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5200000004

第4章 东岳泰山(3)

孔子曾登临泰山,观览名胜,泰山上下有不少孔子游览遗迹。瞻鲁台,在岱顶南侧,是孔子登山眺望鲁国的地方。《孟子?尽心上》里记载:“孔子登东山面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游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难与言。”这段话可以解释为:知识境界要不断递进,才能有更高的道德修养。此处曾有“孔子小天下处”刻石。

虎山,在泰山南麓王母池东侧。《礼记?檀弓》篇记载:“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慨叹“苛政猛于虎也”。不过此处地势开阔,山峦疏旷,看起来不该是虎狼出没之地,“虎山”之称应该是后人附会的。清乾隆皇帝在此立了“乾隆射虎处”石碑,其实也并非是真有其事,只是乾隆借题发挥,寓意革除“苛孔子政”罢了。

泰山还有与孔子相关的建筑,有孔子庙两处:一处在泰安岱庙东南,建于宋代,一处在岱顶天街东首,碧霞祠西侧,建于明嘉靖年间。庙中除了祀奉孔子外,还祀颜回、曾子、孟子、子思,称为“四配”,另外还有“十二贤哲”列祀等。清代泰安知县徐宗干曾有题联如下:“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可以语上也;出乎其类,拔乎其萃,宜若登天然。”

在红门宫前有“孔子登临处”的牌坊。该牌坊是明朝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山东都察御史朱安等人所建。坊上镌联:“素王独步传千古,圣主遥临庆万年。”不过在汉代以前,登山是走泰山东路,入山须走大津口乡。明代在此建立牌坊是“代圣人立言”,目的在于以儒家文化晓喻游人,扩大孔子在泰山的影响。孔子晚年删定的《诗经》中对泰山有如是赞叹,“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登泰山而小天下”,更是孔子以开阔的眼界胸襟对泰山的赞扬。

孔子的思想和泰山紧密相连,孔子长期奔走齐鲁所悟出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似乎已涉及到文化地理对人性格的影响;他在细致的观察中体味到“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反应出山水欣赏对人的心理与健康的作用。有人认为这是对旅游心理学、旅游审美学最早的启蒙认识。

孔子给泰山留下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遗产,明代严云霄《咏孔子庙》中的一句“孔子圣中之泰山,泰山岳中之孔子”,让后人把孔子与泰山紧密联系在一起。

2.司马迁与《封禅书》

司马迁(前145年~前87年前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芝川镇)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迁出身于中下层官吏家庭,高祖司马昌,秦始皇时为主铁官,曾祖父司马无泽,汉初为长安“市长”,祖父司马喜没有作官,而有第九等爵位,为“五大夫”,其父司马谈,汉武帝建元年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35年)为太史令。

司马迁10岁时随父到长安,开始学习古代文献,并且是当时著名的儒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的学生。20岁时,从京师出发,奉父南下远游。约在25岁时登上仕途,担任“郎中”。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司马迁被汉武帝派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对边民进行安抚,他借机深入调查各地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春正月,汉武帝准备东巡齐鲁,封禅泰山。司马谈侍从武帝到洛阳,因生病不能前行。司马迁从西南返回,见到快要病死的父亲,父子执手而泣,司马谈临终要求司马迁继承父志。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作了太史令,开始在“金匮石室”即国家秘密藏书处阅读和整理历史资料。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倡议并主持了改革历法的工作,改变了秦代使用的颛顼历以十月为岁首的习惯,而改成以正月为岁首。历法改革结束后,他开始《史记》的写作,这年他42岁。

正当司马迁专心著述时,意外的灾难降临了。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李陵抗击匈奴时兵败投降,朝廷震惊。李陵是名将李广的孙子,司马迁曾与李陵同事,相信他的清白,认为他委身匈奴是迫于形势,以后肯定寻找时机报答汉朝。汉武帝问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时,他便把自己的这种想法告诉了汉武帝。武帝认为他是司马迁像替李陵辩解游说,因而大怒,定司马迁死罪。当时根据两条旧例可以免死:一是拿钱赎罪,二是受“腐刑”。司马迁并不怕死,但是想到著述未成,不能轻易赴死,于是决心隐忍苟活以完成著述。司马迁家境贫寒没有钱赎罪,接受了“腐刑”,这是对他极大的摧残和侮辱。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六月,汉武帝大赦天下,司马迁出狱任中书令,实际是以宦官身份在内廷侍候。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时年52岁的司马迁基本完成著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 、封禅、水利、财用),共130篇,52万6千5百余字。此后司马迁的事迹无从考证,大约卒于武帝未年(公元前87年)。除了《史记》以外,他还曾经有八篇赋作传世,今天尚存的有《悲士不遇赋》。

司马迁的《史记?封禅书》把传说中的古代帝王直至秦始皇、汉武帝在泰山的封禅活动进行了整理,并给予生动翔实的记载介绍。从而使这种富有浓厚政治、文化色彩的祭祀活动,受到后代帝王的重视,将封禅作为隆重的国家大典延续下来。

《史记》作为史书的范例,其《封禅书》也成为后世修史的重要内容,列出专章加以记载。可以说,对于封禅进行专门研究,始于司马迁;把封禅列入史书专章 ,亦始于司马迁。这是他对泰山文化具有开创性的独特贡献。

司马迁一生曾多次来往于泰山。他20岁奉父命南游时,就到过向往已久的泰山领略峰峦之伟岸,考察封禅的遗迹。先父未能登临的遗恨,使司马迁对泰山的崇敬情感更加刻骨铭心。武帝历次到泰山,司马迁皆为随从,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产生了他“承敝通变”的《封禅书》。

司马迁对泰山文化的贡献,不止于《封禅书》和《史记》中记录的有关泰山的文字,更在于他崇高的精神和人格。遭遇李陵之祸后,司马迁忍辱偷生,但是他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来激励自己,最终才完成著述大业。泰山在他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他把“重于泰山”作为崇高的精神境界引入人生哲学,富有雄壮的阳刚之势。体现了他把事业置于生死之上,这种砥砺名节,慎于生死,推崇建功立业,名扬后世的思想,高度肯定了个体人格的独立性、主动性。这种把个体对社会应承担的责任置于崇高地位的进取精神,是他一生辉煌的写照,也是泰山文化乃至民族精神中宝贵的财富。

3.冯玉祥将军安葬泰山

冯玉祥(1882~1948年),字焕章 。安徽巢县人。冯玉祥系行伍出身,曾经在北洋陆军任职。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驱逐溥仪出宫,脱离北洋军系,改编所率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次年,北方军阀联合攻打冯玉祥,冯不敌而退回陜西,后赴俄考察。1926年他自苏联考察回国,在绥远五原誓师,任国民革命联军(后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宣布所率部加入国民党,出潼关参加北伐。1930年,冯玉祥联同阎锡山、李宗仁等与蒋介石对抗,引发了中原大战,兵败后迁居山东。

同类推荐
  • 期待是美丽的

    期待是美丽的

    本书是一位智人学者的教育随笔集。作者李志强先生曾是一所中学的校长,他积极践行新教育的基本理念,在全市最薄弱的一所中学进行素质教育的拓荒实验。两年时间,学校变成了育人的绿洲,处处散发着书香,澎湃着活力。李先生的教育随笔不是毫无根据的高谈阔论,而是脚踏实地的实践真知。它来自校园、来自课堂,对大家司空见惯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非常值得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人员参考。
  • 沙乡年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乡年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作者利奥波德以文学手法描述了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栩栩如生地记叙了人类与大自然的搏斗,如歌如泣地抒发了崇尚自然的情趣。读者可以看到令人惊叹的自然力量,也可以看出作者对人类为自身利益毁灭自然而发出的悲叹。作者以随笔美文的写作方式,传达出一种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伦理观,意在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
  •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牛虻(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学习细节成就优等生

    学习细节成就优等生

    这是小学优秀高级教师写给孩子和家长的书,也是一本教给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在学习上注意细节的书。只要是身心健康的孩子,智力发育上就没有很大的差异,但是为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会有很大的差别呢?主要是孩子在学习中对细节问题的态度和习惯不同造成的。从小培养孩子对细节的重视,这对孩子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 王子复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王子复仇记(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现代中、小学生不能只局限于校园和课本,应该广开视野,广长见识,广泛了解博大的世界和社会,不断增加丰富的现代社会知识和世界信息,才有所精神准备,才能迅速地长大,将来才能够自由地翱翔于世界蓝天。否则,我们将永远是妈妈怀抱中的乖宝宝,将永远是温室里面的豆芽菜,那么,我们将怎样走向社会、走向世界呢?
热门推荐
  • 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

    小故事大道理大全集

    用以 下对象作为故事主角:动物植物、海雨天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成功人士、名人伟人、普通百姓、职场精英、少年儿童、成功家长、个性教师等。本书人人都需要:学生的作文素材;考生的阅读文本;父母的家庭教育参考;夫妻的婚姻教科书;白领驰骋职场的必胜圣经;智者哲人的处世书;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备书;成功人士的枕边书。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
  • 优等生成功的十大方法:找出你和优等生的差距

    优等生成功的十大方法:找出你和优等生的差距

    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有远大的目标,他们有强烈的学习动机,他们很勤奋,他们有一 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他们踏踏实实,他们一丝不苟,他们喜欢尝试, 他们永不自我满足,他们很执着,他们喜欢学习别人的优点,他们热爱学 习,他们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中,快乐成长。 他们是谁?他们就是那些让你欣羡的第一名!还等什么,快向他们学习吧!因为模仿是最便捷的路!
  • 至尊魔妃:废材大小姐

    至尊魔妃:废材大小姐

    她是命定的太子妃,却是天生的废柴,被自己的妹妹和未婚夫陷害致死,发誓来世定要那些欺辱过她的人死无葬身之地;他是命定的王者,却是天生痴傻被流放在外,自生自灭,只是有谁知那痴傻的背后另有乾坤;再次睁开眼时,灵魂易主,废材逆天,一根金蚕丝雄霸天下,一只宠物狼傲世独尊。“欺我者,万兽噬体;辱我者,厉鬼吞魂!我温素月定要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人间炼狱!。”他亦是笑看风云起,扫眉凝众生,“敢动本座的女人,即便是天帝,本座也要他形神俱灭!”此时,天下惊变,原来那两个传世的废柴竟都是一身的风华……时局变幻,乾坤扭转,且看那传世废柴如何惊天逆袭,至此‘月蒙笼暗夜,刹那吞星芒,苍穹九万里,寰空任翱翔’……
  • 给孩子松绑,自由成长才能成材

    给孩子松绑,自由成长才能成材

    孩子的才能是自然生成、自主发展的,而且这种自我教育是动态的、可持续的。关于这一点,教育专家陶行知也指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环境。这也就是说,作为家长,要遵循孩子的天性,不能任意抹杀孩子的创造欲望和玩乐心态,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其自由自在地舒展与发展。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明智的家长从来不捆绑孩子,而是放开手让孩子自由地翱翔。
  • 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

    家庭中的52个正面管教工具

    作者带着资深正面管教讲师和亲子作家的双重身份,结合正面管教家长课堂上的案例以及自身教养孩子的经历,深入浅出地解读了52个正面管教个工具,将原本零散的正面管教工具重新进行分类,并将每个工具贯穿于真实的案例当中,打破广大家长只知道正面管教理论、不知道如何应用的僵局,让52个正面管教工具真正落地、可行,帮助家长更加有效地管教孩子。
  • 开庆四明续志

    开庆四明续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大叔的骄纵妻

    大叔的骄纵妻

    【依旧宠虐文,虐男宠女】他温文尔雅。她视他为最亲近的、最疼爱自己的长辈。他视她为猎物。十二岁的差距,该肿么办?简之~攻其心,其男友取而代之也。片段一:“恩,作!太作!也不知是哪个没眼的公司给签了这货,就这演技,半点金珠子都没掉的,也好意思演苦情剧!”毛融融腿搭在旁边男人的腿上,嘴里咔吧咔吧咀嚼着男人剥好的开心果。顾薄严随意看了眼电视,上个月刚刚被自个儿公司签了的所谓红透半边天的女明星,问道。“融宝不喜欢?”毛融融点了点头,结果在她有生之年就再也没有在电视上看过那个女人。片段二:“离婚!!”毛融融撕心裂肺的喊道,脸上泪痕更是一道接着一道。“做梦!!”顾薄严脸上未见一丝的愤怒,再去仔细看却可以发现眼眶竟泛已泛起淡淡的红色。“毛融融!就算是我逼他离开的你又怎么样?就算是我骗你跟我借我又怎么样?你随便问你认识的一个人,问谁对你毛融融最好!你他妈的听听他说出来的是不是顾薄严这三个字!我把自个儿的命都给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除了十二岁的差距,我顾薄严哪里配不上你!!”p:裴儿在大学安定下来了,于是抓紧时间的开了新文,掠爱应该短时间内不更了,以后可能会写一两张,希望宝贝儿们支持裴儿的新文呦!爱你们!么么么
  • 北宋小商户

    北宋小商户

    一家三口意外来到北宋初年,繁华的街市,叫卖的货郎,老迈的驼队。枣红马,新嫁娘,迎亲的队伍穿街而过。茶楼酒肆,码头货寨。吆喝的纤夫,摇橹的船家。一幅恢宏壮丽的清明上河图在眼前徐徐展开。
  • 民国老好人

    民国老好人

    重生民国,有什么好处吗?有,就是换了一个活法,换了一种人生,活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