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路易斯城的夏天应该很热,但今年因为周边地区接连发大水,消去了不少暑气。蔚蓝的天空特别明亮,城里城郊绿荫遮暑、清风送凉,今年可算是本地少有的凉夏了。暑假期间,各个大学的校园显得特别幽静。美国学校的暑期特别长,有3个月之久。许多家庭都会在这个时候带孩子出去旅游,所以夏季是美国的旅游旺季。美国的版图三面是海,北部和西北高地的国际级旅游景点很多,黄石公园、尼亚加拉大瀑布等都是好去处。沿海的天然沙滩,特别是德州的白沙滩更是避暑的胜地。
但对中国留学生来说,每年暑假却是个紧张繁忙的季节。一些同学为了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要抓紧时间多打几份工,有妻儿老小的就更是忙得不亦乐乎了。
新来报到的学生,也是风尘仆仆地提前来安排未来的学习生活。万事开头难,总得花点时间来熟悉这个陌生的地方,适应今后的生活和学习。而应届毕业的学生,也要为谋求工作而奔波,准备回国的也有许多手续要办理。
夏天的炎热,焦灼着留学生们躁动的心灵。
1992年夏天,密苏里大学来了几位中国留学生。其中有一位是南京人,名叫林楠,是上海复旦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复旦大学在国内外都颇有名气,前几年已有好几位学生为密大所录取。他们品学兼优,多为老板所欣赏。林楠就是由先来的同学推荐而来攻读博士学位的。据了解,圣路易斯几个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大都是由同学推荐而来的。先来的同学又为后来的同学推荐,就这样互相牵引、前后相继,人数已有不少。当然,被推荐人的学历和专业成绩及托福分数还是最要紧的。美国学校肯出钱培养的当然是可以培养的人才。
林楠是学物理的。当时在中国大学中,物理系学生多数是尖子,到了美国才发觉与国内的不同,以至于后来很多学物理的同学都半途改行学了计算机。林楠多才多艺,在国内发表过几篇有分量的研究文章,托福又考了个高分,正符合密大物理系老板的要求,就给了他每月上千美元的助学金。高额奖学金是来美的可靠通行证,凭这份收入他可以带家人一起前来伴读。
林楠出国前已经有了爱人,相处多年尚未结婚。他的未婚妻名叫常静,是上海人,聪明秀丽,是一位地道的南国佳人。
姻缘巧合,林楠是南京人在上海求学,常静是上海姑娘在南京读书。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俩在朋友的生日宴会上见了面。郎才女貌,一见钟情。从此,暑假、寒假,林楠都留在上海和常静相伴。就在他们正要讨论结婚事宜时,密大寄来了入学通知书。出国心切,结婚的时间太过仓促,只得暂时作罢。两人相约,翌年暑假回国完婚。临别时海誓山盟、依依不舍。
林楠来美之后,饱受相思之苦,天天惦记着回国完婚的诺言。事情虽然简单,经济却是个大问题。且不说以后的家庭生活开销如何负担,就单单是回国一趟,机票、婚礼的花费就已不少,加上给亲友送礼物,为了讲点面子,五六千元是不能少的。仅凭那点助学金是不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他必须要想办法挣点钱。林楠敦厚结实,体力很好,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很强。在美国读书比在中国轻松得多,英语对他来说又没什么障碍。来美国不到两个月,生活和学习都已适应。经过一番计划,林楠觉得可以出去挣钱了。
留学生课余挣钱的方法很多,很普遍。省力点的可以在系里的老板那里做点钟点工,报酬不高,但很自由;更多的是利用课余和周末到社会上去打临时工,可以当家庭教师、商店服务员,有力气的可以当搬运工或送货员。中国餐馆的招待和厨房工作更是中国留学生较好的选择,而且机会也很多。准备打工,先要申请一张打工卡,否则容易吃亏而且会遇到危险。
留学生打工非常普遍,富家子弟也不例外。到社会上去打工,不仅是为了挣钱生活,也是适应美国生活、了解美国现状的有效方法,还可以为今后的正式工作打下基础。要成才总得多加磨炼、多吃点苦。
中国餐馆的小菜花样多、味道好,不仅旅美华人不可或缺,全世界各国人民都喜欢。只是为了适应老外的口味,地道正宗的中国味走了点样,譬如少盐、少油、少味精等,但总归还是中国菜。据说圣路易斯地区中国餐馆有400家之多。大量的中国餐馆为中国留学生及旅美华人提供了不少打工机会。留学生在晚饭前后打几小时工,周末再辛苦点,每月可以有一两千美元的收入。打工还有小费,这笔钱可以少交或不交税。美国的所得税很重,一般经济收入的3%是要交给国家的。国家官员及社会福利都靠税收维持,所以美国公民可以对政府官员说三道四,因为他们是纳税人,他们养活官员,使国家机器得以运转。
加拿大的国家税收比美国还要重,所以加国人民的社会福利保险非常优越,有点像福利社会主义。欧洲有几个国家也正在向这方面发展。但对纳税人来说,如果要他们在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作个选择,选择美国的人可能会多一点。福利社会主义有产生坐享福利的惰性之嫌,而且交那么多税也心疼。
林楠打工是从中国餐馆开始的。因为他英语流利、勤恳谦和,样样事情都拿得起,再加上聪明好学,偶尔替师傅炒个菜也有模有样,老板为此很欣赏他,给他涨了几次工资。辛苦了大半年,省吃俭用加上剩余的助学金,林楠积蓄了上万美元。经济问题解决了,只等待暑假来临回国完婚了。暑假较长,回国待上两个月都不成问题,再多的事也能办完。按照林楠的打算,在上海结婚后,还要带妻子回南京一趟。
留学生大都到了成家的年龄,总会遇到婚姻这桩人生大事。有些在国内已经结婚的,如果有条件,夫妻中一位取得了助学金,另一位就可以伴读的身份同来美国过家庭生活。像林楠这样的也不少,在国内已有对象,有的还订了婚,男方先出国挣点钱,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过一两年再回国结婚,接着把妻子接到美国生活。
也有许多单身汉,因为事业心强,或者年纪轻,来不及在国内找对象,只能在留学生中找个对象谈恋爱。姻缘巧合遇到了合适的人,情投意合成为了伴侣。但也有不少人的国外婚姻不尽如人意,原因是一些人长期受美国社会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影响,思想比较开放,只图眼前利益和一时快乐,一拍即合,没有稳固的基础。时间长了,容易喜新厌旧,另觅新欢,分分合合不把婚姻当回事。结果,不少人还是要回国去寻觅自己的另一半。
常静年轻貌美、聪明能干,只是心胸有些狭窄,自视过高,赴美留学是她多年的心愿,这次与林楠结合,正圆了自己的美国梦。在暑假来临之前,她已做好了结婚和出国的一切准备。这年夏天,林楠返回上海,常静全家人都到机场迎接。林楠计划要带常静回南京一趟,所以林楠的父母就没有来上海参加婚礼。
出国不过一年,上海的变化令林楠大为吃惊。可谓“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浦东新区陆家嘴一带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上海明珠电视塔正在兴建之中。人事的变化也很大,同班同学大多出了国,去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日本的都有。留在国内的更好,下海的发大财,从政的也都很光彩。回顾自己在美国辛苦的一年,回国接妻子还要靠打工挣钱,林楠自己也觉得有点可怜。原以为有上万美金,回国也可以摆摆阔,把结婚的排场搞得风光一点,多请几位朋友热闹一番,现在却也不敢再说大话了。
林楠回国后,第一位闻讯来访的同学姓罗。老罗在同班同学里成绩一般,可胆子大、路子多,炒股发了一票,财大气粗,硬把林楠夫妇带去高级餐厅,说是为他接风洗尘,一席花了几千元。喝的是“XO”洋酒,吃的是山珍海味,什么鲍鱼、鱼翅尽挑贵的点。那哪是吃味道,简直是在吃钞票啊!那个排场真是林楠前所未见的。他在美国时,连好一点的餐厅都没去过。席终告别时,他们又约好了星期天请老同学们在这家店碰碰面、叙叙旧。
星期天,果然来了不少老同学。除老罗外,有当经理的、当副教授的和两位回国探亲的留学生。比较起来,老罗最有钱;能开公司自任经理的也差不到哪里去;副教授虽然钱少了点,但名声不错。只有林楠和那两位留学生最寒酸。以学生时的成绩和才智来比,正好颠了个倒,林楠是班里的高材生,而老罗大家都叫他“大笨罗”。
难得相见,美酒当前,大家都兴高采烈,大谈成功之路、发财之道。留学生虽然还不能说什么成功发财,但留洋总是大家羡慕的事。为了凑趣,他们也说了一些海外奇闻、异域风情。名校毕业的同学之间,经常有接触联系,无形中就形成了一张能量很大的关系网,互相提携,做起事来左右逢源、事半功倍。如果这张网搭上了世家子弟、豪门姻亲,那更是青云有路、财源滚滚。留学生当然也是这张网里的重要纲目。目前虽然穷点,但他们的优势是立足国外、放眼世界。留学生自费出国,大多数靠的是老留学生的提携。能量大的,一根线可以牵出一大串大闸蟹,而且取经回国,就成了镀了金的海归派,名利双收。大家都想为这张网作点努力,也都想从中得到好处。老罗在席终时提出了要成立校友会,扩大规模,宗旨是找回学生时代的欢乐,增进未来的友谊。这件事自会有像老罗这样热心的有钱人操劳,林楠乐得凑个热闹。
林楠和常静抓紧时间,办好结婚登记,选好吉日,发出喜帖,遍邀亲朋好友。1993年8月2日,在南京路新亚饭店,林楠办了4桌酒席。婚礼热闹而简单,一对新人在亲友的祝福中开始了共同的人生。婚礼之后,新人依林楠父母之命前往南京。去南京之前,首要的事情是拿结婚证到美国领事馆为常静办理赴美伴读手续。美国人很看重夫妻关系,希望留美学生能安心愉快地在美国生活、完成学业,所以这种签证会顺利通过。现在只等办完了南京的事就可以比翼双飞,到美国筑安乐窝了。
林楠父亲出生在苏北的一个贫农家庭,抗日期间就跟随新四军闹革命,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出生入死、屡建战功。新中国成立后,在南京市政府机关里当干部。现在年纪大了,只想安享晚年。去年听说儿子要到美国留学,老爷子发了一顿脾气。他对美国的印象不好,只知道美国堕落腐化,政治霸道,经常欺负弱小。抗美援朝更是他亲身经历,当时惨烈的战斗仍然历历在目。可是儿大不由爹,林楠还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不辞而别去了美国,得罪了老爷子。为此,老爷子一直耿耿于怀。这次去南京,林楠一是带着媳妇来讨双亲的欢心,二是为了道歉。
夫妻到了南京,风风光光地又办了一场婚礼,一切仪式规格都同上海一样。虽然8月初的南京像个火炉,但还是来了不少亲友,场面非常热闹。老两口看到儿子带来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心里美滋滋的别提多高兴了。
一年来,林老爹牵挂儿子,少不了到处打听美国的情况,从儿子的来信和电话中也了解了不少。他终于明白,美国虽然有许多不是,但既然儿子在那里找到了奋斗的目标,而且听说有不少高干也把自己的子女送往美国读书,那应该是个不错的地方。回想起自己粗暴地反对儿子留学美国,老爷子有点后悔。既然思想已经转过弯来,根本无需儿子道歉解释了。他倒是爱听儿子介绍美国的奇风异俗,听得高兴了还哈哈大笑。
南京的天气很炎热。那时一般家庭还都没有空调,常静有点撑不住了,借口上海还有许多事情要办,只逗留了一个礼拜。在这几天中,她天天陪两老叙叙家常,使他们得到尽可能多的天伦之乐,了却了亲朋之间的各种人情,然后便匆匆返回了上海。
去美国过家庭生活,少不了要准备许多日用品。常静是个讲究生活的人,家用之物都很挑剔。到美国去买高级货力有不及,在中国东西便宜,多选购一些可以节省不少钱。8月下旬暑假也快要结束了,夫妻俩告别了亲朋好友,登上了去美国的航班。
林楠是个很懂得过日子的人,在回国迎娶常静之前,就已经安排了一套新房。他知道妻子讲究生活品质,就租了一套高级公寓,两室一厅,月租500美元。环境幽雅,地理位置适中,离学校只有十几分钟的步行路程,并配有中央空调,冷暖随意。夏天可以长袖衬衫,冬天一件薄绒衫就可以了。厨房和卫生间的设备和电器都齐全洁净,只要添置一些卧室用品、大厅摆设品及电视机、电脑等,就是不错的新房了。
在美国生活,衣食开销不大,最花钱的是住和行,别说买房,租房每月也要500美元,加上水电费、电话费和垃圾费,总得要700美元。在美国没有汽车寸步难行,因此差不多人手一辆车,小家庭夫妻俩也都配备了两辆车。林楠初来时为了打工,花3000美元买了一部半新的二手车,款式老了点,是一辆使用过6年的马自达。因为老主人保养得好,用起来还很应手。
离开学还有几天,夫妻俩忙着逛商场。女人大多喜欢逛街,林楠也只好跟随左右。跑熟了商场,可以发现一些买便宜货的窍门,如商店换季清仓、关门削价等,都会有较大幅度的折扣。碰巧了,几美元钱就可以买到价值十几美元甚至几十美元的东西,而且每个商店都有退货窗口,无需理由,买来的东西不称心都可以退换。据说,有些穷学生,临时需要什么东西,就买来试用,过后再去退货。如果你自己不觉得不好意思,是没人会来管你的。经过夫妻俩的几天奔忙,新居更有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