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1000000010

第10章 SNS网站用户线上社会资本的获得——以大学生使用者为例(5)

4.“元资本”与社会资本的获得

林南(2005)在研究中,根据资源按照其不同来源将其区分为先赋资源(ascribed resources)和自致资源(acquires resources),先赋资源是指与生俱来的环境赋予的人力无法改变的资源条件,如性别、年龄、家庭背景等;自致资源是指经过个人主观努力而获得的资源条件,如受教育程度。这些资源作为资本增值的基础存在,将直接影响社会资本的获得和动员过程。在本次研究中,笔者将这些资源总结为一个概念:“元资本”,可以将之理解为影响社会资本获得过程的外在影响因子的总和。在本次研究中,“元资本”被分解为以下4个因子:人际沟通的适当性、人际沟通的主导力、人际沟通的同理心、社会实践的参与情况。研究结果显示,人际沟通的主导力、人际沟通的同理心与社会资本的获得存在正相关关系。而在学校参与社会实践的数目与跨越型社会资本存在弱相关关系,而其他因子与在线社会资本的获得无显著相关性。由于本次研究对象——学生群体本身在社会结构方面的差异性较小,因此个体线下可转化的社会资源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个体的人际沟通技能方面,个体在学校中是否担任职务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多少所带来的影响相对较低,这是由本次调查抽样群体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本研究主要在以下方面存在不足:首先,本研究是一个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因此,有关横向研究方法固有的不足在本研究中也是在所难免,包括本质上只能检验变量间的相关性和差异性,而无法确切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这一限制使得我们对研究发现的解释不得不经常以“可能”这一表示猜测而不是以确定的语气展开。

其次,互联网研究本身时效性上的限制。计算机领域的“摩尔定律”在互联网领域也同样存在,而这种瞬息万变的特性使得相关研究必然滞后于现实,造成各研究之间的可重复性和普通适用性较低。第三,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SNS网站的使用者,但出于实地调研可行性的考虑,最终抽样总体定位于学生群体,虽然这部分人群是目前SNS网站的主要使用者,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的结论只能推知18~22岁,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人群的情况,对于SNS网站中的其他人群无法推知。对于其他层次的人群使用情况的考察还需要后续研究的继续探索。第四,本研究的主要数据采集方法为单一问卷调查法,由于是单一的数据采集方法,因此单一数据采集方法所导致的资料有效性的问题是无法避免的,人们在填答问卷时可能存在一些结构上的倾向性,如面对5点结构量表时,选3的概率会比其他的都高。这种倾向可能导致变量间存在一种虚假的相关关系,从而影响研究结果,对此,我们无法侦察也无法消除。第五,鉴于目前将社会资本应用至SNS领域的研究非常少,而国内已有的研究中还没有采用文中所用的量表可供参考,因此必须根据相关理论概念、研究对象以及采纳与制作测量工具。在问卷设计阶段,研究者广泛参考已有的社会资本量表,尽量在问卷陈述上做修正和调整,以达到准确和全面的测量,但难免还是会有不足和欠考虑之处。

研究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提出新的假设、模型,并加以检验改进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本研究以使用与满足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为理论起点,初步建构了网络用户个人社会资本的获得模型,论证个人用户在SNS网站中如何通过自身行为积累可感知性的社会资本的过程。但是这个模型,目前仅仅涉及个人的SNS使用行为对于“可感知性社会资本”的获得,并不能与真正的社会资本获得相挂钩,这中间还存在一个从可感知性社会资本向可获得性社会资源的转化过程,对于这一过程的考量还有待后续研究的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布迪厄,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

[2]郭庆光(1999),《传播学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

[3]贺骏(2009),“SNS网站广告收入增长盈利近在咫尺”。沃华传媒网,转载自《证券日报》,2009‐11‐11,http://www.wowa.cn/Article/88240.html

[4]李惠斌,杨雪冬,《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5]林南著,张磊译,《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6]李卫星,洪岑(2008):“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的特点及问题研究”。转载自:ht-tp://ybxy.yzu.edu.cn/art/2008/10/24/art_3243_7021.html,2008‐10‐24。

[7]帕萨·达斯古普特、伊斯梅尔·撒拉格尔丁,张慧东等译,《社会资本——一个多角度的观点》。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8]任宏之(2009),“Facebook与Myspace日本双双折戟——SNS文化壁垒是否真的存在?”。《今日南国》,2009年12月。

[9]文军(2006),《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10]Alessandro Acquisti,and Ralph Gross.(2006).“Imagined communities:Awareness,Information Sharing,and Privacy on the Facebook”.In P.Golle&G.Danezis(Eds.),Proceedings of 6 th Workshop on Privacy Enhancing Technologies(pp.36‐58).Cambridge,U.K:Robinson.

[11]Bargh,J.A.,McKenna,K.Y.,&Fitzsimons,G.M.(2002).Can you see the real me?Activ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true self”on the Internet.Journal of Social Issues,58(1),33‐48.

[12]Cassidy,J.(2006,May15).Me Media.The New Yorker,50‐59.

[13]Coleman J.,“Social capital in the creation of human capita”.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90,94,pp.95‐120.

[14]danah m.boyd,Nicole B.Ellison(2007).“Social Network Sites:Definition,History,and Scholarship”,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3(1),pp.210‐230.

[15]Dmitri Williams(2006).“On and Off the‘Net:Scales for Social Capital in an Online Era”,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1(2),pp.593‐628.

[16]Dr David Beer(2008).“Social network(ing)sites revisiting the story so far:A response to danah boyd&Nicole Ellison”,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Vol.13,Issue 2,pp.516‐529.

[17]Ellison,N.B.,Steinfield,C.,&Lampe,C.(2007).“The benefits of Facebook“friends”:Social capital and college students'use of online social net-work sites”.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2(4),pp.1143‐1168.

[18]Eszter Hargittai.(2007).“Whose Space?Differences Among Users and Non‐Users of Social Network Sites”,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13(1),pp.276‐297.

[19]Fischer,C.S.(2001).“Bowling alone:What's the score?Paper presentedat the American Sociological Association”,Anaheim,CA,August 17‐21.

[20]Gable,S.L.(2005).“Approach and Avoidance Social Motives and Goals”.Journal of Personality,74(1),175‐223.

[21]Gilbert,Eric,Karrie Karahalios,and Christian Sandvig.(2008).“The Net-work in the Garden: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Social Media in Rural Life”.ACM CHI2008,April5‐10,Florence Italy.

[22]Granovetter,M.S.(1973).“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78(6):1360‐1380.

[23]Gross,R.,Acquisti,A.(2005).“Privacy and information revelation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In:Proceedings of the ACM CCS Workshop on Privacy in the Electronic Society(WPES'05).

[24]Hampton,K.,&Wellman,B.(2003).“Neighboring in netville:How the Internet supports community and social capital in a wired suburb”.City&community,2(4),pp.277‐311.

同类推荐
  •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创意与责任:中国电视的本土化生存

    本书力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进行自上而下的演绎和自下而上的概括,从而为中国电视发展、创新的历史轨迹作一阶段性的梳理与描述,为中国电视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其品质与境界提供一些思考与探索。
  •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

    本书是目前国内首部探讨20世纪以来全球知名媒体国际传播战略的教材。《世界主要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以经典战略管理理论,特别是国际战略理论为基本框架,结合媒体经营管理理论和国际传播理论,在描述BBC、VOA等媒体的国际传播战略演变历程和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这些媒体的主要国际传播战略。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俯仰集·孙进己文集

    本书选编了作者近40篇论文,分为民族和疆域理论、文明理论、民族史、中外关系史、社科改革和科研之路五部分。第一部分对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核心问题、东北民族史研究、东北亚各国对渤海和高句丽的争议、我国疆域形成与变迁等进行了深入分析;第二部分对小私有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类文明史及东北亚文明的延续性和稳固性等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对我国古代东北地区的诸多民族进行了探索研究;第四部分对东北亚的历史文化继承、东亚圈的发展远景、海上丝绸之路等提出了独到见解;第五部分则对社会科学研究改革之路和科研方法进行了深入思考。
  •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新闻发言人与媒体:沟通策略与技巧

    本书在广泛搜集资料、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的基础上,作者做了以下尝试:第一,研究定位上的突破。根据所能搜集到的资料,本书是目前为止第一本专门针对高等院校特别是新闻院校学生的教材,而其他学者所著多为培训教材。第二,研究视角和体系上的创新。本书以媒体与新闻发言人的互动为基本立足点,为此确立自己的研究视角和教材体系。第三,教材形式上的突破。本书充分考虑了现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阅读特点,注重文字流畅、形式新颖、图文并茂、体例生动,尽量引用最新的资料。本书设置了“知识导航”小板块,使读者对内容预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热门推荐
  • 剩女宝贝

    剩女宝贝

    这一天,是公元2008年9月22日,农历秋分。我所居住的这座城市,天空湛蓝,空气中四处漫溢着淡淡的薄荷味的秋凉和幽幽的果木甜香,走在街上的人们大多表情喜悦,只有少数同我一样内心敏感的人才能感受得到空气中还混杂着一种特别的物质——忧伤,那是淡淡的秋之忧伤。
  • 领导九略

    领导九略

    《领导九略》就成功领导者的智谋和胆略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分析,共归纳出成功领导者制胜必备的九大智谋和胆略。即修身之功,识人之眼,用人之道,管人之招,沟通之法,激励之术,授权之方,决策之智,奖惩之策,这九大智谋和胆略对大多数领导者而言,似司空见惯,耳熟能详,其实内中大有学问,虽为每位领导者所常闻,却未必为每位领导者所践行;虽为每位领导者所常用,却未必为每位领导者所深玩。举凡成功而卓越的领导者都是这九大智谋和胆略的觉悟者、精修者和践行者。
  •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

    《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绝不是一本简单的关于网络的书,它借用网络的思维方式评判着一个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意识形态。很少人有勇气或者不屑来写这样的一《边界的瓦解与重构:网络语境下的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本土化》。因为这是对一个冷冰冰的网络及其相互关联的经济与文化进行线性描述的同时,还要用大量的非线性知识结构来进行佐证的论著。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但是,埋藏在书本深处的一些绝对属于作者自己的真知灼见,和那些压抑不住的理论激情,或许会给那些研究网络的学者们一些启发。
  • 紫云号星空传奇

    紫云号星空传奇

    身为紫云号海盗头目的紫云拓本想带领手下快乐地打劫,然而黑暗周期即将降临人类社会,先人安排的应对计划随即启动。紫云拓在无意识中被他人引入局,陷入了这一个事关千百亿人生死的旋涡。上将之女楚月与科学家姬承知身负重任,叛出星系联盟,在海盗与追兵中艰难周旋,前途未卜。
  • 我的绝色总裁老婆

    我的绝色总裁老婆

    【本书又名《神起地球》】没有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但是见过他真面目的对他只有一个评价,那就是和魔鬼签订过契约的人。外人都称呼他为魔王,可是他自己却知道,他内心多么渴望一份宁静。接受了契约婚礼,奈何老婆冷如冰山,看一个非洲战场上的王,如何在不和谐的家庭里面左右逢源……书友①群:6670230(接近满员)书友②群:4664808(大量空位)
  • 重生六零小萌妻

    重生六零小萌妻

    林影和母亲相依为命,却被渣爹一家害得穿越到1959年东北县城一户普通工人家里……刚在这个平行空间混得风声水起,谁想到渣爹竟然也穿到这个时代。想要我的玉扳指?来吧,且看这辈子是谁输谁赢!(西林开新文了,希望大家继续支持西林!)
  • 乾坤星云决

    乾坤星云决

    要解心头恨,亲手杀仇人。三尺青峰剑,如风伴我身。青叶镇中走出来的少年,一路历经劫难,想要找到能让自己越来越强大的路,斩剑仙、灭魔影、屠浑蛟,这一路不曾停歇,也不能停歇,在这个位面需要变的多强?才能无敌于世间?感谢一路有你们陪伴,让我知道这仙道之路其实并不寂寞。。。
  • 谋杀现场3

    谋杀现场3

    我们的口号是:推理光荣!(新群号84118648,其它几个都满了。)
  •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20几岁的年轻人介绍一些最基本、生活中最常用的经济学原理,从而让年轻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探究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规律,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日常行为,理性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 绿色未来,人人有责(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绿色未来,人人有责(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现代人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但在享受科技进步营造的舒适生活环境时,并没有及时意识到付出的生态代价,结果是人类被迫面对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地球生态危机。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应该是怎样一种关系?人类能把自然看作自己的附属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