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1000000009

第9章 SNS网站用户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以大学生使用者为例(4)

其中对于用户在线下结构位置的测量包括以下题项:(1)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你参加的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有几个?(0=无;1=1~3个;2=4~8个;3=9个及其以上)(M=0.88;S.D.=0.738);(2)在过去的一年中,你是否在学校担任过职务(如班长、部长等)?(0=否,没有任何职务;1=是,在班级或社团担任职务;2=是,在社团和班级都担任职务)(M=0.68;S.D.=0.693)。

4.主要研究发现

接下来我们将对上一节中提出的一系列假设进行验证,并给出SNS网站使用者的可获得性社会资本的多元回归方程。

假设1预测了用户使用动机(归属需要、排斥恐惧)与SNS网站使用行为(使用偏好、使用强度、使用预期)之间存在相关性。通过对使用动机与SNS使用行为的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以下假设:

(1)归属需要与

SNS网站的使用强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185,p=0.00<0.01);

(2)排斥恐惧与

SNS网站的使用偏好存在负相关关系(r=-0.198,p=0.00<0.01)。假设2预测了SNS网站的使用行为与用户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之间存在相关性。

首先,通过对SNS网站使用行为与用户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进行相关分析,研究结果支持以下结论:

(1)SNS网站的使用偏好与用户的(a)跨越型社会资本、(b)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存在正相关关系(ra=0.185,pa=0.00<0.01,rb=0.260,pb=0.00<0.01);

(2)SNS网站的使用强度与用户的跨越型社会资本的获得存在正相关关系(r=0.122,p=0.014<0.05)。

其次,考察使用者在线好友的数目、日均在线时长与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可得如下结论:

(1)SNS网站使用者好友的数目与其跨越型社会资本的获得成正相关(r=0.186,p=0.000<0.1);

(2)SNS网站使用者每天在SNS网站上的时间与(a)跨越型社会资本、(b)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存在正相关关系(ra=0.144,pa=0.002<0.01,rb=0.112,pb=0.017<0.05)。

再次,考察使用者SNS网站中好友成分与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可得如下结论:SNS网站中好友的组成情况与社会资本的获得之间的相关性并不显著。此外,老朋友比例高的人跨越型社会资本得分(30.93)与新朋友比例高的人(29.84)之间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p=0.176>0.05),老朋友比例高的人的紧密型社会资本的得分(27.24)与新朋友比例高的人(27.87)之间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p=0.564>0.05)。由此,原假设中的H2.6未得到证实。

假设3预测了结构位置带来的社会资本与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之间存在相关性。

通过分析SNS网站使用者的线下结构位置所带来的社会资本与其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支持以下结论:

(1)人际沟通的同理心与(a)跨越型社会资本、(b)紧密型社会资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a=0.199,pa=0.000<0.01,rb=0.313,pb=0.000<0.01);

(2)人际沟通的主导力与(a)跨越型社会资本、(b)紧密型社会资本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a=0.159,pa=0.001<0.01,rb=0.143,pb=0.003<0.01)。

此外,可得如下结论:

(1)在学校参加社会实践的程度与跨越型社会资本存在正相关关系(r=0.102,pb=0.029<0.05);

(2)在学校中担任职务(无论是在班级或社团中)与跨越型社会资本、紧密型社会资本的相关性都不显著。

假设4预测了部分控制变量与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存在相关关系。

首先,考察使用者的性别与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可得如下结论:SNS网站使用者的性别与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成正相关关系(r=0.132,pa=0.005<0.01),女性在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方面与男性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06<0.01),即女性在获得紧密型社会资本方面有显著优势。

其次,考察使用者所就读的年级与社会资本获得的关系,可得如下结论:SNS网站的使用者所就读的年级与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r=-0.115,p=0.014<0.05)。对本科三年级和本科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可得,高年级的可获得性跨越型社会资本得分(30.17)与低年级的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得分(30.88)之间的差异性未达到显著(p=0.143>0.05),高年级的紧密型社会资本的得分(27.10)与低年级的紧密型社会资本的得分(28.48)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性(p=0.022<0.05),即低年级的学生更容易获得紧密型社会资本。原假设命题H4.2被证伪。

假设5预测了个体网络媒体的接触偏好与SNS网站使用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

分析个体网络媒体的接触偏好与SNS网站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支持以下结论:(a)交流沟通类、(b)信息获取类网络工具的使用行为与SNS网站的使用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a=0.125,pa=0.000<0.01,rb=0.251,pb=0.000<0.01)。这两类网络工具的使用与SNS使用偏好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原假设中H5.2未得到证实。

六、结论与讨论

1.关于SNS网站的使用行为

已有的研究显示,青少年是SNS网站的主要使用者,但真正的使用者却是那些具有高教育背景和社会地位的成年人(Eszter Hargit-

tai,2007)。基于这一观点,本文考察了样本中SNS网站的使用行为与使用的年龄和社会实践参与情况之间的关联性。研究数据显示,用户的年龄与SNS网站的使用偏好呈负相关(r=-0.19,p<0.01),与SNS网站的使用强度呈正相关(r=0.346,p<0.01)。社会实践的参与数与SNS网站的使用偏好呈正相关(r=-0.12,p<0.05),但是否在班级/社团担任领导职务对于SNS网站的使用行为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而在对SNS网站的日均在线时间和登录频次控制之后,对个体的社会参与情况(是否担任领导职务,参与社会实践的数目)与好友数目之间做偏相关分析发现,以上变量无显著的相关性。以上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在SNS网站中,个体在传统社会中的社会地位还是被削弱了;网络的“去中心化”影响依旧存在,并没有因为SNS网站的真实性(实名制)而消失。虽然在传统社会中拥有高社会地位的人群,其拥有的社会资源(可转换为社会资本的部分)多于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但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无法判断传统意义上的精英人群在SNS网站中是否更容易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此外,按资源分配的一般规律,传统社会中的精英(高端用户)会集中和掌握越来越多的资源,非精英(一般用户)有可能达不到资源的有效聚集,从而形成断层,这一现象在SNS网站中是否同样存在还需要后续研究的进一步考证。

在新关系的建立方面,已有的研究显示,在一个网络中,人们是通过你所拥有的朋友来认识你的,SNS网站中朋友在留言板上对你的评价、朋友们的照片的吸引力将会影响其他浏览者对你的认知,从而影响其是否选择与该用户建立新的社会关系(Walther,Van Der Heide,Kim,&Westerman,2007)。但在本次研究中,数据显示,影响SNS网站使用者选择是否与对方建立关系考虑的因素主要是(1)是否有共同好友(28.5%)、(2)学校(24.1%)、(3)家乡(17.9%)这三个。性别、年龄、头像、兴趣爱好等因素并不是决定关系建立与否的首要因素。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就本次调查的人群而言,他们在SNS网站中的社交模式更多地侧重于已有人际网络的拓展,倾向于去认识朋友的朋友,而很少去结识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群,这一点与国外对于Facebook中用户交际模式的研究结论是一致的。

王楠(2009)的研究认为,用户对校内网的使用时间与他们线上的人际互动程度是不相关的,而登录频率与互动程度呈显著相关。这一观点在本次研究中未得到完全的印证,研究数据显示,用户对SNS网站的使用时间与他们线上人际互动的偏好是正相关的(r=0.505,p<0.01),而登录频率与互动程度之间确实存在相关性,但相关系数相对较低(r=0.161,p<0.01)。

2.SNS网站的使用动机与使用行为

根据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假设前提,人们接触使用媒介的目的在于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这种需要与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本文中,笔者着重考察了用户心理层面的使用动机与SNS网站使用行为直接的关联性。数据显示,归属需要与SNS网站的使用强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排斥恐惧与SNS网站的使用偏好存在负相关关系。上述结论意味着,归属需要感强的人会更多地使用SNS网站,而使用者会因为害怕被排斥而减少SNS网站中交互性的使用行为。在SNS网站的使用目的方面,已有的研究显示,SNS网站中的人际交往是以实现自我的表达、保持与他人的联系(寻找新的朋友、拓展现有的人际关系网络)为主要使用动机的(Kim&Yun,2007)。本次研究数据显示,样本群体的使用目的主要是用于维系现有的关系网,其次为拓展现有的人际关系网和娱乐休闲,展示自我则是相对次要的。而在拓展自我的人际关系网方面,也是较多地集中于原有生活圈内的“认识朋友的朋友”,仅7.9%的统计样本表示使用SNS网站的目的在于结识异性好友。而邓建国(2007)在研究中所提出的“社交网站的使用行为收益主要为扩展社会人际网络、获得需要的信息、增加社会活动的参与度”的结论在本次研究中得到了一定的印证,多数统计样本表示他们使用SNS网站的目的是为了维系和扩展社会人际网络以及信息获取的需要。

3.用户使用行为与社会资本的获得

研究数据显示,SNS网站的使用偏好、使用强度与社会资本的获得均存在相关关系。其中,SNS网站的使用偏好与跨越型社会资本、紧密型社会资本两种类型的社会资本的获得都存在正相关关系,即SNS网站的交互性功能的使用频率越高,在线社会资本的获得就越容易;而SNS网站的使用强度仅与跨越型社会资本存在正相关性,与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直接的关联性并不显著。此外,SNS网站的使用者的好友数目与其所获得的跨越型社会资本的可能性呈正相关,与好友中新老朋友的构成比例无显著相关性;而SNS网站的在线时长无论是对跨越型社会资本还是紧密型社会资本都存在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SNS网站中好友数的多少和使用强度对跨越型社会资本的获得有影响,而对SNS网站的使用偏好和日均在线时长则对跨越型社会资本和紧密型社会资本的获得均有影响。

对于个人信息的披露方面,已有的研究显示,个人在SNS上的自我表露程度和其所获得的社会支持有关(Goldner,Kimberly,2007),但在本次研究中,分析数据显示在SNS网站上留下真实姓名的使用者,提供真实的头像、家乡/居住地、年龄、学历、电话等信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而以上信息中除姓名以外,其他信息的披露对于社会资本的获得并无太大的助益。在SNS网站中提供真实的姓名有助于使用者获得跨越型社会资本。

同类推荐
  •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

    《哲言智语》主要介绍了知识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成功之路在自己脚下、态度决定一切、没有朋友的人将一无所有等内容。《哲言智语》由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对外报道策略与技巧

    在系统梳理我国对外报道业务变革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对外报道机构及其规制、对外报道的外部环境进行理论分析并从实务操作层面探讨对外报道的方式、策略,内容采集与制作,信息加工与整理,对外报道的策划与组织,对外报道的受众策略及效果评价,网络时代对外报道业务的演进与变革等问题。
  •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都有着详尽的叙述。为了将作者的本意更好地传达给读者,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本书在语言润色上做了一些调整,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要求。在书的最后,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所持有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在今天还是能带给人们很大的启迪。
  •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每个语气词的发展演变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其中不乏精彩的论述。如“者”和“好”,本书对它们演变的语境进行了深入考察,指出“者”从表自指演变为语气词,关键在于其所在的小句属于话题句;“好”由形容词演变为语气词,则源于所在小句的主观化。其他如“尔”、“焉”、“已”、“里”、“在”等词,书中对它们历史演变情况的揭示也相当有启发性,值得重视。
  •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寥寥数言浓缩千年世事沧桑,短短百字演绎历史精彩瞬间,拈提古今开启过往经典之门,古为今用照亮人生智慧视野。成语,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书精选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成语典故,对其进行全新的智慧解读,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在历史与当下间探寻智慧足音,为在繁忙生活中仍渴望提升自我修养的当代人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迪。
热门推荐
  • 重生灼华

    重生灼华

    【新书《重生之法神是女王》已发,求收藏啦~】“第一,不许和别的女人太亲近,男的也不行,第二,你是我的,任何人请你出去,都不允许,第三,你是我的,第四,你是我的,第五,你……”“停!那如果是你呢?”叶小姐的话还没说话,程先生就直接了当的喊停。叶小姐低眸流转,嗔怪的看了他一眼,“讨厌,人家人都是你的了~”
  • 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该结束了,就在今天。”矿工辛孟贵留恋地看了一眼井口的阳光,回过头,决绝地向井下走去。这将是他最后一次下井,而且,再也不会上来了。走在巷道里,他再一次设计着自己的结局:工作面出现哑炮——他去排险——炮响了,然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以他的技术,做到这一点很容易,以这家煤矿的管理,不会有人能看出破绽。只有这样,煤矿才会赔钱,弟弟辛孟林才会有一笔钱去上大学,父亲才会有一笔钱看病,母亲才会有一笔钱养老。弟弟很聪明,应该去上大学,而不是像他这样在井下挖煤。
  • 海明威在古巴

    海明威在古巴

    本书系最新引进的海明威传记。作者是海明威侄女和著名女摄影家卡伦娜,书中介绍了海明威在古巴生活和创作的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介绍了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小说《老人与海》的创作过程。书中还首次披露了海明威与卡斯特罗的友谊。
  • 名门娇宠杀手妻:老公请放手

    名门娇宠杀手妻:老公请放手

    许多人的爱情三部曲是“试爱、怀孕、结婚”。但是艾晚想,她非要正某人三观,“结婚、试爱、怀孕”,多么美好的三部曲,艾晚还充斥在自己的美梦中。某天、某时、某人,化身为狼,当被扑到的时候,艾晚严行令止,结果被甩两个红本,某人勾唇看向她:“这可以了吧!”艾晚想想,貌似是那么回事,可是好像又有哪里不对,等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晚矣……—拼尽全力,付出所有,只为让你余生安然渡过。这一生,等你,时光尽头,爱你,绝不放手!
  • 逆子

    逆子

    一年一度的槐花又开了,把整个槐花巷都浸泡在一种淡淡的芬芳里。对金宝来说这是一种记忆,是一种童年的印象,他想假如他是梵高的话,他一定可以描绘出旁人根本无法感受的那种槐树开花的画面,那种白得铺天盖地,白得让人泪流满面的画面。金宝生命最初的记忆碎片几乎都与槐花巷有关。槐花巷不是很长,两边的老墙远远看是青灰色的。老墙的下半部比较潮湿,满是青苔,有很浓很浓的潮湿气息,尤其是在阴雨的天气里,那些青苔蔓延得很厉害,有时候会蔓延到那些住户的窗台上,把那种潮湿的气息往人家的屋里送,让一些有哮喘的老人咳嗽不已。
  • 梅间诗话

    梅间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符医至武

    符医至武

    世上万千陌路人,本就无我也无神。噬迟是一个很冷漠的人,他没想到有一天他会为了一个小孩改名换姓,替那个小孩活下去。魔女是一个孤儿,心狠手辣,她没想到有一天她会对一个自己眼中的弱者动情。鹿千陌是一个小孩,死在六岁,被埋在玄冥大陆。本以为死后万事皆空,但却有人替他活着。后来鹿千陌这个小孩复活,但是世界上已经没有人认识他了,他变了太多。他改名换姓,找到了噬迟,找到了魔女,最后带着自己所有的亲友到了圣界。到了圣界,他所有的记忆觉醒。他才是天地之主,万道之王。但到最后,他失踪了,这一失踪,便再也没有回来。此后天地塌陷,星辰破碎,诸神黄昏,万古如长夜。
  • 会说话的女人最优雅

    会说话的女人最优雅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伊立特曾经说过:“在造就一个有教养的人的教育中,有一种训练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优美文雅的谈吐。女人要随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开口温润有礼,保持应有的涵养和温文尔雅的气质,把锐利的谩骂、叫嚣、狠话统统过滤掉,让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含蓄温婉。这样的女人,走到哪儿都会受人尊重。"
  • 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父母若无远虑,孩子就有近忧

    评价父母育儿成不成功的一大标准,就是看孩子长大后是不是能够独立自主、能否学会解决各种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难题,是不是活出特别有意义的、精彩的人生。怎样才能做到这些呢?需要为人父母者科学地培养孩子。这种“科学的培养”,其实就是为孩子所做的“远虑”。一步步做好了,孩子往后的每一天都不会有“近忧”。本书从10个方面详细阐释了为人父母者应该为孩子“远虑”的事,相信这些简单而又实用的教育方法会令您与您的孩子都从中受益。书中每个方法都来自作者教育儿子的亲自体验,或是来自作者身边的朋友、亲戚、同学的亲身经历,实用性很强,愿助您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
  • 溺爱娇妻

    溺爱娇妻

    在那天缱绻的夜色下,夜城最奢华高端的露天吧台里。他羞辱她在先,她愤怒地将红酒泼在他描金深邃的俊脸上,于是他与她结仇。他是商界之骄子,名流之翘楚,却在他身上发生过那般可笑的事。在几年前,他的订婚宴上,未婚妻莫名消失,令他在一时成为夜城最大的笑柄!自古有云,红颜祸水。于是在那之后,他对女人淡心,绝情。面对身体日渐虚弱的奶奶逼婚,他岑冷的唇勾起了一丝淡淡的弧度。在几次让他很不爽地邂逅后,或许,他心里已经有一个目标了.....她是家道中落的落难千金,妈妈病重急需几十万手续费。当他找到她,提出用五百万买她的婚姻的时候,她只知道自己已别无他法.....他曾送给她一对同心圆钻戒,却没有告诉她其中的寓意。钻石代表永恒,同心圆则代表相遇!他深爱过她,失去过她,她亦是如此,不过依然深爱。但幸好,在爱了千回百转之后,他与她在五年时光的情虐里,相遇、相爱、终于相守,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