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7300000003

第3章 引论(2)

二、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的现实关系

各种因素共同推动的国家转型为公民社会的发展创造了空间,不但促成了民族国家内部公民社会的迅速发展,而且催生了一个全球公民社会。

众所周知,在“去领土化”和公民社会确立“合法性”的进程中,国家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是否选择向全球开放以及选择何种程度的开放,自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条约后,除了主权国家,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冷战结束后令人目眩的快速全球化,既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积极运用媒体轰炸和外交谈判的结果,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积极寻求外部资助以谋求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样的,公民社会合法性地位的确立,也是各国政府的一种策略性选择。在90年代,许多国家都修订了法律,使公民组织的发展成为可能,这尤其出现在一些后全能主义国家中,如罗马尼亚和俄罗斯。

在其他国家,比如泰国和日本,也对公民组织实施了限制性的许可。可以说,在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发挥的第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为公民社会组织和活动提供了安全和制度空间。尽管各国都对公民社会组织的发展设立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但是公民社会组织的存在几乎为所有国家的法律体制所允许,不仅如此,各国还放松了对他国公民社会组织进入的管制,使大规模的跨国公民社会交往和活动成为可能。就我国而言,2004年已有2,000多家外国非营利组织的代表机构在工商部门登记,实际上没有登记的可能更多。跨国性交往和行为在过去10年中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1995年,30万人参加了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的非政府论坛,3,000个非政府组织参加了正式会议。2001年1月25日,来自世界122个国家和地区的非政府组织代表3,000多人出席了在巴西召开的首届世界社会论坛会议;2009年,来自150个国家和地区的10多万名代表参加了持续了6天的第九届世界社会论坛。

其次,国家为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许多公民社会依靠政府获得资助,在德国、日本、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中,非营利组织有大约41%的收入来自政府,相对于私人募捐和服务性收入而言,“政府成了非营利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全球性的公民组织也以来自政府或国际组织的资助为主要活动经费。据世界银行报道,过去15年中,世界银行已资助60个国家的100多项社会基金项目,总额近40亿美元。除直接的资金援助外,公民社会还分享着国家提供的其他资源。比如“国际规制就为跨国经济、文化和社会网络打下了一定基础。国际规制为许多跨国行为制定规范,从而降低了参与者的交易费用”。

全球公民社会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家体系的支持,后者提供的合法性以及制度和物质资源是前者得以发展的基本前提,甚至可以说,全球公民社会是国家与社会关系调整过程中国家不断自我限制的产物。不过,国家对全球公民社会的态度也是有选择性的。在发达国家中,几乎每一个地方的公民社会部门都由四个部分组成,即教育和研究、健康、社会服务和文化与娱乐组织。这四个部分占据了公民社会部门近80%的开支。在发展中国家,公民社会组织结构不尽相同,发展组织和住房组织起到了重要作用。全球公民社会组织则更多地集中于某些具体的全球议题,比如全球疫苗和免疫联盟、清洁空气倡议、遏制结核病倡议及全球水事伙伴关系等。那种单纯以实现公民权利为目标的全球公民组织只在少数。这表明,当扮演一种提供补充性社会服务、帮助国家解决问题的角色时,全球公民社会更可能获得国家的承认和支持。此时,两者之间可以达成一致,并结成友好合作的关系。从国家的视角看,事情更是如此。比如,英国在90年代的福利制度改革中,因向上、向下和向外转移国家职能的需要,主动提出要发展公民社会,认为“培育一个积极的公民社会是第三条道路政治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而那些以对抗的姿态出现的公民社会组织或活动则可能成为国家严肃规制甚至取缔的对象。

杰佛瑞·埃若斯(Jeffrey M.Ayres)曾指出,国家可以自由地取舍对待公民社会运动的态度,两种最常见的态度是温和反应和强硬反应。温和反应常见于在国际贸易和投资等会议之前与抗议团体一起举行空洞的咨询会议,这些咨询会议表面是给抗议团体发言权,实则是减少来自反对者的压力,是在为国家从事公关活动。比如,1998年在“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Foreign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FTAA)谈判的公民抗议中,国家的反应是设立一个政府代表委员会。而这个委员会并不鼓励国家和激进主义者之间真正互动,相反,公民社会组织被鼓励将意见投进一个“邮筒”,被告知贸易部长将阅读这些意见。事实上,这些意见并未被重视,公民社会组织的政策建议在接下来的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的谈判中并没有被考虑。

国家对公民社会的强硬反应常借助于国家强制力和暴力警察。在1997年的加拿大,大学生集会和平地抗议亚太经济合作论坛,他们主要不满对会议的警察保护和印度尼西亚的著名独裁者苏哈托与会。加拿大皇家骑警队无视抗议者的宪法权利,向抗议者喷洒胡椒粉。1999年在针对世界贸易组织千年圆桌会议的国际抗议者集会中,西雅图警方与抗议者起了冲突。2001年在意大利热那亚举行的针对八国峰会(G8)的抗议游行中,一位反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抗议者在与警察的冲突中丧生。意大利内务部长对此做出评论说,“国家永远不能丧失对暴力使用的垄断……必须保证高峰会议的安全。”2009年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同样面临激烈抗议。反抗除了针对大规模运动的显而易见的行动外,国家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通过多种方式监控着公民社会的行为。比如对反全球化者的电话和手机进行监听,拦截他们的电邮和传真。“9·11”事件之后,在“反对恐怖主义”的大旗下,全球公民社会的活动被合法地纳入更加严密的控制之中。

尽管社会运动仅是公民社会一个组成部分,埃若斯的理论并不能对全球公民社会作一个整体性的描述,我们从中仍能窥见国家与全球公民社会的一般关系。在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尚未受到根本性冲击的国际体系中,主权国家是主动者和操控者,是权力的实际掌握者,全球体系的权力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全球公民社会尚未分享到权力的一杯羹。这一点从全球公民社会发挥作用的范围和方式中也可以看出来。在联合国网站上,民间社会组织在联合国和全球施政中发挥影响的方式被归纳为三种:一是业务参与和伙伴关系,主要是借助非政府组织和其他民间社会组织的业务和基层经验,加强联合国项目和方案的范围和效力;二是通过宣传、运动和抗议、对话和协商等多种形式影响政策和政策对话;三是通过参与讨论、提出建议、参与管理等方式影响国际机构的施政进程。公民社会的这些功能,用迈克尔·爱德华兹(Michael Edwards)的话说,就是只拥有声音而非选票。由此可见,全球公民社会远不像许多乐观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已成为多元世界体系中的一元,它的地位仍是边缘化的,它之于国家的关系取决于当它被用作一种政治策略时所欲求的目标。

当然,如果因此将全球公民社会定位于一种消极存在,则会忽视它作为一个具有多重涵义的概念所包含的巨大可能性。从经验事实看,在补充国家职能的功用之外,全球公民社会还对主权国家构成了的实实在在的压力并时常能够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果。它们的倡议,如关于禁用地雷、取消债务和保护环境等问题的倡议,赢得了全世界无数公众的支持;它们的建议有时也能获得国家的采纳,如在国际非政府组织“饥荒对策机构”的斡旋下,韩国于2004年接受了朝鲜咸镜北道罗先市出口的商品。全球公民社会的一些组织还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结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国际政策的制定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如联合国系统内的妇女、儿童和青年、农民等群众组织经常会参加联合国的审议进程。而且,全球公民社会并不满足于影响主权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的议程,许多公民组织旨在谋求超越国家体系的价值分配方式。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成功地排挤了颁布会计标准的政府间努力,1998年以来发挥了得到七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认可的重要作用。国际商会(ICC)代表了来自130多个国家的私营公司和协会,它宣称自己在制定管制跨界交易行为的规则中拥有“无与伦比的权威”。这些规则尽管是自愿性的,但它们每天为数不清的、金额庞大的交易活动所遵循,并已成为国际贸易结构的组成部分。此外,国际商会还提供国际仲裁法庭,它是世界首要的仲裁机构。

迄今为止,全球公民社会虽然仍不能完全绕过主权国家行动,但它却展示了在国家或政治权威之外参与、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在20世纪的超国家政治发展中,全球公民社会部门与政府机构之间的公私伙伴关系非常明显。国与国的外交关系,在国际关系中仍然举足轻重,但它现在得到了非政府组织活动的补充,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被后者所取代,或者被后者推到次要的位置。全球公民社会常常能通过与非政府朋友的联合以及向政府间组织求助成功地向主权国家和国际体系施加压力,它不仅影响着主权国家的价值分配,也影响着全球的价值分配。不但如此,全球公民社会积极有效的运作还促进了主权国家从传统治理模式向全球治理模式的转型。

在全球化进程中,传统主权国家领域内的事务日益具有了跨越边界的特征,许多问题如果不纳入全球视域就得不到有效解决,比如国家安全和经济竞争;同时,全球性的公共问题也日益增多,比如生态环境和人类和平。如何有效地治理这些问题成为全球化中的一大课题。在主权国家治理能力受到挑战,同时又不存在一个世界性政体的情况下,多中心多层次的治理方式受到了许多学者的青睐。而全球公民社会因其分散性、专业性而被认为是新的全球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力量,这种看法当然也基于全球公民社会过去十几年中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赫尔德推设的从全球化到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全球公民社会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及其跨国联合既起到了促成国家与非国家主体合作的作用,也是国家职能转移的主要承接者,是全球治理体系的当然主体之一。而修尔特更是直接指出,全球公民社会推动了治理的私有化,促成了多层治理体系的形成,实现了从国家主义的单维度治理向地方的、国家的、区域的和全球层次的多维度治理的转变。

马丁·阿尔布劳(Martin Albrow)曾经指出:“全球性的变迁必然导致国家理论的重建。”全球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有力地支撑着这一论断。国家尽管仍主导着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规制着它的前进方向,但全球公民社会对全球秩序的影响正现实地挑战着国家及相关的政治观念,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挑战不仅仅是现实的,更是潜在的。这种新的情势必然需要新的理论对它做出合理的描述、阐释以及预测。

同类推荐
  •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政治传播研究:理论、载体、形态、符号

    立足政治传播学,梳理评介西方政治传播学的发展历史、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中国政治传播研究的现状、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概况等。阐述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等大众媒介的政治传播功能及其与政治的关系。分析作为政治传播形态的政治新闻、政治宣传与政治的关联。并从传播符号角度对政治修辞、政治象征、政治形象进行研究。与同类政治传播著作相较有一定的创新性。
  • 新反经(下)

    新反经(下)

    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作者揉合儒、道、兵、法诸家思想,汇集王霸谋略,形成这么一部文韬武略的谋略全书。原书涉及君臣德行、任人用长,钓情察势、霸略权变等内容,夹叙夹议,史论结合。对那些胸怀大志,追求卓越的现代人来讲,无论奉上御下、结盟御敌,还是公关游说,为人处世等均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 抓作风(成风化人)

    抓作风(成风化人)

    “成风化人”系列丛书,从机关作风、家教家风、行业行风、学校校风四个角度,记录了和平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益探索,承载了和平人对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责任担当,展现了和平人“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榜样力量,发挥了讲述和平好故事、传播和平好声音的文化引领作用。
  •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

    《新中国反腐简史》这部著作全面、系统而又概略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情况,展示了我们党通过扎实的反腐倡廉工作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不懈探索及巨大成绩。我相信,这部著作的出版,对于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继续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共产党人不是狭隘的经验主义者,但我们是实践论者,始终重视实践经验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台湾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变迁

    台湾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变迁

    本书从台湾政治文化的情感符号、台湾政治文化的政治认知符号、台湾政治文化的政治评价符号、台湾的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四个方面,以政治文化的符号为切入点,通过考察光复以来台湾舆论议题的演变,揭示台湾政治文化的变迁,探讨舆论议题与政治文化的互动关系模式,为研究者从新闻传播的视角看台湾政治变迁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热门推荐
  • 送你一束洋桔梗

    送你一束洋桔梗

    纯纯获得了一种超能力,能够穿越书本,变成向往的角色。这次,她选择做女主
  • 宅斗之玉面玲珑

    宅斗之玉面玲珑

    家境没落、身份卑微的容迎初以冲喜媳妇儿的身份嫁入钟鸣鼎食的豪门柯府。她虽有大奶奶之名却无权柄之实,而这看似平和的深宅大院,却有多股势力各怀鬼胎机关算尽。好在容迎初心思玲珑剔透,又有神秘丫鬟秋白相助,不仅渐渐站稳脚跟,也跟丈夫越走越近。这时,另一位身份更加神秘的穿越女却要嫁入府中抢夺容迎初大奶奶的名分,自此,一场不见刀枪的战火,就这样在这堆金积玉的繁华地里烧了起来。
  • 精灵之虫族崛起

    精灵之虫族崛起

    穿越重生,发现自己变成了口袋妖怪中最苦逼的刷钱机器——捕虫少年。原本以为人生从此灰暗无望,但一枚紧随着他穿越而来的水晶却让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金手指虫典。虫典在手,天下我有。因为虫典,少年可以利用自己的鲜血打破虫系神奇宝贝种族极限,甚至激发出从未有过的强大能力。原本一直让人吐槽的最弱系虫系神奇宝贝终于可以翻身农奴把歌唱,从那以后绿毛虫吊打喷火龙将不再是梦想。二次元练笔之作,求大佬们的收藏推荐温暖。
  • 妃倾帝业

    妃倾帝业

    她,本是南陵皇室最受皇宠的公主,天之骄女,却不料一夜之间沦为亡国公主,流落民间。在茫茫江湖,她一步一步的壮大自己的势力,一心复国。同时,也遇上了几个让她难以抉择的男子。无乐堂尊主,东乐淮王,北安太子,花家少主,到底是谁在拨弄她的心弦?谁又能与她执手并肩,共看这天下锦绣?--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飞了

    我飞了

    熟悉的跑道,神奇的感觉!男生单明明忽然飘然而起。我的天哪!他在心里大叫,我飞起来了!把跑道打开吧,我飞了!
  • 盗墓诡事

    盗墓诡事

    我叫张小天,为了还债,无奈走上盗墓这条路。从地铁工地的古墓中得到一枚残缺的玉如意,从此之后,厄运缠身……
  • 三弥底部

    三弥底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

    《把每一寸光阴过成良辰美景》分为五辑,70余篇暖文。作者在平淡的光阴里,寻找生活的美意,用轻快生动的语言描述生活中的场景。书写名人、热点事件;书写普通人、平凡事;书写孩童的天真纯净;书写温暖细碎的小城时光;书写寻常日子的小确幸,小感动。语言干净唯美,内容温暖积极。如果你细读,会发现有美好如阳光,暖暖铺下来……
  • 标注传习录

    标注传习录

    《传习录》是门人弟子在记录王阳明的教言,以及与弟子、同时代人物问答书简基础上编纂而成的语录书籍。最初是徐爱笔录的上卷,收入语录十四条。三轮执斋一生的事业里,翻刻《传习录》是最伟大的事情。其发端是,在京都给筱山侯讲学时,适逢筱山侯私淑王阳明学说,于是委托执斋校勘《传习录》。执斋于正德元年八月开始着手,标注本文、添加注释,于翌年九月三十日完成校勘。
  • 佛说信佛功德经

    佛说信佛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