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微妙
另一个就是北方政情微妙的发展,据路透社天津七日电:“本日自可靠方面获悉:华北傅作义下之新行政机构,成立日期虽然相信已告接近,但其名称尚未决定。闻官方正在加紧作最后之准备,俾在傅总司令需以大部精力注意军事之际,能减轻渠在行政上之实任”。中央这样做,完全是时势使然,因为东北失去,不能不把华北剿总职权扩大。这样一来,傅总司令就可在那边放手做去。再看路透社七日天津电的报道:“据观察家本日宣称,集中力量为华北安全与人民福利而工作,渐次将渠辖区形成一个单位。在中央明白接受之下,彼等认为最后可能成为一种自治之形式,因将来与中央保持联络恐将有所困难,特别是在政府迁离南京之后。”
最近傅作义与美大使私人秘书傅泾波及美经合总署中国分署署长赖朴翰接触频繁,在实施总体战的各种措施下,很可能在北方做出一点苗头来。但傅总司令的小天地能否转移中国大困境呢?我们希望事实会给我们一个有力的答复。
组阁内幕
我们在上周曾指出蒋夫人赴美是争取美援的外交上的活动,孙科组阁就是争取美援的内政上的措施,照一周来的发展,证明我们这种看法并没有错。这里我们更要指出一点,就是这种内政上的活动还须跟随着外交上的活动而发展,换句话说,如果外交上的活动没有什么明朗的结果,那么内政上的活动也就显得裹足不前的。明白了这一点,关于孙内阁的半月来“千呼万唤不出来”的奇迹,我们也便不以为怪了。
如所周知,美国援华是以南京方面政治机构及人事要有大规模的刷新为前提的。前面所述杜鲁门迟迟不与蒋夫人会晤,可能是在等待着什么,他们似乎要等着瞧,中国的大局究竟演变到如何程度。但同时,南京方面更是焦虑的等待着华盛顿的消息,看华盛顿“给”多少,然后再付出相当的“代价”;不然,抢先付出了“代价”,就难免有“得不偿失”之虑。这就是孙内阁难产的主因。一周来我们的孙院长始终静静的躺在上海中比镭锭医院的病床上,但恰当蒋夫人与杜鲁门总统会晤后,我们孙院长“不良于行”的足疾竟霍然而愈,并且“孙氏定于十一日下午五时出院,即于日内返京”。这并不是吴恒兴院长(中比镭锭医院院长)神通广大,也并不是孙院长“力疾从公”,原因就是蒋夫人既与杜鲁门会晤过,再没有什么期待了。至于新阁阵容及施政方针,在我们没有知道华府“会晤”的结果,当然是无从蠡测,也不便妄加蠡测的了。(孔言)
《东南日报》,1948年12月12日
神龙见首不见尾,扑朔迷离看政局
访美结果
我们在上周曾指出,美援和组阁都要看蒋夫人和杜鲁门总统十日会商的结果如何而定。然而,在这一个局面将届摊牌的时候,往往就愈显得扑朔迷离。正如接近黎明时,黑暗来得更浓一样。目前政局的变幻,也不能脱离这个轨迹。
这次的“会商”,虽然是“蒋夫人直接吁请美总统以军事及经济援助给予蒋总统之国民政府之首次机会”,但毕竟是一个无足告人的“会商”。合众社华盛顿十日电说:“蒋夫人十日下午与杜鲁门总统会谈一小时之久,但拒不告知记者彼等何事。”又说:“当蒋夫人由白宫走出时,记者等均蜂拥而上,但蒋夫人称:抱歉,余无意见发表,总统为行将发言之人。”再看白宫方面,对这次会商并不发表详细公报,仅发表一个简短的声明称:“总统称:蒋夫人声述意见,渠同情地听取。”此后,中美双方就保持缄默,据合众社华府十六日电:“杜鲁门总统在十六日记者招待会众称,他不愿再发表关于蒋夫人访美的谈话。记者问他愿否发表关于蒋夫人前在布勒尔宫与总统眷属等茶叙事的意见,杜氏答称不愿。”
这一次全国瞩目的会商,就只有这一点清淡的描写,的确使人难于满足的。然而杜鲁门总统表示“同情地听取”与蒋夫人两次访晤马歇尔后表示“受到鼓励”是同样微妙而耐人寻味的。明智的人士,不难从这两句话里找出蒋夫人这次访美的一些线索来。
由于这次“会商”的结果时如此暧昧,因此就引起外界许多的猜测。十三日南京联合社竟报道过如下一则消息:“蒋总统十二日与李副总统一度会谈,事后谣传蒋夫人姊妹来电促总统亲自赴美一行,总统出国期间由副总统代理职务云。”这种看法自然是极端无稽而错误的,虽然在亟需美援之际,政府不免要牵就美国一点,但堂堂一国之元首,走动自不会那么随便,而且蒋夫人这次访美,也足以看出美国真正的态度,蒋总统又何必多此一举?再说目前国内军政大事实系于总统一身,不要说不能远访美国,即使考虑出国亦是不可能的事。
此后,我们的蒋夫人就蛰居在浮琴尼亚州李斯堡附近的马歇尔别墅中,一直到现在,蒋夫人是否计划与杜鲁门及马歇尔举行任何新会议?是否将公开发表任何增加援助的呼吁以及何日返国?都成为大家猜测的问题。不过我们可相信一点,蒋夫人留美,必继续为挽救中国危机之幕后人物。在她没有获取任何有效援助以挽救中国危机之前,她是不便也不会返国的。
霍氏访华
美国政府对蒋夫人个人的冷淡,并不就是整个美国对华援助表示冷淡之谓。相反的,美国对于中国当前的局势,表面上虽是冷静的,暗中却是十分焦虑的。不过正因为中国问题的严重,就得很小心地加以考虑而己。最近霍夫曼的来华与美海军陆战队由青调沪保侨,可说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另一面。
尤其是霍夫曼这次翩然蒞华,是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霍夫曼是美国经济总署的署长,他于本月四日偕其助手李却慈及美国务卿帮办潘利福之特别助理金巴尔启程经英,作环球的访问,就他访问的历程及日程而看,无疑的,此次是以环球访问为名,而以访中日韩为主要任务的。霍氏来华的任务,渠于四日在华盛顿启程前曾作明白表示:“余之访问中国,乃欲获得惟有亲自接触所能得到之印象。驻华分署工作进行已有数月,余如能实地视察情形,则余对于在华所能完成之工作,将有更大之把握与更多之了解。”再看霍氏在华的活动历程:
十一日,下午八时廿分乘泛美班机抵沪;十二日,上午与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及美驻沪总领事葛柏德等举行会谈,会后复召见美国在华之各种志愿慈善救济机构之代表,听取若辈在华工作情形之报告。下午四时三十分起,即与行政院美援军用委员会作非正式会谈约历一小时。晚七时应孙科院长之洗尘宴。
十三日,上午接见上海各界人士举行会谈;会后,复与美国商会代表谈话,听取美国在华商人之意见,并与上海经合分署人员会谈,下午二时半举行记者招待会,并发表书面谈话。
十四日下午三时廿分由沪乘白吉尔中将专机抵南京,拜会王部长世杰,并与美大使馆人员举行会谈。晚七时半晋谒蒋总统并共留晚餐。
十五日,八时半访俞大维部长,十时离京飞沪转朝鲜。
在这短短的数天中,霍氏的活动可分为两个阶段,他首先与沪上中美各界人士尽量接触,听取并获取一切关于中国情况之意见及资料,然后他再把他与各方接触所得的印象予以反响,十三日下午二时在沪招待记者所发表的谈话及书面报告可说是霍氏对各方意见后的一种综合的反响。十四日晚餐与蒋总统作半小时单独的谈话中,霍氏当然更要把他这种反响明白表现出来的,这却不是我们幕外人所能获悉的了。
惊人谣言
已如前述,霍氏这次来华,其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因为霍氏不仅是“马歇尔计划”的执行人,而且也是美国援外政策的主要决策者之一。也可以说是继马歇尔、魏德迈以后的第三位来华的显赫人物。他的言行当然是被人注意而为人所重视的,因此他十三日下午在沪招待记者时的发言,在若干方面就被认为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正式声明,而因此引起许多惊人的谣言,尤其是对霍夫曼在记者招待会中,有人会问:“中国现政府若果陷落而另一政府取而代之,则美援是否将继续?”渠答称:“假定有一联合政府保存人民之自由与公权,则渠将主张对该联合政府仍维持援助,并谓美国可能遵循这种方针。”许多人就感觉此中含有放弃蒋总统之意,于是美方迫我组成“联合政府”及“总统下野”各种政治谣传,不胫而走。如联合社南京十五日电“今日据可靠消息,蒋总统之亲信已建议总统暂时退休,由李副总统执行职务,蒋总统尚无表示。据李副总统左右称:李氏愿意出主政府,但以获得合法权力条件,俾立即制止战事,将总统之决定殆将受下列二事影响:一、蒋夫人在华府呼援之结果,鲜有收获。二、苏北前线亦无足资鼓励之消息。”说来似是若有其事,但当日晚间新闻局长董显光就驳斥此项传说的无稽。其后美国务院新闻联络官麦克德莫及美副国务卿罗凡特先后发表声明,力言:(一)霍夫曼所发表者仅为渠个人之意见;(二)在南京之美国人士并未强迫蒋总统成立联合政府;(三)美政府对华政策并未变更;(四)蒋总统丝毫无来美计划之迹象。此后各报都力辟谣言绝对无稽。十六日美国务院更发表一项新声明称:“美国将避免在中国当前苦难中的任何直接牵涉。”国务院新闻联络官麦克德莫并谓,美国并未参与传说中在华进行与共党建立联合政府的企图。“中国国境内如有组成联合政府之说,则此为中国政府而并非美国政府之事。”
其实,霍夫曼在十三日所发表之书面谈话中已把他的立场说得很明白:“余访华之目的,并非在决定或阐示美国对华之政策,因在解决该政策所包含之错综复杂的与军事政治问题上,余固无此资格与能力也。经合署之事务,仅为执行总统与国会所通过之经济计划,吾人在军事援助之获取或执行上,并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