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9300000008

第8章 导言(8)

张华《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形势下,台湾问题在中美关系中曝光度有所下降,但对中美关系的冲击力并未减弱,因为台湾仍然是美国东亚战略的重要棋子。美国一方面支持两岸为降低紧张关系而进行的协商对话,另一方面也警惕两岸关系由和平发展迈向和平统一,为此通过发展美台实质关系来平衡两岸关系的发展。张华另一篇《对马英九当局美国政策的探析》,概述了马英九当局对美政策主要内容是与美国重建战略互信、提升台美实质关系、强化两岸协商谈判中的美国影响力,在分析其中背景因素后,探讨马英九亲美政策的影响,包括强化美国在台海地区固有影响力、赢得美国对马英九大陆政策的有条件支持及给两岸关系发展带来不确定因素。

严安林《马英九上任以来台美关系的发展及其前景》,在概述马英九当局对美政策目标:重建台美互信、强化台美军事关系、加强对美高层沟通的基础上,提出马英九当局对美政策的特点,包括对美政策具有平衡两岸政策的考虑、对美政策重点兼顾美国利益、特别重视美国国会议员与智库工作;认为美国对台政策要点在肯定马英九的两岸和解政策、乐见两会协商与两岸三通、支持台湾扩大“国际活动空间”、持续售台武器以加强美台军事关系,特点体现在坚决维护美国在台海战略利益、坚持其对台政策两面性及“美为主、台为辅”关系格局与美国对台政策服从于对华政策的基本格局。

孔小惠《两岸步入和平发展期的美国对台政策:走在变革的十宇路口?》,在概述美国学界围绕两岸步入和平发展期美对台政策的争论基础上,分析了争论的背景在于美国学者对美国对台政策战略环境变化的不同评估,提出美国对台政策并未发生结构性变化的论点,理由在美国政府对台政策的框架并未改变,美国无意放弃对台湾的影响力,美国智库的政策建议大多是要求提升美台关系。

刘国奋《近年来台美关系政策目标之分析》,首先分析马英九当局的对美政策目标是修补台美关系与拉抬与美国的关系,接着分析奥巴马政府的对台政策目标在支持台湾的“国际参与”、坚持售台武器与加强台美经贸关系,最后提出台美关系中存在问题与障碍,包括受制于中国大陆因素与两岸关系发展、受到岛内政治力量的牵制等。

唐欣伟《量化分析华府与北京关系对两岸关系的影响(1950-2010)》,认为两岸关系是随着华府与北京间的关系而起伏,当华府与北京间的敌意升高,两岸情势往往也趋于紧张;如果华府北京间的关系变好,两岸关系也会朝着正面的方向发展。

邵育群《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评析》,在分析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主要内容基础上,探讨了其政策背景与发展趋势,提出: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没有脱离美国自卡特政府以来历届政府的政策框架,基本继承了布什政府第二任期的支持内容,针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中美关系新变化,奥巴马政府台海政策的新呼应有四个方面:支持两岸关系改善同时防止台湾过度依赖大陆,防止两岸“改变现状”的压力主要倒向大陆,对指向为“统一”的两岸政治对话不发表意见,继续支持台湾“民主”制度。在两岸和平发展形势下,美国对台湾问题的主导权有所下降,大陆主导权有所上升,但主因不在中美实力对比变化,而是马英九认同“九二共识”后两岸关系根本好转。美国仍然拥有影响台湾问题的各种政策手段,且这些手段没有根本弱化。

周忠菲《奥巴马政府两岸关系政策研究》,认为美国奥巴马政府在维持海峡现状、鼓励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展开政治对话、加强经贸交流、促进商谈台湾“国际空间”和鼓励两岸签署和平协议方面,基本继承布什政府的两岸关系政策。

姚同发《东北亚安全格局新变数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影响》,认为东北亚安全格局新变数引发地区大国关系异动,从而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产生新的影响,提出在国际环境大变动中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动力宜从经济、政治与文化三个层面去谋划,经济动力在于如何面对后ECFA时期,政治动力在稳步推进政治对话,文化动力在创新文化品牌,深化两岸文化融合。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一)研究理论

海峡两岸关系是一个中国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特殊关系,与一般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在研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框架时需要非常注意的明确的概念与意识。

然而,在研究两岸关系时也不得不考虑到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特殊性的部分,即由于两岸长期的分离与事实上的“分治”,大陆与台湾形成了两个各具特色的“实体”,某种意义上还是“政治实体”,所以,两岸关系的发生、发展与未来发展态势具备了一般意义上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不同行为体”之间关系所具有的若干特征。因此,借用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某些理论来解剖两岸关系中发展的实践,既有学理上的依据,也有实际的效用。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在论述国家、国家利益、国际体系等名词或者概念时,均是一般意义上的学术用词,并非特指台湾当局的政治定位。

本课题在研究中主要运用“和平”理论、“发展”理论与“制度”理论、“制度化”、“机制”理论、社会一体化理论等进行探讨,同时借用西方国家学者有关的“分裂国家”的整合理论,包括功能整合(functional integration)理论、团体互动(groupinter actions)理论与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理论,以及现实主义、新自由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等。

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带动国家与地区的合作,在各方联合的功能性合作下,人民对国家、地区的忠诚度逐渐转移到国际与地区的功能性组织。所以,功能主义的历史使命是让不同地区的人们积极地合作在一起,而不是分开,功能性途径倾向于消除跨越政治、意识形态、地理等藩篱。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最终走向和平统一,功能主义是可以借鉴的理论模式之一,而包括台商成为“跨两岸族”群体与ECFA的签署及其在两岸和平发展中的效用等证明了功能主义对两岸整合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当然,两岸实际存在的政治意识形态事实上也对两岸的整合产生消极影响,这也是新功能主义(Neo-functionalism)所揭示的政治会影响合作的发展实际的理论意涵。

上述这些理论都提出了如何走向和平的方式与方法,即和平的路径问题:现实主义主张透过权力的平衡的安排走向和平,新自由主义者主张透过制度性的交流走向和平,社会建构主义则是希望通过彼此产生共同的认同而走向和平。在本课题对和平制度化的路径的研究中,或多或少地引用了上述理论中的概念。

尤其是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问题,所以,自然要借用制度主义理论的若干概念包括新制度主义理论进行研究。

20世纪80年代,在受到经济学甚至整个社会科学界对制度研究重视的影响下,在对行为主义进行批评的基础上,国际政治学界开始再度关注政治制度的研究,也由此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流派——新制度主义。詹姆斯·马奇与约翰·奥尔森于1984年在《美国政治科学评论》上发表了《新制度主义:政治生活中的组织因素》一文,揭开了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研究的序幕。因此,作为“新制度主义”背景的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具有背景论、化约论、功利主义、功能主义和工具主义的特征。其中机制理论是制度主义视角下探讨国际关系问题的重要理论,机制理论起源于1980年代初美国国际关系领域内的相关研究,其基本动力是试图建立一种概念,用以对应当时国际政治领域内日益显着的模式化互动。

在关于两岸政治定位与台湾的“国际参与”及其活动的研究中,本课题借用了近代国家理论及其概念进行探讨。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运用历史学、社会学与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四、研究基本思路

全书共分“绪论”与第一、二、三、四、五章计6部分进行探讨。

在“绪论”部分,首先说明了该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目的,接着分门别类地概述了台湾、大陆、港澳及海外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的研究现状,然后是交代了研究中运用的理论与方法。

在第一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论概述”中,先是详细考察了“和平发展”思想提出的过程与背景,接着分析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的出现、机遇与挑战,最后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论提出了个人独立的思考,包括和平发展的内涵、阶段划分、阶段性任务、阶段性目标、阶段性矛盾、和平发展的主体与动力等,做了理论性的思考与探索。

(第二章)探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框架,从有关制度化框架的理论着手,提出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最后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的框架,其内涵、主要内容及彼此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探索。认为,尽管两岸已经签署ECFA,且有关ECFA的后续协议在不断地协商、签署与落实,但已经建立的只是和平发展中的经济框架,包括文化、社会、军事与政治等框架的建构尚未完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要建立起经济、社会、文教、政治与军事安全等五大框架,或者说是五大支柱,只有这样的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才是不可逆转的。

(第三章)分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框架建构的路径,提出“巩固与深化两岸政治互信”、“构建两岸和平制度化的机制”、“推进两岸社会一体化工程”与“营造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环境”是推进制度化框架建设的有效与可行的路径选择。其中两岸和平制度化的机制包括包括领导人会晤与互访、和平宣言或和平协议的签署以及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建立等,和平制度化的途径是进行政治对话与谈判;其中两岸社会一体化工程则包括民间交往正常化、社会往来正常化及两岸共同价值的形成等。

(第四章)则是对和平发展制度化框架建设中需要解决与处理的两岸政治定位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与研究,在对两岸政治定位问题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列举与分析了两岸与海外学者在此问题上的主要观点,最后对两岸政治定位问题进行了理论探索,认为从两岸关系发展实际看,两岸间的政治定位问题的解决既急迫又棘手,既然是关系到两岸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当然涉及的面向与牵制因素也是经纬万端,在比较长的时间里,似乎难以真正、彻底地得到解决,但基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本身所拥有的“阶段性”特征,探讨和平发展阶段两岸之间的政治定位问题,并做务实的“处理”、不是真正的“解决”,保持“创造性的模糊”,寻找一个过渡性的处理方案,可能性要大得多,似乎可以成为努力的目标与方向。

(第五章)主要探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制度化框架建设中需要处理的台湾的“国际参与”问题,在全面、系统地回顾中国政府涉台外交政策的演变历程、特点及原则立场的基础上,系统剖析了马英九提出的“活路外交”理念与主张以及2008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以来台湾“国际参与”的扩大、原因及其与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之间的互动关系,最后提出了和平发展时期两岸如何“共享一中”主权的理论,包括台湾的“国际参与”和两岸“国际合作”的路径与模式:落实ECFA的外溢效益、由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入手、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到国际共同参与等;提出树立两岸人民“共有一中”、“共享一中”、“共用一中”与“共护一中”等主张,提出应探讨建立两岸在国际场合互动的规则以及扩大与解决台湾“国际参与”应坚持的原则等。

同类推荐
  •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

    张哲所著的《利益多元化格局中的党群关系问题研究》从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及党群关系理论出发,立足于利益多元化格局的背景,运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剖析党群关系背后的利益关系,直面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出现的新问题,求证利益多元格局中党群关系嬗变的原因和时空边界,提出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党群关系新模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群关系理论支撑范式。旨在使读者正确认识利益多元化格局中党群关系的变化,为我党更好地履行利益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实现党群关系和谐发展提供依据。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法论研究

    本书旨在对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涉及到的相关方法论问题进行讨论。有两点需要在此予以说明:其一,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应当说有很多方法,有传统的,亦有现代的,有宏观的,亦有微观的,很难将它们全部搜罗出来予以论列。这里重点加以讨论的只是笔者觉得比较重要,且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较少被其他论者进行过深入探讨的几种方法。其二,为避免将对方法和主题的讨论割裂开来,本书特别强调根据讨论对象确定主题、根据主题选择方法、运用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思路,并运用它来展开全书的写作。笔者为本书确定的主要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何以可能和如何实现”,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自身携有或涌现出来的问题,也是人们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由于问题本身的这一性质,也决定我们这里所运用的方法是一种哲学的、宏观的方法。
  • 走进怀仁堂(上卷)

    走进怀仁堂(上卷)

    记述了近30位极富个性和传奇色彩的共和国开国将帅的故事。作者董保存通过亲身采访获取的一手资料,辅以收集的上百幅珍贵私人照片,以生动的笔触和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讲述了这些开国将帅在建立及建设共和国过程中的卓著功勋,及其在共和国重大历史事件中的特殊作用,生动地再现了历史的真实情景,也展示了传主的独特个性,让读者认识一个又一个蜚声中外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在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不仅要把握方向做好大事,对于每一件小事,我们也必须认真对待、高度落实。本书通过生动的案例阐释了公务员工作的基本态度、基本原则等,并提供了一些详细的调查、沟通等工作技巧,帮助公务员提升提高工作效率和为人民服务的能力。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全会文献)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文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全会文献)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三次扩大全会文献》的附录是东方各民族代表大会速记记录,该会议于1920年9月1—8日在俄国巴库举行。由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发起。参加大会的有来自37个民族的1891名代表(包括7名中国代表),其中共产党员1273名。季诺维也夫当选大会主席,列宁和托洛茨基为名誉主席。主要目的是向东方各民族宣传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制定的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运动的策略。
热门推荐
  •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孙子兵法(白话全译)

    本书将《孙子兵法》用白话全文译出,重点突出一个实用的功能,其中既有权威原著,又有通俗译评,同时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从军事谋略、经商谋略、处世谋略三个方面对原著进行重新解析、阐释,兼具可读性和典藏性,是一本适合各行各业人士借鉴学习的普及读物。
  • 重生之妃倾天下

    重生之妃倾天下

    她与自己仇人同归于尽,却穿越到了古代世界。刚刚感受到家的温暖,整个家便被朝廷赶尽杀绝。昨日的杀手便重回冷漠,踏上了报仇的道路。为了复仇,甘愿为妃,陷入宫中纠葛,遭遇暗杀,她又从容应对。紧要关头,命悬一线,前世的仇人救她一命,而后大仇得报,两人又会铸成怎样的一段姻缘。
  • 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犹太家庭的孩子,成长过程中几乎都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如果孩子回答是钱或钻石,母亲将进一步:“有一种没有性质、没有色、没有气味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要是孩子答不出来,母亲就会说:“孩子,你要带走的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做是种智慧,修身是智慧的升华。本书从做人和修身两方面帮大家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在道德上完美、做人上成功的人。
  • 易牙遗意

    易牙遗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瞬间读懂人心

    瞬间读懂人心

    恋爱中的男孩如果不懂女孩,最后只能分道扬镳;婚姻中的男女如果不能了解对方,结果只能会误解重重;交际应酬中如果不了解对方,就与之建立很好的关系,最后只会被其伤害…让我们跟随本书,通过心理游戏带你走进奇妙的内心世界,让你全面了解男人和女人的心理,从而将一切都掌控在自己手中。
  • 海贼之无上传奇

    海贼之无上传奇

    一张符箓压天下,千百星辰蕴己身!以剑的锋芒试鹰眼,以拳的力量撼大海!这是一个无敌与当世拯救一切的故事!
  • 缠上小懒妃:王爷,好走不送!

    缠上小懒妃:王爷,好走不送!

    “伤好了就给我滚蛋!”沐汐玥厌烦地看着倾国倾城的某王爷,恶狠狠地说。“要不是你我会这么多麻烦?”沐汐玥在大婚当日对某王爷当头棒喝!“想过混吃等死的日子怎么那么难呢?”沐汐玥瞪着她那双如水潭一般的美眸,无奈地说道。“跟着我就是混吃等死的日子!”某王爷霸道地揽过沐汐玥的腰,自恋地说道。
  • 围之为之

    围之为之

    黎烟身为杀手头目,令人闻风丧胆。不曾想一朝穿越,成为了没有灵力的废物。没关系,姐是谁呀。六年飞跃,她成了烟火的幕后人,人人羡慕。祁氏皇族的七王爷传说喜怒无常,暴力残忍。当他遇见了她,什么生人勿近,什么血腥暴力,通通消失。黎弥:她只是想好好的体验人生,为什么跟这只大魔王扯上关系。燊念:爱妃,长夜漫漫,我们做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事~
  • 穿越兽世爱上兽人老公

    穿越兽世爱上兽人老公

    楚楚穿越到兽世,带着女娲娘娘的使命!帮炎帝复仇,一统兽世……教兽人们有生有色的生活。(一统兽世后,楚楚跟炎帝和皇帝说我们的后代叫炎黄子孙可好!)
  • 单女上司男助理

    单女上司男助理

    功夫高手林昆大学毕业后沦落为小小助理,偏偏遇上个貌若天仙心若冰川的女领导张茜茜,机缘巧合之下,本来应该只是工作上关系的两人,同住到一个屋檐之下,每天同出同进,朝夕相处,日久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