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1600000007

第7章 大英与大清,不是冤家不碰头(5)

这些礼品仅从字面上看,似乎没啥意思,但是对大清、这个睁眼瞎政府来讲,每一件礼品都是一扇窗户,每扇窗户之后,是现代文明、现代国家的别样风情。这些礼品的集合差不多是大英把自己的科技博览会开在了大清的眼皮子底下。问题是,大清这个参观者太没有职业道德了,对这开到自家门口的博览会没啥兴趣。马戛尔尼希望自己的卫队表演欧洲火器操给乾隆最喜欢的福康安将军观看,没想到这位将军不失大国风范地回复道:“看也可,不看也可,这火器操谅来没有什么稀罕”。陪着热气球而来的那位热气球驾驶员,也没蹭上给大清人民表演一把的机会。更跌份的是,英国人在装备这些礼品时,绝对想不到他们自己引以为傲的东西,大清帝国后来为了表示蔑视,干脆把它们“堆放在一间厕所里”。

两辆马车是马戛尔尼自己赠给乾隆的,这两辆马车在伦敦市场上都是罕见的精品。马戛尔尼后来看见了乾隆的马车,发现式样笨重且无弹簧。寻思自己送出的马车,乾隆必定非常喜欢。然而,这位使者同志过分多情了。第一,乾隆平时坐轿;第二,乾隆根本没试坐过特使同志送来的车;第三,乾隆即使有心试坐,那车也没法坐下中国的皇帝。因为这种马车的设计理念明显缺少东方版的等级制意识:共备四座,两座在前为御者之座,略高;两座在后为乘者之位,略低。据使团参赞约翰·巴罗写出的《中国游记》记载,当时这马车就引起了清政府一部分满人和武官的注意,曾围观过它们,并且大加讨论:或谓:此种马车,实为中国前此所未见,但不知皇上将坐于何处?

一武员:此前面之座必为皇帝所坐。

另一武员:否,后面之座,上有轿式之盖,有玻璃之窗,有窗帘,有百叶窗,如果皇帝坐前,后面这么好的位置给谁坐呢?

一武员:皇帝坐于前,后座给皇后娘娘坐。

两人辩论不能自决,领着人问英国人去了,英国人的回答是:前座坐马夫,后座坐皇上。

中国人一听,大哗:皇帝坐后面的好位置理所应当,但是天子之前断不容车夫高坐,更不容有人背向皇帝,此车如果不把马车夫的位置改到后面,则皇帝决不肯坐。

说得对,这劳什子马车,大清帝国无人乘坐。车夫坐到前面,放屁可能是小问题,可是始终给领导一个屁股看,这成何体统啊?总之,大清皇上是绝不会坐这种不但没有尊卑且尊卑完全颠倒的马车的。

英国人一厢情愿地设想,中国人看到这些价值不菲的礼品一定会大吃一惊的(尽管马戛尔尼用手指一划点燃一根火柴的动作让围观的大臣们吓了一跳,但是也没吓出啥求知欲和良好的结果来),那么,中国人就会同意与英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互派使节、扩大外贸了。一句话,英国这“秋波”,送得有些吓人,想把大清吓晕呢。

他们想不到,大清帝国特别经吓。乾隆对英国的表扬,在现代化语境的观照下,听起来像是侮辱,说什么“英吉利远在重洋,经数万里之程,历11月之久,输诚纳贡,实为古今所未有”。说得对,绝对是古今未有,所以大清国对乔治三世使团的接待,也很排场。当时负责接待马氏一行的是直隶总督梁肯堂,77岁的老头子给英夷送去的筵席整整四桌,每桌光菜肴和水果就有四十八种,那鱼贯而来的食盒让这些远道而来、没见过世面的日不落大帝国的臣民们目瞪口呆——这仅是一顿饭而已。后面还有七艘大船,送来的食品如下:公牛二十头,羊一百二十头,猪一百二十头,鸡一百只,鸭一百只,面粉一百六十包,大米一百六十包,馒头四十盒,茶叶十四箱,小米十箱,江米十箱,白米十箱,油烛十箱,西瓜一百枚,甜瓜三千枚,桃脯二十盒,蜜饯二十盒,水果二十盒,蔬菜二十盒,大条黄瓜二十篓,切碎黄瓜一千块,荚豆二十升……马戛尔尼及其随从们高兴坏了,他们从饭菜里看到了希望。他们当然错了,他们不了解中国文化,中国人的热情,是把客人当饭桶。

吃好是为了显示我的钞票很足,你吃撑了我才有面子。喂饱了就没事了,抹抹嘴,然后请君上路吧。

这时的乾隆,已是八十多岁的高龄。在马戛尔尼的坚持下,他破例允许马戛尔尼在见自己的时候不用三跪九叩。不用三跪九叩,这是乾隆对英使莫大的开恩。马戛尔尼递上了维多利亚她爷爷乔治三世的国书。老皇帝对跟在后面给马戛尔尼拖衣服后摆的英国儿童托马斯·斯当东发生了兴趣。这个孩子也是12岁,恰好与道光同龄。听说在来中国的路上,就这一个孩子学会了中文时,乾隆表现了难得的慈祥。

他把这个“小可怜”叫到跟前,听他说中国话,并亲手解下自己腰间的荷包赐给了这个儿童。除此之外,他还赠给使团大量的礼品,然后大清官员就暗示他们:你们该回了。

马戛尔尼以为事情才开头,没想到主人却宣布结束了。无奈,只好写一个说帖,重申乔治三世派给自己的任务:我们国王的意思,我就不用回去了,要留在北京,作为国王代表,两国间有事,我就代表英王与贵国政府交涉。如果中国政府愿意派使臣到英国,我们更为欢迎,所有船只,均可由我们代办。还有,希望中英能施行贸易自由,大清给弄个公开的税目,洋人在中国犯法,不要实行株连政策,给一片地供英商停歇等。乾隆一看,呀嗨,原来不是来朝贡的,也不是来给我祝寿的,是来耍鬼主意的。但是老皇上没生气,偏远荒国,野蛮之人,跟他们不值得生气,所以乾隆用难得的耐心,一一回绝了马戛尔尼的“殖民请求”。乾隆可谓是“中国也可以说不”的形象代表了:要求自由通商?不!要求互派公使?不!要求税目公开?

不!马戛尔尼想留到北京不走了?不!要俺打开国门?不……一系列斩钉截铁的“不”,搞得马戛尔尼头大了,当场就站不稳了。他病倒了,感觉自己无颜面对国王乔治三世。

是的,换成谁也感觉无颜。乾隆让马戛尔尼带回了自己致英王乔治三世的两封信(把它称作“信”,绝对是抬举英国,因为乾隆给乔治三世所谓的信,用的是天朝皇上的“敕谕”形式,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圣旨。一句话,乾隆把英国当作朝鲜那样的藩属国了,把乔治三世当作自己的臣民了),信中除了声明前述诸多“不”之外,还说了诸多牛皮哄哄的话,比如:“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朝,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尔之正使等所亲见,然从不贵奇巧。”再比如:“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最后要求英国王“当仰体朕心,永远遵奉,共享太平之福”云云。

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马戛尔尼使华事件。整个事件花费七万八千五百二十二镑,折合白银约二十万余两。

马戛尔尼意味着近代文明外交,他所带来的,更是人类近代化的曙光。马戛尔尼在自己的使华日记里交代,曾与接待自己的大清权相和珅作过最后的交流,说,互派使臣乃日下欧洲各国国际通行的惯例,如果中英两国互派公使,“则东西两大雄主既可通常往来,复可交换文明,不特两国之私幸,亦世界文明进化之公幸”。奈何他这种说辞,大清帝国不能接受,聪明的和珅,更是絮絮叨叨地只说些吃了没、吃好没、睡得咋样之类的废话,这让马戛尔尼非常地失望。他的失望,正好意味着大清旧式政治的希望啊。与英国外交,天朝体面是一回事,天朝的统治能否继续下去更是一回事。啥叫和平演变?英国这就是和平演变。出于保护天朝统治的本能,乾隆是不会跟英夷外交的,别说平等外交,就是不平等外交,英国天天来朝贡,也不行。这一点,马戛尔尼也看出一些苗头,他在自己的日记中说:“清政府的政策跟自负有关,它很想凌驾各国之上,但目光如豆,只知道防止人民智力进步。”

这次事件,对大英来讲,当然是外交上的大失败,但是对大清的未来来讲,何尝不是更大的失败呢?历史在给大清机会,大英给大清打开了世界的窗户,送来了文明的阳光,但是大清自绝于世界,自绝于现代文明。更严重的是,大清的窗口倒是打开了,中国的国情让英国看了一个透彻。此次出使之后,大量有关大清的图画和书在英国面世。使团参赞约翰·巴罗写出了《中国游记》,并成为《每季评论》杂志中国问题方面的主要撰稿人之一。

就连那个12岁的见习侍童、当马戛尔尼被大清皇上接见时负责给他手提骑士斗篷下摆的小斯当东也在十七年之后29岁时,翻译出了《大清律例》,成为一个响当当的中国通。他认为,“一个民族的法律实际上是他们的智力和性格的缩影”。说得对,那时的英国上下,特别喜欢根据法律文件来判定全球各民族文明的高低。英国国内的报刊,一会儿说大清是个野蛮国度,一会儿说大清与土耳其人一个水准,一会儿又说大清处于文明与野蛮的中间地带,不能说不受这本《大清律例》的影响。马戛尔尼也写出了大量的日记,对中国的法律,他说,“在他们的法庭里,众所周知钱是伟大的行动指南”,并认定所有的东方国家都有这种习惯,认为它长期以来是这些国家衰败和覆灭的重要原因,其在中国未来的灾难中也将扮演类似的角色。对中国的国运,他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旧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期间没有沉没。它那巨大的躯壳使周围的邻国见了害怕。假如来了个无能之辈掌舵,那船上的纪律与安全就都完了。”他断言,船“将不会立刻沉没。它将像一个残骸那样到处漂流,然后在岸上被撞得粉碎”,“它将永远不能修复”。但是马戛尔尼不主张对中国发动战争,认为那样将会影响英国的商贸收入。他预言,如果中英发生冲突,中国的西藏将出现麻烦,台湾与朝鲜将脱离中国政府,俄国也会出兵侵占中国领土,中国国内将会发生暴乱。

这个洋鬼子,看大清看得这么透,预言得又这么准,真是气人没商量!

马戛尔尼使华这一年,道光12岁,尽管作为皇孙,他与其他阿哥乘放学的当口跑过去观看过几次,马戛尔尼也知道他们是皇孙,还看到太监撵着他们去读书。但整个事件,几乎没在道光心里留下任何印象。正应了诗人所说的:鸟在天空中飞过,却并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对英国的礼品,乾隆表现出了相当的大国风范,一句话,看不起。他指着这些礼品笑着对他的大臣们说:“这些可以给小孩子当玩具”。历史不能假设,如果乾隆把这些礼品,给他当时12岁的孙儿道光做玩具,那么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倒是值得打个问号。即使会发生,道光后来可能不会表现得那么无知,竟然会问出“新疆与英国有无陆路可通”、“英国与大清国相距七万里所经者几国”等弱智问题了。

壮哉大清!成功地阻挡了来自大英帝国的演变!尽管这种胜利是短暂的,但站在历史的长河中,这种胜利是没有价值的,天朝这艘破船,得以继续走在它的老航道上。

问题是英国不甘心,道光的父亲嘉庆在位时,英国鬼子第二次来到了大清的门口,送来了最后一轮“秋波”。这是历史第二次给大清机会了。大清呢,还是让小鸟飞过天空吗?

威尔士亲王对嘉庆皇上:最后一轮“秋波”英王乔治三世虽然精神病发作了,但是摄政的大儿子,也就是维多利亚她大爷、威尔士亲王、未来的乔治四世不愿闲着,他也派人出使中国了。时间是1816年,这年道光35岁,正做皇太子呢,大清这时的值班人乃是道光的父皇嘉庆帝。

嘉庆1795年做皇上,1830年驾崩,做皇上的前四年,基本上是个摆设,乾隆虽然退了位,但作为太上皇仍然掌握着实权。这一点,他与威尔士亲王正好相反,威尔士亲王是因为父王的神经病于1811年第二次发作,他正第二次摄政呢。

据史书记载,嘉庆天性迟钝。但是这种迟钝也仅是与其父皇乾隆相比较而言,事实上,嘉庆也不算无能的主子。

嘉庆做皇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扳倒了父皇的红人和珅,使和珅家产尽数落入自己的腰包,典型的黑吃黑。嘉庆的另一笔功劳是镇压白莲教大起义。动用十六省的兵力,历时九年,耗银两亿两,总算OK了。嘉庆超过父皇的地方,是卖官收入略高。乾隆时,每年卖官收入三百万两白银,嘉庆时则达到四百万两,也算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人才出吧。

乔治三世呢?神经错乱到没法理政的地步,正痛苦着呢。这时实际治国的乃是威尔士亲王,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在位时间1820~1830年)。乔治四世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放荡,纵欲过度。在社会生活方面最大的贡献据说是带头把靴子分了左右脚。当然,乔治四世与大清关系上最大的贡献,还是做摄政王时期搞的这场中英外交。

这次使团,阵容也较豪华,上下六百人,其中汉语水平很高的有六人。正使,阿美士德勋爵,英王侍从官;副使小斯当东,当年马戛尔尼使团副使乔治·斯当东的儿子、《大清律例》的翻译者——托马斯·斯当东。

同类推荐
  • 非议古人

    非议古人

    柏杨先生说,中国的历史最久,中国的历史书册最多,可是中国人对历史也最懵懂!“非议”古人讲述的不再是遥远的和模糊的古人,而是真实的和接近现代人语言环境中的人生。古人身上不为入重视的一面或者不容忽视的特点,是我们发现和再现古人真实履历的一种尝试,同时也就探索历史与人生的一个入口。
  • 世纪阴谋

    世纪阴谋

    故事阴谋始,亦由阴谋终。一书荒唐史,真真假假中。假托妄史,虚构玄妙,若诸君有感似曾相识,不过是巧合罢了,切莫当真。此书所写乃一孤儿之事。家族因奸人之阴谋而惨遭灭门,而后远遁异域蒙故人相救,从而开启了别样的人生。一段传奇,就此展开!
  •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

    近代十一位国学大师讲国史

    就人类社会而言,人是创造历史的主体,然而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史由近到远,模糊了它的真实面孔。还原历史真相、正确解读历史,是每一位历史学家最基本的治学态度。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精彩纷呈,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梁启超说:“欲知历史真相,决不能单看台面上几个大人物几桩大事件便算完结,重要的是看出整个社会的变化活动。”本书集中了十一位国学大师智慧的结晶,将中国的五千年历史讲述得跌宕起伏。
  • 王师三国

    王师三国

    谁告诉你穿越了就能狂拽酷炫叼炸天?不好好读书,你能在那群无病呻吟的文人墨客面前装一个“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13?你能在那些冲锋陷阵的名将悍卒面前装一个“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豪迈13?你能在那些指点江山的雄主名士面前装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胸怀13?退一万步讲,你甚至不能在妹子面前装一个“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柔情13.所以你以为穿越后就能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向人生巅峰?我告诉你,你以为的对。因为你有商城系统,那些神兵利器,奇门遁甲,失传秘籍,现代科技产品,以及皮肤,充值就能买。
  • 獒唐

    獒唐

    大唐......得魏晋之遗风,又承胡夷之奔放,无理儒之板古,避世家之横世。这是最好的时代,万里江山如画,四海呈平似锦。但,这也是最残酷的时代,皇权血祭父兄,欲望蒙蔽亲恩。自太宗起,子篡父、弟弑兄、父杀子、子叛亲、妻谋夫、臣逆君,李唐天下,似梦魇缠身,相杀不绝。皇权更迭,更如鬼獒啖亲而存!九犬一獒,这个流传于后世关于藏民驯獒的传说,真假姑且不论,但却真实地映照在这天唐盛世之上。那么,一只幼犬,弃于襁褓,游离獒群之外,又当如何百炼成獒,逆世而生呢?吐槽群:274736025全订群:531461799
热门推荐
  •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

    金刚般若经依天亲菩萨论赞略释秦本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异界之梦幻狂想曲

    异界之梦幻狂想曲

    一次意外,让叶玄转世到了异世界,获得这个世界最强的力量与莫大的财富的他,该如何运用这些力量与财富回到自己原先的世界?一场爱与冒险的交响曲,即将在此刻演奏出新的篇章!
  • 丞相是朵病娇花

    丞相是朵病娇花

    顾笑笑这辈子数过去数过来,也就那么为数不多的两朵烂桃花。一朵让自己陷在争权夺势之中,日夜担忧。一朵直接让自己死于非命。一朝重生,唯一的心愿,就是能离这烂桃花有多远便跑多远。可你说这上辈子权倾朝野的丞相,现在跟着自己一起长大,可不得好生巴结吗。只是,这怎么又莫名其妙的多了朵桃花呢?
  • 人间微醉好入眠

    人间微醉好入眠

    爱上了最不应该爱上的人,却是此生最身不由己的选择。欢迎大家阅读。
  • 青藤之凉

    青藤之凉

    7岁那年,林夕颜和好朋友夏小淼认识了两个异卵孪生的兄弟,顾堇修,沈青禾。从此,她们的人生轨道开始偏差。夏小淼的爱像一枚子弹,太过灼热,不可回头。林夕颜的暗恋像墙角的朝颜,思念花开花落,藤蔓弯弯曲曲,攀过墙头。她以为一味的隐忍,牺牲便成成全,却亲手将自己最好的朋友推向死亡的深渊……从此,林夕颜的世界只剩一半……在夏小淼的死亡阴影里,他们该背负着怎样的罪恶度过余生?
  •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

    金陵十三钗(张艺谋同名电影原著)

    本书是张艺谋电影《金陵十三钗》原著小说的修订版,亦是严歌苓作品的经典代表。1937年12月的南京,守城的中国军队全线崩溃,美国威尔逊教堂成了临时的避难所,一个美国神甫,十三个秦淮河胭脂歌女,一群避难的女学生,几个流散的中国军人和伤兵,一群日本官兵,在这个局促的空间里演绎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家国仇恨……那些如花的名字,那些姣好的美眷,那些最泼辣轻贱的话语,那些最纯净善良的灵魂,终刻在了那段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历史上。
  • 快穿女主:男神是我的!

    快穿女主:男神是我的!

    为了让家人复活,林瑜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快穿之路,然而为什么,总有一个人一直在不停地撩她宠她。日常吃醋的某人:你看他做什么?我不准。林瑜:我只是在想怎么报复他。脸色稍缓的某人:我帮你,你别看他了,看我看我,我最好看。林瑜:……(本文1v1甜宠文,男主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
  • 梅香长醉

    梅香长醉

    我去过人生三千,喝了无数酒,却不及你这一处梅香绵绵使人长醉……
  • 娥妃

    娥妃

    《别样红楼别样情》一个女子,两个皇帝,演绎着缠绵悱恻的动人故事。有宫廷的阴谋,有江湖的险恶,有感情的纠葛,有对人性善恶的思考。如水的月光透过芙蓉树参差的枝叶洒下来。一个身穿白衣的女子,披散着及腰的如瀑一般的黑发,手执一把宝剑在上下翻飞。粉红色芙蓉花从树上散落下来,在空中飞舞,衬着女子白衣黑发形成绝美的画面!那张倾城倾国的脸上充满了宁静、淡雅,举手投足都是那么灵动飘逸。看着她从自己眼前消失,心中是无限的怅然。她是谁?苦苦找寻却始终擦肩而过,难道她只是自己的一场春梦吗?谁说自古帝王最无情?她在偷走了他的心之后,毫不怜惜的放在脚下践踏,所以他必须无情!可是在伤害她的同时自己也伤痕累累。在爱过痛过之后,她最终选择了离开。江湖里有苦有乐,只是伤害已远走。因为那颗受伤的心已留在了皇宫。纷乱的战场,哭泣的百姓,还有可怜的和亲的公主,让她再一次面对他们。这次,她又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呢?--------------------------------------------------------------------------------------------辛娥儿------一个被后世披上神秘色彩的女子!身为名门之后的她逃脱不了入宫的命运,一个弱女子在阴险的深宫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新天地!金昊天------少年天子,坐在皇位上的傀儡。面对着风云变幻的宫廷,虎视眈眈的皇兄,大权在握的丞相,垄断后宫的太后,他又该何去何从?爱上那个淡扫蛾眉的女子,他又该怎样保护她?左丘独冥---敌国的皇帝,一个狠毒、冷酷、绝情的男子。偏偏在遇到她以后,也会变成绕指柔!杀人不眨眼,血流成河,只为得到她!金哲天------金昊天的皇兄,与皇位失之交臂。时刻觊觎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也觊觎她闭月羞花的美貌。金德天------金昊天的皇弟,一个温文尔雅,善良的男子。偏偏生在最残酷无情的帝王之家!一边是他敬仰的皇上,一边是他倾心的女子,他在矛盾痛苦中挣扎徘徊!辛擎---------辛娥儿的哥哥,大内统领。对皇帝忠心耿耿,却因为喜欢上公主儿陷入了痛苦之中。为了国家,为了他所谓的忠心,不得不奉命送心爱的女人去和亲。
  • 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

    毗那夜迦誐那钵底瑜伽悉地品秘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