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6]。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7]!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8]。”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9],名之为独夫[10],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11],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12],乃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13]。
后世之君,欲以如父如天之空名,禁人之窥伺者,皆不便于其言,至废孟子而不立[14],非导源于小儒乎!
虽然,使后之为君者,果能保此产业,传之无穷,亦无怪乎其私之也。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15],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
昔人愿世世无生帝王家[16],而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17]!”痛哉斯言!回思创业时,其欲得天下之心,有不废然摧沮者乎[18]!是故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唐、虞之世,人人能让,许由、务光非绝尘也[19];不明乎为君之职分,则市井之间,人人可欲,许由、务光所以旷后世而不闻也[20]。然君之职分难明,以俄顷淫乐[21],不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
【注释】
[1]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世称南雷先生或梨洲先生,浙江宁波余姚人。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明末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师”。黄宗羲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2]释:摆脱。
[3]量:衡量、考虑。不欲入:指入居君主之位。
[4]许由:上古高士,传说尧要让天下给他,他不接受,遁耕于箕山之下;尧又请他做九州长,他不想听,洗耳于颍水之滨。务光:古代隐士,相传汤要把天下让给他,他投水自杀。
[5]汉高句:《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做皇帝后对父亲说:“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利入于家也。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后人指出这句话中刘邦和他的二哥比谁更能治产业,反映出的心理其实就是把天下都作为自己个人的私产了。
[6]凡天下二句:意思是天下没有安宁的地方都是因为君主的缘故。
[7]曾(zēng):竟。
[8]花息:利息。
[9]寇仇:仇敌。《孟子·离娄下》:“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10]独夫:众叛亲离的统治者。《尚书·泰誓》:“独夫受,洪惟作威,乃汝世仇。”“受”即商纣王,后代称纣这样的统治者为“独夫”。
[11]而小儒句:指宋代理学家把君权视为至高无上以束缚人民思想的言论,如程颢、程颐《二程遗书》:“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规规:浅陋、拘泥的样子。
[12]而妄传句:指《史记·伯夷列传》载武王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13]孟子之言:指孟子肯定武王伐纣为正义行为的言论。《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14]废孟子句:指明太祖朱元璋对孟子民贵君轻的观点很反感,曾下诏毁去从祀孔庙的孟子牌位,还命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人删节《孟子》中部分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内容。
[15]摄缄縢二句:《庄子·外篇·胠箧》:“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摄缄縢”指用绳子反复缠绕,“固扃鐍(jiōngyué)”指坚固锁匙。世俗的“智者”用这种方法防治别人盗窃自己的财物,文中用来比喻君主把天下视为自己的私产,千方百计保护、防止他人觊觎染指的各种做法。
[16]昔人句:《资治通鉴·齐纪一》载,南朝宋顺帝下诏禅位于齐,被带出宫时“泣而弹指曰:‘愿后身世世勿复生帝王家’”。
[17]而毅宗三句:毅宗当指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明史·公主列传》载:“长平公主年十六……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
[18]废然摧沮:形容掩卷叹息,伤感、痛心、沮丧的样子。
[19]绝尘:超绝尘俗。
[20]旷后世而不闻:整个后世再没有听说。
[21]俄顷:顷刻,片刻。
2.浙东学术[1]
章学诚[2]
浙东之学,虽出婺源,然自三袁之流,多宗江西陆氏[3],而通经服古,绝不空言德性,故不悖于朱子之教。至阳明王子[4],揭孟子之良知,复与朱子牴牾。蕺山刘氏[5],本良知而发明慎独,与朱子不合,亦不相诋也。梨洲黄氏[6],出蕺山刘氏之门,而开万氏弟兄经史之学;以至全氏祖望辈尚存其意,宗陆而不悖于朱者也。惟西河毛氏,发明良知之学,颇有所得;而门户之见,不免攻之太过,虽浙东人亦不甚以为然也。
世推顾亭林氏[7]为开国儒宗,然自是浙西之学。不知同时有黄梨洲氏,出于浙东,虽与顾氏并峙,而上宗王、刘,下开二万,较之顾氏,源远而流长矣。顾氏宗朱,而黄氏宗陆。盖非讲学专家,各持门户之见者,故互相推服,而不相非诋。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故浙东、浙西,道并行而不悖也。浙东贵专家,浙西尚博雅,各因其习而习也。
天人性命之学[8],不可以空言[9]讲也。故司马迁本董氏[10]天人性命之说,而为经世之书[11]。儒者欲尊德性[12],而空言义理以为功,此宋学之所以见讥于大雅[13]也。夫子曰:“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14]之深切著明也。”此《春秋》之所以经世也。圣如孔子,言为天铎[15],犹且不以空言制胜[16],况他人乎?故善言天人性命,未有不切于人事者。三代[17]学术,知有史而不知有经,切人事也。后人贵经术,以其即三代之史耳;近儒谈经,似于人事之外,别有所谓义理矣。浙东之学,言性命者必究于史,此其所以卓也。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千古桎梏之府,亦千古荆棘之林也。究其所以纷纶[18],则惟腾空言而不切于人事耳。知史学之本于《春秋》,知《春秋》之将以经世,则知性命无可空言,而讲学者必有事事[19],不特无门户可持,亦且无以持门户矣。浙东之学,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故其见于世者,阳明得之为事功[20],蕺山得之为节义[21],梨洲得之为隐逸[22],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23]。授受虽出于一,而面目迥殊,以其各有事事故也。彼不事所事,而但空言德性,空言问学,则黄茅白苇[24],极面目雷同,不得不殊门户,以为自见地耳。故惟陋儒则争门户也。
或问:事功气节,果可与著述相提并论乎?曰:史学所以纪世,固非空言著述也。且如六经,同出于孔子,先儒以为其功莫大于《春秋》,正以切合当时人事耳。
后之言著述者,舍今而求古,舍人事而言性天,则吾不得而知之矣。学者不知斯义,不足言史学也。
【注释】
[1]本篇选自《文史通义》(中华书局1994年版)的内篇之五《浙东学术》。该篇称以顾炎武为代表的学术为“浙西之学”,称以黄宗羲为代表的学术为“浙东之学”,并论述了清代浙东学派的发展脉络和系统,总结了浙东学术的主要特点和精神,即主张学术要经世致用、反对门户之见、贵专家之学。所谓“浙东学术”的称谓,始见于此。
[2]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方志学家。他是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的进士,曾援授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入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纂《续资治通鉴》等书。
[3]陆氏,即陆九渊。陆九渊(1139—1192),字子静,号象山,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
[4]阳明王子,即王守仁。王守仁(1472—1528),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因被贬贵州时曾居住于阳明洞,所以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心学”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
[5]刘氏,即刘宗周。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他是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进士,一生从政时间很短,大半生从事于讲学育人,其弟子遍天下,并以黄宗羲、陈确、祝渊、张履祥等最为著名。
[6]黄氏,即黄宗羲。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亦号南雷,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著名的经学家、史学家、地理学家、天文算学家、教育家。他博学多才,在哲学和政治思想方面,更是一位最先从“民主”的立场来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人,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的政治理想主要集中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
[7]顾亭林氏,即顾炎武。
[8]天人性命之学:研究天与人的关系、万物的天赋和禀受等哲学范畴的学问。
[9]空言:抽象的理论说教。
[10]董氏,即董仲舒。董仲舒(前179—前104),西汉哲学家、政治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采纳,著有《春秋繁露》等。
[11]经世之书:是指司马迁的《史记》。
[12]德性:儒家指人的天赋禀性。
[13]宋学:主要指宋代程朱和陆王两派的理学,与“汉学”相对。汉儒治经侧重名物训诂,而宋儒则多以阐释义理、兼谈性命为主。大雅:才德高尚的人。
[14]行事:具体的历史事件。
[15]天铎:即为上天宣布教化的意思。《论语·八佾》:“天将以夫子为木铎。”木铎,木舌铜铃,古代发布政令时摇它以召集听众,这里有号令或者教化天下的意思。
[16]制胜:取胜。
[17]三代:即夏商周三代。
[18]纷纶:纷纭,纷乱。
[19]事事:治事,做事。
[20]阳明得之为事功:指王阳明平宸濠之乱和镇压农民起义,统治者称为“事功(事业和功绩)”。
[21]蕺山得之为节义:刘宗周在清兵攻下杭州后,绝食而死,因此称之为“节义”。
[22]梨洲得之为隐逸:指黄宗羲在明亡后隐居著述,屡拒清廷征召,因此称之为“隐居”。
[23]万氏兄弟得之为经术史裁:鄞县(今浙江鄞县)万泰有子八人,都是黄宗羲的门人。其中以万斯大、万斯同的成就最卓著。万斯大治经学,尤精于《春秋》、《三礼》;万斯同博通诸史,《明史稿》500卷皆其手订。
[24]黄茅白苇:茅和苇形状很相近,不过到了秋天,茅变成了黄色,而苇则开白花。这里比喻朱、陆两派都是空言性命,其区别之微不过像茅之于苇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