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3500000001

第1章 寺庙综述

我国寺庙的数量众多,建筑风格多样,艺术价值极高,千百年来,承载与记录着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和兴衰,不仅是我国的艺术瑰宝,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我国悠久宗教历史文化的代表与象征。

我国的寺庙文化源远流长,它完整地保存了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在国家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中,寺庙及其相关设施约占一半,说它是“历史文物的保险库”,可谓当之无愧。我国的寺庙建筑与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俗特色。

同时,寺庙文化也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天文、地理、建筑、绘画、书法、雕刻、音乐、舞蹈、文物、庙会、民俗等。尤其是许多地方一年一度的庙会,如火如荼,不仅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容,而且也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节佛寺建筑

佛寺是中国佛教建筑之一,起源于印度,从北魏开始,逐渐在中国兴盛了起来。据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记载,北魏首都洛阳内外,当时竟然有一千多座佛寺。唐朝诗人杜牧曾在《江南春》诗中说:“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可见,当时的南北朝时代,大规模兴建佛寺已经蔚然成风;佛寺数量之多,令人惊叹。

一、“寺”的演变

寺,原来并不指佛教意义上的建筑。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云“寺”为“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等。其中,“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时期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的“三府九寺”制。其中,九卿中有“鸿胪卿”,其官署就叫“鸿胪寺”,大致相当于后来的“礼宾司”。

在中国,虽然佛教的传入早在西汉末年就已经开始了,但当时人们只不过是把佛当做一种神灵来供奉,与神化了的黄帝、老子等没有多少不同,所以,那个时期便没有佛寺之类的佛教建筑。只是到了东汉的后半期,尤其是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才作为一种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宗教在大河上下、长江南北次第传播并流行开来,大量的佛教寺院才开始在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下得以兴造。

因此,“寺”是佛教正式传到中国后,中国人为了尊重佛教,对佛教建筑的新称呼。将称朝廷高级官署的“寺”用来称呼佛教建筑,足可以说明当时的统治者对佛教的重视与敬重了。

知识小百科

你知道佛教中“寺”一词的由来吗?

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僧人有用白马驮着佛经来到中国的,为佛教在中国大规模的传播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印度僧人到达中国后,最初是住在洛阳的鸿胪寺中,后来鸿胪寺改建,取名为“白马寺”。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在佛教用语中,“寺”叫做“僧伽蓝摩”,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中国的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的名称越来越少地出现了,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二、佛寺独具中国特色

印度佛寺传入我国后,很快与我国传统的宫殿建筑形式相结合,成为具有中国建筑风格的佛教建筑。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已采用中国传统的院落式格局,院落重重,层层深入。到了隋唐时期,由于隋代崇佛,广建佛寺,剃度僧尼,而唐代强大,包容诸教,亦倡事佛,所以隋唐两代,佛教发展之速之盛,令世人瞩目。这一时期,供奉佛像的佛殿成为寺院的主体,塔被移到殿后,或另建塔院,这与印度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已有很大的不同,完全中国化了、世俗化了。

中国佛寺采用传统宫殿建筑的形式,一般以殿堂(又称正殿、大殿或大雄宝殿)为主体,集中地体现了我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和特点。中国佛寺建筑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中国的佛寺建筑有很多的室外空间,但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正所谓“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国的佛寺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

三、佛寺建筑特点概说

佛寺殿堂的屋顶,无疑是整个建筑中最显著、最重要的部分。它较多地采用庑殿、重檐、悬山、硬山、卷棚等样式,所以无论正视、侧视、俯视,它的立面、平面都是曲线。曲线优美的屋顶尤其是翼状起翘的“飞椽”,非常轻巧活泼,给游人的印象最深。

“斗拱”是中国建筑独有的奇特构件,常被用来代表中国建筑,兼具结构、造型、装饰多重功能,十分独特。斗拱由多种形状各异的木块重叠装配而成,它的使用可增加屋檐伸出的长度,缩短梁枋跨度,分散节点处的压力;此外,“斗拱”还兼有装饰的作用并表现尊贵等级。使用“斗拱”的木构架,是“中国建筑真髓所在”(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

大殿一般采用梁柱结构,这种木构架,是用中国传统工艺做成的,可抗地震的破坏。

从建筑格局上看,中国古人在建筑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设计时以纵轴为主,横轴线为辅,通过暗示、烘托、对比等手法,使建筑间含有微妙的虚实关系,从而体现了中国建筑“含蓄”的美学特征。而佛寺建筑也不例外,它以中间一条南北向纵轴线为主,主要建筑都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次要建筑安排在轴线的东西两侧。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山门的正面为天王殿,殿内有四大金刚塑像,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法堂,再后面为藏经楼,僧房、斋堂则分列正中路左右两侧。大雄宝殿是佛寺中最重要、最庞大的建筑,“大雄”即为佛祖释加牟尼。隋唐以前的佛寺,一般在寺前或宅院中心造塔;隋唐以后,佛殿普遍代替了佛塔,佛寺内大都另辟塔院。总之,沿着这条中轴线,佛寺的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此外,园林式建筑格局的佛寺在中国也较普遍。这两种艺术格局使中国寺院既有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远。

唐宋时代禅宗兴起后,提倡“七堂伽蓝”制,即建有七种不同用途的建筑物。到了明代以后,“七堂伽蓝”已有定式,即以南北为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和藏经楼。东西配殿则为伽蓝殿、祖师殿、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东侧为僧人生活区,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茶堂(接待室)、职事堂(库房)等;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接待四海云游的僧人居住。

近代佛寺的基本部分,主要为两组建筑:山门和天王殿为一组,合称“前殿”;大雄宝殿为一组,为佛寺主体建筑。有了这两组建筑,方可称为“寺”。庭院布局以四合院最为典型,从表面看,四合院是一个封闭型较强的建筑空间,但实际上,宽大的庭院在使用时可以灵活多变,适应性很强。

中国古代的建筑还十分重视色彩,特别是重要建筑,往往是“屋不呈材,墙不露形”,形成了独特的东方建筑色彩艺术,这一特点在佛寺建筑上也同样得到了体现。

第二节庙的概述

在漫长的历史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庙与佛寺一样,都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都具有中国式的艺术价值与魅力。现在,我们一般称佛教之寺院为“寺”,如“白马寺”;而称用于祭祀供奉或者基于民间信仰而建成的民间宗教建筑为“庙”,如“妈祖庙”(但也有人习惯将佛教之寺院称为“庙”,从这个意义上说,“寺”与“庙”是一回事,实无多大的区别)。

一、“庙”的含义

庙,由“廟”简化而来。单从字面看,庙,是由一个“广”字和一个“朝”字构成。“广”指广泛,指众多;“朝”指朝拜、敬仰的意思。所以,“庙”字就是大家都到一个地方去寻找上天的启示。在这里,大家可以充分地交流与沟通,可以充分地谈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梦、所悟等,最终推选出大家都信任的德才双高的智者做首。这就是中国最初的民主选举。由于这种民主选举是终身制而不是几年一届的换届制,所以久而久之,首领便变成了偶像,由“人”变成了“神”,由“神”变成了“像”,“庙”也随之由一个民主选举的公众场所异化成了一个偶像崇拜的地方。

二、“庙”的演变

庙,古代是指供奉祭祀祖宗的地方。当时,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从中可以看出,身份不同,所拥有的“庙”的大小也是绝对不同的。“太庙”是指帝王的祖庙,而其他有官爵的人,也可按制建立自己的“家庙”。汉代以后,庙逐渐与原始的神社(土地庙)混在一起,蜕变为阴曹地府控辖江山河流、地望城池的神社。“人死曰鬼”,庙作为祭鬼神的场所,还常用来敕封、追谥圣贤的文人武士,如祭祀孔子者称“文庙”、“孔庙”或者“先师庙”,祭祀武人者称为“武庙”,如张家口的关帝武庙等,都很著名。另有基于民间信仰而祭祀神灵的庙,如称镇守神祠为城隍庙、富贵神祠为财神庙,妈祖庙(后改称天后宫)、娘娘庙等亦属之。但在日本,佛教各宗宗祖(该宗创立人)被祭祀的地方才称为“庙”,没有任何寺院被称为庙。

知识小百科

中国的寺庙建筑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属于佛教和民间信仰的范畴,那么,你知道在道教中,寺庙的称呼有哪些吗?

在道教中,寺庙的称谓也有很多:道教创立之初,其宗教组织和活动的场所皆以“治”来称呼,又被称为“庐”、“靖”或者“静宝”等。在南北朝时,道教的活动场所称呼为“仙馆”。北周武帝时,道教活动场所的称呼叫“观”,取“观星望气”之意。到了唐朝,因皇帝以老子为祖宗,而皇帝的居所称为“宫”,所以道教建筑也称为“宫”了。其他还有叫“院”、“祠”的,如文殊院、碧霞祠等。

同类推荐
  •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一个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对当今社会问题尤其是教育热点问题的一以贯之的冷静思考,一个全职爸爸十年陪读的心路历程,一个“特派记者”卧底教育的特别社会调查,一个五音不全的男人培养陪伴音乐才女的感悟和感动。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和生活的语言,借一个个平实的故事,娓娓道来中国教育的沉重社会现实,并为诸位父母开出了解决诸问题的良方。有理念,有做法,有见证。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全书核心理念是:爱容易,爱到很难;随意的选择,就是故意的加害;大人在爱的名义下,爱孩子,爱死了孩子;小孩无错,大人要打。以“谁绑架了中国父母”为题,把父母置身于被同情被解救的境地,易于引起共鸣。
  • 郁达夫散文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郁达夫散文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吹牛大王历险记

    吹牛大王历险记

    1720年,敏豪森出生于一个最古老的贵族家庭。他喜欢行侠仗义、喜欢探险,曾经在俄国军队服过役、跟土耳其人交过战。他的眼睛会冒出火星打野鸡,他可以骑着炮弹飞行、在鲸鱼胃里跳舞、自拉辫子出泥潭……他的足迹遍布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大陆,他还到过人迹罕至的北冰洋,并遇到过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
  •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游戏高手大比拼(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教你学柔道(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柔道(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热门推荐
  • 妾心如宅2:人生苦短,相思苦长

    妾心如宅2:人生苦短,相思苦长

    《妾心如宅》系列作品,写尽京城绝世红颜。第一本《妾心如宅得之我幸,不得我命》上市短短十天,加印数万册,稳居当当新书畅销榜第4名。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熙王朝四百年的统治,终在贪念与野心之下爆发战争。聂氏将大熙王朝的疆土割走一半,建立了南熙政权,称“南熙”。北为原氏天下,称“北熙”。南北分裂之后第七十九年,南熙与北熙,各出了一位绝世名妓,世称“南晗初,北鸾夙”。南熙名妓晗初因为所托非人,被负心人抛弃,险些葬身火海,幸而被南熙文昌侯之子沈予所救。一个偶然的机会,晗初被沈予派去服侍好友云辞,两人朝夕相对暗生情愫,云辞怜惜晗初,为其改名“出岫”,将其带回云府。
  •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3·网游的金钱密码

    雪球专刊·国庆特刊03·网游的金钱密码

    大约在2005年前后,丁磊经常被分析师追问,“网易怎么面对网游生命周期的问题”。因为受单机版游戏的影响,当时主流观点认为网游的寿命4,5年也要到头了。现在,网易的主力网游《梦幻西游》和《大话西游Ⅱ》分别进入第9和第10周年了。
  • 春如旧桃花落

    春如旧桃花落

    白芷是一种药材,性温,微苦;陆芷是一个中二少年,性萌,嘴甜;栀子花的话语是坚强、永恒的爱;冷夏是一个外冷内热的少女。二人年少初相识,少女把少年当作至亲,不曾料想,转身他已不在。兜兜转转,他再次出现,少女能否放下心结?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灵士长生传

    灵士长生传

    一个少年,自幼受尽家族中人嘲笑奚落,背井离乡,只为寻求更强之路,他能否血洗羞耻?没落的家族,父亲唯一的希望,他能否完成自己对父亲的承诺呢?爱恨的纠葛,家族的羁绊,彼此相爱,却有种种牵挂,他们间的纠葛到底会如何演绎?
  • 娇夫俊女

    娇夫俊女

    她曾说:“让我喜欢上你,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于是,他从她的东边蹦到她的西边:“现在你可以喜欢我了。” “为什么?” “因为我就是你的太阳!” 从此,她的世界一片明亮。 可她忘了,光明的背后,却是无尽的黑暗……
  • 冷心狂颜倾天下

    冷心狂颜倾天下

    暗夜锁魂的“冷面妖姬”,新婚之夜,死于新郎枪下,她却笑得绝美!不想,是天意?还是命中注定?她携前世记忆一朝穿越,成了护国将军府的大小姐,有了疼她入骨的爷爷。然,却面对着暗处不知名的危险!为了护己,亦是为了爷爷!她带着一颗坚定冷漠的心踏上强者之路!多年后,她带着绝世才华和倾世容貌,华丽归来!尽展几世芳华!冷情妖娆,强势狠戾,腹黑毒舌,狂放不羁,使人人闻之则色弱!且看她如何用智慧站在顶峰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身红衣男装傲行天下,一身白衣女装倾尽天下!百变如她,到底那一面才是真正的她?而繁华退却,谁又知她心中要的是什么?清淡冷漠如他,护她如珍宝,甘愿为她踏遍红尘!妖绕邪魅如他,为她与天下为敌又如何?冷酷霸气如他,为她铁血甘愿化为绕指柔!神秘强大如他,屡次护她周全!当一个个的桃花出现在她面前时,她又是如何面对?谁才能捂热她冰冷的心?当一切尘埃落定,谁才是她的归属?本文标签:女强,结局一对一,女扮男装,穿越,腹黑!萌宠相助,带一点玄幻简介无爱,正文有爱!欢迎大家多多支持,多多收藏!晓尘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多谢施主!功德无量!
  • 忆平泉杂咏 忆春耕

    忆平泉杂咏 忆春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世界散文经典:东方卷4

    人类创造了文明和文化,人在文明和文化中生存,文明和文化同时制约着人。人是文化动物,去掉了人身上的文化,或者说人丧失了创造文明和文化的能力,人就不成其为人了。这是人唯一区别于动物的要著所在。
  •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阿丽思中国游记(沈从文小说全集)

    该卷本收录沈从文的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阿丽思中国游记二》和短篇小说集《好管闲事的人》。“阿丽思中国游记”系列长篇,是作者的一个创作尝试,沈从文模仿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奇遇记系列童话而进行的一个创新写作,借阿丽思之名游中国,用寓言故事等写中国现实,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好管闲事的人》延续初期创作风格。
  •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营养美食

    0~6岁孩子的“吃喝拉撒”究竟该怎么对付?孩子生病了,我该怎样护理?早期教育要做还是不做或者怎么做?精养、散养、放养、慢养,孩子到底该怎么养?小生命降临了,除了初为人父、为人母的喜悦外,每位父母都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尤其是80后的父母自己都还是未长大的孩子呢。《超级父母VS绝对宝贝 营养美食》精选国内外多个家庭的育儿故事,针对孩子成长期的各个可能性,提供父母有效的解决办法。本书分享育儿父母精心对待孩子每一餐的营养美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