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6700000004

第4章 中国木偶戏艺术特色(1)

中国传统木偶戏蕴藏着各地、各民族人民的思想、道德和审美意识,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与文化内涵。

木偶艺术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除了艺人的精彩表演外,完美的偶人造型艺术和操作装备也是吸引广大观众的一个重要方面。造型艺术重在木偶的雕刻和设计,就一般情况而言,提线木偶造型较高,多在2.2尺左右。关键部位均缀以提线,最多可达三十多条,至少也有十余条,如进行特技表演还须根据需要增加若干辅助提线。

木偶人表演各种舞蹈身段及武打技艺的水准,完全取决于艺人的操作技巧,这是提线木偶表演艺术水平高低的关键。杖头木偶高于提线木偶,一般偶高3尺左右,装有三条操作线,两条牵动双手,一条支配头部与身躯表演。布袋木偶造型最小,仅有7寸左右,靠艺人两手托举表演,操作技艺特别,不同于提线和杖头木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木偶戏的表演更加丰富多彩。除了演出传统的戏曲节目外,还表演话剧、歌舞剧、连续剧,甚至出演广告等。与此同时,木偶戏也面临着与其他艺术形式的激烈竞争。

第一节、中国木偶造型艺术

一、造型特色

木偶戏的“演员”是双重的,真正当众演出的是“木偶”,木偶造型既是由人雕绘成的戏剧角色,又是为人操纵的戏具。

元、明、清以来,木偶戏由城入乡,多种风格、流派形成木偶的造型艺术,也因地域不同,出现多种多样的造型特色:泉州嘉礼戏,漳州布袋戏,广东杖头,潮州铁枝,合阳线戏,吴桥扁担戏,四川大木偶,花样翻新。或行当齐备(生、旦、净、丑俱全),或工艺精良,或精雕细琢,或旷达写意,风韵各异,出现了江加走、徐子清这样闻名于世的雕刻大师。民国以后,尤其近几十年,木偶戏由民间走向专业化,演出由露天走入剧场,木偶造型逐步现代化,雕绘工艺达到了相当高度,就整体而言,当今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水平,是与时代同步的。

二、发展阶段

中国木偶造型艺术的轨迹,大体分三个阶段:

三雕七画阶段。由艺人先雕头形,再画脸谱,以区别人物,造型主要靠画脸。

雕绘结合阶段。造型、雕刻、绘画并重,讲求创造性和技法性,出现了专业偶头艺人和作坊。明清以前均属这两个阶段。

可塑性与随意性阶段。现、当代木偶造型艺术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产品,根据戏剧内容的需要和时代审美趋向,设计、制作木偶,使之更富夸张性,更具木偶艺术特点,不仅摆脱了单纯戏曲化的传统,而且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追求,构成了绚烂多姿的木偶造型世界。这是中国木偶造型艺术前所未有的繁荣时代。

第二节、中国木偶舞台美术

一、传统舞台形式

木偶戏“以物象人”的表演特性,决定了木偶舞台的功能为遮蔽操纵者,分隔观、演区,突出木偶和吸引观众。

传统傀儡戏舞台,很长时间承袭戏曲舞美特征,甚至演出场所亦与戏曲合一。提线戏舞台,多数是露天舞台,背部设有遮挡操纵者的帷幕,以及“出将”、“入相”的木偶上下场门,演员持线板立于幕后操纵木偶表演,观众可从三面欣赏。布袋戏舞台具中国殿阁建筑风格,木雕金饰,组合灵活,空间自由,典雅玲珑,堪称工艺绝品。

二、当代舞台发展

近几十年来,成为剧场艺术的木偶,承前启后,借鉴现代戏剧艺术之长,采用新材料,声、光、电一体化,营造氛围,加设幕位、景别,强调舞台布局的全方位效果,形成了框式结构的多功能木偶戏舞台,突出其艺术的综合性。

七、八十年代以来,木偶变革突飞猛进,突出“偶性”成为观念更新和探索的焦点。强调动作的假定性,打破框式结构,撤去遮挡物,人偶同台甚至走出舞台,一个作品中同时出现提线、杖头、布袋等几个木偶品种,“黑丝绒木偶”的使用,多景区的空间调度,大舞台手段的运用,无一例外地深化着木偶艺术的独立品格,同时也极大地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传统戏《金鳞记》、《大闹天宫》、《嫦娥奔月》,现代戏《英雄小八路》和儿童剧《马兰花》,均属木偶舞美的上乘之作。

第三节、泉州传统木偶的制作工艺

一、传统傀儡头的制作工艺

泉州传统傀儡头像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包括雕刻和粉彩两个方面。

木偶头的选材一般为樟木,最好选用樟木根,因其木质细腻,且不易被虫蛀蚀。木材锯成约略大于傀儡头像的相形体积,用斧削去多余部分。然后,在正中垂直处标出准线,再将双侧部位削斜,定出五形(眉、眼、鼻、口、耳)。这一雏形,称为“粗坯”。

“粗坯”虽粗,却是最基本和最关键的工序,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粗坯“形成以后,接着便是循序渐进的精雕细刻。这道工序,主要在于抓住傀儡头像的类型特征,着重表现骨骼、肌肉所构成的曲线细节,所以特别讲究精细。

精雕细刻完毕,紧接的一道工序便是磨光。磨光手艺必须轻细,不能操之过急。经磨光后,便可以进入粉彩阶段。

经过磨光处理的“头坯”,如发现有裂缝或间隙,便要先用调匀的粘土补塞填平,待其阴干,再行磨光。然后,裱褙一层棉纸或薄绸,这样可以防止“头坯”破裂。棉纸或薄绸阴干以后,即可以渐次加盖调成稀稠适中的粉土。

加盖粉土是一道十分费时和特别细致的工序,十分强调均匀。每遍盖完,一定要待阴干,才能再盖。加盖粉土,一般要重复十余遍。粉土盖完,必须再次修整、磨光。最后,根据传统色调的基本要求,进行彩绘和上腊,并在傀儡头像左右太阳穴处各钉一枚竹制“头钉”,作为系线之用。至此,傀儡头像才算制作完成。泉州傀儡头像刀法洗炼,线条圆柔优美,造型生动传神,其精美程度,为其它傀儡戏头像所难比拟。

江加走作品

二、传统傀儡构造与制作工艺

泉州传统傀儡构造,由钩牌(操线板)、悬丝(8—16条)、傀儡头(含盔帽)、躯干(含服饰)、四肢(含鞋、靴)等部分构成。所用材料,以木、竹、丝线、布帛为主。

躯干称为“笼腹”,由“上腹”、“下腹”组成而成。“上腹”为胸背,“下腹”为臀胯。“上腹”、“下腹”之间,由两片布相缝接,是为腰肢。“上腹”、“下腹”,均由簿竹篾编织,中空,状似“竹笼”。“上腹”顶端,居中留一圆孔,以承接傀儡头之脖颈部。故头可转动无碍,腰可俯仰自如。“下腹”胯部装一横木板,称“脚桥”,用以系联双脚。脚由麻绳编织、故称“麻编脚”。脚底另缀木刻之足部。

“上腹”肩部左右端连接双手。手臂中夹褶藤片,外层以纸卷叠而成圆柱体,称“手札”。“手札”上为手臂,称“上札”;下为手肘,称“下札”。上下“手札”间,留有间隔,相系以丝线,以便活动。“手札”下端,另配木刻手,手分“死手”与“活手”。“死手”系将指掌雕刻成握拳状,拳心镂空,不能活动,故有此谓。“活手”,系以姆指转向拳心,虎口微张与掌心成平行状,另外四指伸直并排相连,通过孔眼而衔接于掌心之上,然后拴以竹钉,使手能张合捉物。“死手”易于装置刀枪棍棒,故又称“武手”;“活手”便于张合,配合态势传达感情,故又谓之“文手”。

传统傀儡构造之各部分的松紧、比例,需据角色行当与特殊表演之需要作适当处理。貌似简单,实也变化无穷。傀儡构造完整配以精美的盔帽服饰,即可由演师操弄而“活灵活现”于舞台之上。

泉州传统傀儡的构造,是古代傀儡戏艺人长期实践与创造的结晶。泉州傀儡戏表演“与真人无二”的艺术效果与迷人魅力,多有赖于此。

三、其他相关器具和制品

泉州传统傀儡戏在表演中所使用的其他相关器具和制品,还有砌末(刀枪剑戟诸般兵器)、道具(一桌两椅,以及置于桌上的笔、笔架、砚台、官印)、傀儡笼等。泉州传统傀儡所使用的相关器具和制品,早期民间皆有专门作坊或工匠经营和制作。其中,服饰刺绣十分精美,帽盔种类极为繁多,都是旧时民间很有特色的工艺品。泉州市木偶剧团“泉州嘉礼馆”,尚陈列有较完整的实物可供参证。

四、泉州木偶雕刻大师江加走

泉州木偶分为提线木偶和掌中木偶二种,表现者以提线的方法或以手指拨弄,使木偶活动如生。

江加走作品

木偶头,也叫傀儡头,是木偶艺术的角色头部造型。泉州木偶头雕刻源自木偶神像雕刻,是深受世人喜爱的民间艺术品。泉州历史上曾出现不少无名氏雕刻能手,江加走是20世纪中叶一位裕后光前的雕刻艺术大师。

江加走,字长清(1871~1954年),泉州市丰泽区清源街道花园头村人,父亲是雕刻粉彩木偶头像的民间艺人,江加走为第二代传人,11岁开始随父学艺,终生从事木偶头雕刻,把父亲传授的50多种木偶头像和一种“平髻”的梳头方式,继承发展和创作出了285种不同性格的木偶头像,其中250种都有称谓,新编梳十余种不同式样的头髻和发辫,雕刻和粉彩的木偶头像过万余件之多。

泉州木偶头雕刻形象逼真,刻工精制,性格突出,脸谱结构严谨,粉彩鲜明,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江加走的木偶头是雕刻和粉彩的极好结合,细微的画笔与优秀的刻工,洗练的刀法与精湛的技艺,都堪称一绝。其木偶头雕刻的艺术特征:一是造型优美,形象丰富,结构严谨,精雕细刻;二是颜色调和,纹彩美观,装饰意趣,扮相生动;三是构造精巧,五官活动,丰富表演,妙趣横生。他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敏锐观察力和研究,总结出一个脸的形象的美、丑、忠、奸、贤、愚,表情的喜、怒、哀、乐,都在五形三骨上发生复杂变化,并依据对面部骨骼和肌肉结构的理解,加以概括、夸张和变形,把不会动的“死”木偶头像变成会动的“活”木偶头,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新中国成立后,江加走制作的木偶头像,随着泉州木偶实验剧团到罗马尼亚参加国际木偶节会演而传到国外,江加走因而被国际友人称为“木偶之父”。江加走病逝后,他的遗作被视为国宝,为我国民间木偶头雕刻艺术留下一份极为珍贵的财富,深具历史、文化、科学研究价值。

第四节、漳州木偶头雕刻

一、简要描述

漳州木偶头雕刻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精美的造型、丰富的表情、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是其主要特征。

漳州木偶头雕刻主要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及周边地区。漳州木偶的整体造型包括头、四肢、服装、冠盔等,木偶头雕刻仅指头部造型。作为戏曲舞台人物头像的雕刻,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表情、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普遍特征。这一雕刻历来师徒相承,且以家族祖传的方式为主,一直流传至今而无中断。

二、历史源流

漳州木偶雕刻起于晋盛于唐,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民间艺人徐年松、许盛芳的木偶作品被美术工艺部门收藏。1959年,徐年松雕刻的生、旦木偶头,表现扬眉、醉目、微笑、宽额的古代才子和柳眉凤眼、樱桃嘴、高髻发的士女形象,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受到文化美术界的好评。徐的儿子徐竹初继承家传并有所创新,1979年至1989年,其作品在澳大利亚、美国和台湾、香港展出,赢得很高声誉。徐竹初的木偶头代表作品珍藏在城区延安北路花园大厦二楼《竹初木偶艺术馆》。

自明清以来,龙溪地区漳州的布袋木偶戏,于清代就已十分盛行。木偶雕刻家徐子清,在清代嘉庆十二年已十分盛行。木偶雕刻家徐子清,在清代嘉庆十二年(1807)即在漳州东门开设“成成是”木偶作坊。人称“南江(加走)北徐”的木偶雕刻大师徐年松,是北派的代表,到徐竹初这一辈已是第六代了。

三、艺术特点

漳州木偶造型严谨,精雕细刻,彩绘精致,着色稳重不艳,保留唐宋的绘画风格,人物性格鲜明,夸张合理,并有地方特色。木偶头基本造型有生、旦、净、末、丑,又有神仙、鬼怪、动物,还有传统名剧的角色例如关公、曹操、《水虎传》的梁山好汉等,种类繁多。

漳州布袋木偶最重要是木偶头,漳州艺人雕刻木偶头注重五形(眼、口、鼻、眉、耳)、五骨(眉、顶、颧、额、颏骨)。其中,木偶头最重要的是木偶脸。脸要讲究的是五形三骨,即是两眼、一嘴、两鼻孔(五形);眉骨、颧骨、下颏骨(三骨)。形形色色的五官根据角色的外形、性格、身份、经历和气质来构思,加上利用造型、线条、色彩来抓着了角色的神髓,木头人也自然地活了起来。如嘴尖刻薄的媒婆,翘髻角目的老丑,长眉垂目的慈祥老者,嘴厚面肉坠的憨汉。

杨亚洲作品

漳州木偶雕刻除刀功外,对原材料樟木的鉴别选择、涂料的配制都很有讲究。雕刻一件作品至少要用两三天,若要将人物独特的内心世界通过表情刻画出来,花费的时间就更多。而世袭的秘制涂料尤为重要。一件作品每种色彩都要涂上数十遍,这样,木偶保存百年都不会掉色、变形。

作为戏曲舞台人物头像的雕刻,非常注重人物性格特征的刻画,夸张的造型、丰富的表情、类型化的处理方式是漳州木偶头雕刻的普遍特征。这一雕刻历来师徒相承,且以家族祖传的方式为主,一直流传至今而无中断。

同类推荐
  • 正视青春期的危机(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正视青春期的危机(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擦去心灵上的尘土(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青少年必懂常见成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必懂常见成语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论语

    论语

    《论语》记述了孔子的言行思想,是儒学奠基之作,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被现代学术界称为“东方圣经”。
  •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A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A卷

    《飞扬: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90后获奖者佳作A卷》所收录的均为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90后获奖者经典佳作A卷,这些作品,字字珠玑,篇篇经典,有的空灵隽秀、质朴绵长,有的立意高远、针砭时弊,有的纵横恣肆、文采飞扬,让学生很容易就能汲取优秀作文精华,从而快速成长。通过新概念获奖者作品的学习,让学生从思想老套、素材陈旧、主题落后中成功脱颖而出。从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参加中考及高考的考生来说,本书可以当做作文“圣经”。对于喜爱青春文学的青少年读者,本书也是不错的青春文学阅读经典。作者简介
热门推荐
  • 爱情传(男女情感史)

    爱情传(男女情感史)

    爱情的永恒占据了我们生活在迷宫之中的命运。牢牢地抓住爱情绳索的读者啊。此书将帮助你去漂流爱河,咏叹波峰浪谷,一路风光。爱是个体的、个性的,又是我们永恒的生活,无尽的文明。当长河日落,生命的潮悄然退去,爱情涅槃了,我们超越了么?本书献给那些长久地学习爱情,并施展爱情魔法的15岁—80岁的读者。
  • 女配来袭:恶魔王爷请接招

    女配来袭:恶魔王爷请接招

    闺蜜给夏晓雨看了一本,超时空宇宙霹雳无敌无聊的小说,刚吐槽完这本书有多菜,结果竟然穿越到了这本小说里!这比喝了假酒更让人难受好吧!虽然穿越到女配身上,而且还是必死的那种女配,但是夏晓雨可不认命!女主是什么?能吃吗?不就是嫁给了一个恶魔王爷吗,她还就不信了,以她看了这么多电视剧的经验,撩一个古代人还是搓搓有余的...撩不动就追,追不到就破坏,实在破坏不了男女主的感情,那她只好溜了。只是奇怪了,为什么她都认输退出了,男主还是对她穷追不舍,难道非杀她不可嘛?
  • 部落冲突,我的酋长大人

    部落冲突,我的酋长大人

    科技年代穿越到了上古时期,连个吃饭的碗都没有的部落,还是一个被饿死的小女孩身上,女主大大发誓,不但要用自己的双手制作出碗,还要是金饭碗!!且看女主和她的手机,如何在土著中创造美好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逆天嫡凤

    逆天嫡凤

    本文男女主身心干净,纵宠如命她本淡漠如风,清冷如雨,有着一颗如雪的冰心。得重宝,让她改天换命,还真容,有异能,能修仙,契约神兽,又得逆天空间,绝世神器。无良师父竟然让她魂穿几世,还几世情缘,解逆天之咒。只是谁能告诉她,为嘛她的桃花债越还越多,这是要逆天的节奏啊!——◇◆◇——◇◆◇——◇◆◇——◇◆◇——◇◆◇——
  •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像花儿一样开放(原创经典作品)

    善读精品美文,拾取久违的感动;体悟百味人生,感受成长的快乐。阅读其间,时而在惊险悬疑的案件中梀然而惊,时而为体察入微的真情潸然泪下,时而又涌动着想针砭时弊的激情……掩卷而思,人性的美丑,世事的善恶,人生际遇的变幻无常不禁让人感慨万千。
  • 烈女无心

    烈女无心

    无邪表示,她这一辈子做的最伟大也最憋屈的事,莫过于封印魔王。为什么呢?因为若是没有封印魔王,她就不会捡到宝宝,没有捡到宝宝,她就不会被他吃得死死的,甚至到了最后,连怎么被吃干抹净都不知道。不过,哪位养过孩子的妈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宝宝一天一个样,一个月就比她还高了呢?这让身为抚养人的无邪怎么破?
  • 南疆绎史

    南疆绎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让狼舔舔你的手(动物传奇·温暖卷)

    让狼舔舔你的手(动物传奇·温暖卷)

    动物与人类一样经历“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动物们也性梠各异:鹰冷酷、蛇毒辣、狮子霸道……它们的存在使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也使人类的生活更加丰富和充实。此套10本“动物传奇”丛书以短小的篇幅、精练的语言,描绘出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人类只有顺应大自然,而不是战胜大自然,才会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
  • “画圣”吴道子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唐代画家。画史尊称吴生。又名道玄。汉族,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少孤贫,初为民间画工,年轻时即有画名。曾任兖州瑕丘(今山东滋阳)县尉,不久即辞职。后流落洛阳,从事壁画创作。开元年间以善画被召入宫廷,历任供奉、内教博士、宁王友。曾随张旭、贺知章学习书法,通过观赏公孙大娘舞剑,体会用笔之道。擅佛道、神鬼、人物、山水、鸟兽、草木、楼阁等,尤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画圣”吴道子》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画圣”吴道子的有关内容。
  • 萌妃你要乖

    萌妃你要乖

    她本是九重国一个不受宠的长公主,却未料远嫁他国做太子妃。又因长得丑被太子当众毁掉婚约,一夕之间成为整个陵国的笑话。有人说她丑?那便倾国倾城,艳羡世界。有人说她无才无德,那便琴棋书画,夺魁天下。她才不乐意做什么长公主,什么太子妃,相府千金倒也自得其乐。陵国英俊潇洒,无人敢惹的四皇子?她还偏要去惹。他道:“本王腿已经残疾,眼睛失明,不能行军打仗,不能出门找乐子,是时候娶个几房小妾平日解闷了。”她奸笑,“王爷难道忘了,您已不举,倒不如娶上几个壮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