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000000004

第4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二是匾下的画,是一只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松下。其含义有两种。其一,认为画面的意思隐喻中国传统的吉祥语“福禄寿喜”,松表长寿,“伏鹿“是“福禄”的谐音,梅花是中国传统的喜花。其二,以“鹿”为“禄”的谐音,画面暗寓书塾教育的目的“学而优则仕”:学生在书塾,犹如伏在古松下苦读,梅花香自苦寒来,一旦学业完成,就能参加科举的县考,如考上秀才,便可进一步通过各级的科举考试,进入官场。或学会经商的本领,以期养家糊口,甚至发财致富。三味书屋正是以此画表明书塾将按照封建教育的目的“严厉”管教学生。所以,尽管它没有设孔子牌位,只须对着匾和鹿行礼,实际上无异拜了孔子,以及引导自己的老师。

不过,匾和画只是祖上传下来的形式。书塾是否真正“严厉”,关键在于老师的为人和教学态度。所以,第二部分主要是写“我”眼中的先生,通过“我”时喜时忧的心理活动,逐步深入地写出“我”对先生的印象,及如何竭力摆脱书塾沉闷的空气。

最初的印象有两点:一是先生“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一是“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从外表上可见这是一位严守古礼,以身作则,不倦于学的宿儒。这正是家长选择老师人品的标准,倒也符合孩子早先就听说的:“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所以,除了“恭敬”外,还消除了原有的几分畏惧,心中一高兴便赶快向他请教早就想知道的问题。

先生干脆地拒绝回答传说中的“怪哉”这种虫的问题,还脸露“怒色”,这是“我”从先生的态度上获得的第二个印象:原来这“和蔼”、“渊博”的先生跟不少大人一样,只要求学生读书,不准问课外这种神怪方面的事,“我”也因此初尝先生“严厉”的脸色。在此,作者以一个孩子真实的感受,揭示封建教育“严厉”的原则,也巧妙讽刺了那些不能回答孩子天真的问题,却又要装出一副学问渊博的样子,以示他们并非不知道,只是跟随他们的先师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与前文长妈妈讲神怪故事形成对比,显示了下等人的亲切、热诚。

对先生的第三个印象,是在“我”循规蹈矩地读书、习字、对课后,刚高兴地看到先生的态度“好起来了”,又见先生不断给“我”加重了功课。暗示三味书屋之所以被人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真正原因——它对学生的功课抓得很严很紧。

死板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总要遭到活泼好动的孩子自发的抵制和抗拒。书屋后面的小园便成了他们的乐园。虽然只能偷偷地溜出去,而且最好是“静悄悄”地玩。后园虽小,却跟百草园一样,把书房的孩子一个个吸引了去,以至“戴着大眼镜”“读书入神”的先生也会发现书房空了,“便大叫起来”。“我”从先生的管教方式上获得了第四个印象:这位老先生不像有的书塾先生那样常常体罚学生,一般只是“瞪几眼”,“大声”命令学生读书。这是一位比较开明的先生,但他还是丢不开那时教育必有的戒尺和罚跪的规矩。

学生也只好在这种“严厉”的管教下,不得已放开喉咙胡乱地读一阵书。

文章对书房读书背景的描绘,可以说是全文的高潮。对全景的描绘不是用了好多形容词,而是用了一个成语:“人声鼎沸”——闹开了锅;又用了一个对比:待先生也念书,学生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先生还大声读着。又摘录双方念的句子:学生念的不知所云,错误百出,“死读书”的效果也就不言自明了;摘先生念的句子,特别加了几个语气词和声浪号,可见念得极有感情。但明眼的读者看了会笑:瘦弱的先生丢了原文的“玉如意”,举起了“铁如意”指点比划,仍觉得很潇洒自如;大口的金杯子也从“倾倒”变成了“颠倒”。老先生真的醉了,他已沉醉在骈体文的铿锵音韵中,以至念走了意思。作者又用一个“特写”,惟妙惟肖地描绘先生读书的神态,他似乎已走进一个不计功利的自由境界,“我”也因此对先生有一种新的印象:先生开心起来是那么自在、天真,甚至可笑!

最后一段写先生读书入神,进入他自身自由状态时,也就解除了“严厉”的管教,学生也因此获得稍许的欢乐和自由。读者可以想象学生又乘机一个个溜到后园去玩,作者不必再花笔墨,而是重点表现学生在书塾自由空气下的创造性活动: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影描绣像。作者最后说:“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这是对书塾生活的调侃。

以上第二部分是追忆三味书屋沉闷的学生生活,含蓄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束缚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天性,也毒害了本性正直、质朴的先生。

透过第二部分的记叙内容,即可知三味书屋之所以被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的原因,在于它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严守封建的教育制度。

说它是“最严厉”的,也因为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这种品格固然令人敬重,却也使他格外认真、切实贯彻封建教育的要求,而且必须袭用封建教育的“严厉”手段,这使他的教育不只是“严格”,而是“严厉”。但他毕竟与那些充满封建专制思想、残酷体罚学生的塾师不同,所以人们称三味书屋管教学生是“最严厉”的,而不是最“厉害”的。

由此可见,作者能选用准确的词汇评价三味书屋,是鉴于对他的老师有正确的分析。所以,虽然第二部分重在批判,却没有把先生写歪,即使最后的特写有点漫画化,却仍然使人感到这位有点迂腐的老先生,颇为可敬可爱。作者以这样一个颇得好评的书塾来揭示封建教育的问题,不仅使批判更有说服力,而且深化了主题,表现了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使他们陷入迂腐、可笑、无能的境地,因此必然遭到年青一代的反对和抗拒。所以,本文是在强烈对比中追述少儿时代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生活,展现并赞美了充满纯真追求的天性,揭示某些人为的教育,特别是封建教育束缚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毒害了读书人,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本文在表现手法上,运用得最多的是对比。大至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小至草木虫鸟。写百草园时,有春夏秋季和冬天不同趣味的对比,有静和动、有声和无声的对比。甚至写捕鸟,也把“我”的性急和闰土父亲的沉着相对比。写三味书屋,则有室内沉闷的读书和室外欢畅的游戏对比,即使同是读书声,也有学生和先生的不同。同是神怪内容,则有长妈妈和先生的不同态度。在知识上,更有正确和虚妄的分别。通过对比,不仅突出了不同人、不同事物的特性,而且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或贬或褒的感情。因此,尽管本文的目的是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却没有一句论说的话,肯定和否定完全体现在具体的事物中。

在描绘的手法上,充分抓住人物、生物、事物的色彩、声音、形态等特色,以准确、鲜明的形容词和动词或拟人化的比喻再现事物的神态。而这一切又是通过一个男孩的眼光、男孩的行动、男孩的心理、男孩的情感表现出来,使描绘的内容情景交融,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尽管本文反映了纯真的天性与人为的封建教育的内在矛盾和冲突,但全文充满了童趣和诗意,激起人们对美的向往。

全篇结构十分严谨,以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划分为两个部分,但又不限于一时一地,在行文中时时发生联想,扩展开去,却又前后照应,不论是美女蛇的故事,还是怪哉的问题,都紧扣主题,深化了主题。

因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已成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美文。

同类推荐
  •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明的故事》乃威尔斯代表作中之代表作,被称为“世界之书”,凡有文字的地方即有《文明的故事》的译作,这几年来畅销多达千万册以上,乃介绍人类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谜语实用集锦(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自然谜、植物谜、动物谜、常用物谜、工矿交通谜、军事武器谜、商业贸易谜、海外港台谜、文化体育谜、书报刊谜、字谜、词语谜、歇后语谜等。
  • 中外文化交流史

    中外文化交流史

    本书系统探讨了自先秦至1999年的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可以说是首次对21世纪前中外文化交流的全面巡礼和总结。通读全书,可以发现,这是一部很有品位的学术佳作。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第3辑)

    《刘君祖完全破解易经密码》系列书是海内外公认的易学大家刘君祖先生历时四年多,对《易经》六十四卦作透彻详尽的解读,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洞悉决策模式,把《易经》智慧延伸在现代生活中,更进一步通过依经解经的方式,以易理和其他学术相印证,如儒家、道家、佛家、兵家,以及中医养生与企业管理等,在在圆融无碍,使得我们对《易经》六十四卦爻符号的无字天书不再陌生,进而欲罢不能、意犹未尽。
热门推荐
  • 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探险故事

    影响孩子一生的42个探险故事

    本书向大家展示了一系列惊心动魄的探险故事,同时也向读者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探索大门。
  • 战国之长平传奇

    战国之长平传奇

    在千变万化的战场上,首先要活下去,然后再战胜对手,从而赢得最终的战争,战国七雄,风起云涌,诸子百家,各家争夺较量,在战国争霸的年代,弱肉强食,群雄相争,实力为尊,长平之战则是一个体现,把战国的种种传奇给一一呈现。
  • 藏地密码6

    藏地密码6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全面揭秘希特勒派人进藏之谜。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4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
  • 武侠世界逍遥行

    武侠世界逍遥行

    夜读武侠,一觉醒来,叶锋竟然穿到了古代,成为一个小门派的小喽喽。耶?竟然自带武侠游戏系统,可以自由出入“金古黄”武侠位面!实力太弱,被人KO?来这里啊,练功有成,回去虐死丫的!没有秘籍?这里有啊!没有对手?这里的高手多如狗啊!跟小说人物发生感情?没关系,只要完成系统任务,可以带到现实的哦!现实太危险,暂时没能力保护?没关系,只要完成系统任务,还可以读档的哦!……哈哈哈,这他娘是要发啊。醇酒美人马上行,快意恩仇任平生!无数江湖漫游,浪漫潇洒,无尽武林神话,就此诞生。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早已中断,而中华文明则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一路坚强地走过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远古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息,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的文明成就。可以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随时供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营养。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对年轻的一代来说,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继承中国的文化传统,感悟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名家教子书:母亲的榜样(外国篇)

    本书让您迅速了解大师教育智慧的核心内容,从而能够轻而易举地亲近和理解世界教育大师的智慧,感受世界经典教育方法的巨大魅力。对于那些渴望获得成功的教子经验的中国父亲和母亲来说,本书是一部有很大参考价值的家庭教育读本,甚至可以说是一套权威而完善的教育宝典。汲取榜样母亲科学的教育理念,成就优秀孩子辉煌的发展轨迹。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母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母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外家庭教育的历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她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
  • 战争天堂

    战争天堂

    各位狂热的虚拟游戏玩家们:对千篇一律的线性剧情感到厌倦了吗?想要尝试真正的开放世界游戏吗?玩腻了只能扮演一名角色的RPG?想要在虚拟现实中率领部下,体验统御千军的快感吗?欢迎来到大规模开放式杀戮游戏“战争天堂”。……看到这款游戏的规则,某个专注PVP二十年,同时还对AI很感兴趣的职业玩家,面露灿烂的笑容:“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杀人手段了……顺便组建一支AI军队如何?”赛博朋克风游戏小说。——群:553838232
  • 佛说阿难分别经

    佛说阿难分别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马里奇昆虫国历险记

    马里奇昆虫国历险记

    一只可恶的蟑螂从马里奇的身上爬过,他变小了。胆小的马里奇在不知所措中被一只雌蜻蜓带出了家门。从此,他的昆虫国之旅开始了。他先后遭遇了水蚂蚱、萤火虫、蚊子、蟋蟀、蝉等等小昆虫,不仅了解了它们的生活习性,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还锻炼了自己的胆量。最终在又一次遇到那只蟑螂后,勇敢地战胜了它,一瞬间,他变大了,变回了从前的样子。
  • 遗失的古国

    遗失的古国

    中国虽然是个有史学传统的国家,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尚书》、《春秋》、《左传》等著作,尤其是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中原王朝就开始流行史书传世。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让我们了解了祖先的生活和历朝历代每位国王、每位大臣的生平事迹,但遗憾的是,由于中原王朝高高在上和古代交流的有限性,使得封建王朝历代史书编纂者,对于边陲小国记载甚少。也许是因为史官们不了解,也许是因为史官不屑了解,总之,历代史书中对于这些古国的记述都是非常粗略而又不全面的。正因如此,使得很多古国完全消失而不为人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