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7200000009

第9章 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1)

胡梦蝶

【摘要】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的人权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随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中国的人权发展也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由于中国的人权发展过程与西方存在很大不同,对于人权法治的价值理解也存在中西差异。因此推动我国人权发展必须充分观照“中国特殊国情”,将人权发展与社会主义法治密切结合,通过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来推进中国人权的发展。

【关键词】人权 法治 法制

人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中国的人权问题都是中西方人权论战中的焦点问题,更成为某些西方国家借以干涉中国内政的理论工具。而人权和法治这两个名词是密不可分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人权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法治的完善和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离不开人权制度的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2009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中,引言第一句就是“实现充分的人权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理想,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法治以人权的实现为目标,人权以法治的完善为保障。

一、人权:法治的真谛

人权,即人作为人应有的权利。《世界人权宣言》第二条明确指出“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可见,人权的实质是平等自由的权利。而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人权的内涵在中西方有所不同。

西方人权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主张自然法思想的学派在这个时期占据重要地位,斯多葛派就是持这一观点,认为神创造了宇宙万物,自然法作为一种普遍的法具有最高的效力,而人属于宇宙万物之一,按照自然法的规则生活并享有一种自然权利。虽然这仍然是唯心主义观点,但是它彰显了人与人之间的公平作为一种自然权利而被所有人平等享有。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但丁首次明确提出了“人权”这一概念。他在《论世界帝国》中提出“帝国的基石就是人权”。这极大地肯定了人的价值,并注重人自身的能力,呼吁人的个性解放,开始挑战“神”的权威,这些突破都进一步接近近代的人权观念。

在十七至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中,人权的理论以较完整的天赋人权理论体系提出。这一理论是资产阶级反抗封建制度和宗教权威的思想武器,并且在西方人权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天赋人权论认为,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平等、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应然的,不可剥夺也不可转让。这一理论依然是在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提出的,究其实质来说,这一理论也是唯心主义观点,并不科学,仅仅在当时资产阶级对抗封建势力的时代背景下发挥了某些积极的作用,但是这一理论的本质仍然是带有资产阶级色彩的人权理论,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要求,而并非是所有人的人权。近代西方人权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比如法国狄骥的“社会连带主义”人权理论、美国庞德的“社会工程和社会控制”人权理论、哈特的“最低限度自然权利说”,等等。

西方的权利和法的概念形成较早,而在中国古代,权利、法的概念模糊不清,被礼教和道德所遮掩。中国的古代历史主要是以封建专制统治为主的,皇权高于一切的历史背景注定了人权不能被明确提出。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也阻碍了人权思想的发展。因为儒家思想重“礼治”和“德治”,其中“礼”作为道德规范,是一切行为的准则和要求,而“礼”的根本目的也正是维护封建的等级制度,提倡人要分尊卑贵贱,这与人权的思想是相悖的。但不能因此就认定中国古代是一个完全没有人权的时代,人权思想已经有了萌芽只是还未发展。比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精神以及“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就是蕴含了平等的观念。更为明晰的人权观念是由墨家提出的。墨家思想认为人与人不仅是生而平等的,并且享有平等的生存权以及参政的权利。相较于儒家思想,墨家思想中的人权观念已经比较接近近代的人权观念了。但是系统的人权理论在中国古代并未出现。到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为中国带来战火的同时也将人权思想传入中国。

比起诞生于资本主义与封建专制统治的对抗中的西方人权思想,中国的人权思想是形成于挽救民族和国家存亡的危急时刻,如果说资本主义的发展更多要求的是个人权利的保障,那么中国的人权在诞生的时候就注定了它要求的是民族的、集体的人权保障,这是中西方人权观念的重要差异之一。西方的人权观念里财产权利是神圣的,卢梭认为财产权利甚至比自由权利更重要;而中国的人权观念中自由、平等是最重要的。这一分歧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的自由、平等是在和西方列强的不断抗争中争取而来的。中国的人权发展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赶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消灭了剥削阶级压迫,从而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为新中国的人权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由于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中国的人权发展非常迅速。在1982年修宪中,将公民的基本权利放在总纲后面成为第二章,足以看出我国对人权发展的重视,《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等等一系列权利。除了在《宪法》中予以规定,更在普通法中进行具体的规定,保障了人民的生存、自由、平等、财产、人身、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各项权利,并且不断加以完善。

不难发现,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人民深受礼教荼毒,封建礼教不断压抑人性,限制人的自身发展,尽管有道德作为社会的秩序标准,然而这种软性约束的约束力不可能比律法这种硬性约束的约束力更合理。然而统治者重视礼教与道德是因为“礼治”与“德治”恰是为“人治”服务的,究其阶级根源,这个时代不可能出现法治。新中国成立以来,近现代意义上的人权思想在我国得到了不断发展。而人权思想的不断发展,正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提供了理论依据。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价值。在大多数学者看来,人权是自然权利,是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的一种自由、平等思想的外化权利,是一个社会最底线的权利,而各种社会管理方式、制度都是为了维护这一权利而诞生和存在的。

社会的稳定、和谐的基础是保障和尊重人权,重视人的自我价值和发展,而法治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具体治国方略或者是一种抽象价值观都是必须以保障人权为使命的。社会是群体以纷繁复杂的方式构成的,是人的集合体,而作为基础元素的人又是社会不可缺少的因素,人权是保障人能在社会中正常生存、发展的基础,人权保障的缺失必然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发生动乱。

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人的智慧、才能在不断发展,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人对自身价值的认知在不断升华,对人权思想的了解也在不断深入,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对人权保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也就必然要求法治建设的加快。而谈及法治,首先应该是宪法之治,宪法作为基本法律,普通法律是宪法精神的具体化,而宪法正是以人权为根基和出发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更是基本人权的保障。通常认为,人权的实现和存在形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应有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我们将应有权利与自然法联系起来,是人天生自然所有的权利;将法定权利与现行法律联系起来,是人们通过以法律作为保障规定下来的权利;将实有权利与社会制度、国家联系起来,是在现实中人们真实获得的权利。在法治的发展仍不完善的情况下,我们会发现,应有权利、法定权利与实有权利的范围正是由大到小的排列方式,当人的应有权利与法定权利及实有权利能完全重合时,可以认为人权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保障。这是需要有强硬的保障力去实施的,只有不断发展法治才能更充分地尊重和保障人权。

二、法治:人权的保障

在中国六十年的发展进程中,法治没有被人们忽视,而是越来越深刻地、越来越明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观念里。1978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番话无疑可以视为社会主义法治的理论渊源之一。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提出“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六大又继续提出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和要求,指出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健全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

当中国的法治建设步入2004年,它又被重新定位,徐显明教授认为中国的依法治国在这一年是一个新起点,他认为“中国法治建设,正在迈向社会主义宪政阶段,这是法治的高级阶段”。尤为突出的标志是在2004年《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如果说人权入宪标志着我国宪政理念的进步和升华,是现代法治国家执政理念的新转变,那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就揭开了中国进入人权法治国家的新篇章。2005年,中央正式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其基本原则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人权保障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出发点又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归宿,而在这一过程中,具体法律制度发挥了现实性意义。可以说,现代法律制度就是一系列人权保障法。正是人权体现了现代法律的精神,正是人权奠定了现代法律的合理性基础。

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才得来今天平等、自由的社会,人权在今天不再只是应有权利,而更应该是法定权利。在现代社会,已经告别了神与宗教控制人的时代,权利的保障只能依靠法律,人权只有印上法的痕迹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首先,人权作为一种基本权利,如果没有有效的保障机制,一旦人权受到侵害,人的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如果人权都可以被肆意侵害,那么这个社会将会陷入瘫痪。其次,平等、自由是人权的核心价值,社会的公平正义正是人权的价值反映,而法律的根本作用正是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从这一角度上看,法律的根本作用也正是保障人权的实现。所以,法律是确认和保障人权的重要手段。然而法律不等于法治,法律是基于公平正义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而“法治”是与“人治”相对应的,即以人民制定的合理的法律制度作为管理国家、社会的工具并且所有人受此规范制约。静态的法律在现实的社会中运行后形成了法制。如果说法制、法律都是微观层面的手段和工具,那么可以说法治就是宏观层面的治国方略和精神价值。

中华民族一向注重“无规矩不成方圆”,而国家、社会如果没有一个权威驾驭其上,必然就无秩序可言,那么国家作为统治工具也会因无治理依据而陷入瘫痪。所以,正是法律体系的健全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构成了法治国家建设的前提。

同类推荐
  •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中文版)

    牛津通识读本:尼采(中文版)

    1889年,尼采突然神智失常。此前,他的哲学几乎完全被世人忽视;此后,他逐渐成为各类人争相膜拜的偶像。然而,对尼采思想的解读,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尼采当年曾有预见:“最重要的是,不要将我和不属于我的思想混为一体!”本书通过对尼采生平与著作的探究,揭示了尼采思想中固有的模糊与歧义,并对百年来人们对尼采作品的诸多误读进行了梳理。
  •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思维补丁:修复你的61个逻辑漏洞

    古代哲学家曾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但随着哲学、生理学、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领域的学者的研究,发现在人的潜意识中存在不为自己意识到的偏见、谬误和错觉,比如先入为主、事后诸葛亮、对人不对事(因人废言)、多数人说的就一定是对的、迷信权威,等等。本书总结了在我们的思维中存在的61个偏见、谬误和错觉。针对每一个问题,作者用一篇生动的文章来介绍这个问题在我们生活中的表现,哲学家、生理学家、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家怎样通过思考或实验来解释它们产生的原因、在历史上或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典型的案例,以及我们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偏见、谬误和错觉。
  •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简而美的哲学小史

    哲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简单好读,可以一次啃完。不晦涩,不枯燥,激发进一步学习哲学的欲望,让自我的哲学探索变成轻松的阅读消遣。看冯版、胡版《中国哲学史》,罗素、梯利《西方哲学史》前,不可不读的哲学入门书。走进大师们的精神世界,邂逅一场轻松而美妙的思想盛宴。快速读懂哲学3000年发展过程,轻松掌握120位哲学大师的思想精华。老子、孔子、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大师的智慧,已经并正在改变无数人的思维方式。罗素、胡适、冯友兰等大师推荐阅读哲学史。
  •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子论“曾点气象”研究

    朱熹是宋明理学研究中的重点,“曾点气象”则是理学中的重要话题。本书从朱熹关于“曾点气象”话题的讨论契入,直探朱子思想中的有无虚实之辨等关键问题,旁及历史上相关“曾点气象”的评论,进而引出中国哲学中关于精神境界、本体与功夫的讨论,以小见大、以一贯多,在诸多方面填补了以往朱子研究的空白。本书充满创新精神,将“曾点气象”的研究范围从《论语集注》扩展到朱子全部文本做全面分析,有《论语集注》稿本的发展及相关书信的考辨对朱子的观点做历史性的分析,都体现了作者的创新意识。
  •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大全集

    中华蒙学经典著作大力宣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字里行间饱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生哲理。随口吟诵便能认知历史变迁,明了典故风俗,品味优秀诗歌,体会人文沉淀,知晓礼义廉耻……这些著作将古代文化的精粹浓缩其间,以做人处世的道德教育为核心,读之既能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体会传统文化的精神,又有利于身心的发展、人格的塑造。本书收录了历代蒙学经典著作十六部。既有久负盛名的“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也有影响巨大的《弟子规》、《弟子职》、《增广贤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等。
热门推荐
  • 诡歌

    诡歌

    血液染红了梦境,相伴而来的是恐怖,暗黑之下的鬼影,是幽灵还人为?错综复杂的情感纠葛,让深陷其中的他们难以自拔,接踵而来的诡异事件,以及令人不可思议的结果,简直令人咂舌惧怕!负载身上的幽灵,几乎压断了她的脊椎,究竟为什么会纠缠她,甚至于让她绝望,而导致轻生!
  • 凶手到底是谁

    凶手到底是谁

    凶案一件一件的发生,凶手到底是谁?是老师?是学生?是保安?谁都有可能是凶手。是心理犯罪还是故意杀人报复?不管在高明的作案手法都有细节可循。看猪脚如何从一个自大、高傲之人,变的冷静机智的。
  •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作家是以写作为工作者,从事文学创作有成就的人。本书是丛书中“文学大师篇”中的一本,介绍了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意大利、罗马尼亚、希腊、西班牙、挪威、瑞典、冰岛等南北欧国家现代著名作家。
  •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

    《职场奋斗记:我在职场二十年》是由国内知名作家雾满拦江先生总结其在职场二十年来的人生经验编写而成的。作者从社会博弈学的角度描述了亲身经历的职场真实事件,旨在帮助我们掌握一种能力:获得机会的能力。职场中的许多人并不缺乏能力,而是缺乏机会,他们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法获得让自己展示的人生舞台。在书中,雾满拦江先生将会告诉你:获得机会的能力远比工作能力更重要,如果你没有能力获得,那么你的工作能力也几近毫无价值。读者朋友们,如果你想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那么就有必要从雾满拦江二十年的得失中学习一些博弈的基本常识。
  • 因罄难书

    因罄难书

    世界上,一分一秒钟,都在上演不同的故事。所以便有了一个赏戏的人,游走世界。无论是爱,是恨,是苦,是甜,是悲。把它们一一写下来。
  • 不只是案件

    不只是案件

    9月10日晚上8点过后,刚刚下班的林茂就接到了柳娜打来的手机,约他11点在老地方见。柳娜是“白鹗影视道具租赁公司”老板的妻子,比老板小32岁,人长得很漂亮。23岁的林茂是“白鹗影视道具租赁公司”的一名普通保安,身材魁梧,长相英俊,外地人,当过两年侦察兵,嘴甜且会些拳脚。此时的柳娜,正在“时尚美容中心”做保健。她的老公9月7日到外地出差了,得一个星期后才能回来。柳娜居住的“碧水人家”小区,原是槐花村的耕地。现在的槐花村和大片的耕地早已消失,只剩下旧村址北边一片杂乱的小树林还未被开发,自打柳娜与林茂相处后,这片小树林就成了两个人经常约会的地方。
  • 官商是怎样的怪物?(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2)

    官商是怎样的怪物?(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2)

    “吴晓波细说商业史”系列图书为全数字系列产品,是对《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的补充。该系列整理了吴晓波近年来所写作的文章,了解中国百年商业的风雨历程,再现那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商人,探寻中国商业百年变迁,深入中国商人企业家精神内核。《官商是怎样的怪物?(吴晓波细说商业史02)》:深度剖析中国百年官商关系史。
  • 天真易得

    天真易得

    漂亮女孩儿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被朋友接受呢?很多很多,多到她们根本承受不起。聪明漂亮的萨拉·朗被人发现受重击致死,带着球棒的那个男人首先就受到怀疑。但当曾经的警察,新晋私人侦探乔治娅·戴维斯受雇于嫌疑人的姐姐调查这件事情时,她发现案件另有隐情且真相异常黑暗。看来这些在芝加哥北部生活且出身不错的漂亮女学生很清楚她们的天真无邪对于心猿意马的商人们值多少钱。这些姑娘买得起普拉达,却没有意识到这笔买卖她们根本负担不起。
  • 重生之末世:掌控女王

    重生之末世:掌控女王

    有爱才有恨,当一切已成定局,悔之晚矣。韩雪望着怀里毫无声息的人,麻木的心碎了,她不是应该恨他吗?随后知道了,当年他离开的真正原因。心中便只剩下恨,她恨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更恨的却是她自己。面临绝境,机缘巧合觉醒另一种异能,冷眼注视着,一脸胜利的卑鄙小人,她名义上的男友,冷笑的开启毁灭空间,本以为一切已经结束,才知道不过是新的开始……且看女主如何手持异能,走上于前世截然不同的强者之路,强强联手,笑看末世。。。。。。
  • 盛宠魔妃

    盛宠魔妃

    她本是掌管整个魔界的圣君,却为了报杀亲之仇伪装成千年小狐狸潜伏在仇人身边,原本傲娇霸道的她过上了装傻充愣的日子。更丢脸的是她堂堂魔界之主为了一只小烤鸡忍辱负重签订了不平等合约,从此跟在他身边像个小妾一样,不但陪吃还差点陪睡!目的?本圣君的目的就是让仇人爱上自己,玩火自焚?她怕吗?她若怕的话就不会落到自毁神识、魂飞魄散的地步了!某腹黑男留下她最后一缕魂魄以血喂之千年,终于盼到她的三魂七魄重聚,没想到她假装失忆将他拒之门外,从此追妻之路遥遥无期……小剧场:“等等!你的午餐?你说的该不会是那只……香喷喷的小烤鸡吧?”“正是,莫非你以为这鸡能自己拔了毛,取火,再把自己架到木棍上烤?”月无痕似笑非笑地看着那个满脸写着我很馋三个字的女子。凤千羽嘴角抽搐地更厉害了,他的意思是她没长脑子?小剧场二:“圣君……那个人又闯进来了……”“在哪?”“在你房里……”“去把老娘的砍刀拿来!”某女怒气冲冲地拿着一把大刀一脚踹开房门。“你究竟要干什么!”“娘子,这次我是带着嫁妆来的。”某女看着屋里堆满了各种奇珍异宝嘴角微微一抽:“老娘不稀罕你这些破烂,快拿着滚回你的神界。”“货已送出,概不退还,娘子,你就收下我吧。”某女突然被人一拉,温润的唇已经落下,只能瞪大眼睛任他摆弄却动弹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