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对与本馆服务任务直接相关的多卷书、丛书、连续出版物及重要工具书,要完整无缺,不能随意中断。这类文献无论在知识内容还是在出版发行形式方面,都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一旦中断,就会失去其完整性,因而也就失去了价值。目前,这类文献很多已经数字化,并通过网络传递,因此,图书馆要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和可能的条件,确定这类文献中哪些应该购买印刷版,哪些应该购买电子版,哪些既要印刷版又要电子版。总之,要使这类文献配套,形成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系统。
再次要注意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边缘交错的内在联系,广泛而又选择地收集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供一般读者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书刊。这类书刊涉及学科面广,读者使用面宽,数量大,图书馆应根据需要挑选其中最主要、最有价值的部分入藏,从而形成有重点、有层次的馆藏文献资源体系。
1.4.3特色化原则
信息资源特色化,指的是一个图书馆馆藏信息资源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它体现着图书馆馆藏资源的生命力。社会信息资源是一个整体,每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都是这个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每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都具有各自的特色,就能更好地实现地区性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同时,各类型图书馆,除了共同性的任务以外,还分别担负着为某些方面服务的特殊服务,拥有本馆特定的读者群,因此,图书馆必须根据本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对象的需要,建设能满足特殊服务任务和特定读者需要的信息资源体系。信息资源特色化原则主要体现在学科特色、专题特色、地方特色、文献类型特色等四方面。
学科特色,即对某些学科、专业的文献有完整系统的收藏,形成自己的特色。学科特色对于科学专业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科学专业图书馆要围绕自己所服务的科研领域、任务来形成学科特色资源。高校图书馆要根据本校专业设置,尤其是重点学科专业情况,形成专业特色资源。即使是公共图书馆,也要根据本地生产、科研的重要领域,确定本馆资源的学科特色。
专题特色,即围绕某些专题(事物、问题、人物等)较为完整系统地收藏有关文献,形成专题文献特色。如有些图书馆建立服装文献特藏、陶瓷文献特藏、旅游文献特藏,有些图书馆建立台湾问题研究文献特藏、东南亚问题研究文献特藏,有些图书馆建立起某位名人研究文献的特藏等等。这种专题特色是馆藏特色的重要内容。
地方特色,即根据本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特点,对有关本地的文献完整系统地收藏,从而形成特色。而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就是地方文献。所谓地方文献,是指凡涉及本地区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科学等方面内容的文献资料。地方文献记载着从古至今本地区的历史沿革、经济特点、自然环境、风俗人情、文化古迹等情况,它为研究本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提供了第一手材料,对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文化、科学事业,特别是发挥本地区的优势,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因此,藏书的地方特色对于为地方经济、科学和文化发展服务的公共图书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文献类型特色,即根据图书馆的任务、历史特点、藏书协调组织的统筹安排等,对某些文献类型完整系统地收藏,形成特色,如某些图书馆的标准文献特藏、专利文献特藏、或缩微资料特藏、音像资料特藏等。如有些艺术类高校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或省级公共图书馆收藏的许多音像资料都是很重要的特藏。
信息资源特色化原则除了在资源类型等方面有所要求外,在信息资源数量方面也有所要求。信息资源特色的形成,是图书馆对资源长期积累的结果,因此,一定的信息资源数量是保证馆藏资源特色的基础,数量太少,特色就很难形成。这就要求图书馆对已经确定为馆藏资源特色的信息资源要尽可能完整系统地收集,在经费上优先分配,使这些种类的文献在数量上得以保证。此外还要看其是否达到完备程度。
信息资源特色化原则除了在信息资源数量上有所要求外,在质量方面也有所要求。信息资源数量是形成特色的一个因素,但绝不是有了数量就自然形成特色,资源数量要以资源质量为基础,并以质量来控制数量。因此,首先要求图书馆收集的信息资源在内容上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体现学科发展的最新动向与发展水平。这对于科学专业图书馆来说是毫无疑问的。对于高等院校图书馆来说,为了保证馆藏特色,也必须有一定品种数量的符合专业特色的有较高水平和深度的科研用书,包括特藏书、外文原版书、大型成套工具书、特色数据库等。省级公共图书馆除了担负为广大群众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服务的任务外,同时也负担着为科学研究与生产服务的任务。因此,省级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收藏为普及科学文化服务的书刊,更要注意收集学术性较强的科学专着、期刊及其他类型的资料,否则难以形成特色。其次,特色化要求图书馆对特色信息资源的入藏比例合理,尤其是已形成特色的学科领域的最新文献资料要占有合理的比例。一般说来,公共图书馆新书率应在15%~20%左右,高校图书馆文科新书率应在20%~25%,理工科应在25%~30%之间。达到新书率的标准,就能使图书馆提供最新的信息和最先迸的知识,使信息资源的特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如果没有新信息资源的及时补充、更新,原有的特色就会衰老和消失。
重点藏书是图书馆信息资源中的精华,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特色也主要是体现在重点藏书中。因此,图书馆要为主要服务任务和重点服务对象配备某些学科、某些专业或专题的信息资源,对重点藏书的要求,一是要做好调查研究,使确定的重点藏书真正符合客观实际,有较强的针对性;二是要全面系统收集,在纵向上注意其历史连贯性,横向上注意各学科的相互联系性,补充要及时;三是要保持其稳定性,保证购书经费及各类书刊的合理比例,调整其局部变化。
核心期刊信息密度大,内容质量高,论文寿命长,引用率、文摘率和借阅率也都比其他期刊高,代表着某学科、某专业领域学术水平和发展趋势。因此,核心期刊是信息资源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读者需要,结合期刊本身的质量(可靠性、权威性、实用性等),慎重确定。一旦各专业核心期刊确定后,就要从各方面给予保证,系统订购,长期保存。
此外,特色数据库建设也十分重要,但须慎重。当一个图书馆的馆藏转化为文献数据库并提供网上信息服务时,其他图书馆再把相同的资源迸行加工上网是没有意义的。如果说传统的图书馆作为独立的存在体,它们所拥有的资源相互之间还允许一定程度重复的话,那么在网络上,图书馆作为网络整体的一个节点,它的数据库资源如果被网上其他机构的数据库资源所覆盖,那么它的生命力和存在价值就会大大降低。而只有图书馆拥有的信息资源各具特色,互不雷同,图书馆从网络获取的资源才是丰富而真正有价值的。
1.4.4协调发展原则
数字信息环境下,不仅信息资源数量激增,而且类型多样。因此,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实际情况及读者、用户的需求特点迸行资源配置,并使之协调发展,以充分满足读者、用户的各种信息需求。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首先要注意各学科信息资源的协调发展。各学科信息资源协调发展指的是在兼顾一般学科的基础上重点保证重点学科、特色学科信息资源的持续发展。不要因某类图书出版得多就不加选择地订购,而是要根据学科建设的需求情况而定。其次要注意各语种信息资源的协调发展。读者、用户对外文信息资源需求量是不同的。中文信息资源一直是我国读者、用户利用的主要信息资源,但近年来,读者、用户对外文信息资源的需求量逐年攀升。但并不是说读者、用户对外文信息资源的利用都均衡。一般说来,读者、用户对外文科技类信息资源需求量较大,对社科类外文信息资源需求量较小。所以信息资源建设语种上协调发展,也要根据读者、用户对各学科信息资源的实际需求情况来发展。再次要注意各种载体的信息资源协调发展。近年来,用户对电子信息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其中需求量最大的是中文全文电子期刊,其次是外文全文电子期刊;用户需求面也越来越宽,不仅是对书目数据库、电子期刊数据库有需求,对电子图书数据库、专题数据库、各种教学视频库等都有需求。要注意根据用户对各类型电子资源的实际需求情况来配置电子资源,另一方面也要注意纸质信息资源与电子信息资源的配置比例,从而促迸各种信息资源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