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4800000003

第3章 东北秧歌(2)

2、“辽南高跷”的演变

“戏出高跷”形成后,在此基础上艺人们不断吸收和借鉴戏曲元素并与秧歌相结合,逐渐形成了由歌、舞、戏、杂(跷技)四者相结合的艺术形式,诞生了一个具有辽南地方特色的舞蹈种类。到清末,“辽南高跷”进入了极盛时期,具有一支庞大的职业、半职业艺人队伍,并推出了众多名角。为了适应表演的需要,“辽南高跷”使用的木跷已由原来的2尺以上,逐渐改为在1尺2寸至1尺5寸左右。改造后的高跷可以做跑、扭、逗、跳、翻等高难度技巧。“辽南高跷”经过一百多年的演变,已成为集多种表演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秧歌。

3、辽南高跷的艺术特色

(1)辽南高跷秧歌独特的表演技法

辽南高跷有着“扭、浪、逗、相”四大技法要素。

①“扭”是秧歌的普遍技法,辽南高跷扭法的特点是突出腰的主导作用。

②“浪”,辽南民间常称扭秧歌为“浪秧歌”,评价以为演员扭得好就说“浪得好”。

③“逗”是辽南高跷舞蹈的基本手段,逗哏成趣,是人物感情色彩的渲染,人们常说;“不逗不为秧歌,逗得不活不为能手”,旧时上装都是男扮女装,在表演中会出现一些夸张过火的挑逗表演,但有成就的艺人要求“逗而不俗,趣而不丑”。

④“相”就是“鼓相”,也叫“叫鼓”、“亮相”。鼓相贯穿于辽南高跷的表演全过程。辽南高跷借鉴、吸收戏曲中“亮相”的表演程式,在一定锣鼓声的配合下做一个瞬间静止造型。

(2)辽南高跷的审美标准

民间艺人对辽南高跷审美标准概括为“稳中浪、浪中美、美中俏、俏中哏”12个字。“稳”是高跷表演的根基,正是跷功深浅的衡量标尺,所谓“功夫在脚下,花样在手上”。“浪”是浪漫,它突出的是动态之美。“俏”主要表现在舞蹈节奏的变化之中,是指动作上的俏劲,多体现在动作收尾的瞬间,动得快,收得急,才能显示出“哏”来。

4、海城秧歌

(1)与地方习俗相融合的综合性广场艺术

海城高跷,全称海城高跷秧歌,属于海城人民群众传统文化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海城乡土风情一大习俗。海城高跷秧歌属大鼓高跷,是辽南高跷的一支,是辽宁较大的舞种。现在海城高跷秧歌经过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表演形式,堪称是以舞蹈为主体的综合性广场艺术。

(2)海城高跷的历史脉络

①海城高跷的历史溯源

关于海城高跷的记载,最早见诸文字是清光绪年间出版的《海城县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岁次癸丑),牛庄古镇三义庙亦有高跷、旱船沿街跳舞。”

另据《海城喇叭戏志》大事记载:“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海城知县郑锈任期内,于海城西门外修建关帝庙,路南设乐楼一座,每逢农历五月十三日关帝庙会,届时,戏台上演民间戏曲,还有高跷、旱船等沿街表演。”

海城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书中称:据海城高跷前辈艺人传承关系,明末清初,在海城牛庄秧歌会上,就出现过高跷活动和地秧歌同时表演,距今已有300年历史。

②历史见证下的黄金时代

1990年至1930年期间,海城高跷秧歌迎来了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时代”。在辽宁,北至铁岭,南到复县(今瓦房店),每年入冬到次年二月,海城高跷艺人四处活动。俗话说“浪正月,闹二月,离离拉拉到三月”,正是海城高跷极盛时的写照。

建国后,海城高跷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门乡土艺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的基础上,还产生了现代高跷。赶大集、逛庙会、过小年、拜大年、闹元宵,海城高跷红红火火。当时,海城地区有近百只高跷队,参加人员上千。

改革开放后,海城高跷园地呈现出百花争妍的繁荣景象。国内大型晚会、各大电视台,成为海城高跷施展拳脚的新空间,古老的民间艺术登上了大雅之堂。

据统计,这一时期,海城地区活跃着各种秧歌队100~140支之多。他们以巡回演出、交换演出、慰问演出等各种形式活跃于城乡各地。

五、辽西高跷秧歌

1、辽西高跷的分布

辽西高跷秧歌简称“辽西高跷”,普遍流传于锦州、阜新、朝阳市及沈阳市的新民等广大地区。

2、独具匠心的辽西高跷

“辽西高跷”原是“戏出高跷”的一支,但由于辽西地区与辽南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两个地区经济等方面发展速度不同,高跷表演也随之产生区别。辽西地处以锦州为中心的辽西走廊,一年一度的秧歌活动正赶上风雪交加、气候恶劣的隆冬季节,舞者踩在高跷上迎着凶猛的狂风,无法张口演唱,但大幅度将手中的扇子“扇起来”却能做到。于是,经常能听到老艺人要求徒弟“扇起来”,观众也鼓励舞者“欢点扇”。逐渐的“戏出高跷”便成为从“扮戏演戏”演变为“扮戏不演戏”,并以大扇大舞为特色的“辽西高跷”。

“扇”是“辽西高跷”最具特色的舞蹈动作。“辽西高跷”的跷腿一般在1.5米左右,有的高达2米,表演者绑跷腿时需坐在屋檐上进行。因跷腿又高又细并富有弹性,舞者为了保持全身平衡,需要借助双臂不断地扇动,才能自如地舞动,同时也构成了“辽西高跷”大扇大舞的基本动律。

六、谢杖子地秧歌

1、谢杖子地秧歌的历史脉络

(1)朴素的名字来源

“谢杖子地秧歌”流传于朝阳县的北四家子、单家店、南双庙、馒头营子和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的十二德堡乡一带,以朝阳县北四家子乡谢杖子村的秧歌队最具代表性,故名。

(2)谢杖子的历史溯源

据谢杖子村老艺人介绍,当地居民的祖籍多为山东,而且时间已达九代人之久。本村最早的移民就是从山东来的谢家,所以这个村子称谢杖子。“谢杖子地秧歌”在此地已流传六七辈了,相传是从本乡文户沟村沟门子学来的。据沟门子老艺人讲,他们那里的秧歌,祖辈就有。从这一带居民大多来自山东这一事实,以及与清初开放移民的历史相互印证,“谢杖子地秧歌”可能是清乾嘉年间从山东随移民流传到这里的。

2、焕然一新的“黄河阵秧歌”

抗战胜利,特别是1949年建国后,随着农村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人们的欣赏水平越来越高,尤其在赛会期间,各地秧歌汇集一起,争奇斗胜。谢杖子村地秧歌为在赛会中立于不败之地,于1958年,由老艺人、画匠李真提出,把雹神庙墙上的壁画《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大破黄河阵”的那些人物充实到秧歌队伍中,得到会首和众艺人的赞同,从而使“谢杖子地秧歌”焕然一新,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加强了舞蹈性和观赏性。从此,群众也就习惯于把“谢杖子地秧歌”称为“黄河阵秧歌”。

李家班对谢杖子地秧歌的影响:据谢杖子会首李化林讲,他爷爷李志军(1874年生),不仅会扭秧歌,而且会唱皮影戏。当时临乡羊山有个唱梆子戏的“井山班”,班主是艺名“十二红”的李景山,此人梆子唱的好,皮影戏唱的也好。李志军特意登门拜师求艺,并把他请到谢杖子传授梆子戏。于是在李志军的发起下,村中亲友组成了李家班,唱子弟戏。李家班的鼎盛时期是20世纪初,能演出一百二十多出戏。李家班的建立对谢杖子地秧歌产生了很大影响,戏班演员不仅会演戏,而且也是扭秧歌的里手,他们白天扭秧歌,晚上唱戏。由于受戏曲的影响,“谢杖子地秧歌”在表演上更加细腻,动作也更加丰富,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小戏段子,如《四郎探母》、《小姑贤》、《三节烈》、《斩窦娥》、《大赶船》、《小赶船》、《夜宿花亭》等。日寇侵占东北后,于伪满康德二年(1933年)7月29日李家班的行头全部被烧毁,戏班被迫停演,但村民们每年仍坚持举办秧歌。

七、灯花秧歌

1、历史流转下灯花秧歌的成长

“灯花秧歌”也称“灯花会”,流传于朝阳市建昌县雷家店乡、黑山科乡等地区。

据老艺人讲:早期的秧歌只有锣、鼓、钹伴奏,唱小曲时加大板、碎嘴子、胡琴、笛子,没有唢呐。到清末时期,从山东逃荒来了一位艺人,会吹唢呐,并在建昌传授技艺。这时当地出现了第一个唢呐班,为办红、白喜事的人家吹奏。不久,唢呐就被当地艺人引进秧歌队里担任伴奏。到光绪初年,一些地区的戏曲和民间舞蹈等都进入了秧歌小场表演,秧歌角色和道具也发生了变化。民国以后,高跷与地秧歌结合,形成了“高跷灯花秧歌”,同时又引进龙舞取代了原来的“鱼龙变化”,出现了高跷与龙共舞的“高跷龙”。1949年以后狮子、旱船、水八怪、中八仙等舞蹈也进入了秧歌小场,但在雷家店、大仗子等山区至今仍以地秧歌为主。

2、“灯花秧歌”突出的地方特色

“灯花秧歌”一般都在农历正月十三以后开始扮秧歌,多为晚间演出。以扮演“拉花”的多戴高大“花山”头饰及众角色皆手持一莲花灯为其突出的特色。旧时,正月十四至十六日夜晚,村村会会(秧歌会)都要“撒路灯”(用煤油拌棉花籽或高粱壳,天黑时在村内沿路灯点燃拨撒)。据雷家店的老艺人说:正月十四为“人灯”,各处拨撒,可保佑一年人丁兴旺;正月十五为“神灯”,在庙宇前拨撒,意在将神请到家中,保佑五谷丰登;正月十六为“鬼灯”,只能在村头路口、门口拨撒,意为驱鬼避邪。撒灯时,秧歌队就跟在撒灯队后边表演,有古代傩仪之遗风。据老艺人回忆,民国初年“挎鼓”角色的上衣背后还缀有“乡人傩”字样。

3、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艺术文化的融合

随着汉人移民垦荒定居东北,其习俗、民间艺术也随之传入。从历史资料、移民情况和艺人传承几个方面印证,灯会秧歌传入建昌县约在清乾隆、嘉庆年间。不过,早期的灯会秧歌还只是以唱秧歌为主的伞头秧歌。清代中后期,关内传入的汉族秧歌逐渐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女角头饰从包头逐渐演变为花山,并不断增高发展为“花树步摇冠”式的“高花山”。“花山”乃女角头饰的称呼,是以铁丝绑成圆形框架,再将大小各色纸花固定在框架外的纸壳上。在花山上边用细弹簧联结纸做的蝴蝶、蜻蜓。一般有60厘米高,而“灯花秧歌”的花山则有1米左右,最高的达1.4米,其形状有的是山形,也有的分枝成扇形。史载两晋南北朝时,建都龙城(今朝阳)的慕容鲜卑的上层人物喜戴“步摇冠”,这种步摇冠在朝阳市所属的北票、朝阳两县古墓葬中多有出土。这种花山子秧歌,尤其是建昌灯花秧歌的特大花山正是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舞蹈文化相互结合演变的结果。

八、伞灯秧歌

1、何谓“伞灯”?

伞灯,是一种特制的道具,形为伞,内置灯。

2、“伞灯秧歌”的分布

“伞灯秧歌”流传在铁岭市铁岭县南部山区李千户乡的朴起屯、柴家堡子、岭西台等村及横道河子满族乡的武家沟、石碑山、山岔子村一带。

3、“伞灯秧歌”的艺术特色

(1)“伞灯秧歌”舞队的角色

该秧歌舞队四五十人,扮相新奇。其核心角色除“伞头”外,还有“打棒”、“挎鼓”、“拉花”。他们各拿道具:伞、棒、鼓、花扇。

一般角色是“抱鞭”(手持马鞭)、渔公、渔婆和戏曲人物青蛇、白蛇、许仙、阔大爷、小老妈、傻柱子等。舞队最后是两位清朝官员和两名手持“肃静牌”的衙役。“打棒”扮“四大金刚”,脸戴面具,“抱鞭”是短打武生扮相,“拉花”头饰“花山”身穿彩服,大红大绿。各角色各具特色,各显其能。

(2)“伞灯秧歌”自由随意的表演动作

舞伞者,双手持伞随节奏自由而舞,多是进行步,屈腿,微颤,还可以搭上跳板,在上面“就地十八滚”。“抱鞭”者,扭中有武、踢、蹲、击动作,时有“掐花盖顶”、时有“二郎担山”等。“打棒”者,表演粗犷,舞姿矫健、洒脱,加之手持木棒,互相击打发生清脆之声,令人精神振奋。而“拉花”,(妇女形象)则动作幅度不大,花扇轻摇,腰如风吹柳枝,别有一番风味。

同类推荐
  • 第十七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A卷

    第十七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A卷

    《第十七届新概念作文获奖者作品精选·A卷》精选2015年第十七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二等奖获奖者的作品,结集出版,分为A、B两卷,本书为A卷。书中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表达着新概念获奖者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书中的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们对青春的热爱和留恋,对未来和梦想的憧憬与追求。在迷茫中不断摸索,在坎坷中奋力成长,饱含热情和信念微笑前行。字里行间展示着美好的青春正能量。
  • 中华人文自然百科:文学卷

    中华人文自然百科:文学卷

    本书以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四大文体为版块,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分条目地介绍和评价中华文学方面的有关知识,以期青少年朋友们通过阅读本书,比较清晰地了解我国文学发生、演变的基本流程,从中获得美好的精神感受,增强民族自信心,并由此借鉴前贤艺术经验,发扬光大中华文学优秀传统。
  •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悉心呵护心灵健康

    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悉心呵护心灵健康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正视青春期的危机(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正视青春期的危机(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成语》主要内容包括趣味成语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热门推荐
  • 无声的惊雷(原创经典作品)

    无声的惊雷(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悚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总裁娇妻:国民男神住隔壁

    总裁娇妻:国民男神住隔壁

    他和她青梅竹马一起长大,在他的婚礼上,她笑靥如花。他结婚,她不是新娘。她被他的新娘下药,睡了当今霸道总裁,叱咤风云的二少。她被人吃抹干净,出国走人。五年后。她带着两个萌宝归来,并将自己在国外的公司分到中国来。一天,两个萌宝来到爹地的办公室。“我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你娶我们妈咪,二是我们妈咪嫁你。”某爹地:“……”这算是选项?可等到他见到她后,就决定:一定不会放过她。(宠溺文来袭。)
  • 江湖寻梦录

    江湖寻梦录

    白云苍狗不住催,风尘难解宫廷诡。开言若论兴亡事,但向西风剑自悲。
  • 六道为仙

    六道为仙

    吾本为仙,只因六道未全,七魄未聚,既能登仙却为仙不容。茫茫天地,许我一世修为,上能战天地,下能保安民。十世轮回,九死一生,为报家仇,阿宝踏上修仙之路,沧海一笑为红颜,仙道不容怒战天,正魔两道亦有道,十世轮回吾为仙。
  • 活着的学问

    活着的学问

    但我被自己雇佣了,这就毫无办法。被别人雇佣可以偷懒耍滑,可以请病假,被自己雇佣就只有拼命干了。
  • 遺山先生新樂府

    遺山先生新樂府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安得长者言

    安得长者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农门医妃:王爷的私房美人

    农门医妃:王爷的私房美人

    她是前世的医学高材生外兼美食家,一朝穿越成了小山村里的‘肺痨鬼’,生命垂危,一贫如洗这也就算了,但是——捡个美男是傻子?极品亲戚一大堆?地痞小贼齐上门。虾米情况?对付极品亲戚,穆清有绝招:“娘,关门放二傻!”打击地痞小贼,穆清有绝招:“爹,开门放二傻!”虾米,二傻变王爷?扬言要扑倒她?对待小娘子,王爷有绝招:“嘿嘿……”婚后王妃揪着王爷的耳朵:“王府家训第一条?”王爷高声:“天大地大王妃最大,是非对错王妃无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和亲王妃:王爷相公别凶我

    和亲王妃:王爷相公别凶我

    师父说她要嫁人了,嫁的还不是现代人?神马意思?乖乖,就这样被说中了?人家嫁人都是风风光光的,为啥她嫁人却蹦回落后几百年的古代?什么?还要当和亲公主?不带这样玩人的吧!这个新郎官帅是有那么一点小帅,可是为虾米要在新婚之夜摆张臭脸给她看呢?这样下去还得了?他那么凶,还是有点安全保障比较好。于是乎,赵大小姐新婚之夜让那位黑面神相公签订了完全不平等条约,“第一,做妻子的做任何事情都是对的,第二,如果妻子真的做错了什么事情,务必要记住第一条的内容,第三……”嘿嘿!貌似这个不平等条约还是蛮有用滴,每当她做错了什么事情,只要拿着这份合约在王爷相公面前晃晃,总是能安全过关。
  • The Most Interesting Stories of All Nations

    The Most Interesting Stories of All Nati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