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木版年画产地遍及全国各地,河南朱仙镇、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广东佛山和河北武强等地都盛产木版年画。木版年画作为一种来自民间、为大众服务的民间艺术形式,表达了吉祥喜庆的寓意以及辟邪酬神的愿望。百姓通过木版年画上衣着华丽的人物和满堂生辉的气氛,传达着他们在新年之初对生活的美好寄托。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近木版年画,借助一幅幅色彩绚丽的作品,全方位地了解其中的奥秘。
千百年来,木版年画在民间流传广泛。全国各地的木版年画在内容、尺幅和功用上都有所不同,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但是,由于年节张贴的共时性和木版印制的相同性,在祈求吉祥、平安的背景下,仍旧约定俗成地称作“木版年画”。木版年画按形式、用途等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门画
门画是我国民间年画的一种特有形式,主要用于农历新年时张贴。古时候,劳动人民创作了丰富多彩的门画,用以辞旧迎新、驱邪纳福。如今,人们仍然保持着在春节时张贴门画的传统习惯,一方面增添了节日的气氛,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求。门画主要包括门神、门童和画对子。
1.门神
农历新年时,家家户户都会在各家大门的两端贴上一对门神,以求平安吉祥,同时也装饰了门板。
门神,又可分为武门神和文门神。
武门神一般会贴在外门上,两两相对,画面上会出现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恭等人物,他们大多手握刀枪,威风凛凛。这类门神的作用主要是镇宅护院。
文门神一般会用文官朝臣作为门神画的人物,所以又称作“门官”,表达了民众在新年招财进宝、祈求风调雨顺的愿望。一般来说,文门神身边常有拿着各种吉祥器物的童子,他们象征着多子多福、益寿延年。
2.门童
门童,也叫“金童子”,是专门贴在门扇上的吉祥娃娃图,题材有“五子登科”、“鲤跃龙门”、“太狮少保”等。门画上的童子也都穿着朝服,头戴乌纱,在民间很受欢迎。
3.画对子
画对子,也叫“房门对”,以双勾墨线题对,再在题字中填上与其内容相关的图案,或者用实物图案组成字句,叫“拼图字”。
二、幡画
1.拂尘纸
拂尘纸好像窗花,一般由4幅连环画组成,呈长条形状,内容大多是人们熟悉的戏剧故事和历史人物等,也有象征瑞祥吉利的花卉鸟兽。拂尘纸图中每条都标有4个字,如“精忠报国”、“明公断案”、“巧姻缘图”、“三山五岳”、“四季平安”、“九凤朝阳”等,内容丰富多彩。这种年画在民间起到了美化环境和实用的作用,人们常常把它贴在神龛前、碗柜、炕柜、门窗上,一方面装饰了居舍,另一方面可抖落和阻挡尘土,保持卫生。
2.桌围
桌围又叫“桌裙”,是围在大户人家桌子上的桌帘或椅靠。相传清代乾隆年间,郑板桥到太平县任私塾先生时,就曾经为主人画了墨竹作为桌裙。而一些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人家,无法请到名家为其画桌裙,就把印刷好的图画粘贴在桌子上,临时应付一下。
3.挂钱
每到春节,家家户户都喜欢在自己家的门楣上贴上一排色彩缤纷的“挂钱”。挂钱上刻镂着一些吉祥图案和文字,迎风飘舞,非常好看。它和春联交相辉映,展现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辞旧迎新的节日景象。
挂钱大都是长方形的,一般长26至30厘米,宽20至25厘米,由中心、边框和穗儿组成。有的挂钱只有图案,有的只有文字,有的既有文字又有图案。挂钱一般每套5张,分别用5种颜色的纸、帛、绢刻成,形式统一,喜气盈盈。
挂钱主要贴在门楣上,也有把它贴在仓库、鸡舍、猪圈或井台上的。挂钱中心的图案和文字必须与边框紧密相连,为了方便人们看得清楚,需要剪刻得简练大方。
【知识小百科】
谜语:“长方形,一块板儿,沥沥拉拉胡椒眼儿,中心衬着图和字儿,辞旧迎新添风采儿。”
谜底:挂钱
三、神像
1.诸神
诸神包括常供神像和仪式神像,内容有“禹王锁蛟”、“紫微高照”,“玄都大帝”等。到清朝光绪末年,各地流行的神祃年画已经由100多种。有的地方还将佛祖、孔子、老子、关帝、财神、宅神等归到同一张纸上,形成诸神图,只请一纸,诸神齐备,这种诸神图经常出现在农村庄户人家。
2.灶马
画灶神骑在马上,因此称为“灶马”。灶神,也称“灶王”、“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等,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晋代以后列入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自从人类开始用火烧制食物之后,灶就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过年时张贴灶神也就成为新年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灶王像两边通常写着“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的句子。
祭灶是我国民间年俗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之后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这户人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者恶行。玉皇大帝会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人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到灶王爷手中。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具有重大的利害关系。因此,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户户的灶台上都设有“灶王爷”的神位。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灶王爷升天的日子。这一天要进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届时鞭炮齐鸣,气氛浓烈,有的地方也叫做“小年”或“过小年”。送灶时,家人要向设在灶壁神龛中的灶王爷敬香,并供上用饴糖和面做成的糖瓜等。用饴糖供奉灶王爷,是为了让他甜甜嘴。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边涂边说:“好话多说,不好的话别说。”
四、纸马与瑞符
古代规格较高的祭祀常使用活马,后来演变为用陶马或木马,而一般百姓家则用纸马代替。纸马俗称“甲马”,其形式实质上就是木刻黑白版画,经济实惠,在民间流传颇广。
1.甲马
“甲马”则是指画有神像用于祭神的纸。在纸上画神佛之像,或者牛王、马王等神像,祭祀之后再烧掉,这种纸就叫“甲马”。有的商铺把画有财神的甲马挂在店铺招牌的上面,节后开市的时候再把它烧了,就是要取“火烧财门开”的意义。
2.瑞符
瑞符是新年祈福、出行或者禳灾时焚化以求吉祥的版画,多绘制“百忍”、“踢神虎”、“避五毒”等内容的画幅,图文并茂。
五、炕画
炕画,又叫“炕围”,过年时贴在土炕周围墙上。我国北方地区自古就有在炕周围墙上作画的习俗,这些画用来装饰房间和保护粉刷的墙壁。
炕画内容丰富,从风景、花鸟、野兽到历史传说故事,可谓无所不包。炕画上的装饰性图案,多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内容。
六、窗画
窗画就像剪纸一样贴在窗格间,4幅一组,一组1个故事,尺幅四寸见方,内容多是人物故事。
例如,河北武强的窗画制作精美,内容多以花篮为主,花篮中心又有甜瓜、石榴、桃、李等圆形图案,贴在窗棂上,然后挖去中心圆形图案,嵌上透明的云母片,从外面也能看见。
七、灯画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灯画多为这个节日所作,一般尺幅不大,色彩鲜艳,被灯光一照,五彩斑斓。灯画形式多是上文下图,或上字谜下画谜。
八、年画
1.中堂
中堂一般全张印绘,立式贴在堂屋之中,内容也以吉祥寓意为主,多反映“才子佳人”、“麒麟送子”、“刘海戏蟾”、“状元及第”等内容。有的人家还将制作精美的年画装裱成轴,享受与国画一样的待遇。
2.屏条
屏条一般为4扇或者8扇一组,内容多表现连环故事,像我们比较熟悉的“小人书”,有情节,有人物,表现力极为丰富,可以作为儿童的启蒙教育。
3.三裁
三裁,又叫“三才”,把一张纸裁成三开,横竖式都有。立式的叫“立三裁”,也叫“窗旁”、“洋条子”,两幅一对。多用于居室装饰窗洞,有的还配以窗顶画,如同贴对联时的横批一样。
4.斗方
这类年画四四方方,像称量粮食的斗,所以叫做“斗方”。内容既有书写文字的,也有绘有图画的,多贴在粮囤、箱柜、照壁之上。贴法有两种:一种是方贴,一种是菱贴。
5.横条
年画中的横长条形状的,统称“横条”。
6.历画
历画上印有节气表,规劝农民时令时耕作,多画有耕牛和牧童,又称“春牛图”。
春牛图是中国古代一种用来预知当年天气、降雨量、干支、五行、农作物收成等一系列资料的图鉴。春牛图在人们心目中也表达了对丰收的希望、幸福的憧憬以及对风调雨顺的祈求。它是中国民间最常见的吉祥图案,也是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喜闻乐见、长盛不衰的绘画内容。
直至现在,我们也能从一些日历里面找到它。春牛图里画了一头牛和一个牵牛的“芒神”。春牛图的左右两旁分别写了预测当年的天气及农作收成的七言诗句。
木版年画发展到现在,没有因为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而消失,最主要原因就是它特定的艺术形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连。木版年画与百姓的居住环境、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关系密切。劳动人民一年四季为生活奔波,因此每天在繁重的劳动之后,精神上需要一种放松。这时,生动活泼、浅显易懂、趣味性强的木版年画恰恰最能满足民众的这种心理需要。
总的来说,木版年画大多呈现出“美”、“满”、“对称”的构图特征。这种构图方式,表现了木版年画在新年里所要传达的吉祥寓意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同时,也符合中国千百年来民众的审美取向。
一、满、多、全的构图特征
1.满
木版年画“满”的特征一方面满足了广大民众在春节希望热闹、欢快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年画题材本身欢乐、祥和的气氛。中国传统观念中“美”和“满”是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做任何事物都希望完美、圆满,像“子孙满堂”、“满堂生辉”、“满面春风”等象征美好富足的词汇中都有“满”字。因此取自民间的木版年画也必须符合大众的审美需求。所以年画的整体构图总会把画面安排得丰满充实,尽量不留空白,并配以花边和文字。
例如,桃花坞吉庆题材的代表作《花开富贵》,整个画面安排饱满,几乎没有空白。牡丹、石榴、寿桃、花瓶、如意、佛珠等被安排在画面上层,底纹配上吉祥图案,构图丰满,气氛热烈。又如,山东杨家埠的对屏木版年画《花开富贵》、《莲生贵子》,构图分上、中、下3层,上面是一对具有剪纸风格的装饰狮子,中间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主题图案,下边有花瓶做装饰,整个画面安排得满满当当,显得既热闹又华丽。
又比如在杨家埠木版年画《金玉满堂》中,一个胖娃娃的脸几乎占了整个画面的1/4,大大突破了现实生活中人物的比例限制。门神画《秦琼、敬德》,明显地加大了头部,加宽了身子,让人物占满了画面,进行了高度的夸张和变形,但看上去并没有感到不真实,反而使画面上的人物更显得威风凛凛。
2.多
木版年画人物众多,衣着华丽,且手多拿饰物。如桃花坞的《百子图》中,100多个孩子形态各异,有的嬉戏打闹,有的弹琴奏乐,有的舞龙灯,有的放风筝,千姿百态,活灵活现。另外,周围布景多为亭台楼阁、假山湖石、树木花卉、小桥流水,穿插其中,令人目不暇接。年画周围还有“福”、“寿”组成的连续图案,以此寓意多子多福、福寿延年。
另外,木版年画有的也直接用“多”来做标题,例如杨柳青的木版年画《福寿三多》。画上有3个又白又胖的娃娃,他们都盘腿坐着,手上都带着手镯。左边的娃娃梳着朝天辫,穿着红色短袖的褂子、绿花的裤子。腿上放着一个大石榴,右手抱着,左手正往嘴里放石榴籽。石榴是裂开的,露出许多鲜亮的石榴籽,表示“多子”。中间的娃娃每个鬓角上都留有一撮头发,穿着蓝条短袖的褂子、紫色绣花边的裤子。腿上放着一个大仙桃,双手抱着正在吃桃,表示“多寿”。右边的娃娃梳着羊角辫,穿着粉色短袖的褂子、蓝底绿花的裤子。腿上放着一个大佛手,左手扶着,右手伸出食指。佛手的“佛”谐音是“福”,表示“多福”。因此称作“福寿三多”。它能在新年平添欢乐、喜庆、祥和的气氛,给人们带来富足、安定、喜庆的心情。
3.全
木版年画运用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方法,人物年画追求面面俱到,故事年画则突出故事的完整性。这样构图,既加强了画面的装饰性,也符合民众求“全”的心理倾向。
例如年画中的人物,无论男女老少手里必须拿着具有象征性的物品,以图吉利。人的五官必须清晰,画面上不能只有出现一只眼睛或一只耳朵。所以画面上的人物安排一般要求互不遮挡,而且人物多以正面出现。另外,人物动作的表现要求直接明了。赶车的要挥动鞭子,割麦的要把镰刀搭在麦子上,纺线织布的要把手放在纺织工具上。
又如戏曲年画,就比较注重故事的完整性,如《盗仙草》、《西游记》、《双锁山》等,能使即使不识字的人也可以从画中看懂故事情节,带给人喜悦和享受,这也是年画能贴近大众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