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6200000005

第5章 略说易经与辩证法(2)

关于质量互变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属性具有质和量两个属性。量是指衡量事物处在某种状态的数量或具体形式;质是指事物的性质或本质。量变是事物连续的、逐渐的、不显着的变化,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的变化,是一种飞跃,往往表现为突变。质量互变规律,即从量变到质变,是说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的事物,在其每次由一种性质变化到另一种性质的过程中,总是由微小的变化(即量变)慢慢积累开始,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物由一个性质变化到另一个性质(即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准备,没有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经过质变,在新质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推动事物无限地发展下去。因此说,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例如,冰、水、水蒸气之间由于温度变化而相互转化的过程,可以看成量变到质变的例子。

在易经或易学中,如孟喜的十二消息卦以阴阳二气或寒温二气消长,来看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转化。

全阴质的坤,从复卦增一阳到夬卦增五阳,最后“物极必反”突变为全阳质的乾,谓之质变;反之,全阳质的乾,从姤卦增一阴到剥卦增五阴为量变,然后突变为全阴质的坤。乾为天,坤为地,乾为刚,坤为柔,乾为暑,坤为寒,“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则岁成焉”,“阴阳相推而变在其中矣”,这就形象地说明了质量互变规律。

《易经》中有许多关于“中正”、“中行”、“中和”的论述,涉及“度量”的问题,超过了一定的“度”或“量”,就“过犹不及”、“物极必反”,表现为突变,也说明质量互变规律。

关于“否定之否定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连着一个过程的,过程的更替要通过否定来实现。在事物发展的长链条中,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即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就表现为一个周期。因此说,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但否定之否定后的状态并不是原有肯定的状态,而是一种更上层楼后的“扬弃”,用列宁的话说:仿佛是旧东西在高级基础上的回复,是“内容的前进、形式的复归”。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而道路却是迂回曲折的。列宁称之为“螺旋式上升”,毛泽东称之为“波浪式前进”、“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之所以说总趋势是前进的,是因为否定不是“抛弃”,而是“扬弃”,是在肯定一部分的基础上再发展,是集中了前两个阶段的积极成果后的更加完善。而之所以说发展是曲折的,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事物内部矛盾斗争推动的。否定之否定的浅显例子,如种子到果实再到种子,就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易经》(包括经、传)中,当然没有出现过“否定之否定”的字样,但其义理却有所显示。我以“日新”说之循环论比拟之。

《易·系辞》说:“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日新之谓盛德。”肯定了运动变化的普遍性、过程的连续性及运动变化的永恒性,还指出运动变化的原因是阴阳刚柔的互相推摩。关于运动的形式、趋势、道路、轨迹问题,《易经》指出主要表现为往来反复,往而必复,复而必往,都遵循着循环往复的轨道。泰卦九三爻辞云:“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意谓,平地无不化险陂,去者无不重回复,终是循环往复的。何谓“复”?《系辞》认为“穷则变,变则通”,“穷”指事物发展所达到的终极,当事物发展到终极时,就向相反的方向转变。由运动起点发展到终点,又由终点返还于起点,即谓“复”。往复循环之语,在《易传》中还有,如“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无往不复’,天地际也”……其实,每一卦象,代表一物象,都是有始有终、终而复始,都有一个周期。再从六十四卦序圆图看,从乾坤起至既济,到一圆周终点,终点又是新的起点,所以接着是未济。从乾、坤到既、未,再从既、未到乾、坤,象征天地万物,如此循环往复。

读了《易经》,看了太极图,认识到宇宙运动的法则,没有直线的,都要转弯成曲线。现代科学也证明,太空的轨道也是环形的。所以万物的成长发展,都是走曲线的。而且,无数个小圆圈构成一个大圆圈,无数个大圆圈又构成一个超大的圆圈。

我们来看《序卦传》所讲的大圆圈中的一个圆圈,“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物不可以终通,故受之以否。物不可以终否,故受之以同人。与人同者,物必归焉,故受之以大有”。这段话的意思是:人有礼节才能平安,所以履卦后面是泰卦。泰是通的意思。事物不会长久地通下去,所以就产生了有阻隔的否卦。同样,事物也不会永远地阻隔下去,所以又产生了一团和气的同人卦。“和气生财”当然“大有”了。从履卦到泰卦,这是对事物的肯定过程,从泰卦到否卦是第一次否定,再从否卦到同人卦是第二次否定,也就是否定之否定,回到了上下沟通、大家和睦通泰的状态。这是一个运动的圆圈,也即一个运动过程的周期。

对于《易经》的循环论,过去曾有一段误解,认为它与辩证法的螺旋式上升相冲突而加以否定。其实,循环论与螺旋式上升是相互包含、相互补充的关系。循环观随着易学的发展,已经突破了原地团团转的观念,而成为形式的复归、内容的前进。这一点,历代易学家亦有所提示,其中以明清之际的哲学家王夫之阐述得最为深刻。王夫之以“阳动不停,推陈致新”的观点进一步阐发《易传》“日新”说。《系辞传》曰:“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日月寒暑,循环往复,人们所见所想,总以为是老样子、团团转。王夫之认为“日日更新,今日之明,非用昨日之明;今岁之寒暑,非用昔岁之气”。他认为日月寒暑循环往复,不是止于原点、原貌、原质,而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日新日日新,送往迎来年年新,每年、每月、每日都有新气象、新变化。这就是形式的复归、内容的前进。

以上从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来印证、说明其与《易经》所揭示的规律的相通、相应的关系;此外,《易经》(包括经、传)中的一些概念、范畴与现代辩证法的观点也有相连、相合处。如易经的“时、中、位”说与辩证法的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要义相合;易经的“乘承之应”、错综、交互卦说与辩证法的事物普遍联系、错综复杂、须全面看问题的诸观点相一致,等等。总之,易经有丰富而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易经是中国文化之源,易经或易学是中国的辩证法。

中国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相继出现“辩证法热”和“易经热”,此中有不少的经验教训。就教训而言,如“辩证法与变戏法”,辩证法与诡辩术相混;强调一分为二、矛盾的斗争性,而忽略甚至否定合二而一、矛盾的统一性;后来强调矛盾的统一性,而忽略甚至否定矛盾的斗争性。

在“易经热”中,占卜、算命成风,而真正的易学、易理研究却较少。一般来说,易通天文、地理、人事一切,易经揭示了宇宙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规律;但它只是总的规律,不能完全代替如预测学、决策学、管理学等个别具体的科学。现在就有易经研究笼统化、宽泛化的现象。这一切说明,易经和辩证法的研究亟待加强,须正本清源,并和具体学科及社会客观实际结合起来,加深研讨,以求发展提高。

其实,中西的辩证法思维及其对规律的阐述,也各有所侧重、有同有异。迄今为止的真理还只是相对真理,不是绝对真理。对于辩证法真理的研究,我们正可中西结合、取长补短,继续发展创新。

同类推荐
  •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胜在孙子 赢在老子

    孙子的《孙子兵法》讲究克敌制胜,比较强势,教导世人在各种境遇中,以主动出击的方式把握主动权;而老子的《道德经》则与之相反,讲究“以柔克刚、以曲求全”,引导世人以“守弱”的方式来达到“强大”。本书汲取《孙子兵法》与《道德经》的精华,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攻能胜,守能赢”,“能攻能守,能进能退”。本书包含着深奥、经典的大智慧,是帮你敲开智慧大门的金钥匙,其中既有老子“修身立世”的道家绝学,也有孙子“百战百胜”的兵家制胜法宝。 本书的案例由古至今,从中到外,内容形式多姿多彩、耐人品读,或者为你指点迷津,或者为你锦上添花。
  •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南怀瑾的人生禅学课(智者人生系列)

    该书主要以南怀瑾著作为本,讲述人生苦乐、爱情、得与失、名利、幸福生活等,通过大师的人生经历、言行举止、著述,来讲述如何在尘世中修心的人生哲学。
  •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

    白沙心学是明代著名哲学家陈白沙创立的新的心学哲学形态。白沙心学以“自得之学”为核心价值,以心与理的关系为基本内容,强调心自得于道,自得于理,形成了“心无内外,理无内外”的内外合一、心理合一的新哲学思想体系。它是明代哲学发展链条中新的心学思想路线。白沙心学“内外合一”的新“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超越了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思想体系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哲学思想体系,它是对程朱理学“是外非内”的“理本论”与陆王心学“是内非外”的“心本论”的综合与创新,从根本上体现了白沙心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特色,奠定了白沙心学在明代哲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 道中的道

    道中的道

    人生即是道场。心中有“道”,所以气度非凡,凭借强大的正能量震慑场面、影响他人,左右事态的发展。与人相处,从道家思想中修习“道法自然”、“不争”、“无为”等智慧,都可以取得良好的预期,获得非凡的成功。本书通解道家的生存智慧,明辨万物变化的玄机,提供为人处世的进退方略。每一个故事都能给予你一个顿悟,在不断感悟中内心的能量不断增大,从现实起步,从小处着手,在点滴中改变自己,你会发现人生可以更自在,幸福其实就在身边。
  • 哲学大师谈人生

    哲学大师谈人生

    吴光远主编的《哲学大师谈人生》立意在于聆听现代西方的思想大师们讲人生哲理,包括四篇内容:《尼采:不做“好人”做强者》《弗洛伊德:欲望决定命运》《马基雅维里:我就是教你“恶”》《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尼采、弗洛伊德、弗洛姆、马基雅维里等思想大师的人生观由他们自身的文化环境所决定,未必全然适应今天的中国人,读者朋友们在阅读《哲学大师谈人生》,了解西方哲理时,务必带着自己的眼光,批判地吸收。
热门推荐
  •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巨星家族

    巨星家族

    已过不惑之年的沈秋山意外穿越平行时空,苏醒之后发现,自己竟然生在了一个牛叉闪闪的“文娱世家”……二弟是歌手(过了气的那种)三妹是演员(十八线的那种)四弟是武替(不露脸的那种)小妹是主播(在实习的那种)然而,这还不算完,他还有一双儿女,儿子影视学院毕业在即,女儿则刚刚考入某音乐学府……面对这么一个“文娱世家”,身为大哥的沈秋山压力很大,该怎么办?还能怎么办,当然是打造一家子巨星了。……
  • 重生系统:君少,你走开!

    重生系统:君少,你走开!

    (女主女扮男装)初见时,她在小巷子里被迫救了他,再见时她又救了他。他为报答把她认为弟弟,一心想把她拉进自己的队中,途中但却渐渐爱上了她……他是神秘的君二少,是狐狼队伍中的队长,是……她是网络作者大神,是娱乐圈的新星,是……当两个人碰上时,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听说队长找了个弟弟,还特别纵容他。″"怎么可能,纵容?″就他那冻死人的性格还会纵容?#"啊啊啊男神好帅,我要嫁给你!!″某个男人"这是我的,你们想都别想"说完后黑着脸拉走一旁看戏的某人回到家里证明一下,某个人全身都是他的。
  • 快穿茫茫人海遇见你

    快穿茫茫人海遇见你

    茫茫人海中被系统选中,前往无数世界中完成任务。不知何为归属。唯有遇见你,才知道什么是希望,什么才叫日子有了盼头。某男红着脸:“我,我喜欢你。”沐悦把手放在身后,踮着脚,笑吟吟的说道:“真是好巧啊!我喜欢的一直都是你。”
  • 爱情,不过如此

    爱情,不过如此

    苏依琳当了他多年“哥们”,陪他一起喝酒笑闹,陪他一起打架斗殴,把自己彻底变成了众人心中不良少女,却不知道他早已把一颗心给了别人。她因他爱的女子被逼远走它乡,而他留给她最后的一句话是——你竟然是这种人。多年后她回归,多年前的秘密逐渐揭开,而他真正的爱人竟然是……
  • 杜甫传

    杜甫传

    这是武侠一代宗师还珠楼主的绝笔之作。全书11回,讲述了“诗圣”杜甫曲折潦倒的一生。由于作者善写武侠,尤其擅长讲故事,而杜甫的生平又与作者自身的身世很有相似的地方,因而这部书写得相当引人入胜和富有感染力。
  • 王爷腹黑:夫人请接招

    王爷腹黑:夫人请接招

    她是现代的医学天才,穿越成为暮云国丞相家不受宠的嫡女,筋脉细小不能习武?侮辱本小姐?那就揍的你满地开花!看着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妖孽男,霸气十足的吼道“跪搓衣板去!”“夫人,为夫犯了何错?”某妖孽男真诚的问道。“犯了七出中的妒!你说该不该跪?”挑眉问道。“该,为夫这就去跪。”某妖孽男一脸坦然的回答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美人出逃:别惹弃妃

    美人出逃:别惹弃妃

    新婚之夜,纠缠半刻,新郎却兴趣全无的从她身上爬起来。搞什么?本姑娘倾国倾城,身段修长,该凸的凸,该凹的凹,到底哪一点不够诱人!次日早晨,妆点容颜,赔上笑容讨好,奉上香茶示好,却又被拒之千里。居然说要把她打入冷宫?本小姐放下身段,附上笑容,凭什么一再受屈!好啊!既然你自命不凡,自恃清高,自以为本姑娘配不上你,那好!本妃如你所愿,打包行礼,卷席出逃,调戏美男,挑逗美女,再来扶弱济贫,偶尔,搞搞暧昧,耍耍流氓。在想让本妃吃你这个回头草,哼哼,你有种抓到我在说!
  • 宠臣为欢:太子直的很!

    宠臣为欢:太子直的很!

    要问白蜀这辈子经历过最玄幻的事情是什么?那一定是被丈夫和表姐联手弄死之后,她居然又重生了!好吧,重生就重生吧,上辈子的仇这辈子她要一点儿一点儿讨回来。渣男恶女,害过她的人一个也跑不掉。可还有比重生更玄幻的呢?白蜀仰天长泪……还有什么比重生到一个太监身上更玄幻的?白蜀掰着手指头算了下,她不止是更衣太监,还是侍膳太监、洒扫太监、陪读太监、司寝太监和侍睡太……白蜀骇然失色,跪下求饶,“太子,奴才已经身兼数职,这侍睡……不是奴才的分内职责吧……
  • 救救武林

    救救武林

    当你穿越回古代,过了八年平淡无奇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你发现身边竟然有人是武林高手,你该怎么办?想啥呢!拜师啊!(新人新书,请小心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