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2200000002

第2章 导论

没有有意识的、富有创造性的现代人的文化进化所带来的一线光明、一点意义,地球将陷于无尽的黑暗里。

——埃克尔斯(J.Eccles)

对意识的理解不可避免地是反身性的(reflexive)。

——威尔曼斯(M.Velmans)

意识是一个明确的现象,也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很长时间以来,意识被科学界视为一个“禁地”,一个巨大的、令科学尴尬的异常现象。即使在“认知革命”发生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认知科学主流紧盯的一般范畴是认知和心智,而不是意识。广泛的研究表明,生命的最初智能(intelligence)是无意识的,譬如皮亚杰(J.Piaget)所描述的感觉-运动(sensor-motor)智能,这不仅是大多数生物智能的主要形式,而且也是人类更高级智能的基础,并贯穿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此外,单从智能的功能方面看,没有意识,人工智能的装置也能完成种类繁多的逻辑和计算任务。然而,科学界也渐渐认识到,要想真实而全面地理解人类(甚至动物)的心智和认知,那么不谈论意识是不可能的。

大致说来,意识现象被科学所关注在威廉·詹姆士(W.James,1842-1910)的时代就开始了,而且出现了一个不小的高潮。这被称为意识研究的第一个黄金时期。不过,意识被科学界广泛地接纳为一个明确的研究对象却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事情,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意识研究呈现出一个蓬勃甚至是爆炸性的发展态势,以至于有人将此称为意识研究的第二个黄金时期。

1.1 不可思议的意识

“相比于世界的其他部分,我们对意识更亲熟。”意识显示在每个正常人的体验生活中,它是高级的情感和理智活动的前提,因此,它也是任何理智的怀疑活动的前提——我无法有意识地怀疑我是有意识的。然而对每个有意识的人而言,这个不可置疑的意识本身似乎是我们意识到世界中最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不难(有意识地)想象,如果没有意识或丧失意识,那么所有归属于人的一切创造发明:社会组织、文化、仪式、法律、伦理、文学、艺术、科学和技术;一切纷杂的生命品质:快乐、悲伤、兴奋、抑郁、冷漠、仇恨、悲悯——都将无从发展,或荡然无存。想想一个处于非有意识的状态(如昏厥、植物人、无梦睡眠、梦游)中的人的生活:在他的“心智空间”中,没有什么被体验到(experienced),也没有什么可述说的,那里一片“黑暗”。在如此黑暗的心智空间,当然无从提出理智上的“意识问题”。意识的神奇之处就在于此:“正因为有意识,才使我们能够、甚至不可避免地要对意识提出疑问,还有什么比认识到这一点更让人迷乱的呢?”我们有意识的生活正是我们畅游其中的海洋。所以并不奇怪:意识很难理解。我们有意识地体验到许多不同的事情,而且我们思考我们体验到的这些事情。但体验和思考意识本身却并非易事。鉴于此,哲学和科学通常把意识等同于某个比它本身小的“东西”,例如将它等同于我们能够观察到的某种“东西”,诸如大脑的一个状态,或等同于我们所体验的某个方面,诸如“思想”或“语言”。

1.2 研究层次

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那段辉煌发展,意识在当代的认知科学中已然成为一个枝繁叶茂的研究领域。它既牵涉不同的学科(如哲学、心理学、脑科学),也涉及非近代科学意义上的其他传统(如神秘主义、东方的“心学”传统,特别是佛教的不同派别)。作为哲学、科学和其他传统共同关注的主题,当前“意识研究”涉及了三个基本层次的问题:

L1-意识的现象学问题:即回答“意识是什么”的问题,它要求在意识体验上对意识作出恰当、充分的刻画和分析。

人们对一个现象的最初认识和描述总是从其(有意识状态下的)体验开始的,对意识体验和意识状态的刻画和分析是理解和认识意识现象的起点。只是在认识意识现象时,存在一个认识论的独特性,即对意识现象的描述必须借助有意识状态下的意识体验本身来完成:它是一个处在第一人称(first-person)的第三人称(third-person)。“与物理学——它假定了意识和知觉,并对它的领域采取一种上帝之眼的观点——不同,意识研究必须认可这个第一人称的或主体性的视角。”这个认识论的循环对理解意识的本性是极为重要的,也正是这一点成为理解意识的一个内在困难。尽管存在这个认识论上的循环,对意识现象的分析和描述仍然存在多种可能性。在哲学、佛教传统和科学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不同的刻画和分析意识现象的独特方法。

L2-意识的实证科学问题:在生物演化中,意识是如何出现的?意识的神经关联物(neural correlates of consciousness,NCC)是什么?或者更一般地来说,意识的实证科学研究就在于确定意识现象“背后”神经的、概念的甚至是量子力学的机制或模型。

意识是一个演化生物现象——这是当代意识科学研究的一个普遍立场。

因此,从生物演化-发展的角度透视意识,如动物意识、婴幼儿意识、病理的意识,以及探讨意识现象“背后”的神经关联物和机制构成了当代意识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L3-意识的形而上学问题:确定存在的范畴以及各范畴之间的关系是形而上学研究的核心,因此意识的形而上学旨在研究和确定意识现象所归属的范畴与其他现象所归属的范畴之间具有何种关系,确定意识的存在论地位和存在方式,以及如何将意识放在一个统一的自然观中进行理解和解释。

面对意识这个复杂的议题,上述任何单一孤立层面的研究都不足以完成对意识的全面认识,而且在当代情境中这种纯粹单一和孤立层面的研究也是不存在。在实际的“意识研究”中,以上三个层次总是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跨层面、层面互惠(reciprocity)和层面交融是当代意识研究的基本局面和实际情形。

1.3 意识观

在当代“意识研究”中,意识呈现为一个复杂的研究议题。来自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依自己的学术背景、气质、角度和方法提出了不尽相同的观点和进路(approaches)。在此,我们亦概要地陈述本书关于意识的基本观点。

(1)意识是一个演化-发展上的生物现象。意识是一个出现在特定演化-发展阶段的生命机体中的现象,这个观念是当代意识科学研究的形而上学的支柱。其主要思想是:意识出现在生命机体中,它与作为生物、化学和生理的机体(特别是脑)的精巧运作是相关的;在意识现象与生命现象之间存在连续性,对意识本性的透视需要一个演化-发展的视角。意识在生物演化-发展的进程中是一个后来者,在意识出现之前,生物演化-发展中存在一个无意识的生命活动阶段。因,演化-发展的视角为认识意识提供了一个对比的方法论原则,即在与无意识的对比中来理解意识的本性。

(2)意识的本性和结构。人们通常将意识与意向性(intentionality)、第一人称视角性、个体性、私人性紧密联系在一起。诚然,意识的本性与这些特性紧密相连,但是它们却不是意识现象所特有的,因为它们也存在于一般的、非意识的生命和心智领域。要理解意识的本性,一个最简洁的方式就是将其置于与无意识状态的对比中。简单地说,与无意识生命主体的无知无觉相比,意识的本性就是觉知(awareness)。

当我们描述有意识的体验时,一般的表达方式是:

“我”-觉知-(X)。这个结构包含三个成分:“我”(即自我)、觉知和客体意象(image of object),即(X)。关于觉知,我们还有一个要问的问题是:在一个有意识的体验中,当一个客体意象因觉知而呈现给“我”时,觉知本身是如何在这个体验中呈现的?答案是:觉知是自觉知(self-awareness)的,即觉知是反身性的(reflexive)。这样,上述的意识结构的一个完整表达见图1.1。对意识现象的认识存在一个认识论上的循环,这个循环在意识的本性中则表现为觉知的自觉知。

就意识体验的觉知及其自觉知而言,“光”或“光亮空间”是理解意识的一个强有力的隐喻。

(3)意识的形而上学。意识体验的觉知及自觉知特性使得意识现象呈现出与物质现象、生命现象和一般心智现象迥然不同的特性。为了在一个统一的世界观中解释这个具有如此特异性的意识现象,我们重新表述了一个形而上学的立场,即“两面一元论”或“一体两面论”(Dual Aspect Monism)的自然观。这个形而上学力图在与“意识是一个演化-发展的生物现象”这一基本立场融贯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关于心-身问题的说明。

1.4 思路和架构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上述意识观进行初步的论证。全书分五章。

第1章,导论。我们在导论中阐述了关于意识的研究层次和基本观点,并概述了本书的研究思路和架构。

第2章,意识的现象本性和结构。在这一章,我们论证了意识的本性是觉知及其自觉知。如何体会和理解“觉知”呢?我们认为,存在一个对比和一个隐喻:

(1)通过有意识状态与无意识状态的对比;(2)通过“光”或“光亮空间”隐喻。

觉知独立于所觉知的内容,但如果没有意识,那么发生在生命机体“剧场”中的两个“主角”——客体意象和主体身体状态的意象——就不可能被该生命机体所知晓和被感受到;一个无意识的生命机体也会经历变化的身体状态感受,但这种经历却不会成为体验,因此,无意识的生命机体不会有自我感。当觉知使得生命机体“剧场”的两个“主角”处于光亮之中时,意识结构也因此变得明显,其形式为:“我”-觉知-(X)。

第3章,生命自我。当代理论生物学中的自创生(Autopoiesis)和(M,R)系统理论的研究表明,生命机体(living organization)的组织和过程是一个操作闭环(operational closure)。这个操作闭环的持续蕴涵了一种组织不变性,它恰当地解释了自我的最基本的特性,即一种全局的、分布的、变异的同一性。通过对生命机体的组织和过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生命本身已经蕴涵了初始的认知和心智,因为操作闭环的维持要求生命机体具有一种选择的开放性,而这种选择的开放性既暗含了分类(categorization)和同化(assimilation)能力,也暗含了作为主体最基本含义的第一人称视角的意义生成(sense-making)。

第4章,感受和自我感。在这一章,我们以达马西奥的工作为蓝本,论述了意识如何赋予生命自我以自我感的。达马西奥将意识视为生命应对客体刺激而进行自身调节的一个独特形式。达马西奥关于意识机制解释的简洁和深刻之处在于,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看,意识的出现在于对融合了客体映射和因客体映射而改变的身体映射的再映射,即一个时间进程中的二阶映射。达马西奥提出,感受是一种对改变的身体状态的知觉。

第5章,意识的形而上学。为了处理“意识研究”的“难问题”,我们在这一章重述了“两面一元论”的自然观。这个形而上学的基本构想包括:

(1)宇宙的本体是一元的;(2)任何事物,即使是最原始的事物(像夸克、原子、基本粒子等),都有外在性(exterior,without)和内在性(interior,within)这两个面向(dimension),具有第三人称和第一人称两个视角,作为客体和主体的两重性;(3)内在性与外在性在演化-发展进程中是相应的(corresponding):即有什么样的第三人称的外在性的复杂物质系统,就有相应的第一人称的内在性的经历(undergoing,living through)或摄受,反之亦然;(4)意识是演化-发展的特定水平上的事物的内在性的表现形式,在此水平上事物相应的外在性的形式表现为特定复杂性的身-脑系统;(5)内在性的人类意识形式不仅使人类有机体有了觉知及其自觉知的第一人称的体验(experiential)视角,而且发展了反思意识的第三人称的知识视角;(6)内在性与外在性之间既不存在相互作用、因果效应,也不存在平行关系或还原关系,而是一元两面的相应性(correspondence,correlation);(7)为什么怀特海所说的现实实体(actual entity)具有一元两面的相应性呢?我们是在“为什么存在某物而不是一无所有”(why there is something rather than nothing)意义上来回应这个问题,即这种相应性的存在是“法尔自然”的。

同类推荐
  •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沟通心理学

    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沟通心理学

    洞悉人间冷暖,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年纪小的人瞧不起人际交往,年纪大的人虽然也不喜欢,却非常愿意去学习这些。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人际交往过程中,不是让你去虚伪地说假话和逢迎别人,而是让你用更委婉的方式去和这个世界一起生活。《别人不说,你一定要懂的沟通心理学》这本书对人际交往、沟通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解读和完整的分析。
  • 治愈系心理学

    治愈系心理学

    本书精心为读者开设心理自助课,深入人的从欲望、内心、灵魂、人际、生活习惯等方面,帮读者疗愈心灵,拥抱幸福。?
  • 说服心理学

    说服心理学

    人事之间,难在说服;说服之间,成在心理。对于现代人来说,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采取最合理的方法打动对方的内心,用语言控制对方,谁就能拥有非凡的影响力。在生活中,我们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他有可能是你的父母、你的上司、你的顾客、你的朋友或者是你应聘的主考官。并且,我们随时可能遇到要说服别人的情况,如果不掌握说服的技巧,就难以达到让他人理解认可的目的。本书从八个方面对说服心理学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讲解了在我们生活中的各种成功说服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能够获得源源不断的支持和帮助,掌握自己的命运,甚至改变身边人的人生方向。
  • 儿童教育心理学

    儿童教育心理学

    这本书是为家长和教师而作的,他们可以从书中对儿童教育的新的洞见中获益。阿德勒的这本儿童教育书出版70多年来,在欧洲特别是在美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当今的中国,对于为人父母者或者教师,或者所有关心或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们,它也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本书的出版有益于从深层次提高我们对儿童教育的方法,培养更多有健全人格的人,更好地挽救问题儿童。
  • 生存的探索(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生存的探索(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对于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和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自我人格,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幸福、追求人生的真正成功。这不能不说马斯洛的学说也适应了我们每一个追求人生成功者的需要。
热门推荐
  • Trooper Peter Halket of Mashonaland

    Trooper Peter Halket of Mashona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世界音乐与舞蹈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解脱戒经

    解脱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幸福从心开始

    幸福从心开始

    本书收录了数十篇经典的英语美文,内容涉及生活、爱情、理想、亲情等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帮助你找到打开幸福大门的钥匙。书中选用的文章体裁多样,有语句优美的散文,像一道道清泉沁润你的心田;有感人至深的叙事文,让你领略人生的风景;也有世界权威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报告,让你的生活更加科学。
  • 榆树保卫战

    榆树保卫战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自我升华

    自我升华

    从习惯、学习、阅读、时间等多方面,来说明学习中可能遇到的种种约束与瓶颈,告知读者如何克服,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与自我的升华。
  • 皇宠之杠上大牌夫君

    皇宠之杠上大牌夫君

    一朝穿越,火场复生,洛青青这才发现自己居然进了皇室的下属部门,成了保皇一族的一员。还以为自己当上了风光的皇家人员,没想到跳进的根本就是一个无底火坑。她郁闷、她愤恨、她想暴走,但她不能告诉自己的顶头上司,“宝鸡”适合做的是地名而不是人名,除非她迫不及待地想进行第二次穿越……名字不好听?没什么!谁的穿越之旅不是痛并快乐着?缺陷不怕,只要有美来填!精彩片段:情节一(南宫烁篇):“小叽叽,真是不容易呀,你终于是本宫的了。”南宫烁摇头尾巴晃地走到保鸡面前,得意地说道。保鸡头上瞬间冒出数根黑线,苦笑道:“主子,可否麻烦您称呼奴婢的全名——保鸡。”南宫烁笑得纯真无邪,点头道:“好啊,小叽叽。”情节二(依旧南宫烁篇):南宫烁同皇兄们蹴鞠正起兴时突然尿急,转头向保鸡喊道:“保鸡,本宫要去小解,你过来替本宫,把局势稳住了!”保鸡慢慢坐起,装作中暑后的症状,虚弱道:“主子,属下不会……”“不会?你们保皇一族第一天就是教这个,你以为本宫不清楚?”眼见众人露出疑惑的眼神,保鸡“噌”地坐起身,斗志满满地改口道:“属下是说不会……输的!”情节三(南宫斐篇):面对不定期来光顾的亲爱大姨妈,保鸡束手无策,躲在茅厕里不敢出去,正在郁闷之时,头顶却突然伸出一只手,送上了大姨妈助手。保鸡揶揄道:“六皇子的心真细,不是给好多女人送过就一定是……”南宫斐挑眉,“是什么?”“就一定是有随身携带女性用品的嗜好。”“呵呵,说错了。第一,本宫不敢说今生会不会给很多女人送,但至少在你之前还没送过;第二,那是本宫刚刚特意为某个不知好歹的女人买来的,本宫没有随身携带那种东西的嗜好,但是不介意为了某个女人增加一种这样的嗜好!”笑点多多,先拉这两只出来遛遛,更多情节就坑里见喽!(文中涉及到的代号与地名、车名等如有雷同,纯属情节需要。)
  • 凌天战魂

    凌天战魂

    诸天万界,武魂为尊。楚云偶然觉醒可以升级的至尊战魂,从此开始逆袭之路。从最初的一抹黑光,成长为骑乘真龙,肩扛屠龙刀、手握诛仙剑的无敌战魂!挥手间,覆灭万界,我主沉浮!
  • 公安卫士的情怀

    公安卫士的情怀

    王华聪是红土地上公安战线的一名领导干部。他异常勤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牵手缪斯,用心情浸染文字,写下与发表的诗词作品达300余首之多。
  • 爱上夺心魔女

    爱上夺心魔女

    她是专门以整人为乐的魔女!他是家世显赫的转校新生!第一次她耍了他。“记住,这是惩罚之吻!我会让你终生难忘的!”第二次他又还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