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9300000007

第7章 导言(7)

(十三)关于台湾的“国际参与”与对外关系

1.关于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

杨洁勉的《试论两岸安全问题与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一文,在论述当前世界与两岸的安全态势及其特点后,探讨了马英九上台一年多后台湾“国际空间”与两岸和平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提出台湾对外关系的进展要因在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局面的形成,最后展望台湾对外关系的前景,认为台湾对外关系的进一步扩大有赖海峡两岸共同来巩固与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局面,尤其是台湾对外关系的扩展必须不能伤害与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台湾对外关系政策的上位政策应该是两岸关系政策。

俞新天在《对扩大台湾“国际空间”的思考》论文中,提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两岸实现“共用中国主权”,但因这是一个综合、复杂与多层次问题,难有一揽子解决方案,只能循序渐进。作者对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则、途径与优先顺序进行探讨,认为两岸在扩大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上应坚持“九二共识”、相向而行、加强对话,由易而难,由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到政治领域,由地区合作到全球性组织,积累互信,凝聚共识,防止干扰,在不断改善关系、深化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推进。

许世铨在《两岸关系中的台湾“国际空间”问题》中,提出处理台湾“国际空间”的三大原则为一个中国、“个案处理”与协商解决,对台湾的“邦交国”,应遵循“被动”、“政经分离”、“通气”及“同胞利益至上”等四方面原则的游戏规则,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活动,提出了区别对待、个案处理、务实协商、避免对抗及维护现有安排等原则。

修春萍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中,作者首先概述2008年以来台湾对外关系活动的变化及特点,一是两岸在台湾“国际活动空间”问题上的尖锐矛盾趋于缓和,二是台湾对外活动环境明显宽松,三是台湾扩大参与国际多边领域的活动问题开始逐步得到解决;接着分析了其中原因,包括两岸之间政治互信初步建立、马英九团队“活路外交”政策及台方愿意通过协商沟通解决问题。作者认为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问题仍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影响两岸关系顺畅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妥善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包括务实面对问题寻求解决、彼此照顾对方重要关切、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处理涉外事务相关机制意见个案处理、逐步解决。

郭震远《在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进程中合情合理地处理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文章中,提出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是两岸在国际上较量的表现与结果,本质上是如何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问题,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时期处理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的基础是两岸认同“九二共识”,须由两岸共同努力、合情合理地处理及坚持稳中求进。

李炜的《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的再思考》,认为两岸长期的敌对隔绝使双方缺乏有效的政治沟通,无法建立足够的政治互信,从而使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成为双方难以解决的结构性矛盾;为营造两岸平等的协商氛围,扩大双方在政治议题上的共识,提出以“中华两岸共同委员会”的政治沟通模式为过渡,并在两岸完全统一的政治架构下对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作出终局安排。

2.台湾的对外关系问题。

严安林在《论马英九“外交”理念与主张的特点及其影响》中,在系统阐述了马英九“外交”政策理念与主张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全面考察了其理念与主张形成及提出的背景、基本目的及策略途径,最后分析了其积极影响与局限性。

刘红的《台湾涉外事务的分期、要点和特点》,把台湾对外关系历经“法统外交”、“弹性外交”、“台独外交”和“活路外交”四个不同阶段,由于各阶段的岛内政局、两岸关系和国际政治的背景不同,因而重点、目标、政策与手段都不尽相同,提出“活路外交”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意义在:一是以不冲撞一个中国格局为出发点、两岸结束在国际间上的“零和游戏”,二是减少两岸在涉外场合的对立,三是形成解决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新模式等。

陈先才《台湾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问题研究》,分析了台湾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困境,包括台湾内部的现实困境如自身政治定位不准确、蓝绿恶斗以及两岸之间的困境,如严重缺乏互信等,最后探讨台湾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的前景。

李秘:《“非主权实体”: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一个可行定位》,文章在提出主权不可分割与治权可分割的主张后,认为台湾是一个非主权的特殊实体,可以此定位作为台湾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一个身份,最后提出处理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基本机制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国内法的授权、国家与台湾当局的协商和共识、台湾内部规范性文件的保障。

童立群:《对外援助与两岸合作:现状与前景》,文章从两岸对外援助的特点入手,分析了两岸援外领域合作的可行性,提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不断形成的大背景下,两岸在国际社会停止内耗并开始良性互动的尝试——两岸在海地地震救援为例,认为对外援助是全球性问题的重要领域,亦可能成为两岸在国际上发挥各自优势、分享经验、沟通合作的新尝试。

石正方、初振宇《台湾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况及未来路径探讨》,认为台湾作为东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的“雁行模式”中充当了“承上启下”的中介者角色,但随着东亚区域经济发展与制度性合作的推进,台湾的角色与地位发生变化,在东亚经济制度性一体化中面临边缘化危机。提出未来台湾参与东亚经济合作可以“经由两岸经济整合”和“以地区经济体身份”两条路径,其中后者如果取得大陆的支持更具有可行性。

张建《试析台湾的“非政府组织外交”(2000-2010年)》,文章将进入21世纪以来台湾当局的“非政府组织外交”分为民进党执政与马英九上台以来两个时期,认为台湾当局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实践:一是推动台湾的非政府组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二是借助国际非政府组织来实现参与目的。最后提出了两岸如何在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参与中进行互动与合作的方式,包括坚持原则性、灵活性及务实性等。

台湾学者对台湾“国际参与”的研究相对较少,李登科《台湾的国际活动空间与两岸关系》,在回顾两岸外交对抗及对抗策略基础上,概述了外交对抗的代价包括无止境的金钱支出、伤害两岸人民感情及伤害两岸关系,认为2008年以来马英九采取的“外交休兵”政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形成一定的良性循环,提出“国际参与”对台湾发展的意义及攸关两岸关系的良性发展。

赵国材《论台湾参与“国际空间”》,在全面论述台湾的对外关系包括双边关系及与国际组织的关系基础上,提出“扩大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不仅是两岸的问题,也需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无论追求和解或和平,均须在承认并接受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认为两岸在对外关系上仍有许多协商与合作的空间,例如人道救援、急难救助、环保能源、粮食安全及反恐等全球共同关切的议题。

谢晓庆《试论台湾“国际空间”问题的概念与特征》,认为在两岸共同的语境中,台湾“国际空间”问题实际上就是台湾的对外关系问题,有五大特征:台湾“国际空间”不包括台湾与大陆及港澳的关系;该问题不是在“国际空间”一词提出后才存在;该问题在内容上是一个开放性、动态性的问题;该问题不是一个纯粹的内政问题;它既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

周继祥《台湾国际参与的WHA模式》,作者在考察了台湾“国际”参与的WHA模式后,探讨了其他既有模式,包括“亚银模式”、“奥委会模式”、“APEC模式”及“WTO模式”等,比较了五种模式之异同,认为“WHA模式”有其特殊性与局限性,在于“透过两岸、连结国际”。

(十四)关于民进党的对大陆政策

林劲的《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初析》论文,首先概述了2008年以来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内容及特征,认为主要涉及策略性、架构性与技术性方面的问题,并未涉及两岸关系的基础性和原则性问题,基本特征是左右摇摆、前后矛盾、含混模糊、闪烁其词、回避问题。其次分析了影响民进党大陆政策调整的主要因素及时间选择,接着考察了民进党《十年政纲》中两岸关系政策及其实质,包括不接受一中原则、主张通过民主机制形成内部共识——“台湾共识”、回归“台湾前途决议文”的基本立场、在国际与区域架构下形塑两岸关系及某种程度认同两岸和平发展等。

严安林在《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及其困境》中,认为蔡英文提出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八宇诀”无法应对选举,蔡英文的两岸政策论述将坚持“台湾主权不属于中国一部分”的立场,持续不承认“九二共识”,其特点是“政治与经济分离化”、在强调不反对与大陆交往的基础上模糊化处理两岸政策基本主张,作者认为蔡英文两岸政策的调整不值得期待。严安林与童立群合作的另一篇《民进党“十年政纲”两岸篇评析》,从“十年政纲”两岸篇的主要内容着手,剖析了其特点与本质,包括提出两岸关系政经分离化以隐藏“台独”本质、拒绝承认“九二共识”代之以“台湾共识”、提出大陆发展不确定论以唱衰大陆发展前景、提出舍近求远的两岸政策平衡论及认为马英九两岸政策无用论等。

倪永杰《评蔡英文“价值台独”的内涵与策略》,作者认为蔡英文提出的“台湾共识”只是“价值台独”的另一种表白,是翻造“柔性台独”的新策略,只会切割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斩断两岸之间的法理纽带,导致台海局势重新陷入紧张动荡之中。

杨立宪在《民进党“十年政纲”评析》中,认为民进党的“十年政纲”展现了其重新执政的企图心,推出了一些新说法,但仍坚持民进党基本立场,在思考两岸关系上的盲点依旧,其中民进党政策调整的受制因素主要有党内“台独”势力、岛内民众对统“独”及身份认同看法仍处于负面递增、美国没有放弃“以台制华”战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优越性尚未充分显现等。

林冈《民进党“十年政纲”评述》,首先认为“十年政纲”的性质是政策白皮书,位阶低于党纲和“台湾前途决议文”,但高于竞选纲领,是为了确立民进党未来发展方向与蔡英文在民进党内的领导地位;“十年政纲”不能让民进党放弃“台独”主张,也难以提出务实可行的大陆政策。

邵宗海《剖析蔡英文的“中国政策”》,作者列举了蔡英文在成为民进党候选人后在两岸关系政策上的一系列公开表态的基础上,评析了蔡英文一系列政策主张的不可行,认为蔡英文所谓“中华民国就是台湾”论其实就是“两国论”的再版。

徐淑敏《民进党十年政纲与新智库对两岸关系之评估》,文章以民进党“十年政纲”与“新智库”概念的缘起、意涵、蔡英文的两岸关系理念谈起,对民进党的大陆政策的本质进行分析,认为蔡英文提出的“和而不同”、“和而求同”的政策路线及“十年政纲”,基本上无涉民进党党纲变更的意义,而只是就策略运用提供广阔弹性空间。

(十五)关于两岸和平发展外在环境与国际因素

林冈《美国因素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影响》,文章认为美国既不希望两岸举行统一谈判又希望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复杂心态,从而一方面希望两岸进行谈判以降低敌对状态,另一方面又长期对台军售以增加台湾与大陆相抗衡资本,此一“双轨政策”对两岸和平关系的建构有着不同方向的影响,美国反对台湾“法理独立”、维系两岸和平的政策客观上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同类推荐
  •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从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系的大背景出发,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为主旨,紧扣应急管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核心任务,通过系统讲述公共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一案三制”和“四大类突发事件应对”,结合现实典型案例,进行中外对比,就如何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
  • 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中原与闽台渊源关系研究三十年:1981~2011

    中原与闽台关系研究中心搜集整理了近30年来海峡两岸学者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论文40余篇,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学术取向,归纳为“寻根、记忆、认同”三个主题,从而揭示了学术研究背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两岸关系的变迁,折射出30年两岸关系的基本走向:从血缘认同、文化认同到国家认同,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 中国模范生

    中国模范生

    即将走过的改革开放30年如同一场谁都无法预知答案的世纪“大考”,把浙江称之为这场“大考”中成绩优异的“中国模范生”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其模范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在这片土地上贡献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增长数据,更在于其每时每刻所展现出的与旧思维迥异的改革新世界。很多情况下,活泼泼的改革新世界生发于浙江,进而绽放于中国。正是循着这样的视角,我们清晰地发现了改革开放30年浙江样本的中国价值……本书以客观的记叙和充满理性的思考,使我们再次感受并分享了这一弥足珍贵的宏大篇章。
  • 儒家式现代秩序

    儒家式现代秩序

    儒家乃是华夏之道的承造者、阐述者。因此,中国的现代秩序之构建、维护、扩展,儒家必然参与并发挥主导作用。本书各篇尝试运用儒家义理构造中国的现代社会治理秩序,分别讨论了儒家式慈善等社会自治制度建设,现代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儒家式现代公民也即君子养成,儒家式现代政治哲学,儒家式宪政之道等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至关重要的问题。笔者回到儒家,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始终瞄准中国的现代秩序之构造问题。在方法上,既超越心性儒学,也避免儒家原教旨主义,而致力于儒家与现代政治哲学和社会理论之相互阐释。
  •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数千年历史中,一脉相承。《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所揭示的谶纬对东汉主流政治文化的影响、帝国的日常运作及其意义、东晋南朝文化的特点和来源、十六国北朝的胡族政策、唐初对周边民族文化的整合、中晚唐对南朝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赵宋“祖宗之法”的基本精神、宋代士大夫对为政之道的探索和实践、元明政治的君主集权专制特征、宋明之际传统政治文化嬗变等,已大致显现出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政治文化的基本走向和发展脉络,提出了一些有新意、有价值的观点,对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基础研究有所贡献。
热门推荐
  • 血蓑衣

    血蓑衣

    一纸招安令,神秘孤儿化身金牌卧底,人前是江湖浪子,人后是朝廷密探。庙堂重臣、武林豪杰、隐世高手、外族恶人、异教魔头、富贾巨商、绿林好汉……皆在名、利、权、欲中相爱相杀,纠缠不清。伪装、谎言、阴谋、野心……柳寻衣在生与死、黑与白之间临渊而行,上演江湖“无间道”。江湖风雨漫天下,天下风雨尽江湖。蓑衣掩掩避风雨,风雨潇潇血蓑衣!
  • 爱情面前谁怕谁

    爱情面前谁怕谁

    该书讲述余小渔、罗美琪、安叶、佟童四个不同年龄女孩的经历,展开一幅幅都市女性百态图。故事以生活为基础,辐射职场,折射家庭。当四位女主角经历了不同的情感挣扎、婚里婚外后,终于感悟,任何附着在爱情上的额外条件都是一道道枷锁...
  • 金液大丹诗

    金液大丹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那个人

    那个人

    罗伟章, 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致岁月迢迢

    致岁月迢迢

    十一岁那年,骄纵的少女赵一玫随着母亲改嫁来到沈家,与大她三岁的沈放成了无血缘的兄妹。然而这个哥哥对赵一玫母女充满了仇视,初相见就开始挑衅。在日后的年年岁岁里,两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却未料到,命运早已孕育出隐秘的的爱恋之花。在爱与恨的纠缠中,赵一玫迎来的她的十八岁,她那样年轻,只管放肆鲜明地活着,终于让爱摧毁了沈放与自己。他对她说:“我祝你赵一玫,一生所求,皆不可得。”他们一个远走美国,一个游于他乡。他们的爱情隔山隔海,隔着两个家庭的爱恨纠葛,隔着迢迢岁月。这对红尘里的爱人啊,要怎样才能获得命运的饶恕,重生获得幸福?“我越过四十万英里,越过昼夜与星辰,越过硝烟与战火,你在哪里,我去见你。”
  • 魂断巴士

    魂断巴士

    中短篇集《魂断巴士》黑暗的双层巴士内,一名男子倒在了血泊之中,凶手销声匿迹,凶器竟然就在车内不翼而飞。刑警队长陈天杰率领众警员展开侦查,然而就在搜查过程中,凶手竟然在车窗封闭的巴士上层车厢内凭空消失!车内外都有守候的警察,却并没有发现任何踪影,凶手难道会飞吗?经过层层推理,剥丝抽茧之后,终于使得案情逐渐云开雾散;然而,隐藏在凶案背后的真相却令人唏嘘不已……
  • 佛说出生无量门持经

    佛说出生无量门持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敌双宝:傲娇妈咪很抢手

    无敌双宝:傲娇妈咪很抢手

    她被一个小男孩碰瓷,遭遇绑架,又被送去了神秘男人的浴室。她是带着小萝莉的单亲妈妈,他是带着小鲜肉的单亲爸爸,一个明星造型师,一个冷酷大总裁,因为一个吃货女儿一个腹黑儿子,越走越近。他宠她入骨,视她如命,却在小萝莉和小鲜肉身上,发现了惊人的秘密......
  • 我的地下城没有问题

    我的地下城没有问题

    这只是一本单纯的恋爱冒险故事
  • 诸神古战

    诸神古战

    诸天万界诞生于混沌时代,经过了太古时代的神王之战。诸天万界,神王都已沉睡。上古时代九天大战诞生了上古神族。也让九天失去了神洲。混沌时代早已远去,神王也早已沉睡,上古的圣神也早已消失,如今是新的时代降临的时候。太古的古神墓重现,消失的神王也要醒来。诸天万界主宰之争,封锁无数岁月的恶灵,也以冲破锁链。卿为我斗战诸天,我为卿征战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