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2700000001

第1章 文化与跨文化(1)

在今天,人们常常与陌生人交往,因为人的延伸既拓宽了人的活动范围,又使人的天下缩小了。因此,人就需要超越自己的文化。

——爱德华·霍尔《超越文化》

跨文化交流学

跨文化交流的概念

跨文化交流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包括国与国、团体与团体和个人间的交流。跨文化交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本身就充满了中文与英文两种语言间的差异和转换之趣。因为“跨文化”的概念在汉语里很清楚,且含义丰富;但是若转换成英语选择就太多了,是intercultural,cross-cultural,trans-cultural,contra-cultural,还是interracial或是international?需要说话人明确界定自己所说的“跨文化”是如何“跨”了怎样的“文化”?而“交流”一词的英文很明确,就是communication,但是因为其含义丰富,所以中文翻译的可选择空间也很大,是指跨文化交流、跨文化交往、跨文化交际、跨文化沟通,还是跨文化传播,或是跨文化传通?每一个词的内涵都有差别,甚至直接影响我们对说话者语境和学科背景的定位,因为在中文中,它们有的是典型的传播学用语,有的是社会心理学术语,有的是社会交际学和公共关系学术语,有的指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研究,有的则反映文化艺术研究的特殊取向。所以可以说,“跨文化交流”的概念和界定方式本身,就是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一个生动体现。

目前,人们主要从文化研究、传播学、社会心理学、语言学和国际文化关系研究等方面探讨“跨文化交流”的各种现实和学术问题。

独立学科的创建

跨文化交流学创立于1959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Edward T.Hall)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中首次使用了“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一词,后人视之为一门新学科诞生。霍尔先生创建这个学科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好心却办不好事。

在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马歇尔计划”实施过程中,大量的美国科学技术人员和各类专家被派到欧洲参与援助项目和重建工作,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文化文盲”而无法胜任这类跨文化援助工作。与此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新移民和留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移民生活环境也充满了文化习惯和价值观念的频繁冲撞,于是正在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外交服务学院(Foreign Service Institute)工作的爱德华·霍尔就在自己的培训和教学工作中提出了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并提交了自己的许多系统研究心得和科学的文化差异与比较方法。

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他写道:“美国的对外援助并没有赢得爱戴,也没有换得尊敬,反招来许多厌恶,或勉强容忍。……尽管美国人生性慷慨、满怀善意,但外国的敌意大都由于美国人自己的言谈举止引起……美国人常被批评的方式主要是:傲慢、不成熟或幼稚。在国际交流中,即使不是出于恶意,无知也是一桩不轻的罪过。人类的生活表面上看杂乱无章、令人困惑茫然,而在其深层都存在有序的一面。理解了这点,就可能重新审视一切。”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如今的跨文化交流研究已经是21世纪世界性的一门显学,许多欧美大学将之作为通识课程,同时在大学阶段强调四年中应有或必须有“境外求学”的国外大学学分,为的就是增加年轻人的跨国交流和学习经历,强化他们的跨文化素养。

对比之下,跨文化交流学也是中国人特别应该在21世纪里自觉强化自身集体素质的一类学识。之所以这样说,不是因为所谓“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而是因为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和“世界工厂”的新角色已经让我们与世界建立起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而是因为21世纪也是第一个世界各国人民可以共享和共建的世纪。换言之,由于科技和信息技术,当代重大事件的第一时间报道是可以全世界同步接收和反应,所以当代的重大国际和国内问题有可能让全世界范围内数以亿计的人民共同关注和参与决策。当历史学家回首我们这个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事不是太空旅行或核能的应用,而是整个世界上的人们可以真诚相对和互相理解。

跨文化交流的多种形式

Gudykunst(1987)将跨文化交流研究的领域,根据四个观念:互动Interactive、比较comparative、人际间interpersonal、媒介mediated,划分了四个范畴:

不同文化间的交流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多种文化间的交流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国际间交流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比较大众传播comparative mass communication

更符合中式思维的跨文化交流研究领域划分

Rich(1974)认为跨文化交流的五个领域是:不同文化间、国家间、种族间(多数与少数)、少数民族间、逆向(白人与印第安人)的交流。(陈国明,2009:10)

中国人的思维习惯从时空上讲是“从大到小”,从交流程度上讲是“由外到内”,所以,比较符合中国人理解习惯的跨文化交流五个层次或领域划分应该是:

超国家形式的交流(如国际组织、地区联盟、国家集团、非政府组织等);国家之间的交流;

国内(次国家各层次)之间的交流;

团体之间的交流;

个人之间的交流。

你说话时想代表谁?自己、团体、国家、人类?

学习跨文化交流,既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个人间的社会交流,也能促使我们更好地进行不同团体间交流,我们中的一部分人可能因为爱好和分工,进入国家外交部门,代表国家进行跨国交流与对话。但需注意的是,代表国家、团体和个人自己进行跨国对话,会有不同的说话方式。一般而言,外交部门的工作人员因为职业道德,应该代表国家,或者更确切地说,代表正在执政的国家执政党派或团体对外交往;除此之外,一般代表商业或学术团体、代表个人自己看法的对外交流就可以拥有更多的个性和自由多元的声音。

有时我们会不满一些个体在代表国家时过于“个体”,如一些中国代表团成员对外讲话时不礼貌、不懂规则,或表达能力太差之类,有时我们也不乐意总是听到有些要员、名人及个人,动不动就代表“中国人民”对外说话,让我们未经授权地就“被代表”,他们代表“我们”说的话,还都是大话和套话。我们都希望人们在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身份、对合适的对象、说合适的话。

同文化内部也有跨文化交流

特别要针对中国学生强调的是:同文化内部的交流也是跨文化交流。

同文化内部交流是指相似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跨文化交流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交流。研究发现:这二者之间有许多相似,同构同质。

所以不要认为周围都是中国人,都听得懂或看得懂汉语,就不存在跨文化交流;包括看到海外华人及子女,看到港澳同胞或台湾同胞,就认为交际起来会容易许多;其实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域辽阔的大国,内部的文化差异一点也不逊于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所以,只要我们有起码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敏感性,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从自己每天的亲身人际交往经历中获取跨文化交流的基本体验、知识和能力。

调查一下:大一新生的跨文化体验

每年新生到大学报到和开始新生活,也是一次频繁互动的跨文化交流(跨地方文化、民族文化、方言文化、社会文化等)。全国招生的全国性大学,往往学生的素质比地方性大学更高,因为自然拥有了许多跨文化生存和交流的实践经验和收获。所以跨文化素养绝不仅仅指跨国交流的能力,它其实是每个有志者都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

例:调查发现浙江大学新生总感到北方与南方文化差别太大

如北方同学打饭时说:“来碗米”,南方大学食堂的服务人员就不解。

北方同学惊讶南方小贩对每一毛钱都斤斤计较,南方同学觉得很正常,因为他们挣的就是那一两毛钱,薄利多销嘛。北方同学也高兴在南方生活时,可以一次只买一个没有见过的南方水果。他们发现南方的许多商家和店主服务意识非常好,但有时他们也体会到在他们非常殷勤周到的推销之后,就可能变得十分“势利”……

文化特征与功能

文化无所不在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曾经说过:“我被托付一件困难的工作。就是谈文化。但是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形状。我们想用文字表述它的意义。这正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似的。当我们去寻找文化时,除了不在我们手里之外,它无所不在。”

中西文化定义的差异

文化的定义在中国和西方存在差别。在西方,文化就是“栽培”(culture),很长时间以来西方将文化定义为一种教育的方式。但是到了18世纪以后,这个概念逐渐变化,其描述对象从外在的行为变成了对内在的、人的精神意识的描述。简而言之,西方人认为在物质生活以外的所有一切,是一种文化的存在。

相对而言,中国还保留着类似西方早期的思想。我们谈及的文化在某种程度上带有外在物化的含义。在中国,最早谈及文化的是汉代的刘向,而他所说的“文化”是指文字和教化。联想一下中国的地理,凡是以“化”为名的地方,比如说湖南的怀化、浙江的奉化,都是比较偏远的地方,也是古人所说的化外之地。因为是化外所以要文化一下,即把文化作为统治的手段来改造教育那些不是中原地区的人。心理学家认为,主观文化是最有意思的文化,而客观的文化只是主观文化的外在载体。比如说圆明园兽首的意义就在于代表了中国的百年羞耻,如果它不承担着民族感情,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彭凯平:《文化与心理:探索及意义》)

问题讨论:两个人或两人以上,才有文化?

虽然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每个人出生不久后,就开始获得所属文化的深刻影响,但要注意的是,一个人生活,谈不上文化,两个人或两人以上,通过交际和沟通,包括交际失败和误解,才谈得上文化的建设和改变,如两个人相识相知,建立了友谊,就开始建立一种社会文化;两个人相恋相爱,建立了家庭,就开始新创一种家庭文化。可见文化与交际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

当然也有另一种可能,就是一个人独处时,他或她将自己化为两个或以上的人。比如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就论述了具有多重性的“自我”,并提出这样的自我理解能够使自己成为自己“无偏颇(公正)的旁观者”,从而实现道德自律。比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其中的主要人物即三兄弟,就被评论家分析为一个人的三个可能侧面像。又如美国作家梭罗的名言是:“我喜欢独处。我从没遇到过比孤独更好的伴侣。”

建议使用“中义的”文化概念

关于文化,许多名人曾经为之下过定义,这些定义归纳起来已经有400多种。如果为了简洁明快,我们可以大体将它们归为三类:

广义的——成果说,即文化指一切人所创造的文明成果;中义的——模式说,文化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包括思维取向、行为模式和制度导向;狭义的——信仰说,文化主要指基本信念或意识形态。

一般而言,跨文化交流的“文化”主要讨论的是“中义的文化”,也就是一整套生活方式的差异。美国人类学家罗杰·M.基辛(Keesing)在他的《文化人类学》(1976)中说:文化必定是可思的(thinkable)、可学的(learnable)、可处的(liveable)。“使人成之为人”(makehumanshuman)的知识、经验、理解、意义、语言、信息所构成的观念体系,就是文化或文化模式。

首先,文化不是“天造地设”、不可改变的个体或人类团体的“宿命”,而是人创造出来、为人所用的精神和物质产品。由于人性的相通性,就像孔子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文化作为“人造品”所体现的价值观或生活理念,虽然可能有地域和习俗上的明显差异,仍应该是可以被绝大多数人类成员所“跨文化”地理解和解释的。

其次,文化既然是为人的、教化人

的,它也就是可以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和共同改变的,是可以代代相承和不断发展的。再次,文化即使有再多的丰富性和差异性,也应该是能够让绝大多数人类成员所“跨文化”共同相处的;如果一种文化以特殊性为理由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到其他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那么这种“特殊的”文化必须随着跨文化交流和碰撞而改变,尤其是改变其不能让其他文化与其“共处”的极端的特殊性。

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现在正面对着一个严酷的选择,保存文化呢,还是保存人?如果依照我的文化是为人的知识(的理解),选择是明确的,就是要保存的是人,而不是文化。

同类推荐
  •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日臻完善 从汉半两到五铢钱(文化之美)

    本书以汉承秦制铸造半两钱为切入点,论述秦半两的深远影响,同在另一方面也阐述其在生活中造成的种种不便,从而使得汉代统治者下决心将货币政策大刀阔斧改革一番,而这一改革在汉武帝时期终于得以实现。统铸五铢钱这一措施不得不说是极其明智的,其为以后的经济大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软实力与国际谈判

    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国际谈判深受其影响。在两国的谈判竞争中,军事等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中国为什么在国际谈判桌上很多时候不占优势?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对文化的差异性认识不够。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常常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二是对新闻媒体的作用不够重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媒体已经开始主导社会舆论的话语权,特别是网络世界的兴起,舆论浪潮席卷而来。谈判是最直接的文化角力。我方人员的文化积累,对对方文化背景的熟悉与洞察,和不同文化背景人士的交流应对……小而言之,关乎在某次谈判中是否可运筹帷幄、长袖善舞;大而言之,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的外在形象,以及在国际谈判席上主动权和话语权。
  •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历史沿革与祭孔文化

    孔庙建筑历史悠久,已有近二千五百年的历史。公元前478年,孔子死后的第二年,鲁哀公就在孔子故乡曲阜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立庙,内藏孔子生前用过的衣、冠、琴、车、书等,“岁时奉祀”。这是中国最早的孔庙。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热门推荐
  • 跋扈七皇妃

    跋扈七皇妃

    将门幺女姜雉被母亲苦心孤诣的教导成胸大无脑的“大家闺秀”。皇恩未泯,姐姐协助,才得以嫁入平阳侯府,一举成为平阳侯周谧的嫡妻。然而十几年的封建教束让庄慧木讷的她在明争暗斗的侯府中处处受制于人,不久之后,愈演愈烈的侯府内斗毫不留情的封堵了她的谦和柔婉之路,另附木牌一只:“此路不通”夫君厌她痴楞,成婚十日日日留恋花丛,不惜为一个青楼粉头断她双腿。婆婆喜她木讷,明知她体虚,虚不受补仍赏与党参,以求她早日命归黄泉。大嫂乐她愚钝,仗凭一张利嘴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乐此不疲的见她深陷泥沼之中。小姑欺她心善,忘恩负义不止,三番两次恩将仇报。巧遇高人指点,奄奄命息之前重看一眼整个人间。一颗续命丸,让她继续残缺的人生。天道独行,冤债偿还,她一把撕开端庄柔和的外衣,冤有头债有主,待她匠心独运,以牙还牙,一一加倍返还。婆婆精明狡诈,疯了。大嫂假仁假义,休了。小姑欺软怕硬,哑了。夫君幡然悔悟,阉了。原本以为了结一切便可解甲归田,只可惜半路杀出个第二春来…死缠烂打,她不为所动。软磨硬泡,她视若无睹。索性,生米煮成熟饭,七皇子独孤琼另辟蹊径。才出宅斗,再入宫斗。权位迢迢,情路绕绕。究竟是一场爱的盛宴,还是阴谋的残骸?【片段一之无后为大】独孤琼:娘子,今天朝堂上那些老匹夫们上奏说,六宫无后,所以…那个…姜雉:后宫皇后月俸几千两?独孤琼:呃,四千两。姜雉:薪水太低,不干!独孤琼:捞捞油水,中饱私囊,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大约一个月四万两。姜雉:皇后之位非我莫属!独孤琼奸计得逞笑的欢快,不久之后…独孤琼:皇后,群臣进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姜雉:皇上,你身体…不行?独孤琼:。。。。!!姜雉…为何后宫佳丽三千的肚子都不见动静呢?【片段二之奋战小三篇】姜雉身披华袍,登上城楼,面对城下叩跪众人,跋扈嚣张道:老娘给皇帝和穆妫道个喜,他们的孩子就要出生了,(深吸一口气)他们最好是真爱,否则老娘会祝(zu)福(zhou)他们早日玩完!!本文慢热,男主自始至终腹黑,女主先木讷,再聪慧,后跋扈。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明史演义(上)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明史演义(上)

    《明史演义》是“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中的一本,讲述明代的历史事件与纷纭人物,故事跌宕起伏、精彩纷呈,是史学爱好者、文学爱好者的经典书目。本书讲述从“第一回 揭史纲开宗明义 困涸辙避难为僧”到“第五十回 觅佳丽幸逢歌妇 罪直谏杖毙言官”的历史。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登基,年号洪武,国号明。至此,元朝灭亡。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一系列的动作,历来受到众多评议:杀功臣、废宰相、建立秘密特务组织等。太祖崩,而后有仁宣之治、弘治中兴、隆庆新政……
  • 迷失地下铁

    迷失地下铁

    一场诡异的车祸后,人们坠入了从未见识过更无从想象的地下世界。几队幸存者带着寻求出口的希望,在诡秘莫测、怪事迭出的地下世界中艰险地探索,与各种怪异的生物以及自己的同类斗智斗勇,比拼耐性。当迷失在一个陌生空间之中,人性的弱点暴露无遗,贪婪、暴戾、自私与正直、善良、坚守,试看人们如何抉择,最后能否回到充满阳光和爱的世界。
  • 梦断山河

    梦断山河

    江南山水江北雪,西塞风沙东关铁,纵横古今三万里,一寸山河一寸血!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肥田沃土,群狼伺机。中汉大地,再起兵戈。千万生灵,惨遭蹂躏!是承受,还是抗争?满腔热血,怒发冲冠,驱除外寇,誓守家园!对天长啸,梦断山河!试问天下天下,谁主苍生?
  • The Mystery of Orcival

    The Mystery of Orciva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王者荣耀之剑气长

    王者荣耀之剑气长

    当人类文明达到极致,最终毁灭,人类的火种承载方舟在宇宙中漂流无尽岁月,终于发现了王者大陆。在这片与地球相似又不同的大陆上,究竟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英雄与英雄的碰撞,传奇与传奇的交锋,又会铸就怎样的文明和辉煌呢?女娲、后羿、齐天大圣、李白、武则天等等熟悉的名字又会在王者大陆这一片新的土地上演绎怎样的传说?
  • 望天树杀人事件

    望天树杀人事件

    暑假,初中生苏杰与当刑警的舅舅周渊易原本准备去海南度假。在飞机上,舅舅巧遇中学同学上官小商、以及与上官同行的小学生黄寰宇。但当飞机降落在机场时,苏杰才发现在舅舅的刻意安排下,他们竟来到了美丽的西双版纳,而舅舅之所以这样安排,正是为了规避一场针对黄寰宇的绑架案。为了躲避绑匪,四人来到中老边境的望天树自然保护区,与他们同车的,还有一位漂亮的女歌手,可那位女歌手第二天却在望天树的树冠空中走廊上凭空离奇消失,当夜,上官小商也在哈尼族村寨中的一间密室里不幸遇害,一具来历不明的尸体则静静漂浮在村寨外的南腊河上…
  • 科学回眸(走进科学)

    科学回眸(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热河之魂

    热河之魂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全线占领了我东三省,以溥仪为傀儡,成立了伪满洲国。后又攻占热河,窥视我整个华北地区。当时的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不战而退,仓皇逃窜。致使热河沦陷,遂被日军划入伪满洲国。在此民族存亡危机关头,地处燕山深处、滦河岸边的黄花川,有一个名叫孙永勤的人,带十七个农民揭竿而起,拉起一支队伍奋起抗日。用生命和热血捍卫了民族尊严,铸就了热河之魂。
  • 遗弃

    遗弃

    《遗弃》是薛忆沩的代表作之一。主人公是生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个年轻人图林,图林是一个“自愿失业者”、“业余哲学家”,《遗弃》就由图林一年的日记构成。作为一个“例外”中的“例外”,他突然陷入了存在的困境,他好像诸事都失败了,也许只除了一件事:他在心灵的路上走了很远。而他走的路是一条很少人走的路,他进的是窄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