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300000001

第1章 中国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及影响因素——基于随机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1)

钟晓敏 高琳 刘炯

摘要:本文利用最新的随机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t和Generalized Ordered Logit方法实证分析了个人参与捐赠和捐赠水平的各种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个人因素、地区因素及捐赠渠道等都会对捐赠行为产生影响,经济行为人是否参与捐赠以及捐款多少实质上是在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基础上对这些外生变量进行权衡取舍的结果。我们的研究对慈善政策的制定以及慈善机构提升劝募策略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个人慈善捐赠;捐赠参与;捐赠水平;影响因素

一、引言及文献回顾

汶川震后,慈善捐赠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在理论界,已有相关研究,如黄学敏等(2008)从企业社会责任角度出发,研究认为,在社会重大紧急情况下,企业应采用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社会责任模式以适应公众期望而进行策略性捐赠;而山立威等(2008)则从经济动机的角度实证研究得出企业会出于自身利益进行捐赠,政府和公众不应强行要求企业捐赠。两篇文章极大地丰富了企业捐赠的研究文献。以上文献都是针对企业捐赠的,而个人慈善捐赠作为捐赠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却还没有见到相关文献。

2007年中共十七大报告中“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表述将慈善事业进行了官方定位。我们认为,要实现慈善事业的社会保障功能,对我国普通公众慈善捐赠潜能的挖掘十分重要,研究我国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具有重大意义。

国外文献对个人慈善捐赠的研究由来已久。理论上,研究的出发点是:在市场经济下,一个自利的人为什么会把他们收入的一部分转移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基于这种思路,学术界研究慈善捐赠的立足点是个人效用。Becker(1976)起初构造了一个“纯利他主义模型”,即他人的消费(效用)是个人效用函数的一部分;随后,Warr(1982)和Roberts(1984)进一步发展了这个思路,他们把他人效用拓展成公共利益纳入个人效用函数中,在这种模型下,慈善捐赠就成了一种私人提供的公共品了。但是,这两种理论模型并没有给出个人慈善捐赠动机和行为的强解释,同时也与经验证据不符,因此,Andreoni(1989、1990)基于“非纯利他主义”动机提出了一个被称为“温情效应”的捐赠动机模型。该模型认为个人慈善捐赠除了能享用捐赠带来的公共利益外还可以获得额外的个人效用(利益),这种假设使得我们可以像分析私人品一样研究个人慈善捐赠(Andreoni,2007)。

在经验研究上,主要是对个人慈善捐赠影响因素的研究。Taussig(1967)最早用美国的纳税申报数据进行了定量研究。他的研究得出捐赠价格对捐赠水平几乎没有影响。Taussig的研究使得收入和价格成为最初研究个人捐赠影响因素的主要内容,而且数据来源主要是纳税申报数据,但纳税申报数据存在缺陷,使得收入和捐赠价格的估计结果有偏差,基于此,Feldstein和Clotfelter(1976)采用了家庭调查数据,开始将财富及一些人口特征也纳入回归模型,突破了捐赠水平的影响因素只限于收入和价格的局限。后来的研究者根据数据的可得性,继续拓展个人慈善捐赠影响因素的选择范围,将一系列人口经济社会特征变量纳入回归模型进行研究。此外,研究者对来自慈善机构方面的影响因素也进行了研究,Freeman(1993)、Schervish和Havens(1997)、Bryant et al.(2003)以及Y迸rük(2006)等人的研究表明慈善机构的劝募可以增加人们的捐赠概率或者(和)捐赠水平;在慈善捐赠过程中,人们对慈善机构的评判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这方面,Chhaochharia和Ghosh(2008)研究发现人们更偏好于信息公开、运行高效的慈善机构,慈善机构的排名对善款的筹集有明显影响。

Bekkers(2004)、Wang和Graddy(2008)研究了社会资本对捐赠行为的影响,发现社会信任、社会网络等对捐赠行为有明显影响。研究还发现一国不同地区的捐赠行为有差异,如Kitchen和Dalton(1990)对加拿大的研究,Jones和Posnett(1991)、Schlegelmilchet al.(1997)对不列颠的研究。

在个人捐赠影响因素的经验研究中,对“0”因变量(没有捐赠)的处理非常重要,这涉及估计方法以及研究的全面性问题。早期的研究,要么只对捐赠水平用“log‐log”法估计,如Taussig(1967)、Feldstein和Clotfelter(1976)等;要么对“0”因变量加上一个很小的正数,再用“log‐log”估计,如Boskin和Feldstein(1977)等。这两种处理方法均不能对捐赠行为进行全面解释,Reece(1979)等人开始采用标准Tobit模型进行回归,从而将捐赠参与也纳入模型,但是该方法假定捐赠参与和捐赠水平的影响因素是相同的,仍然不能对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做出优良解释。因此,随后的一些研究在估计方法上继续改良,如Jones和Posnett(1991)使用了Double‐Hurdle模型(双层围栏模型,即一般化Tobit模型)、Lankford和Wyckoff(1991)使用了经Box‐Cox转换后的标准Tobit模型、Carrol et al.(2005)用了一个经双曲转换(IHS)的Double‐Hurdle模型。

国内目前对个人慈善捐赠的研究多局限于宏观理论探讨,尚无系统研究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所用的研究方法也较简单。在笔者检索范围内,杨高举等(2006)通过一个对高校学生的小范围调查进行了研究;李芹(2007)基于一个村庄捐赠活动的个案调查统计分析得出村庄社区捐款水平不一定取决于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区组织化程度、领导者倡导以及社区人文传统往往占据重要位置,村庄社区的参与机制、激励机制以及宣传机制在捐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个人捐赠行为展开系统研究,基于最新随机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t和Generalized Ordered Logit方法,实证研究了个人因素、地区因素和捐赠渠道等对个人捐赠参与和捐赠水平的影响,一方面希望促成我国个人慈善捐赠实证研究范式的建立,另一方面试图从特定事件中挖掘出我国个人慈善捐赠行为一般性经验证据,为今后政策部门规划个人慈善捐赠事业以及慈善机构如何设计增加慈善捐赠参与和捐赠水平的策略提供一定参考,以此促进我国个人慈善捐赠事业的发展。

本文第二部分建立理论模型和估计方法,第三部分是实证研究,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

二、理论模型和估计方法

(一)个人捐赠行为的理论模型

建立在Andreoni(1989、1990)的个人捐赠动机理论上,我们将其发展成Andreoni(2007)所说的私人品范式,并结合文献中已发现的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影响因素,分析一个经济行为人在受约束条件下最优捐赠行为。假定gi是经济行为人i的私人消费品,di是i对捐赠的消费,ci为i的个人因素,如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等;ai刻画了i所在的区域特征;oi表示捐赠者选择的捐赠渠道、方式。那么,经济行为人的最优捐赠选择行为可表示为:

max{μi(gi,di,ci,ai,oi)| pgi+qdi=mi}(1)

约束条件中,mi为经济行为人收入,p和q分别代表私人消费品和捐赠的价格。国外的相关研究往往将捐赠行为面临的约束条件显性化表达为私人消费品价格、捐赠税收优惠的函数。但是,我国税法目前对个人慈善捐赠税收扣除的规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况且我们调查样本中很多人并没有进入纳税管理系统。因此,我们将q设定为1,即便在我国存在着捐赠“价格”现象,我们也可以将q设为1,而将p视作私人消费品和捐赠消费之间的相对价格。

假定效用函数μi对gi和di连续、递增和拟凹。那么,最优捐赠行为可表达为价格、收入、个人特征、区位特征和捐款渠道、方式的函数。即di=hi(p,mi,ci,ai,oi)(2)

考虑到上面的最优化问题可能存在角点解,即经济行为人可能不捐赠,因此,捐赠函数可表示成:

di=max[0,hi(p,mi,ci,ai,oi)](3)

(二)估计方法

根据(3)式,我们将个人慈善捐赠行为分离为捐赠参与和捐赠水平两种情形,分别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参数估计。然而,我们的调查数据所观察到的捐赠行为都是离散性变量,因此,不能直接使用Tobit模型或“类Tobit”模型进行估计,这些估计方法对捐赠水平是连续型变量且存在大量的“0”捐赠时具有优良的解释力,但不适用于我们的数据。考虑到Probit模型和Logit模型没有实质性差异,况且Logit模型所假设的随机效用分布形式更适合于效用最大化时的分布选择,所以我们采用Logit模型。针对涉及捐赠行为的两个层次——是否参与捐赠和捐赠多少,我们分别用Binary Logit和Ordered 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基本计量模型分别为(4)式和(5)式:

P(y1)=G(z1)+μ1=(α0+α1Xi+α2Ri)+μ1(4)

P(y2)=G(z2)+μ2=(β0+β1Xi+β2Ri+β3Oi)+μ2(5)

其中,μ1、μ2服从逻辑斯蒂分布,假定它们独立。y1表示是否参与捐赠,为0~1变量;y2为参与捐赠者的捐赠水平,在本文也称为离散受限因变量。z1和z2是观测到的影响捐赠参与和捐赠水平的影响因素组成的向量,具体而言,z1包含了个人因素Xi和地区因素Ri,z2还加入了捐赠渠道因素Oi。μ1和μ2分别是两个模型下不可观测因素或随机扰动因素。Gz是一个取值范围严格介于0~1之间的函数,即对所有实数z,都有0<G(z)<1,在这个Logit模型中,Gz=exp( z)/[1+exp( z)]。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数据说明

数据来源于调整后的个人捐赠问卷调查。限于篇幅,问卷题目略去。问卷调查从2008年8月1日开始至2008年10月10日截止,总共发放2809份问卷,其中纸质卷发放2500份,网上发放电子卷309份,收回问卷2436份,回收率86.7%。样本抽样采用了分层随机方法,全部发放在城市,主要是杭州、南昌、武汉和西安四个省会城市,此外在上海、天津、江苏、河北、河南、广西、甘肃也发放了少量问卷。在作回归分析前,必须剔除信息不全的问卷,做此处理后,我们最终得到2125份有效问卷,有效率87.2%。

(二)变量设计

基于我们的问卷问题及现有经验研究文献,笔者构造了如下变量并就各变量对捐赠行为的影响方向做出理论预测。

因变量:捐赠参与(反映被调查者截止到调查时刻是否参与了捐赠);捐赠水平:(反映那些已经参与了捐赠的被调查者的捐赠金额)。

解释变量:

收入:在Andreoni(1989、1990)的“非纯利他动机”下,捐赠作为一种无偿的经济行为,捐赠者向他人捐赠一定量的收入,必然会减少自己的收入,因而会降低自己的效用水平,对高收入者而言,捐出一定的收入对他的效用几乎没有影响,但对低收入者而言,他的收入维持他的效用很重要,因此,个人收入水平越高,捐赠参与的可能性越大。

在都参与捐赠的前提下,根据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收入水平越高的人,越有可能捐赠得多。因此,我们预期收入水平对捐赠水平有正的影响。

年龄: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的人经历越丰富,社会交往越频繁,更有可能产生亲社会行为,因而参与慈善捐赠的倾向越大;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较好的财务状况也保证了这些人更有能力进行捐赠。因此,我们预期年龄对捐赠行为有正的影响。

性别:国外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女性参与慈善捐赠的意愿更强,因此,我们预期女性参与慈善捐赠的概率更大。但是性别对捐赠水平的影响没有一致性的结论,影响方向不明。

受教育程度: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更有意识认识到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的责任感越强,参与公共事务积极,力度也大(Carrol et al,2005)。我们预期受教育程度对捐赠行为有正的影响。

同类推荐
  • 制度改变中国: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制度改变中国:制度变革与社会转型

    《制度改变中国》是著名经济学家樊纲结合自身经历和学术生涯,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全面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的力作。《制度改变中国》从经济社会中常见的现象和事件入手,深入探讨了市场经济制度变革、国家职能转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文化意识改变等中国社会和经济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樊纲认为,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制度的变革,更是观念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转型。在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学家以及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制度改变中国》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大转型的解读,为改革2.0时代的新一轮制度变革和社会变迁提供了别样的视角。
  • 世界如此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德国为何国富民强?北欧为什么幸福合谐,美国是如何建成“伟大社会”的,世界为何又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应对的方法在哪里?大危机就需要大变革。只有放弃旧思维,才能找到新出路!澄清谎言:批判了目前流行的对经济危机种种错误陈旧、似是而非、利近害远的归因,总结了与福利有关的七大谎言。分析时局:分析了德国“社会国”模式、北欧“合作主义”模式、美国“伟大社会”模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等之优劣利弊。内容翔实,理论扎实。指出道路:中国的未来在于“新福利社会”,是继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之后的第三种模式,高连奎将之称为世界模式3.0,是一种市场化的福利社会。
  •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1991年,日本房地产神话般的泡沫破灭,无情地卷走了这个国家的增长奇迹,曾经意气风发的经济巨人走进了“失落的十年”。像是击鼓传花,上世纪90年代初,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我国南方也掀起了一拨“倒房潮”,海南、北海和香港楼市泡沫泛滥。在北海,高峰时的楼价达到每平方米8000多元,低谷时每平方米却只有七八百元。英国有一个关于泡沫的理论,就是说,一旦你周围的人都在谈论某人炒楼一夜暴富的时候,也就离泡沫不远了。想必这样的故事在中国人之间早已传遍了。于是,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北海楼市跳水,海南泡沫破裂。
  •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哈佛教授讲授的300个经济学故事

    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拉弗曲线、破窗理论、银根紧缩 、市场泡沫、金融危机……这一系列陌生又严肃的经济学术语让我们面对经济学总是提不起劲。不过经故事包装,他们又变得亲和、好沟通。如果你是经济学的初级入门者,用故事来解释经济学再适合你不过了。
  • 米塞斯评传

    米塞斯评传

    米塞斯评传关于米塞斯的传记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米塞斯自己撰写的早年回忆录;另一种是他人写的米塞斯传记,其中包括其夫人在其去世后写的回忆录和许古斯曼的详实巨作,当然也包括本书。本书全面而简明地介绍了米塞斯的一生,主要包括其经济学思想和其影响。柯兹纳作为米塞斯的学生和一名极富影响力的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他追溯了米塞斯一生的关键时刻和重要事件,解释了其对经济理论的核心贡献,并评价了米塞斯对20世纪经济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影响。篇幅虽小,但要言不烦,这只有深刻把握米塞斯和奥地利学派思想的大家才能做到。
热门推荐
  • 荒原情歌

    荒原情歌

    凌五斗虽然是饲养班班长,但整个班就他一个人。他由士兵升任班长的第二天,就带着一把五六式冲锋枪、二十发子弹、一顶单兵帐篷、一条睡袋、一口小铝锅和一堆罐头、压缩干粮和米面,骑着那匹枣红马,赶着二十五匹各色军马,到离连队四十多公里外的一条无名河谷去寻找有水草的地方。他要在大雪覆盖住整个高原之前,把这些军马喂肥,以使它们熬过漫长的冬天。凌五斗离开连队,觉得自己一下变得脆弱了。高山反应很快就袭击了他,让他差点没有支撑住。他觉得自己有些发烧,像是感冒了一样。
  • 30岁结婚

    30岁结婚

    北京版《爱与黑暗的故事》。故事在主人公【东方岩】【东方鹤】兄妹及他们的共同好友【忆良】及他们身边的同事、朋友、同学、亲人、爱人身上展开。东方岩是本分老实的“北漂”打工者,因为没房没车,30岁的他一次次被分手。东方岩的妹妹东方鹤品学兼优,考入北京大学后也遭遇一系列感情问题。北京承载了年轻人的梦想与辛酸。故事围绕几个人年轻人展开。将都市生活、学习、职场、校园、家庭等矛盾、纠结、温馨场景串联,就当下年轻人关注的爱情、成长、婚姻等问题展开探索。都市生活的压力与无奈,爱情的偶然与必然,婚姻与家庭对人的永恒吸引力,韶华与老去……这一切都在人与人之间流动,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坚固。
  • 沟通其实很容易

    沟通其实很容易

    本书试图引导读者去思索关于沟通的本质与目的,剖析在职场上所有可能影响沟通的因素。让读者分享成功者身经百战的心得与说服技巧。例如:面对“秘密”的处理方式、如何说“不”、如何运用肢体语言、造成沟通错觉的因素、解说的艺术等,循序渐进,提高读者自身的沟通能力。
  •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

    花草与人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自然与人的关系,来自于自然界的花花草草被带到了我们的身边,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意义,对一栋草、一朵花的参悟也便有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玄妙和广阔。所以,养几盆花草,对生命质量的提升将有很大的意义。且不说从花草的世界里会得到怎样的人生启示,单是花草本身的清新和美丽就会为我们带来洁净和愉悦。沒有人会拒绝用一片绿色或者一袭清香来装点自己的家园。 刘畅旸编著的《提升运气的吉祥植物》介绍了给你沾福气、财气、喜气的植物种类。你的好运从种植物开始。
  • 从异界开始的诸天旅程

    从异界开始的诸天旅程

    一段从大荒世界开始的旅程!在这段归家的路程上,苏牧将行遍诸天!最后归于心安之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便是最好!
  • 再世狂神

    再世狂神

    倒霉鬼杨峰,经历意想不到的奇遇后,再世为人,从此走上了一条精彩不同的修真之路。战人、战鬼、战神、又战仙,狂神所至,所向披靡。爱恨情仇,纵横交错。生死悬念,高潮迭起。所有精彩,尽在《再世狂神》。
  •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王杰平出生在革命老区平山县的一个革命大家庭,其叔叔和兄弟中共有4人参加过八路军,其中2人为国捐躯成为烈士。该书记述了王杰平离休后帮助平山县三汲乡修路、帮助川坊村打井、帮助张家川村引水上山、帮助县里发展经济的感人事迹。
  • 叶罗丽精灵梦之异战

    叶罗丽精灵梦之异战

    女王曼多拉计划失败,人类开始了保护环境。仙镜从现生机,曼多拉开始相信了人类。在仙子们任为和平之时,黑暗势力。出现了。叶罗丽战士们与仙子的契约全部解除了。上亿年仙力的仙子“月心颖”出现。世界末日降临……王默妈妈的秘密揭晓,曼多拉种族秘密揭晓。第三平行时空出现,神秘的种族降临。世界又会怎么样呢?
  •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胜幢臂印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萍啊

    李萍啊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