉是:此地人民的思想“并不怎样老旧”,因此依然抱着新的希望。这种心绪显然也影响了他在厦门写的第一篇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虽然文章的主题仍蕴含着对落后的封建教育的批判,但全篇重在描述充满活力的童心童趣,充分形象化的情和景,创造了诗一般的意境。

详解

正如题目所显示的那样,本文结构也分为两大部分,表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场景。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写“我的乐园”——百草园。第二部分(从“我不知道为什么……”至最后),写三味书屋的书塾生活。

第一部分先描写百草园的无限乐趣,次写园内关于赤练蛇的传说,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最后描述冬天在百草园捕鸟的情景。

文章开门见山扣题,点明“我的乐园”的位置、规模、名称,以及现在的情况:一是园已归属他人;二是久未见它;三是确认园中“只有一些野草”,作者特别用了“似乎”这一不确定的语气词,表达出不愿承认这一“确凿”事实的矛盾心理。上述三种“现在”情况,都旨在强调时空的变化,都抹不掉“我”对百草园的深刻印象。“但”、“却是”两个转折词,都加重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这一过去事实的分量。

第二段紧接上文,具体写为什么百草园曾是“我的乐园”。全段行文简洁、风趣。先用两个“不必说”的分句,概观全园静中有动的风貌,又突出了下文“单是”一句要具体描写的内容。一略一详,一抑一扬,口气豪放,言外之意是:既然“单是”这一点就有无限趣味,足可证明它为什么是“我的乐园”了。

描绘园内的概貌,采用视野移动法,写得井然有序。以第一个“不必说”句,写春夏秋季园内的静景:视线由低到高、由近及远,描述园内植物、静物的色彩和形状,展示出一幅明丽、清新、开阔的境界,与文章开头第一句听说的“很大”规模相照应。又以第二个“不必说”句,写园内的动景:视线由高及低、忽低忽高地描述园内小动物的声响和姿态,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

这两句短短的话,表现力如此丰富,也得力于形容词和动词的运用,都十分真切、生动,紧紧抓住了事物的外表特征。如以“碧绿”形容菜畦,一个“碧”字就透出了菜蔬的鲜活,富有生命力;写桑椹,则抓住它熟透时的紫红色。又如以“光滑”形容石井栏,立刻使人感到它年代久远并产生清凉感;对皂荚树,则突出它“高大”的形状;写黄蜂,用一个“伏”字就显出它肥胖不灵便的模样。而描写从草间飞出的叫天子,则用“直窜”这一个有声有形的动词,既与前文的“轻捷”这一形容词对应,又区别了鸣蝉在树叶里的“长吟”声。这一系列描写无不使人赏心悦目,很符合小孩子开朗的欣赏心理。

同类推荐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文化产业已经列入中国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如何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一基本问题。本书正是从这一视角,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了初步回答。从理论上着重概括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新的文化发展理念,从实践上着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探索,力求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使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本书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形成,性质、特征及内涵,地位、作用,基本原则,基本任务,主要内容,基本途径,基本经验,新实践等九个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和经验进行了概括和总结。目前云南省的文化建设及发展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本书这些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这对于在全国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产业有着极好的借鉴作用。
  • 纳西族风俗志

    纳西族风俗志

    本书读者对象: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专业工作者及有兴趣读者。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传统宗教(卷十)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22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关庙与关公文化

    关庙与关公文化

    将近10年前,笔者又和王峻峰、郭汾阳合写过一本同名的30余万字的专著。本书是对这本专著的浓缩和深化,又加上了一些新的思考。
热门推荐
  • 重生医师:陆少高调宠

    重生医师:陆少高调宠

    桌上摆放着一张报纸,红色大字的标题非常醒目:实验室爆炸,天才医师惨死于火海沐轻寒正在镜子面前,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说:“让你们失望了,我还没有死。”既已重生,自然不能辜负这次重生的机会。贱人小三没关系,动一动嘴皮子,就把他们气得半死。想要争家产,没关系,动一动大脑,就把他们耍的团团转。陆昱,帝尚集团继承人,冷酷,无情,狂傲,却唯独爱她入骨,宠她上天。[一对一,强强,绝对的宠文!]
  • 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

    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

    《从地球到月球·环游月球》收录凡尔纳的两部佳作,《从地球到月球》和《环游月球》。这两部小说共同讲述了一部完整的太空历险记,第一部《从地球到月球》讲的是试验的由来和人们到月球之旅的准备工作,以及成功发射的全过程。第二部《环游月球》讲的是“炮弹车厢”发射之后在太空的种种历险。小说的情节奇幻惊险,充满了作者的科学设想,而这些设想在以后几乎又一一得到验证和实现。
  • 仙缘劫

    仙缘劫

    人间正值烟花时节,百姓偶尔好奇地望一眼那雾气缭绕的山头,彷彿通往天际。都笑言春归山是仙人所居,却也无人有心寻访。殊不知,那春归山真是仙界与凡间的唯一交界。就在云雾的上头,有一座由霞彩晶石堆砌而成的琉璃宫殿,宫殿数里外,只生长于仙界的淡紫色延缘草绵延不绝,铺就至天际;宫殿之内,乐音如细水般潺潺流淌,祥乐安和,是为梵音。自第一位天帝诞生起,数千年来,梵乐便不曾绝断,可惜高山流水的仙音却从未自云层泄流而下,否则人们早就发现了仙界的存在。
  • 梧桐花开自栖之

    梧桐花开自栖之

    梧桐花开,凤凰自来。有凤来仪,非梧不栖。百年后,她是小六,街头混混一个。百年前,她是晏非聆,高贵公主一枚。当百年后的她,成为百年前的她。一模一样的容颜,一个鼎盛王朝的覆灭。身世之谜,王朝更迭……一个个谜团随之而来……
  • 亲人的故事

    亲人的故事

    母亲这段婚姻还真是不顺。再有两个月母亲就到古稀之年了,可她老人家有时却还像孩子样的执拗。莫非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种老小孩儿么?可我又一想,母亲也不是老了才这样的,只是这几年更厉害了。十三年前父亲去世时,母亲哭得山崩地裂,端庄的脸扭曲着,几粒棕色的雀斑聚到了一起,鼻涕眼泪弄了我一身一脸,把她自己的脸也弄得一塌糊涂。说实话,父亲又不是没病,母亲也不是没有侍奉了父亲——父亲的最后两天,母亲甚至是一直捉着他的手度过的。当然,那时父亲已经深度昏迷。
  • 假戏真爱,总裁的替身前妻

    假戏真爱,总裁的替身前妻

    浪漫的求婚现场,洛橙雪满心期待的等着自己的准新郎,却不想等来的却是一个陌生男人。“你是我的!”洛橙雪没有想到,这个刚见面一个小时不到的男人竟给自己甩了一纸合约,霸道的宣告了自己的所有权。更让洛橙雪意外的是,这个人竟然就是传说中那个长相英俊,气质非凡还富可敌国的萧氏集团总裁萧慕然!萧慕然有着严重洁癖,却偏偏喜欢洛橙雪粘着他;萧慕然脾气十分古怪,却偏偏对洛橙雪呵护备至。当萧慕然单膝跪地深情告白时,洛橙雪不假思索欣然答应。那一刻,洛橙雪觉得自己就是童话里遇到了王子的公主。可当她欢天喜地的迎来了婚礼时,站在萧慕然身边的新娘却不是她,而自己,竟从头到尾都只是一颗棋子而已!
  • 问道之试道王者

    问道之试道王者

    十年问道,初心不变,兄弟情深,久伴不离。问道,虽是一款现实当中2D回合制网游,但却承载着太多太多的羁绊,让我们带上回忆,跟随主角,一起踏上试道王者之路!
  • 皇后你别逃

    皇后你别逃

    依依望着镜子里的自己,长长的叹了一口气。任谁一醒来发现自己突然借用了别人的身体,多出了一段不属于自己的记忆,都是无法以平常心待之的。前一刻,刚进入全息游戏《仙魔世界》的传送阵准备去往魔神殿,下一刻醒来却成了高氏秀容,宝亲王爱新觉罗弘历的使女。
  • To Buy a Memory

    To Buy a Memory

    Loretta has loved Lee for years--even following him to South Africa so they could be married. But when she meets Paul Tremayne, a domineering, ruggedly handsome man who happens to be Lee's friend and employer, her attraction to him is undeniable. Loretta gives in to her desire--and finds that behind Paul's severe exterior burns a passion so fierce she is powerless to resist it. Torn between two loves, Loretta must choose--or risk losing her heart and the man she loves.
  • Apology

    Apolog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