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4800000001

第1章 蒙以养正(1)

蒙以养正,圣功也。

《周易上经·蒙》

俗话说,三岁知大,七岁见老,意为入小学前的经历和行为特质决定了个人的未来。尽管这似乎否定了学生期间的品德和素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但毫无疑问,人生应尽早接受熏陶,获得启迪,即所谓的“蒙以养正”。就于社会有价值、于个人有意义,丰富充实,朝气蓬勃的人生而言,从婴儿、童年开始,就要给予正确的启发,施以积极的影响。生活从这时开始,教育也从这里起步。父母、家庭、学校、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的义务和责任。

然而,我们的社会在培养和训练一批又一批走向生活、建设社会的学生的同时,在不断反思、总结经验的过程中,依然面临着很多经典的问题:人从小到大该受怎样的引导?孩子们有待成为什么样的人?哪些素质是他们需要具备的?

哪些责任是必须由我们成年人、老师承担的?如何真正使人和社会全面发展、和谐进步?从幼儿园到高等学校,从学生能力到基本素质,孩子们的太过自我、礼仪失范和社会风气的急功近利、物欲横流,每每使人担忧,令人深思。这些年来,百姓和政府共同呼吁“素质教育”(实际上以前的教育也隐含着素质方面的要求,只是目标被不同程度地异化了),可情形似乎依然如故,甚至有的一线老师觉得,忽略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健康的习气愈演愈烈。

我曾在不同场合说过这么一件事。有好些年,我的办公室在一座大楼的二楼,通常我八点多从楼梯上楼,走道旁的灯几乎总是亮的。每次我关灯时,就想着明天我经过那里时灯是否都关了。遗憾的是,只有极少数的几次我所想的成为了现实。后来,我搬到另一处办公,约大半年过去了,有次因为有事我还是在那个时间段经过那个楼道,令人颇为失望的是,关灯的依然是我!八点多,意味着上课了,从那里走过的人已经很多。是清洁工、保安人员失职,还是学生熟视无睹,抑或我们有的老师习以为常?无论是改变一下习惯,还是引导一种理念,都困难重重。

有位老师曾对我说起,他教过三门专业课的班上的学生见了他视而不见。当然也有学生与老师打招呼而老师并不认识学生的情形……

尽量从一开始做起是明智的选择。但不管从何时开始,根本上还是一个如何实施教育的问题。

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末,有一次,我带邻居家一个约三四岁的孩子到院子里玩,他闹着要我把他抱到吊环上。我说,你要上去可以,但过后我不管了。他还是坚持要上去。

几个来回后,我把他抱了上去,然后走到七八米以外的地方。

我希望他知道说话算数的道理。后来他挺不住了,哭叫着,我还是没过去。我姐姐看到后批评我,并走过去将他抱下。

我们都很喜爱他。我小时候,他的一个姑姑也很喜爱我,常带我出去。另一次,我和他一起坐在阳台上。我家里有一只不怎么保温的水壶,其中的水往往是温的。我试图将水倒在他的脚背上,他居然说你倒啊,而后我就真的倒了,他大哭。

我用手试了一下,有一点烫。后来我家先搬离那个园子。快三十年了,没再见过他。想必他的孩子也该不小了。

尽管他没从吊环上摔下,尽管他脚上后来没什么不良反应,但我每次想起这两件事都觉得很愧疚,事情的可能后果对这个小孩而言,我有些不近人情。令我深省的是,尽管我要求自己说话算数,但是小孩还不明白。教育的方式绝非如此简单。

生活中,在那些本来很可能成为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艺术家和哲学家的人中间,有很多特别不善于那种刻板的(或拘泥于形式)的思维方式。然而这种思维方式恰恰又支配了我们的教育,这就必然引起他们对这种教育的强烈反感。我们的社会里,素质教育和教育素质都没有到位。而在某种程度上,那些管教孩子的人所产生的影响比那些管理政府的人产生的影响还要深远。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林风眠说过,小时候漫步、玩耍的回忆,深深地镌刻在他心灵深处,尽管事隔半个多世纪,但它们仍不断地在他的脑海里被唤起。艺术如此,人生也一样。

大概在我儿吟茫四岁那年,我看到了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随笔《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并给他念了:

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做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欢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的人,今天早晨,我们交给他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倒我的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

吟茫说听不懂。尽管我始终觉得,孩子是社会的,我并不企望社会还我什么样的孩子,家长只是在其从小到成年的生活过程中负有启发和引导的责任,但对于小孩是否能得到学校、社会“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的教育、熏陶,同样是我所惦记、关注的。吟茫刚上小学时我又给他念过一遍,他还是说听不懂。

几周后,我又随便拿起有那篇文章的资料,吟茫立刻说,有那篇文章。我说,到你能懂的时候我再给你念。他说好。

也许是大致明白我念文章的用意,他接着说,我多想有个让我看书、学习的爸爸啊。我有点犯迷糊,说,我不就是这样的吗?

他点头说道,可惜,同时做了个凑得很近看东西的姿势。我一时不明白,他又做了一次。我说是不是指看书凑得很近,他表示是的。我平时不断提醒他,看书时要保持距离。他内心知道,但常不注意。他是否表示了某种无奈或是理解?

吟茫不会走路的时候似乎就对书情有独钟,这本非坏事。但我很早就将此事与他的视力关联起来了,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我最担心的事情之一就是他的视力是否会减退,但我没理由不让他看书,他自己也做不到。不幸的事竟然在他一年级学期结束时的视力检查中发生了。我深感遗憾,甚至有点悲哀。这应是一件可以“防患于未然”的事,我却没法遏制。在教室里、考场上,我见到看书、写字姿势不当的学生就提醒,但可能是“前说后忘”。如何才能有效?

再者,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吟茫看书的姿势往往不好,我常常给予指出。可结果是,他不但没有重视用眼卫生要求,反而有时觉得烦了。这又是一个问题,我本是一个不愿说话唠叨的人!

我们做儿女的人中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张晓风女士描述的那份母爱、深情并回报以万一呢?

1.1 教书育人

1960年,杨振宁先生的父亲不要其三弟带一张1929年拍的照片。照片上面杨振宁先生显然不高兴,因其父亲骂了7他一顿。这是没有做父母的人不易完全了解的事。教育是在每一个个体身上重演的过程。个人在其中成长的实际的历史世界所发生的作用,连同双亲和学校对他施加的有目的的教育,以及社会生活的各种风俗习惯的影响,最后,还有他所有的见闻与经历给予他的影响,这一切都使他获得了所谓的他的文化。

我们的教育,希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进步和发展。美学家朱光潜说:智育叫人研究学问,求知识,寻真理;德育叫人培养良善品格,学做人处世的方法和道理;美育叫人创造艺术,欣赏艺术与自然,在人生世相中寻出丰富的兴趣。理想的教育不是摧残一部分天性而去培养另一部分天性,以致造成畸形的发展;理想的教育是让天性中所有的潜蓄力量都得到尽情发挥,所有的本能都得到平衡调和发展,以造成一个全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里,往往面临人本与实用、精英与普及、专才与通识等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在现实社会中,发人深省的是我们的学生在综合素质和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以自我为中心,对服务社会、关心集体、尊重他人、互相帮助、热爱劳动、保护环境等方面表现漠然;缺乏信仰,依赖性强,没有树立健康的人生观;科学精神、辩证思维能力不够,对是非和真善美的判断力差;宽容、倾听、理解、沟通和心理承受能力弱;人文情怀、审美意趣欠缺;……

同类推荐
  •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

    《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内容简介:哈佛和耶鲁是莘莘学子心中神圣的殿堂,这不仅在于它们课堂上传授的知识,更在于它们沉淀下来的那些引人深思的智慧。如今,就让我们走进这两卒思想的殿堂,聆听智慧流淌的声音!无论你是在校的莘莘学子,还是社会上的“打拼”一族,抑或是经历丰富的成功人士,阅读《从哈佛学院到耶鲁礼堂:在哈佛和耶鲁听讲座(汉英对照)》,将会提升你的品位,启迪你的心智,陶冶你的性情。
  •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科技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实地介绍了文书教研论文及科技报告各部分的写作内容及写作规范,并附上真实的案例,让您即使没写过类似的文书也能轻松上手!
  • 母语传播概论

    母语传播概论

    在人类跨文化、跨国界的信息传播活动中,存在着一种极为普遍的传播形态——母语传播。由关锐和李智主编的《母语传播概论》从国际传播和大众传播双重视角观照母语传播,理论与实践、学理与案例相结合,论述了母语传播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基本模式和作用、语言转换、文化对接及效果评估等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母语传播实践为例,介绍了母语传播的两大发展趋势——新媒体化趋势和本土化趋势。
  •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2018年第2辑/总第20辑)

    《珠江论丛》是由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主办的人文社科性学术理论刊物,主要内容有:研究人文及社会科学主要学科的理论问题、学术前沿问题;紧密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研究探讨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理论问题、发展战略问题;对外交流问题;探讨国内外各项研究领域的新动态;开展对中国哲学、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或比较研究。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

    编者在“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五届(2008)年会收到的大量文稿中,经作者同意在部分新闻学期刊2008年发表的有关文稿中,共选取111篇稿件,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8年卷》以飨读者,并恳请各方指正。
热门推荐
  • 人间最强者

    人间最强者

    “有时候我真觉得自己挺能打的……”“但是有时候我又拿不太准……”“敌人看起来都很牛皮,用的都是我看不懂的招式……”“只有一拳锤爆,才能维持生活的样子……”开局就是满配,真·无敌文。可是说是外挂本挂了。一个人怼翻异世界的的故事。导演:“我们追求的是剧情的张力,人物的刻画,画面的冲击感,让人血脉喷张的畅快!”“至于设定什么的,完全不重要好吗!”
  • 爱久贱人心

    爱久贱人心

    11月11日光棍节充气娃娃抽奖免费送!钱小塔上班随意地填写了资料!不料如此大奖竟然砸到了她头上……更为“撞运”的是下班拿着巨大充气娃娃回家的路上竟然遭遇了初恋男友……双重大奖砸下,也引发了一连串的吐血效应!前男友开始第二次“追求”以望死灰复燃……种种的一切为引,开始反述上学时两人都不愿提及的那场你争我斗的暗伤……
  • 013号凶案密档

    013号凶案密档

    翻开尘封的档案,我们能看到什么?杀人狂,恋尸癖,和尸体说话的人。强奸犯,精神病,和自己相爱的人。盗墓贼,慕残者,憎恨全人类的人。一个个扭曲的人格,一个个卑微的灵魂,一个个你不为所知的世界。这里是地狱,也是天堂。
  • 铸天记

    铸天记

    异世重生,这是一个以修炼天魂为主的世界,一位被众人唾骂为废物的少年将遇到什么样的劫难,将如何修炼成仙,将如何铸造新的天宇撑控万千宇宙!!!偷的乾坤法宝,穿越时空只为伊人,结局却是天注定,万般艰难只为铸天,只为能够改变命运结局,我命由己不由天。
  • 从寄生兽开始

    从寄生兽开始

    有没有想过在火影里用降龙十八掌?在魔法的世界里用航空母舰?楚天被人陷害,机缘巧合之下,方铭获得超脑,从此穿越诸天,快意恩仇,逍遥万界。。。
  • 少爷们的专属女仆

    少爷们的专属女仆

    高中少女因缘际会结识了私人贵族高校的风云少爷五人组,各个美男魅力四射却逼她成为专属女仆?!从原本的抗拒,到由衷的爱上这个工作,其中有过伤情更有触动,欢喜伴随着激情,冷傲宇文,温柔南宫,花心却只对她专情的花少爷,不知哪位才有本事真正俘获她心?
  • 重生之驸马请入瓮

    重生之驸马请入瓮

    前世,她倾尽一生的爱人,杀她子,灭她族,夺她江山,让她含恨而终。一朝重生,她步步为营,发誓要覆灭那狼子野心之人,守护皇族江山。据说:夫君风流多情,后院养美人三千,谁知,她嫁过来不出一月,三千美人尽散。妖孽夫君撩妹技能满分,让她丢了心,送了情……
  • 电脑怪客

    电脑怪客

    回乡寻亲的二老爷带来了一位怪客——电脑娃娃“大倒毛”,一位铁头铁脑的家伙。它会吵架、呕气、斗心眼儿、使性儿、耍赖,可也会跳舞、织毛衣、当医生看病,甚至还会计算概率猜中奖号……它住在古城西安,和“小倒毛”及他的家人们演出了一幕幕让人发笑却又催人深思的故事。本书思路开阔,内容清新,语言幽默,颇有情趣。
  • 姬月

    姬月

    两小无猜,闲云野鹤的关系不见了,他们之中,有的腼腆害羞,只敢在远处含情脉脉地望她,有的甜腻腻地像古代般殷勤,有的则故意在她面前展示男子汉的雄风,豪放地挥金如土,他们都是善良的,善意的,都愿意同她亲近,她不愿意触害他们其中的一个,只好采限回避的态度。
  • 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实战篇

    人脉是设计出来的·实战篇

    我们迫切渴望成功,我们更加明白——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努力就能办成事,也没有人仅仅靠个人努力就能成大事。如果你以为自己“谁也不认识”,那将来就真的“谁也不认识了。”你相信什么,就会怎么成长。本书通过分享真实有用的案例,和实实在在有效的指导,助你一技傍身之后,做大局,巧设计,通人情——让好人帮你成就好事,坏人也至少不会坏你的事。这样,所有人都不是你的障碍,而是成就你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